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合集下载

2022年-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2022年-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2022年-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高峰体验:人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经过基本需求的追求并获得满足之后,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体现到的一种臻于顶峰而又超越时空和自我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

下列不属于高峰体验的是:() A、 B、C、 DA.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终于登上冠军领奖台时的激动心情B.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中国制造的火箭遨游太空时的豪迈心情C.科学家排除困难,解决重大科研难题后的畅快心情D.“十年寒窗苦读,今日金榜题名”时的愉悦心情【答案】 B2、公共组织领导者的领导职责主要指( )。

A.政治责任B.法律责任C.工作责任和道德责任D.以上均是【答案】 D3、立方体:几何学A.比重:物理学B.血液:植物学C.地质学:化合物D.基因:历史学4、岫岩,地处辽东半岛,这里山清水秀,是全国最大的宝玉石生产地。

最能准确复述这句话意思的是( )。

A.岫岩在辽东半岛B.岫岩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C.岫岩不仅山清水秀,而且盛产宝玉石D.岫岩是全国最大的宝玉石生产地【答案】 C5、给老百姓包括少数民族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一般正常人都会觉得是件好事,可以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但一些人认定一定是强迫劳动和暗无天日的压迫。

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历史上真的这么干了上百年,所以现在________。

A.能近取譬B.推己及人C.以己度人D.将心比心【答案】 C6、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A.小李为了背下来英语单词,把单词写在了本子上,并每天认真地反复朗读B.小张每次回家都会路过一个广告牌,时间久了,他自然记住了上面的广告词C.小王总忘记数学公式,在一次写作业中,他把公式写在手上,忘记的时候就看一眼D.小赵每次下班都会给一位孤寡老人送饭,久而久之,邻居们都记住了他7、2021年,云南象群集体北迁引发关注。

关于大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象是现存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B.我国法律目前对走私象牙没有具体量刑C.亚洲象和非洲象现在均是濒危物种D.象是群居性动物,由雄象做首领【答案】 C8、某单位召开一次会议,会期10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是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中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现行宪法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及时将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经验、原则和制度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坚决∶抵制A.检查∶仔细B.漆黑∶夜晚C.强烈∶推荐D.破旧∶立新【答案】 C2、关于导体及其导电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B.人体导电,是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和矿物质C.石墨导电,是因为石墨中含有碳元素D.酸碱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内含有自由离子【答案】 C3、下列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甲村村委会在村民会议上提交了修建学校的经费筹集方案B.乙村村委会与村民李某签订山林承包合同,承包期为10年,到期后,村委会又将山林承包给该村村民赵某C.丙村有一座石灰矿,丙村村委会组织该村村民成立丙村经济合作社,以经济合作社的名义申请石灰矿的采矿许可证D.丁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其中300人参与了村委会主任选举,候选人王某、张某和黄某分别获得选票120票、100票和80票,因而王某当选【答案】 D4、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惊醒,一股新思潮萌发了。

这一新思潮的核心是:( )A.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同西方展开“商战”保护本国权益C.引进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工业D.效法西方的君主立宪政治【答案】 A5、( )对于动物相当于()对于星座A.理智幸运B.凶猛星星C.可爱神秘D.珍稀温馨【答案】 C6、知情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

A.小丽是其父母从小自别人家抱养的孩子,长大后要求知道其生身父母B.为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某记者通过隐蔽拍摄的方法跟踪拍摄明星生活C.高女士投诉某产品没有注明产品使用说明和生产日期D.英国公众坚持要求政府对凯利自杀事件做出一个交代【答案】 B7、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民法典的认识论特质

中国民法典的认识论特质

中国民法典的认帜怡特质•黄金桥二^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丁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法治建设里程碑意义上的伟大法典。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典。

在民法典基本原则统领和民事法律关系统摄下,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以上四个语汇均是民法典中的高频语)基本上构成了民法典的全部制度内容,这些制度内容在民法典总则中得到提炼概括,在民法典分则各编中得以充分展开。

中国民法典独特的塑造功能及精神气质也就丿顷理成章地蕴涵于这几大类丰富广博的制度规范之中。

■民法是民事主体法,确定了最普遍最广泛的法律关系主体民法是经济社会的基本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石。

对“人”高度重视并加以制度化保护是民法典的鲜明特色和主要价值基础。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确认和保护的“合法权益”是民事主体享有的。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他们是民法活动的实施者、民事关系的参与者、民事权利的享有者、民事义务的履行者和民事责任的承担者。

所谓民法是主体法,是指民法首先重视和确定民事关系的法定主体,明确各类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法律人格、法律能力等前提性问题,为其他一切民法制度规范和其他部门法奠定规范基础。

民事主体在民法理论中被抽象概括为“人”,全部民法制度规范都是围绕民事主体即“人”展开的,在当代法律体系及法治体系图谱中,民法是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部门法,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重视人、保障人的尊严、敬畏人的生命、守护人的安全、实现人的价值的部门法。

孟德斯鸠“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的名言,表达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民事主体是现行一切法律关系中最普遍最广泛的法律关系主体。

学习民法典普及材料

学习民法典普及材料

学习民法典普及材料学习民法典普及材料一民法是万法之母。

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充分熟悉民法典颁布能够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对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进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为保障个人合法权利供应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也为随着社会进展消失的新兴权利新型案件的审理供应了法律依据。

我国之所以要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是由于从建国至今,我国颁布了大量的民法单行法规,这些法规内容庞杂,分散广泛,不仅存在一些法规相互之间不够协调的问题,而且老百姓使用起来也不是很便利。

民法典弥补体系缺漏去除体系重复消解体系冲突。

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民商事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章,有利于维护交易平安和市场秩序促进公正正值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

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进展的必定要求,是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定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定要求。

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需清晰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害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爱护民事权利不受侵害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

民法典问世,意味着我们国家形成了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规范的民事行为准则,完善的权利爱护机制和有效的权利救济规章我国法制的体例框架由此丰实延展枝繁叶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宪法为核心,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为基础构建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这个法律体系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基本原则、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特点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法律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包括:1. 党的领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党对法律体系各个环节的决策、实施和监督起着重要作用,确保法律体系始终与党和人民的意志保持一致。

2. 宪法权威原则: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本法律。

法律体系的构建以宪法为基础,其他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宪法对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正当性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3. 以人民为中心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基本人权,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充分体现。

二、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积极吸收借鉴了国际上的法律经验,并根据自身国情进行了创新和完善。

法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建设宪法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各类法律法规要与宪法相衔接、相协调。

中国制定了宪法法院法、宪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法律,加强了宪法的实施和监督。

2. 完善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法典。

中国民法典将民事关系纳入法律规范,加强了对私权的保护,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关键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着重关注涉及国家安全、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的立法工作。

例如,制定了反恐怖主义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体现了中国法治的特有特点和价值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是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中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现行宪法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及时将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经验、原则和制度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A.环境权B.平等权C.出版自由D.受教育权【答案】 A2、下列关于我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商联不属于民主党派B.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C.无党派人士是指既不参加中国共产党也不参加民主党派的普通群众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答案】 C3、有关太阳外部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色球层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公里的红色火焰,这叫日冕。

B.日冕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速度很高,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这叫“太阳风”。

C.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这叫日珥。

D.色球层外包围着一层很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叫耀斑。

【答案】 B4、12点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此后两针第6次呈900夹角的时刻是:( )A.1点38分B.1点55分C.2点27分D.3点【答案】 D5、()对于熟练相当于敏捷对于()A.熟悉;迅速B.操作;迅捷C.谙熟;灵动D.娴熟;灵敏【答案】 D6、下列关于党的重要思想,按提出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 D7、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高温堆肥等方法处理。

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的是( )。

A.农作物垃圾B.锂电池C.广告用纸D.棉纺织品【答案】 B8、郭沫若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管锥编》A.《女神》--钱锺书B.《炉中煤》--茅盾C.《死城》--鲁迅D.《人间词话》--周立波【答案】 A9、99+1919+9999的个位数字是()。

A.1B.2C.3D.7【答案】 D10、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B.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答案】 C11、规范,是指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维、如何体验的期望,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究竟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以及怎样进一步发展,都是重要的问题。

就此我将从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民法典应当具有的特点以及民法典的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我们经常讨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究竟是一
个什么样的地位。

我们认为它居于核心的地位。

我们可以说,如果中国的民法典完成立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设就基本完成。

2010年,我国要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完成。

“建设完成”是以什么为标志呢?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的《侵权责任法》,将在明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上通过。

《侵权责任法》通过立法成为正式的法律,民法典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基本完成了。

《民法通则》相当于民法总则,还有《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再加上《侵权责任法》,我国
的民法典的主要部分就都有了。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成,就是以民法典的基本完成为标志。

近年来的民法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很多人说,民法学研究现在成为显学。

这一点,特别是在2006年和2007年制定和通过《物权法》的过程当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彰显。

为此,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他领域的法律人也积极地与民法学人进行对话,这些都彰显了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其实,这些都不只是民法学人的贡献,而更是我国社会对于民法的需求,对于民事权利及其保护的渴望。

彰显民法的地位,其实是在彰显民事权利的地位,是彰显人民的权利。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实现民主和法治,彰显权利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是不行的。

而我国在对待民事权利等问题上确实犯过一些严重错误。

因此,今天全社会重视民法,凸显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民法典的基本特点
就目前的情况看,一部完整的叫做《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法律,大概在若干年中,还不会出现。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民法典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在开始制定民法典的时候,曾经设想了民法典的若干种模式:一是理想的民法典,即严格的德国模式的民法典;二是松散式的民法典,
废止一些落后的、过时的法律规范。

这要做大量的工作。

第二,民法体系基本完成之后,怎样能够把民法的条文和规则准确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这主要是法官的任务,但学者也需要做更多的研究,要把纸面上的条文变成可操作的规则。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完善民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措施。

我们要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级人民法院做好这项工作。

第三,现在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民法,将来必然要完成一个具有严格体系的民法典,这个任务的完成还为时尚早。

所以,民法研究工作者必须做好这个工作,为民法典的诞生作出必要的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编纂民法典。

这是将来民法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我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民法典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前述这三个方面是民法工作者所要努力的方向。

在当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还一定要继续强调民事权利,强调民事权利的保护,让社会关注民法的“热度”继续保持下去,延续更长的时间。

这样就会使我国社会的民事权利观念进一步觉醒、进一步增强。

这也是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更快地建设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所必需的。

出处:《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