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息诊疗法
最新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法本节重点介绍已广泛用于临床的特色诊法。
现根据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和全国各地医者的研究情况,将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
根据穴位与脏腑对应的原则,凡是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有病,就必然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反映。
因而通过按压这些穴位的感觉,就能诊断内在脏腑的病变。
张颖清发现的第二掌骨侧的新穴的分布形式与它们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如图5-4)。
图5-4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
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
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如: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肝穴:对应肝、胆;胃穴:对应胃、脾、胰;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腿穴:对应腿、膝;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应,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二、诊察方法临床运用第二掌骨侧诊法时,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
生物全息诊疗法-文档资料

生物全息诊疗法-文档资料
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诊疗技术,它基于全息原理和生物电磁场理论,可以通过人体的生物电磁场信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生物全息诊疗法的原理、应用及其优势。
一、原理
生物电磁场是指人体内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所产生的微弱电磁场。
这些电磁场信息反映了人体各部分的生物活动状态,包括能量、振动等信息。
通过合适的仪器把这些生物电磁信号采集和处理,就可以获取关于身体的详尽信息。
生物全息诊疗法的原理是通过人体的生物电磁信息来获取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
把采集到的生物电磁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信息。
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应用
生物全息诊疗法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诊断: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快速地诊断身体的病因,并发现某些体征以及健康问题。
2、疾病诊断:它可以识别人体内的致病细菌,病毒和有毒物质,并准确诊断疾病。
3、治疗: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生物电磁场和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来治疗疾病。
4、预防保健:它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
三、优势
与传统的医学技术相比,生物全息诊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无创伤性:它不需要注射器,切口或药品来治疗疾病。
2、个性化治疗:诊疗方案是咨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识,因此它非常适应患者的身体情况。
3、可操作性:它操作简便,快速,无论患者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可以适用。
4、安全:已经被证明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后遗症。
生物全息诊疗法

穴位所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
头 穴 颈 穴 上肢穴 肺心穴 肝 穴 胃 穴 十二指肠穴 肾 穴 腰 穴 下腹穴 腿穴 足穴 头、眼、耳、鼻、口、牙 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 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 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管下段 肝、胆 胃、脾、胰 十二指肠、结肠右曲 肾、大肠、小肠 腰、脐周、大肠、小肠 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 尿道、肛门、骶 腿、膝 足、踝
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头穴与足 穴连线的中心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心点为肺心 穴。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3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 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 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的 5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生物全息诊疗法
生物全息理论是张颖清在1973年首先提出。 全息学说认为手是一个全息元,手掌、第 二、第五掌骨又各是一个次级全息元,它 们均能反映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信 息,刺激一定的全息穴(或区),可调整 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状态, 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第二掌骨全息图(简图)
第二掌骨全息图
全息穴共12个,分布在第二掌骨桡侧掌面临近 的软组织中。取穴时,自掌骨小头至掌骨底分为 11等分,各穴距离相等,依次为头、颈肩、上肢、 心肺、肝胆、脾胃、十二指肠、腰骶、肾、下腹、 腿、足穴。
诊断方法
以测患者右手第2掌骨为例,测试者 与患者相对而坐或相对而立,测试者 用右手托着患者右手;患者右手放松, 向内弯曲如握鸡蛋状,虎口朝上。测 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患者右手第2掌 骨的拇指侧与第2掌骨平行处,紧靠 第2掌骨且顺着第2掌骨长轴的方向 轻轻来回按压可觉有一浅凹槽,第2 掌骨侧的穴位即在里面;逐穴按压时 测试者左手拇指尖按图所示姿势,顺 序按压,如有压痛反应则说明相应部 位或器官有疾病。
全息诊疗法概述

人体全息图
第二掌骨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第五掌骨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头部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头部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面部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面部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面部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耳部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手背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手掌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足底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足底全息图
人体全息图
这当刮痧刺激这些全息穴区时,刺激的信息和全息穴区的康复反应, 也会沿经络和和神经体液的传导传入相应的脏腑器官,促进该脏腑 器官的气血运行,调动其调节能力,抗病能力、康复能力,达到 “一荣俱荣”的保健治疗效果。
——参考张秀琴《刮痧保健康》
应用之董氏针灸
一级全息 以肘膝为中心,对应肚脐,有顺对及逆对,正向及倒向
生物全息律简介
耳观全身病,耳与人体全息,也被国外医务工作者重视。 诺吉尔博士,法国的外科医生,在1957年在《德国针术杂 志》3—8号发表“形如胚胎倒影式的耳穴分布图谱”,从 此耳针全息疗法在德国推而广之,流传到世界各地。
手掌诊病,这种全息应用在西方研究得也比较早。1892年, 戈尔顿出版了《指印》一书,发现皮肤纹理发育的遗传学 证据。并发现,没有任何两人拥有完全相同的手纹。
全息诊疗法概述
生物全息律简介
全息一词,是个泊来品,是借用全息摄影照片被破碎后, 每一块碎片仍能完整地显示被摄物全貌这一特性,人类发 明了全息照相。
生物全息,就是基于以小窥大的中医整体观,嫁接全息照 相的全息概念,来说明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整 体比例缩小这一全息现象。
2
生物全息律简介
张颖清教授,于1981年在《自然》 杂志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生物全 息律》。这个理论认为,每个生物 体的每一具有生命功能又相对独立 的局部(又称全息元),包括了整 体的全部信息。全息元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说是整体的缩影。如人体上 肢肱骨(上臂骨)、前臂骨、五块 掌骨和下肢的股骨、小腿骨等都是 全息元,都是人体的一个缩影。
张颖清生物全息论

张颖清生物全息论一、张教授生平简介:张颖清,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张颖清1966年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上大学,而是下到大草原插队落户。
1973年张颖清教授发明生物全息诊疗法,是近代兴起的生物学新技术。
它具有简单、方便、用途广、疗效高、诊治速度快等特点。
人体第二掌骨侧的穴位分布形式,恰与这些穴位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或无病;在第二掌骨侧等全息穴位群上针刺或按摩,就可以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这样的诊法和疗法统称为生物全息诊疗法。
应用生物全息诊疗法可诊治各种疾病,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法。
人人都可应用于诊治自己的疾病。
1982年,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出版。
同年,慧眼识人才的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将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又晋升为教授。
1990年张在山东大学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任所长。
张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张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十年来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植物的细胞。
1985年,张颖清发现了细胞和生物个体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功能构造单位:全息胚。
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理论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多部专著,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和应用。
中国的多所大学开设了全息生物学课。
张的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颖清生物全息论

张颖清生物全息论一、张教授生平简介:张颖清,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张颖清1966年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上大学,而是下到大草原插队落户。
1973年张颖清教授发明生物全息诊疗法,是近代兴起的生物学新技术。
它具有简单、方便、用途广、疗效高、诊治速度快等特点。
人体第二掌骨侧的穴位分布形式,恰与这些穴位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或无病;在第二掌骨侧等全息穴位群上针刺或按摩,就可以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这样的诊法和疗法统称为生物全息诊疗法。
应用生物全息诊疗法可诊治各种疾病,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法。
人人都可应用于诊治自己的疾病。
1982年,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出版。
同年,慧眼识人才的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将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又晋升为教授。
1990年张在山东大学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任所长。
张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张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十年来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植物的细胞。
1985年,张颖清发现了细胞和生物个体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功能构造单位:全息胚。
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理论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多部专著,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和应用。
中国的多所大学开设了全息生物学课。
张的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神奇的全息疗法并不复杂,学会了,可预先诊断出病情来

神奇的全息疗法并不复杂,学会了,可预先诊断出病情来全息一词本意是照相术中的从全息照片碎片可复制成原照片的技术。
这里引用来指生物体的局部是整体的缩影,即局部可反应整体情况,这种生物全息的现象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发现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界和医疗界。
用于人体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其特点是简单、方便,便于记忆掌握,疗效高、用途广,可用于诊病和治病。
对于人体自身保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往往凭两手既可以治病。
人体的全息现象有三种:第一种全息现象是人的手指、足趾均为5个,因对应人体的四肢和头;第二种全息现象是局部反映整体的情况,如手、足、眼、耳、鼻、舌等常见的七种诊疗方法,均可从局部来对全身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第三种全息现象是现在从动物身上取出一个细胞,可克隆出一个原体动物。
人体众多的部位和器官都存在着缩形的全身经络脏象系统,人体各部位和器官的发育也与整体发育密切相关。
人的耳廓外形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耳廓上存在着缩形的全身经络脏象系统。
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达于耳,当人体某一部位或脏腑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相应的经络反应到耳廓的有关部位,出现压痛、变色、结节、变形、脱屑、电阻变低等现象;有意识地刺激这些部位,可以防病治病,这些部位就是“耳穴”。
耳穴的分布与耳廓的倒置胎儿之形基本相对应,头部穴在下,臀部与下肢穴在上,胸腹躯干穴在中部。
背俞穴是人体各脏腑经气在背部转输的地方,它们均分布于背部距督脉1.5寸的膀胱经线上。
自上而下有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等穴,各穴均有治疗其对应脏器的作用。
有专家研究称,经常擦背可以防癌。
人的足被称为“第二心脏”,脚在结构上毛细血管多,汗腺多,神经多,神经纤维中不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丰富,且植物性神经也很丰富,足部的反射活动可以放射到全身,对全身起到有益的调节。
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人的一身之中共有四根,耳为神机之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之根,脚为根中之根,可见在全身保健中足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在健康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在健康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脊柱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推拿手法对脊柱进行调理,以增强人体自愈能力,调整气血运行,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而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是指在推拿过程中,通过对脊柱进行推拿,能够产生全息效应,进而影响整个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效应。
1. 促进身体健康: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能够通过调整脊椎和穴位的推拿手法,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自愈能力,调整气血运行,提升人体免疫力,从而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2. 预防疾病: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能够通过对脊柱的推拿手法,刺激和调整神经系统,进而对各个系统和器官起到调节和平衡的作用,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风险。
3. 缓解疼痛: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主要通过改善脊柱的生物全息状况,促进神经传导,改善血液循环,进而缓解疼痛症状。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症状,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能够达到舒缓疼痛的效果。
4. 促进身心健康: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不仅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通过对脊柱的推拿手法刺激神经系统,能够促进身心放松,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5. 个性化服务: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是基于个体脊柱结构和生物全息状态来进行推拿的,因此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通过对个体脊柱结构和生物全息状态的评估,推拿师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推拿方案,帮助人们实现身体健康目标。
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在健康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调整脊柱的生物全息状态,能够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缓解疼痛、促进身心健康,并且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相信随着健康管理理念的深入推广,脊柱推拿生物全息效应将在健康管理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与部位或器官对应表
头穴: 头穴:头、眼、耳、鼻、口、牙。 颈穴: 甲状腺、 气管上段、食管上段。 颈穴: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 上肢: 上肢、 气管中段、食管中段。 上肢: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 肺心: 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管下段、 肺心: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管下段、背 肝穴: 肝穴:肝、胆。 胃穴: 胃穴:胃、脾、胰、膈。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结肠。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结肠。 肾穴: 大肠、小肠。 肾穴:腰、大肠、小肠。 腰穴: 脐周、大肠、小肠。 腰穴:腰、脐周、大肠、小肠。 下腹: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 下腹: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 尿道、肛门、 尿道、肛门、骶。 腿穴: 腿穴:腿、膝。 足穴:足、踝。 足穴:
13
第二掌骨侧疗法
按摩
按摩为用拇指尖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 顺逆时针均可,揉压要有力, 动,顺逆时针均可,揉压要有力,以在穴位 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麻、 酸感为宜。 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麻、胀、重、酸感为宜。 揉压穴位每一小圆周为一次, 揉压穴位每一小圆周为一次,频率为每分钟 150次左右。每次按摩以 分钟左右为宜。注 次左右。 分钟左右为宜。 次左右 每次按摩以3分钟左右为宜 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按摩时间过长, 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按摩时间过长,以免 造成皮肤损伤。 造成皮肤损伤。
6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
患者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放松,虎口朝上, 患者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 相距约3cm。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患者右手第二掌骨的拇指侧 。 相距约 与第二掌骨平行处, 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方向的 浅凹长槽轻轻来回按压。 浅凹长槽轻轻来回按压。按压时测试者左手拇指尖须垂直于浅 凹长槽的方向施力, 凹长槽的方向施力,并略带以第二掌骨长轴为轴的顺时针方向 旋转30º角揉按动作, 旋转 角揉按动作,使指尖的着力点抵达以第二掌骨为脊柱位 角揉按动作 置。从头穴到足穴用拇指尖以大小适中且相等的压力顺序揉压 一次(可重复揉压 一 次 。如某穴有明显的麻、 一次 可重复揉压l一2次)。如某穴有明显的麻、胀、重、酸、痛 可重复揉压 的感觉,并在此穴稍用力揉压, 的感觉,并在此穴稍用力揉压,患者就会因不可忍受而发生躲 闪、抽手等躲避反应,则称此穴为压痛点。 抽手等躲避反应,则称此穴为压痛点。
2
第 二 掌 骨 侧 全 息 穴 位 群
肾穴 腰穴
3
穴区与穴位
图中所标的点实际上代表着以该点为中 心的一个小区域, 心的一个小区域,从而这些穴位所对应的 就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 官,而是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 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他 部位或器官。 部位或器官。
4
11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掌骨侧疗法
针刺点
因穴位点是部分对应原则,所以进针后需要调整 因穴位点是部分对应原则, 针刺点以寻找敏感点。如阑尾、 针刺点以寻找敏感点。如阑尾、骶椎疾病都取下腹 穴进针,但骶椎穴靠近第二掌骨,阑尾穴偏向该节 穴进针,但骶椎穴靠近第二掌骨, 肢腹侧。 肢腹侧。所以针刺时要在下腹穴进针后还要用针尖 在穴位不同深度向四周仔细探寻以找到最敏感的点。 在穴位不同深度向四周仔细探寻以找到最敏感的点。 一般对应整体背侧的穴位靠近第二掌骨, 一般对应整体背侧的穴位靠近第二掌骨,而对应整 体腹侧的穴位偏向该节肢的腹侧。 体腹侧的穴位偏向该节肢的腹侧。
14
医案
脚疼,已半年多,一走路就疼, 刘X,男,脚疼,已半年多,一走路就疼,半 , 年来,几乎每天去医院打针,也不见效。 年来,几乎每天去医院打针,也不见效。针刺双 手第二掌骨侧足穴,当即疼痛大减。嘱其自我按 手第二掌骨侧足穴,当即疼痛大减。 摩第二掌骨侧足穴,每天一次,每次 摩第二掌骨侧足穴,每天一次,每次300~400下。 下 一年多后,他说:自你那次针后 自你那次针后, 一年多后,他说 自你那次针后,自己又自我按 摩第二掌骨侧足穴一个多星期,脚疼就完全好了。 摩第二掌骨侧足穴一个多星期,脚疼就完全好了。
5
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
从头穴至足穴依次按压一次或数次双手 第二掌骨侧的各穴, 第二掌骨侧的各穴,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 位置就能确定在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 病或无病。这就是第二掌骨侧速诊法。 病或无病。这就是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在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上针刺或按摩,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上针刺或按摩,就可以 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这就是 第二掌骨侧疗法。 第二掌骨侧疗法。这样的诊法和疗法统称 为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 为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
15
医案
根X,男,43岁。下肢肌肉萎缩十余年,多方求治无效。腿 , 岁 下肢肌肉萎缩十余年,多方求治无效。
部失去痛觉和其他感觉,走路需拄杖或人扶。 部失去痛觉和其他感觉,走路需拄杖或人扶。针前掐 其腿部,没有痛觉或其他感觉。下午4时针刺其双手第 其腿部, 下午 时针刺其双手第 二掌骨侧下肢穴,并配以双侧头针下肢穴。 分钟 分钟, 二掌骨侧下肢穴,并配以双侧头针下肢穴。15分钟, 腿部已开始有出汗和不明显跳的感觉,而他已经 年 腿部已开始有出汗和不明显跳的感觉,而他已经8年 没有过这种感觉了。针半小时,再掐其腿, 没有过这种感觉了。针半小时,再掐其腿,已有很明 显的痛觉。每天针刺一次,针七天症状已完全消失。 显的痛觉。每天针刺一次,针七天症状已完全消失。 1月后随访,走路已不用拐杖,并每晨可跑步 公里, 月后随访,走路已不用拐杖,并每晨可跑步3公里 公里, 月后随访 已如常人。 已如常人。
16
7
速诊法姿势
8
速诊法意义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的意义不仅在于不问 病而可知病位(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 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 更重要的是遵照“以痛为腧的原则” 更重要的是遵照“以痛为腧的原则”发现 了 这些穴位, 这些穴位,从而可在这些穴位上针刺或按 摩以治疗相对应部位的疾病。 摩以治疗相对应部位的疾病。
生物全息诊疗法
1
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 里的大致的缩小。 里的大致的缩小。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 胃穴与头穴连中点为肺心穴。 穴。胃穴与头穴连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 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起,中间两个分 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起, 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 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连线的 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 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 从胃穴端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 从胃穴端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 腰穴,下腹穴、腿穴。 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9
第二掌骨侧疗法
取穴原则
①部位对应原则 ②同侧对应原则 ③脏腑所主对原则
遵循中医学藏象理论:肝生筋、开窍于目; 遵循中医学藏象理论:肝生筋、开窍于目;肺 主皮毛、开窍于鼻。 主皮毛、开窍于鼻。
④少针穴准原则
10
第二掌骨侧疗法
针刺法
按下图姿势, 寸针, 按下图姿势,用1寸针,沿第二掌骨拇指侧的边缘 寸针 垂直于拇食二指所在的平面于长槽内刺入2cm。但头 。 垂直于拇食二指所在的平面于长槽内刺入 穴宜用斜刺,针成约 角刺入 角刺入2cm左右(如下图)。 左右( 穴宜用斜刺,针成约30角刺入 左右 如下图)。
12
第二掌骨侧疗法
行针与留针
此法一般不须行各种手法, 此法一般不须行各种手法,以找准穴位 来保持最强针感。 来保持最强针感。特殊情况也可适当行各 种补泻手法。 种补泻手法。 留针通常在1小时左右, 留针通常在 小时左右,急重症者可留 小时左右 小时以上。 分钟提插几下, 针2小时以上。期间每 小时以上 期间每5~10分钟提插几下, 分钟提插几下 以寻找最敏感点。 以寻找最敏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