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分解,推荐文档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画图分析)

总效应与边际效应的关系消费者均衡生产曲线TP L MP L AP LAI II IIIOL MP LAP LTP LC B特点:先曾后减的倒U 型曲线 关系:(1)TPL 和APL ①MPL=dTPL/dL ,知MPL 在数值上等于曲线TPL 上对应点的斜率②若A 点前MPL 单调递增,A 点后MPL 单调递减,A 点对应MPL 的最高点③若C 为曲线的最高点,则C 点之前MPL>0,TPL 增加;C 点后MPL<0,TPL 减少;C 点处MPL=0,对应TPL最高点(2)TPL 与APL ①APL=TPL/L ,知APL 在数值上等于TPL 上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②若B 点为TPL 上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高点,则B 点前APL 增加;B 点后APL 减少,B 点对应着APL 最高点(3)APL 和MPL 当MPL>APL 时,APL 增加;当MPL<APL 时APL 下降。
MPL 与APL 交于APL 最高点生产三个阶段(1)如图所示,第II 阶段的起点为APL 的最高点即为APL 与MPL 的交点,终点为MPL=0的点即TPL 的最高点,从而将整个区域划分为I 、II 、III 三个阶段(2)生产者会把生产落在第II 阶段(3)原因1.在第I 阶段MPL>APL ,APL 增加TPL 增加,说明此时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相比较少,还远没有达到最佳搭配比例,因此理性消费者会增加对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推进到第II 阶段2.第III 阶段APL<MPL ,MPL<0,TPL 减少,说明此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与固定投入要素相比较多,远远超过了最佳搭配比例,理性消费者会减少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回到第二阶段短期成本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问题CO OQQ3 Q2 Q1AFC AVC AC MCFCVC TCQQ1Q2 Q3 C特征:①PC 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FC=b ②VC 为由原点出发的单调递增的曲线,递增速度先慢后快③TC 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加和,平行于曲线AC 上移b 个单位得到④AC ,AVC ,MC 为先减后增的U 型曲线⑤AFC 为单调递减的曲线关系:①MC 与AC :当MC<AC 时,AC减少;当MC>AC 时AC 增加;MC 交于AC 的最低点处②MC 与AVC :当MC<AVC 时,AVC 减少;当MC>AVC 时AVC 增加;MC 交于AVC 的最低点处③AC 与AVC (1)AC=VC+AFC ,AC 与AVC 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FC ,AFC 减少,故AC 与AVC 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2)AV 在AVC 上方(3)AVC 的最低点总在AC 最低点的左方bOQ1QAVCP1E1AC d1(P1=AR1=MR)A由MC=MR 知E1为均衡点,Q1为均衡产量。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部分汇总

微观经济学图示汇总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1,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PD 1E 4D 2 P 1P 2 E 1 E 2E 3S 1S 24。
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5。
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
见下页说明。
6。
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
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OBCB7。
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8。
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
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P O Q S C ABe s <1 (b) P O Q S C A Be s =1(c)PO QS (C)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消费者行为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
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
总结MU 与TU 的关系: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当MU =0是。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与汇总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A.结论: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动:4。
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5。
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
见下页说明。
6。
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
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说明。
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OB CB7。
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8。
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
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曲线和MU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
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曲线则随着MU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
总结MU与TU的关系:当MU>0时,TU上升当MU<0时,TU下降当MU=0是。
TU达极大值。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
GUN 可 能 B C D U I 产
大 炮 千 门 ) (
15 12 9 6 3
A
E F
0
1
2
3
4
5
BUTTER
(
)
No.1-1
需求曲线D的形态 需求曲线 的形态——向右下方倾斜 的形态 向右下方倾斜
P
5 4 B C 3 D 2 E 1 注:根据P38玉米片的需 根据 玉米片的需 求表绘制
P
ED △Q △P = / (Q1 + Q2 )/ 2 (P + P )/ 2 1 2 △Q P + P = i 1 2 △P Q1 + Q2
P2 P1 B
△P
A
△Q
o
Q2 Q1
Q
封闭型蛛网 :
P P1 S P
P2 D Q3 Q2 Q 0 1 2 3 4 5 年 份
发散型蛛网 :
P P3 P1 P0 P2 P4 D Q 0 1 2 3 4 5 年 份 S P
D
P1 P2
Q1 Q2
Q
No.3-10
两曲线同时移动时均衡点的变化
P D D' S S'
P2 P1
Q1
Q2
Q
No.3-11
线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与弹性并不相同
P 4 3 2 1 0 1 2 D A B ED=1 M ED<1 R Z 3 4 D Q ED>1
P
线性需求曲线 计算点弹性的捷径: 计算点弹性的捷径:
π
Q
MR MC
MC
d
(MR=AR=P) )
Q1 Q3
一张图片了解整个微观经济学

一张图片了解整个微观经济学——2015年农信社笔试之微观经济学备考在农信社的考试中,经济学常常是很多考生比较头疼的一门考试科目,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知识点比较多,没有系统的记忆很难记得住,为了广大考生在2015年农信社笔试中能考出好成绩,华图教研团队将用一张图片来展示鸟瞰看微观经济学,对微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方便考生记忆。
图片源于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就是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
如上图所示,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相对效用的偏好和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用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
消费选择商品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
厂商是各种商品及服务的提供者,厂商的最终目的是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厂商的选择又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如劳动的价格、地租等)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因为家庭的收入主要是劳动者出卖劳动所得)。
家庭和厂商的选技都是经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来的,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达到均衡。
所以,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
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
当然,由市场本身是可以达到均衡的,当一个市场出现了垄断、信息不对称时,就有可能出现市场失灵,此时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来进行干预。
这都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这样看来,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各位考生面前,相信考生通过这张图片可以更好的理解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快的记住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

S
0
5
10
15
20
Q
注:根据P41玉米片 根据 玉米片 的供给表绘制
No.3-5
供给过剩的调节
Price
S
供给过剩
P1 P2 供给和需求同时向均衡点移 动
D 0 Q1 Q3 Q2 Quantity
No.3-6
供给不足的调节
Price
S
供给和需求同时向均衡点移 动 P3
P2
供给不足
0 Q1 Q3
D
π
Q
MR MC
MC
d
(MR=AR=P) )
Q1 Q3
O
Q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Mπ = 0
边际利润为0 (边际利润为0)
即:π的一阶导 = 0
利润: 利润: π =TR-TC 即: d π dTR dTC = = MR MC = 0 dQ dQ dQ
∴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 MR=MC(=P0=AR) ( )
0
X1
X2
X3
A1
A1′
A2
X
对于替代效应的两种不同观点: 对于替代效应的两种不同观点:
(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大于希克斯的替代效应) 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大于希克斯的替代效应) 大于希克斯的替代效应
斯勒茨基:原商品组合 斯勒茨基: 不变
Y B B′ U1
希克斯: 希克斯:原效用水平不 变
Y U1 B
E1 E2 U3 ①
希克斯分析法—— 希克斯分析法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价格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Y U1 B B′ E1 E2 E3 U2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PPT课件

6
9L
40
多种固定比例投入下的生产函数:
E 1
0
5
N38玉米片的 需求表绘制
3
需求变动导致曲线移动
P
14 D D’ 12
10
8
6 4
2
0
4
8
D’
D Q
12 16 20 24
No.3-2
4
需求量变动使需求和价格的组合点沿 曲线运动:
P
D
P1
A
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 价格下降会增进人们的 购买欲望
B
P2
0
短缺 D
/
0
No.3-8
5
10
15
数量(百万盒 / 年)
20 Q
注:根据P44 图3-7绘制
10
需求曲线移动时均衡点的变化
P
D D’
S
P2 P1
No.3-9
Q1 Q2
Q
11
供给曲线移动时均衡点的变化
P
D
S S’
P1 P2
No.3-
Q1 Q2
Q
12
两曲线同时移动时均衡点的变化
P
D D’
S S’
P2 P1
GB OG
BC CA
GC平行于AO
15
P
非线性需求曲线 A
计算点弹性的捷径: F
C
0
G
BQ
dQ GB dP GC P OF Q OG
GC OG
dQ gP dP Q
GB gGC GC OG
GB OG
GB OG
BC CA
GC平行于AO
16
需求价格弹性的弧弹性计算: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概要

01
微观经济学图示实例分析
供需曲线图示分析
供需曲线图是微观经济学中用于 分析市场均衡的工具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随 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增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价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 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增加
生产可能性曲线图示分析
定义: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可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曲线形状: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移动方向:代表生产效率的提高或技术进步
图表设计缺陷:图表设计不合理, 影响信息传递效果和视觉体验
如何避免图示误用
明确图示的作用: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和趋势,但应避免将其作为唯一依据。 确认数据来源:确保数据准确可靠,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图示误导。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避免过于复杂的图示: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图示,避免过多的数据和细节干扰读者理解。
局限性:由于静 态分析法忽略了 时间因素和经济 系统的动态变化, 因此无法准确预 测未来的经济趋 势和变化。
比较静态分析法
定义:比较静态分析法是用来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量和价格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量和价格水平,可以了解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法通常采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将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量和价格水平进行 对比分析。
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展示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生产规 模
描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
分析企业如何制定价格策略以 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图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图示可以用于展示政策制定中的各种因素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PD 1E 4D 2 P 1P 2 E 1 E 2E 3S 1S 24。
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5。
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
见下页说明。
6。
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
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OBCB7。
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8。
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
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 P O Q S C ABe s <1 (b ) P O Q S C A Be s=1(c )PO QS (C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
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
总结MU 与TU 的关系: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当MU =0是。
TU 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 )图2-20 最高限价 SDP e O Q 1PQQ图2-21 最低限价SDP e Q 1OP Q 2Q 23。
预算线的移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商品的价格P 1和P 2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 发生变化,预算线平行移动。
第二种情况:消费者的收入I 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 1和P 2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平移。
第三种情况:当消费者的收入I 不变,P 1发生变化P 2保持不变。
这时,预算线的斜率21P P -会发生变化,预算线的横截距1P I也会发生变化,但是,预算线的纵截距2P I 保持不变。
第五章 生产理论1。
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从定义来看,dLdTP L TP MP LL L =∆∆=,可知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一阶导数,表示了总产量的变化率。
两条产量曲线的形状恰好反映了这种关系。
从图5—1来看,当劳动投入量从0增加到L 2时,MP L 为正值且曲线呈上升趋势,由于MP L 表示TP L 的变化率,TP L 曲线以递增的变化率上升;同理,当劳动量从L 2增加到L 4时,MP L 为正值但曲线下降,TP L 曲线以递减的变化率上升;当劳动投入量恰好为L 4时,MPL =0即相应的TP L 曲线斜率为零,TP L 曲线达到最大值。
当劳动投入量为L 2时,MP L曲线达到顶点,对应的TP L 曲线上的B 点是斜率由递增到递减的拐点。
当进一步增加劳动投入量时,MP L 为负值,所以TP L 曲线开始下降。
此外,根据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已知TP L 曲线的情况下就可从中推出MP L 曲线,因为TP L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
如图,当劳动投入量为L 1时,过TP L 曲线上A 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它等于1'L A 的高度。
2。
等产量曲线图形 和 折线型等产量线3,等产量曲线的特殊类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等产量线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KO图5—2 等产量曲线 K 1K 2 K 3LKL1K 1q3 q2q1BC 图5—3 一种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图O A 图5—4 完全替代投入等产量线 K O L图5—5多种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图 K O L A B CE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5,等成本线的含义和图形 6,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素最佳组合7, 既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要素最佳组合PL L 2 K 1K 2a b c d K 3L 3 L 1 L 4 K 4O 图5—6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Q=100 Q=300 284 Q=200 6L O KR 24 68图5—7 规模报酬递增Q=100 Q=200 Q=3002 84 6 24 6 8 L O K R图5—8 规模报酬不变 LO KR 2 4 68Q=300Q=200Q=100 图5—9 规模报酬递减图5—10等成本线K LOc/ rKL OK 1A图5—11 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8、企业的生产扩展线第八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1、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OK1KKA图5—12 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要素组合A″ALOKA″NQ1Q3ABBBQ2E2E3E1图5—13 扩展线A′POHPO QTR(b)图8—1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P、COPC图8—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图8—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二)QCO Q2PMCACP2 AMR D(AR)图反应曲线和古诺均衡图8--17 折弯的需求曲线图8--18主导厂商定价模型图8--20 欧佩克卡特尔的价格决定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价格是产量的函数时的总收益曲线图8--19 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决策(d)AR=MR=Pp P Q O PTRQO 图6—12 价格既定下厂商收益曲线P O Q M MR=AR P 0 E Q 0 6—13 利润最大化均衡 DP SP eE Q OP dO QPe (a)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b )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图7—1 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d)AR=MR=P pP Q OP TR QO 图7—2 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SM SA E F P 1 O Q 1 Q P H (d 1)AR 1=MR 1=P 1 图7—3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a )P SMC SAC(d 2)AR 2=MR 2=P 2Q 2QOE 2 P 2 图7—4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b )P SM C SA A V (d 3)AR 3=MR 3=P 3 Q Q 3 O E 3 GI P 3图7—5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C ) P QQ O P 4J SSACA VC(d 4)AR 4=MR 4=P 4图7—6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d )P MP 5 O Q 5 Q(d 5)AR 5=MR 5=P 5NE 5 SMCSACA VC 图7—7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e )1=P 12=P 23=P 3 4=P 4 5=P 5O P 1 P 2 P 3 P 4 P 5 Q 3P S=s (P )QO SMCE 1E 2 E 3 E 4 P 1P 2 P 3 P 4Q 4Q 3Q 2Q 1 图7—8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Qq OCPQ qOp(a )(b )图7—9 生产者剩余 P1 2图7—10 长期内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SMC 2E 1E 2E 3SMC3 SAC O Q 1 Q 2 Q 3 Qd 1(AR 1=MR 1=P 1)d 2(AR 2=MR 2=P 2)d 3(AR 3=MR 3=P 3)LMC LACSMC 1SAC 2 SAC 3P 1P 2 P 3P ↑ ↓ 图7—11 厂商进入或退出行DSPQQ 1 Q 2D 2S 2P 2 QPLSOPP 2Q i1 Q i2PQ iSMCSACLACO7—12 成本不变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a )行业(b )厂商PO Q D 1D 2S 1S 2LSQ 1Q 2 P 2 P 1PP 2 P 1O Q iQ i1 Q i2 LAC 2LAC 1SMC 2SMC 1(a )行业(b )厂商7—13 成本递增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PP 1P 2O Q iQ i1 Q i2 LAC 1 SMC 1LAC 2SMC 2P S 1S 2O Q D 1 D 2LSP 1P 2Q 1 Q 2(a )行业(b )厂商7—14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