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参考教案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内容。
2. 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测定电阻的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推导过程,安全用电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欧姆定律。
2. 利用实验法和实例讲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学习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4. 利用情景模拟法进行安全用电的实践操作训练。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实验器材(如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发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3. 实例分析:分析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电路、家用电器等。
4. 安全用电讲解: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测定电阻的值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欧姆定律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课堂练习:1. 完成测定电阻的值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2. 列举生活中应用欧姆定律的实例。
情景一:家庭电路中发现电流过大,应该如何处理?情景二:在使用电器时,应该如何避免触电?八、课后作业:1.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其数学表达式。
2. 深入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查阅相关资料。
3.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ξ 7-4 欧姆定律与安全定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海波 主要内容 人体触电的原因及类型、安全用电的原则、断路和短路、防雷电 1、会用欧姆定律解释安全用电的道理。
2、知道什么是断路、短路。
3、知道怎样防雷。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自觉地执行和 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 教 学 目 过程与方法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重点:能用欧姆定律分析怎样安全用电、寻找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隐患和对策 教学 重难点 难点:能用欧姆定律分析怎样安全用电。
教学方法 推理分析、合作讨论、习题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 教 复习欧姆定律,回顾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学 【情境创设】 导 展示“有电危险” “高压危险”等警示标志,学生辨认,引出“安全用电”话题。
入 一、人体触电 1、人体触电的原因: (1)提出问题:人为什么会触电?(有电流通过了人体) 思考原因,讨论作答 (2)简单解释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引入安 全电流(不超过 5 毫安) ,并补充人体触电的本质。
(有较 学会根据安全电流计算 大的电流流过了人体) 自己的安全电压。
探 2、人体触电的类型 究 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触电类型:低压触电 新 和高压触电 知 3、安全用电 (1)安全用电的原则: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 电体 讨论急救方法 (2)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 36V 的电压才是安全电压。
4、触电后的急救: 认识安全电压,有安全 用电的意识。
第1页二、常见的电路故障 1、断路 (1: )原因:电路中某处断开 自读课本 32 相关内容, (2)电路症状:无电流 认识断路原因及检修方 (3)检修方法:指导学生看书自学,认识常见常见断路可 法,并认识两种灯泡灯 能出现的原因以及检修方法。
头内的不同结构。
2、短路 (1)原因: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由电源正极回到负极或 由于某种原因,电路中不该相连的两点直接连在了一起的 现象。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2004年,我国多次发生雷灾,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 雷电灾害呈现出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表明农村地区防雷 工作及防雷意识亟待加强。根据各地上报的雷电灾情 实例,现公布2004年的10大雷击人员伤亡事件。 (一) 6月26日,浙江临海市发生强雷暴天气,共造 成17人遭雷击死亡,13人被击伤,造成较大的社会影 响。 (二) 6月27日,湖南常德市出现了强雷暴天气, 共造成3人死亡,6人重伤;同时造成医院、电力、通 信、水利、民航等14个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雷击,桃 源、汉寿等5个县受雷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万 元。 (三) 7月4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发生一次 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了雷暴和冰雹天气,雷击造成 6人死亡,9人受伤。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若人体接 触到高压,通过 人体的电流就很超过人体 能承受的限度,会造成生命危险。
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欧姆定律: I=
答案
U R
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
当人体用湿手触摸电器时,人体电 阻变小,通过人体电流很大,同时用电 器潮湿后,很容易变成导体,产生漏电 等现象,造成触电事故。
(3)防止雷电触电. a.高大的建筑物、室外天线等必须正规地 安装避雷装置,绝不能破坏这些装置.(避 雷针通过尖端放电,使电荷不过多积累,避 免强烈的放电) b.雨天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为什么电流表不能与用电器并联? 电压表不能与用电器串联?
A
V
1 、电流表电阻非
2、 电压表电阻非
常小,在电路中 它当于一导线, 若与用电器并联, 则形成短路。
(四) 7月4日16时30分左右,广东省罗定出现雷击 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 (五) 7月14日,河 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及周围乡镇一带遭雷击,造成5人死 亡,9人重伤,7人轻伤,是近年来河北省发生的最严 重雷击伤亡事故。 (六) 7月23日,北京市居庸关长 城地区突发雷雨天气,雷击造成至少15人受伤,社会 反响较大。 (七) 9月20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 麻缨塘乡发生一起严重的雷击致人伤亡事件,共造成5 人死亡,2人受伤。 (八) 9月6日,广西武宣县出现 雷雨天气,武宣一中26名师生被雷击伤。 (九) 9月 18日,广东省湛江市出现雷雨天气,雷击造成11人受 伤。 (十) 10月1日,海南省定安县突然出现雷雨天 气,雷击造成龙河中学初三年级出外观光、野炊的学 生3人死亡,11人受伤。
八下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名师点拨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重点难点提示】1.对于人体,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2.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3.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很高,放电时电流很大,通过人体会致人死亡,通过树木、建筑物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破坏,因此要注意防雷.【重点难点解析】人体触电的原因人体也是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人体两端有电压,人体中就有电流通过.所谓触电,就是人体触及电源,人体中电流超过一定值.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系.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V,高压输电线的电压可达几百千伏,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kV310,都远远超出了安全电压,人体触及都是十分危险的.对于人体,每个人的电阻不是都一样大,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皮肤干燥时电阻比较大,潮湿的时候电阻就小一些.如果皮肤潮湿的情况下接触带电体,在电压—定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很大,造成危险.所以千万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典型热点考题】例1在表演台上,某人声称具有特异功能──“不怕电”,他把灯泡接到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上,灯泡亮,取下灯泡后,他用双手同时抓住这两根电线芯,并让别人用试电笔触其肌肤,众人见氖管发光而瞠日结舌,对此,某班同学展开讨论后形成以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伪科学的撞骗行为(B)此人也许真有不导电的特异功能(C)此人与大地之间一定有良好的绝缘(D)他去抓那两根电线前,零线已被助手切断分析与解答:家庭照明电路中发生的人体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并与地或零线构成通路造成的.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人体是导体,如果人体同时碰触到火线和零线,人体就会触电.声称具有特异功能的人两手同时抓住火线和零线没有触电,并且试电笔触其肌肤氖管发光,说明此人和火线连通,但体内无电流通过,带电不通电,电路中的零线已经断开.可见,上述“不怕电”的表演是伪科学的撞骗行为.由以上分析得,选项B正确.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家庭电路的安全用电知识辨别真伪的能力.在形形色色的“伪科学”现象中,其中一类其实就是物理规律的应用,但表演者吹嘘自己具有特异功能以达到行骗渔利的目的.要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去剖析这些特异功能,培养和提高识别真伪的能力.例2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十分重要,下列三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湿布擦正亮着的台灯灯泡(B)在有绝缘外皮的通电导线上晾湿衣服(C)发生触电事故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分析与解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在家庭电路中,电源电压一定,按在火线和零线(或地)之间的导体的电阻越小,产生的电流就越大.用湿布擦正亮着的灯泡,在有绝缘外皮的通电导线上晾湿衣服,由于绝缘体潮湿了也会漏电,人体皮肤潮湿时电阻较小,如果灯泡或电线漏电,人体中的电流就会很大,就会造成人体触电事故.在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于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由以上分析知,选项C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安全用电的常识.电,可以为我们服务,但如果不注意安全,它会对人造成危害.在用电时,要特别警惕本来是绝缘的物体导了电,本来是不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要注意防止绝缘部分破损,还要注意保持绝缘部分干燥.例3为检查照明电路的故障,电工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取下保险丝,将额定电压为220V的“校验灯”接在保险丝的两只接线上,如图6—82所示,在检查某盏灯之前,先断开所有开关,再闭合该支路开关,若 ( )(A)“校验灯”恰能正常发光,说明该支路短路(B)“校验灯”恰能正常发光,说明该支路工作正常(C)“校验灯”发光不正常(暗红色),说明该支路工作正常(D)“校验灯”发光不正常(暗红色),说明该支路断路分析与解答:在照明电路中,各盏灯都是并联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的.当断开所有开关后,各支路的火线和零线之间都形成了断路,代替保险丝串联接在火线中的“校验灯”不发光.再闭合某支路开关,如果该支路断路,“校验灯”仍不发光;如果该支路短路,“校验灯”一端接火线,另一端通过短路导线接在零线上,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为220V,正常发光;如果该支路正常,“校验灯”和该支路的电灯串联,“校验灯”两端电压小于额定电压,不能正常发光(发光暗淡).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和C正确.点评:本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用灯泡检查家庭照明电路是否出现故障以及出现何种故障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考查运用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短路、断路的概念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例4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某山村—名在田间劳动的村民在大树下躲雨时,不幸被雷击造成重伤.此后,谣言四起,什么“鲤鱼精”附身,家里的大门冲着龙王庙……因此,家里人不但不把病人送医院救治,反而到处求神拜佛,结果,导致家破人亡.(1)对人来说,只有不高于_______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2)如图6—83所示,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次雷电中,雷电的电流约为A4105⨯,电压约为8101⨯V.所以,在雷雨天气,人们不能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处躲雨.(3)结合本事例谈谈你的看法.分析与解答:人体是导体,人体中的电流取决于人体两端的电压和人体的电阻,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只有1000Ω左右.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 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雷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放电现象.发生雷电时,在云层和大地之间产生上亿伏的电压,雷电所经过的路径上有强大的电流通过,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树木、高大建筑物等.所以,高大建筑物要装设避雷装置防雷.在雷雨天气,人们不能到大树、高大建筑物等处躲雨.由以上分析可得本题的答案:(1)对人来说,只有不高于36V 的电压才是安全的;(2)在雷雨天气,人们不能到大树、高大建筑物等处躲雨;(3)看法:①封建迷信反科学、反人类,危害社会、残害人生;②搞封建迷信活动者的目的是搞乱人的思想,愚弄百姓,从中渔利;③要学习科学、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尊重科学规律,一切按科学办事.点评:本命题是一道考查科学素质和能力的考题.题设情景取材自然界中的雷电现象,考查突破了学科本位.要求灵活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科学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针对实际事例,按自己对本事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表意见和观点,答案具有开放性.例5 阅读材料: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节选)表中所列作用特征,是根据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得来的.而且还发现: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只有1000Ω左右.如果人体直接与家庭电路输电线接触(电压220V),这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大?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易造成触电事故导致死亡?分析与解答:根据欧姆定律,人体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同时碰触家庭电路的零线和火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mA mA A V R U I 10022022.01000220>==Ω==,对照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此时只要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呼吸和心脏麻痹,机体组织遭到电流的热破坏,窒息以至心跳停止,即发生触电事故造成死亡.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体电阻特征的理解,要求运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电压高低和人体电阻大小都对用电安全性产生影响.启示人们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6 团林镇红星中学积极开展STS 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双休日组织初三学生到集镇上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在学生自制的展板上有如图6—84所示的两幅宣传画,请你任选其中一幅为它配上解说词:分析与解答:家庭照明电路用电时,要注意防止绝缘部分破损,还要注意保持绝缘部分干燥,因为绝缘部分破损和潮湿都会漏电.如果发现有人触电,绝不能直接去拉触电人,这样,救人的人也会触电.在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时,应当赶快切断电源,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左图: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物,不要用湿手扳开关;右图:有人触电时,要先切断电源,或者用干木棍等绝缘体拨开电线,使触电人迅速脱离电源.点评:本题命题形式新颖活泼,用于考查家庭电路的安全用电常识.题目倡导学生学习方式要多样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易错例题分析】例 安全用电的常识之一就是不要靠近高压电.但是,两爪站在高压线上的鸟却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是因为 ( )(A)电线上有绝缘层 (B)鸟爪上的角质层不导电(C)鸟能承受高压电 (D)鸟的两爪间的电压很低)错解: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高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站在高压线上的鸟没有发生触电事故,是因为鸟能承受高压电.选项C 正确.警示:鸟和人体一样,是导体.鸟是否触电,要看通过的电流大小.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取决于鸟两爪间的电压高低.鸟两爪站在高压线上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是因为鸟的两爪间的电压很低.正解:选项D 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对触电原因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时需要具有对知识和技能运用的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欧姆定律,从电压的高低和电阻的大小两个方面分析小鸟不会触电的原因.【同步练习】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V .大量事实表明,不高于_____V 的电压才是对人体的安全电压.2.图6—85中A 、B 两点均为螺口灯泡的螺旋部分,当开关1S 和2S 断开后,站在地上的人用手直接接触A 点时,他_______触电.用手直接接触B 点时,他_______触电.(选填“会”或“不会”)3.图6—86中a、b、c为家庭电路中的部分电器,安装时都必须符合—定的技术要求,a的_______一定要接在零线上,b一定要接在_________线上,c在接线时要注意________.4.大量实验表明,低于________V的电压一般对人体是安全的.图6—87所示标志的含义是提醒人们_________.5.以下关于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正常的工作电压都是220V(B)有的干电池,一节的电压是2V(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D)高压输电的电压是380V6.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粗铜丝代替保险丝 (B)用湿抹布擦正在发光的电灯泡(C)在已通电的电线上晾晒衣服 (D)家用电器金属外壳要接地7.下列做法中不会造成触电事故的是 ( )(A)靠近高压带电体(B)站在地上的人触到裸露的火线(C)两手触摸一节干电池两极(D)站在绝缘体上的人两手分别触到裸露的火线和零线8.下列行为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在电线上搭晾衣服(B)用湿布擦拭电器(C)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D)在高压设备附近玩耍1.220;36 2.会;不会 3.螺旋部分;火;左孔和零线连接,右孔和火线连接4.36;高压危险 5.C6.D 7.C 8.C。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教学简案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简案课程导入阅读感悟信息1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高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即使不直接接触,靠近也能使人致命.高压电很危险!如图7-4-1.信息2如图7-4-2所示.某村民到大树底下躲雨,不幸被雷电击中造成重伤,此后村内谣言四起,说什么“魔鬼缠身”,什么“前世没有修好行”……家里人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不但不送病人到医院医治,反而求神拜佛,导致病人耽误治疗.观察与思考(1)请你画出“高压危险”标志的示意图.(2)观察如图7-4-2所示的雷电发生时的情形,这对我们预防雷击有哪些启示?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究新知学点1 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问题:表中的数据向我们传递哪些信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加在这个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人体也是导体,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危险了.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 V 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远远超出了安全电压,一旦发生触电,很可能有生命危险.特别提示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例1有一天,小明同学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家庭电路的火线,没有发生触电事故,只是有点麻木.因此,他就认为安全电压对于他而言不是36 V而是220 V,小明的观点正确吗?答案小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从题目的记叙来看,小明是单手接触火线,若此时小明脚上穿的是绝缘性能很好的鞋子或是整个人坐在木椅子上且脚离开了地面,这些物品的电阻极大,由I =R U可知.U 一定时,电阻极大这时人体上通过的电流极小,所以小明只觉得有点麻,若小明光着脚站立地面,他肯定会触电.同类变式如图7-4-3所示,甲、乙两人都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丙站在地上并与乙手拉手,上、下两条裸露导线分别是照明电路的火线和零线,那么一定会触电的是( )A .甲B .乙、丙C .甲、丙D .甲、乙、丙解析 本题与例1的不同点是考查具体的触电方式,是否能触电,看人体是否成为了电路中的一部分,且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否较大.在零线未断路时,零线不触人.答案 A易忽略点提示(1)家庭电路触电的两种方式:①单手触电,如图7-4-4甲;②双手触电,如图7-4-4乙;(2)家庭电路中更换灯泡、保险丝等电路元件时,切记要将家庭电路中的总开关断开,不要认为穿上一双塑料鞋就不会触电,那是错误的.例2(2005年·长沙市)图7-4-5为一幅安全用电的宣传画,由图可知,如果有人触电要立即________,或者_______.解析 人体是导体,若有人触电,而另一人用手直接拉触电者,欲使其离开触电电源,则直接拉触电者的人也会触电.正确的方法是,施救护者应速断开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棒撬开导线,使被触电者离开电源.答案 切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棒撬开导线解后反思施救护者若不通过上述方法施救触电者,而是报警或是拨打110,这种方法不一定可行. 同类变式(2005年·盐城市)图7-4-6的四幅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解析 电路安装时,开关应接在火线上再连电灯,若是螺旋方式的灯尾端,则灯尾的金属连开关后,开关再连火线,而灯的螺旋接零线;由于水是导体,C 、D 选项的情景对人体都是危险的.解题规律;家庭中常见的用电不安全行为有湿手拔开关、湿手插插头、带金属外壳的电器未接地线等.答案 B学点2 额定电压、短路、断路实验探究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和非额定电压下的工作状况.实验 通过调压器,对“220 V ,0.45 A ”的白炽灯供电,分别使灯工作在110 V 、220 V 、230 V 的电压环境中,观察其亮度.问题研讨②问题1:电压对灯泡的亮度是怎样影响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用电器在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下工作,对用电器的寿命有损害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归纳 额定电压、短路、断路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2.短路由于某种原因,电路中不该相连的两点被直接连在一起的现象,叫做短路.电源短路十分危险.3.断路:也叫开路,即用电器不能够工作的电路.易混淆点提示(1)不能将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混淆,额定电压对于某用电器而言是惟一的,而实际电压有无数个;(2)短路分两种:电源被短路和用电器被短路,前者会烧坏电源,后者用电器不能工作.例3一条电炉电阻丝的电阻是110 Ω,接在220 V 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_,如果不小心,将电阻丝的两端碰在一起,接触位置的电阻约为1 Ω,这时流过导线的电流是________.解析 后一种情况是并联电路;是110 Ω与1 Ω并联.由欧姆定律公式I =R U可直接求两种情况下的电流,I =R U =Ω110V 220=2 A ;I ’=’R U =Ω1V 220=220 A .I ’’=Ω110V 220=2A ,I 总=I ’+I ’’=220 A 十2 A =222 A .答案 2 A ;222 A电源被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极大,会使导线的温度过高而引起火灾或损坏电源,家庭电路中,常用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来防止电路短路带来不良后果.学点3 注意防雷阅读感悟 雷击的危害据了解,海南省属全国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每年因雷击伤亡人数达40至50人.2001年进入5月份以后,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海南全省共发生雷击事故25起,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今年5月4日,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某农户遭雷击,两人重伤,1人轻伤.5月5日.屯昌县中建农场1名退休女工在洗澡时被雷击身亡……问题研讨③问题:请你给雷电灾害的多发区人民或领导提几条防雷击措施.防雷击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归纳 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至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的光和声.云层和大地之间的放电如果通过人体,这么大的电流,能够立即致人死亡,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有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叫做避雷针.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的两条导线也是用来防雷的.易忽略点提示在雷雨时,我们尽量不要看电视,尤其不能使用接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看电视.因为室外天线通常安装在高处,很容易遭到雷击,其结果轻则毁坏电视机,重则伤人. 例4下列能起到预防雷击作用的是( )A .高大建筑物顶端带有针状的金属物用很粗的金属线跟大地相连B .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的两条导线C .古代建筑物上的龙角形铁制装饰物用粗铁丝与大地相连D .较高的室外天线解析 高大建筑物顶端带有针状的金属物用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有避雷的作用,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的两条导线也有避雷的作用.古代建筑物上龙角形铁制装饰物与大地相连也具有避雷作用.答案 ABC易错点提示避雷针是通过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使雷电时的放电电流通过避雷针、金属导线流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不被损坏.不要认为避雷针是防止雷电发生的装置.拓广延伸方法技巧 不高于36 V 的电压才是安全的例5晓华同学在学了安全用电的知识后,心中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30 mA 时就很危险.而一个10 Ω的小灯泡接在3 V 电压时就能产生0.3 A (300 mA )的电流.如果此时将一个人与小灯泡串联接在3 V 电压上.由于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通过人体的电流也是300 mA .人就会发生严重的触电事故.因此,3 V 的电压也是不安全的.现在请你为晓华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解析 当人体的电流达到300 mA 是很危险的,那么人体加3 V 电压是否会产生300 mA 的电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使用欧姆定律.答案 人体在低电压下的电阻约为105 Ω,在500~1 000 V 时.人体的电阻在1 000 Ω左右.根据欧姆定律.当人体加3 V 电压电时人体的电流I 入=R U =Ω10V 35=3×10-5 A ,电流远远的小于300 mA .故3 V 的电压对人体而言是安全的.晓华的错误初看起来还真能让人胡乱猜测.因为他所依据的是欧姆定律计算出的电流,也的确是0.3 A.然而错因是后面的推理过程,他没有考虑到人体的电阻远远大于10 Ω,而是将人体的电阻作为零再与10 Ω的小灯泡串联,哪能不错.思维发散接地线保安全例6(2005年·黄冈市课改实验区)下列处理用电事故的措施中,正确的是()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如果没有接地,其外壳一定要接地B.电器失火时,先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C.空气开关跳闸时,应立即使空气开关复位,再进行检修D.遇到有人触电时,先直接将人拉开进行抢救,后切断电源解析有人触电时进行抢救,首先应在自保的基础上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空气开关跳闸.应首先查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有故障时,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空气开关复位;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先应切断电源,防触电事故;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接地,能防触电事故.答案 A思维延伸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都有接地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本来是跟火线绝缘的,是不带电的,人体接触外壳并没有危险.但如果内部火线绝缘皮破损或失去绝缘性能,致使火线与外壳接通,外壳带了电,人体接触外壳等于接触火线,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图7-4-7甲).如果把外壳用导线接地,即使外壳带了电,电流也只会从接地导线流走,人体接触外壳没有危险(图7-4-7乙).课时作业一、教材习题P35“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二、补充习题1.(2005年·温州市)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使用如图7-4-8所示的三孔插座.三孔插座的中间插孔接地,以防止家用电器使用时金属外壳带电.使用三孔插座的好处是()A.更安全B.更方便C.更省电D.更美观2.下列关于雷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的两条导线只是装饰品B.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C.雷电对树木的破坏是因为巨大的热量和空气振动而造成的D.雷电的电流很大,可致人死亡3.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安全用电知识后.得出了一些安全用电的说法:()A.手上沾了水,千万不要触摸开关B.人体是导体,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C.经验证明,只有36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D.人体在潮湿的时候比在干燥的时候电阻小得多,电压一样时,电流就大得多E.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个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F.禁止在高压线下放风筝G.我家的照明电压是220 V,故220 V的电压是安全的H.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到一定的程度,就有生命危险I.只要有电流通过人体,就会发生触电事故J.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1)判断上述说法的正误;(2)将能说明“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的说法找出来,按说理的顺序排列;(3)将能说明“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的说法找出来,按说理的顺序排列.4.(2005年·德阳市课改实验区)请你指出在图7-4-9所示中违反安全用电的地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八(2)班同学积极开展STS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利用双休日来到赤壁社区,在社区宣传栏上办了一期主题为“安全用电无小事”的黑板报.(1)图7-4-10中是宣传栏中的四幅宣传画,请为它配上宣传词(2)如果是我来办这期宣传栏,我将这样设计栏目.参考答案课程导入问题示例:1.如答图7-4-1.2.启示一:可以在建筑物顶上安装避雷针.预防雷击对建筑物或人的破坏.启示二:在雷雨时,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启示三:雷雨时,不要用接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答案不惟一,合理即可) 探究新知问题研讨①问题:电压越高越危险;电压越高电流越大问题研讨②问题1:电压越高,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越亮.问题2:有问题研讨③问题:(1)在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避雷线等;(2)打雷时,不要站在空旷的田野、山顶或大树下面;(3)打雷时,不要接触墙壁门窗及一切沿墙敷设的金属物;不要打手机等等.课时作业一、教材习题“动手动脑学物理”(P 35)提示与解答[第1题]提示:从安全用电方面考虑,认真观察本题所提出的几个问题.例如:家庭电路连接插座的火线、零线不小心易相碰;学校、社区不按安装要求安装开关,开关的金属部分外露等.[第2题]由R U I =知,当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则I 极大,易烧表.[第3题]提示:收集和查找关于雷击而造成人身伤亡或其他损失的典型事例,从中分析产生的原因.资料收集可以在网上、报纸上、杂志上查找,然后同学互相交流资料的来源,防雷的原则.二、补充习题1.A (点拨:有接地线)2.A (点拨: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的两条导线能防雷击)3.(1)A 对 B 对 C 错 D 对 E 对 F 对 G 错 H 对 I 错 J 对(2)E 、B 、H ;(3)A 、J 、D 、H .4.(1)用湿手触摸开关,容易发生触电事故;(2)靠近高压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用手触摸裸露电线,容易发生触电事故;(3)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没有接地,容易发生触电事故.5.(1)AB :绝缘皮有破损,导线部分外露,要注意检查更换;C :不要在电线上搭晾衣物,不要用湿手扳开关;D :架设电视机天线时,注意不要触及电线.(2)一、安全知识问答:a .触电是怎么回事?b .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二、宣传图加配词,如图6-6-11.三、万一有人触电了怎么办?a .如何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b .如何实施救护?四、防雷击常识.。
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

不 C
控制变量
甲
乙
17.如果把4 和6 的两个电阻串联在一 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 1.2A,如果再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 则干路中的电流应为( ) D A. 2A B. 3A C. 4A D.5A
C
• 例1:两个导体串联组成的电路的总电压是 12伏,其中A导体的电阻是8欧,它两端电压 是4伏,求B导体的电阻。
一位学生在雨 中接手机被闪 电击中身亡 (新浪网-现代 快报)
• 4、避雷针是怎样保护建筑物的? • ——在建筑物上竖立一根很长的、顶 端很尖的金属杆,并将它用导线与大 地相连。当云层和大地间发生放电时, 云层中的电荷就直接经金属杆通过导 线流入大地,而不经过建筑物。
• 遇到雷击如何躲避
(一)为了把感应雷“扼杀在萌芽状态”,一般 家庭至少安装三个避雷器; (二)不要靠近高大电线杆、高塔、大树、烟囱 等物体,至少保持两米远的距离; (三)打雷时尽量不要开水龙头,更不要洗澡, 游泳时应迅速上岸; (四)远离门窗,尽量不用或少用电话、手机或 收音机; (五)在室外突遇强雷雨,不要许多人挤在一起。 雷雨时禁用家用电器,最好将插头拔掉。
• 五 . 求某一电学量的最小和最大值问题
• 例: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使用0.6A量程, 电压表使用15V量程,电源电压为36V,当R2接入 电路的电阻是24 Ω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5A,现通 过调节R2来改变通过R1的电流,但必须保证电流 表不超过其量程,问: • (1)R1的阻值是多大? • (2)R2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不能小于多少? • (3)R2取最小值时,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大?
• 四. 求由开关的通断引起电路变化问题
• 例: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开 关打开,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当 电源换成另一新电源后,打开,闭合,电流 表的示数分别为与。求: • (1)电阻的阻值;(2)新电源的电压。 解题步骤: (1)识别开关通、断后 电路的连接形式; (2)画出简化后的等效 电路图。
欧姆定律 课件

2.某手电筒小灯泡两端的电压2.2V, 用电流表测得流过的电流250mA, 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
答案:I=250mA=0.25A R=U/I=2.2V/0.25A=8.8Ω
3.电阻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 R1两端电压为1.5V,R2两4.5V, R1+R2=400Ω,求R1、R2各为多 少?
1.方法:伏安法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小灯泡的电 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R=U/I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欧姆定律
● 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电流的大小与电压、
电阻的具体关系
● 当R一定时,U越大,I就2.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
●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答案:U=U1+U2=1.5V+4.5V=6V I=U/R=6V/400A=0.015A
R1=U1/I=1.5V/0.015A=100Ω R2=U2/I=4.5V/0.015A=300Ω
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可 以表示为:I=U/R 6.评估与交流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内容:
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 比。 公式:I=U/R 变形公式:U=IR R=U/I
2.串、并联电阻
串联:R=R1+R2+……
并联:1/R=1/R1+1/R2+……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欧姆定律
主要内容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 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评课稿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评课稿《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评课稿本节课是对第七章中欧姆定律的一个应用和总结,也是对电功率和安全用电部分的一个铺垫。
授课教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教学思路清晰,流程紧凑,节奏适中,探究性学习贯穿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板书脉络清楚,教学取得实效。
本节课有如下亮点:(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引课,从生活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由不当用电引发触电事故的图片,以真实的事例再现生活情景,引课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探究性学习做好铺垫。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标理念。
(二)、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取得实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1、对电压越高越危险,授课教师采用展示“高压危险”教育标识图片提出问题:这样的标志哪里有,为什么高压危险,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欧姆定律知识解释,使学生真正警惕高电压的危险,同时补充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告诉学生数据是从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得来的,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对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授课教师采用例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具体的计算,既可以巩固了欧姆定律,又引出在用电时应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具有安全用电意识,并能自觉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
使教育回归生活,学以致用,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3、断路和短路,授课教师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关于安全用电的事例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家中的灯泡突然不亮的情况?如果有的话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采用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得出结论。
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的能力。
由于家庭电路的短路,具有不可模仿性,这是本节难点,授课教师采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短路时电流变大的原因,短路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导致的后果,学生讨论在用电时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具有安全用电意识,并能自觉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电路中它当于一根 在电路中它相当于一断
导线,若与用电器并 开的开关,若与用电器
联,则形成短路。
串联,则形成断路。
本节小结
一.欧姆定律 1.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 2.当R一定时,U越大,I越大.
二.安全用电 1.高压危险 2.通路、断路、短路
三.雷电与防雷
控制变量法 电压
电阻
电流 电压
电流 电阻
• (1)在电路中应串联一个电阻,还是并联
一个电阻?画出电路图;(2)这个电阻的
阻值是多少?
解题关键:
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 等;总电压等于各部 分电压之和
• 解题过程 (1)先求分压U2; (2)从R1求电路中的电流; (3)用欧姆定律求分压电阻
R2。
练习:要使一只标有“3V 0.3A”的用电器接在 9V的电路中能正常工作,应该用什么方法接入 一个多大的电阻?ຫໍສະໝຸດ 欧姆IU R
电压
电阻
U I
IR
16
8
2A
6
1
6
6 30
电阻 30
电阻
0.0015
不 C
甲 乙
控制变量
17.如果把4和6的两个电阻串联在一 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 1.2A,如果再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 则干路中的电流应为( ) D
A. 2A B. 3A C. 4A D.5A
C
发生雷雨天气 时不要在大树 下避雨,容易 发生雷电触电 事故.
一位学生在雨 中接手机被闪 电击中身亡 (新浪网-现代 快报)
• 4、避雷针是怎样保护建筑物的?
• ——在建筑物上竖立一根很长的、顶 端很尖的金属杆,并将它用导线与大 地相连。当云层和大地间发生放电时, 云层中的电荷就直接经金属杆通过导 线流入大地,而不经过建筑物。
电路的三种状态
• 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过,此电路为通路。 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过,此电路为开路。 若导线直接把电池两端连在一起,此电路为短路。
短路会烧坏电池和导线,故这种状态时不允许的, 实验时要多加小心!!!
为什么电流表不能与用电器并联? 电压表不能与用电器串联?
A
V
1、电流表电阻非常小,2、电压表电阻非常大,
电路图。
谢谢大家!
• 四. 求由开关的通断引起电路变化问题
• 例: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开 关打开,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当 电源换成另一新电源后,打开,闭合,电流 表的示数分别为与。求:
• (1)电阻的阻值;(2)新电源的电压。
解题步骤: (1)识别开关通、断后
电路的连接形式; (2)画出简化后的等效
解题关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 三. 求限压、限流问题
• 例: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 10Ω1A” ,乙 标有“ 15Ω0.6A”字样,问:把它们串联起 来,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若 把它们并联起来,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 流又是多少?
❖为了不损坏用电器,两用电器串联时必须取 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为电路中的电流,并联 时必须取允许加的最小电压为电路电压。
• 遇到雷击如何躲避
(一)为了把感应雷“扼杀在萌芽状态”,一般 家庭至少安装三个避雷器; (二)不要靠近高大电线杆、高塔、大树、烟囱 等物体,至少保持两米远的距离; (三)打雷时尽量不要开水龙头,更不要洗澡, 游泳时应迅速上岸; (四)远离门窗,尽量不用或少用电话、手机或 收音机; (五)在室外突遇强雷雨,不要许多人挤在一起。 雷雨时禁用家用电器,最好将插头拔掉。
• 二、求并联分流的问题: • 由 路 R流1阻中为并0值有联.5为0后A.3和2,A0同的求Ω一电的R2电流电的源通阻阻组过R值1成,和?新若电的将源电另组路一成,电的干阻闭路R合2电与电 解题过程: (1)从R1求出电源电压; (2)用并联电路特点求出通过R2的电流; (3)用欧姆定律求R2的阻值。
• 例1:两个导体串联组成的电路的总电压是12 伏,其中A导体的电阻是8欧,它两端电压是 4伏,求B导体的电阻。
• 例2、已知串连着的两个电阻两端总电压是 12V,两电阻的阻值之比为3:2,求两电阻 各自的电压为多少?
四、串并连电路规律的应用
• 一、利用“串连分压”求分压电阻的问题
• 一个电阻为20Ω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两端 的电压是12V,如果要使用电器在18V的电 源上仍能正常工作,则:
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根据I=U/R,电阻一定时,电压 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的电压
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电, 不靠近高压电.
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根据I=U/R,电压一定时,电 阻越小,电流越大。潮湿的皮 肤要比干燥的皮肤电阻小,触 电时通过的人体电流会更大。 所以潜在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