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息疗法

合集下载

生物全息学说原理

生物全息学说原理

生物全息学说原理生物全息学说原理全息生物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一门生物学新学科,在20世纪生物科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21世纪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

全息生物医学是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器官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张教授发现在人手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他称之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第二掌骨的远心端是头部,近心端是足部,其骨侧的穴位分布结果,恰恰像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缩影,也就是说第二掌骨侧包含着人体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图2-3)。

生物全息疗法认为:人体有8个部位分布反应全身状况的全息穴位群,分别在头部、躯干部、上臂、前臂、手部、大腿部、小腿部和足部,它们都分别反映头、颈、上肢、心、肺、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12各区域的生理状况。

上述这些全息穴位群代表人体各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

也就是说,生物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个细胞分子,都隐藏着整体生命最初形态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的每一个局部,实际上是一个缩小了的整体,以周围的部分有明显的界限。

因此,人体的双足有70多个反射区,与机体各个相对的脏器组织相关联,而且各反射区间有较明显的界限。

这些反射区的病理变化(压痛反应或组织变异)能准确反应其相关脏腑器官的疾病。

例如:人体肝脏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只有在其右足肝反射区有明显的压痛和出现组织变异,而在左足同样的位置是心脏的反射区(左心脾、右肝胆),在此按压就没有上述情况出现。

这就说明,机体各组织器官有无病理变化,只有在各自的反射区内加以按摩判断,在其他反射区是无法判断的。

因为人体每一个组织器官在其双足只有单一的反射区,一般不会超出这个区域。

足部按摩临床上就是根据这些区域的精准位置来诊断疾病和治病保健的。

摘自《足部反射区按摩法---丁元根》p97。

生物全息诊疗法

生物全息诊疗法

穴位与部位或器官对应表
头穴: 头穴:头、眼、耳、鼻、口、牙。 颈穴: 甲状腺、 气管上段、食管上段。 颈穴: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 上肢: 上肢、 气管中段、食管中段。 上肢: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 肺心: 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管下段、 肺心: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管下段、背 肝穴: 肝穴:肝、胆。 胃穴: 胃穴:胃、脾、胰、膈。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结肠。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结肠。 肾穴: 大肠、小肠。 肾穴:腰、大肠、小肠。 腰穴: 脐周、大肠、小肠。 腰穴:腰、脐周、大肠、小肠。 下腹: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 下腹: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 尿道、肛门、 尿道、肛门、骶。 腿穴: 腿穴:腿、膝。 足穴:足、踝。 足穴:
13
第二掌骨侧疗法
按摩
按摩为用拇指尖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 顺逆时针均可,揉压要有力, 动,顺逆时针均可,揉压要有力,以在穴位 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麻、 酸感为宜。 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麻、胀、重、酸感为宜。 揉压穴位每一小圆周为一次, 揉压穴位每一小圆周为一次,频率为每分钟 150次左右。每次按摩以 分钟左右为宜。注 次左右。 分钟左右为宜。 次左右 每次按摩以3分钟左右为宜 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按摩时间过长, 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按摩时间过长,以免 造成皮肤损伤。 造成皮肤损伤。
6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
患者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放松,虎口朝上, 患者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 相距约3cm。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患者右手第二掌骨的拇指侧 。 相距约 与第二掌骨平行处, 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方向的 浅凹长槽轻轻来回按压。 浅凹长槽轻轻来回按压。按压时测试者左手拇指尖须垂直于浅 凹长槽的方向施力, 凹长槽的方向施力,并略带以第二掌骨长轴为轴的顺时针方向 旋转30º角揉按动作, 旋转 角揉按动作,使指尖的着力点抵达以第二掌骨为脊柱位 角揉按动作 置。从头穴到足穴用拇指尖以大小适中且相等的压力顺序揉压 一次(可重复揉压 一 次 。如某穴有明显的麻、 一次 可重复揉压l一2次)。如某穴有明显的麻、胀、重、酸、痛 可重复揉压 的感觉,并在此穴稍用力揉压, 的感觉,并在此穴稍用力揉压,患者就会因不可忍受而发生躲 闪、抽手等躲避反应,则称此穴为压痛点。 抽手等躲避反应,则称此穴为压痛点。

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第二掌骨侧诊法本节重点介绍已普遍用于临床的特色诊法。

现按照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和全国各地医者的研究情形,将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方式介绍如下。

一、诊断原理中医学以为,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

按照穴位与脏腑对应的原则,凡是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有病,就必然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反映。

因此通过按压这些穴位的感觉,就可以诊断内在脏腑的病变。

张颖清发觉的第二掌骨侧的新穴的散布形式与它们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散布形式相同(如图5-4)。

图5-4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散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

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

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括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临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如: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肝穴:对应肝、胆;胃穴:对应胃、脾、胰;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腿穴:对应腿、膝;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映,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二、诊察方式临床运用第二掌骨侧诊法时,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

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临床应用

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临床应用

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临床应用关键词生物全息第二掌骨侧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只要从头穴至足穴依顺序按压1次或数次双手第二掌骨侧的穴位,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在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无病,这是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在第二掌骨侧的穴位上针刺或按摩,就能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这就是第二掌骨侧疗法.二者统称为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2临床资料我应用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治疗头痛,腰痛,鼻炎,肩痛病人70例,疗效显著.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新的中医诊疗方法.这种疗法简便易学,疗效高.其中尤以第二掌骨侧诊疗法更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它疗效显著,容易记忆,便于推广.笔者以此法治疗几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第二掌骨侧诊疗法在我们的第二掌骨侧分布着一些新的穴位群.第二掌骨骨节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从胃端算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第二掌骨侧新穴分布的结果,恰好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图中所标的点实际上代表着以该点为中心的一个小区域,因而这些穴位所对应的就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而是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他部位或器官.如头穴,穴位所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头,眼,耳,鼻,口,牙;上肢穴所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所对应的疾病头痛腰痛鼻炎肩痛合计第二掌骨侧头穴第二掌骨侧腰穴第二掌骨侧头穴或肺穴第二掌骨侧上肢穴3典型病例张某某,男,45岁,干部.初诊时主诉:腰痛1个月,因搬重物扭伤所致.开始感到疼痛不甚,近3天突然腰痛加重,直立起来不能行走,弯腰困难,卧床翻身疼痛.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右手第二掌骨侧腰穴有压痛,遂针刺此穴.约2min,患者自诉疼痛减轻.每隔5min左右捻转针1次.捻动3次时,疼痛基本消失.留针60min疼痛完全消失.第2天又出现疼痛,但明显减轻.按上法再针1次,疼痛消失.以后未见复发.4体会4.1找穴要准确寻找穴位时,患者手呈半握拳状态,虎口向上,医生用拇指尖在患者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的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可觉有一浅凹长槽,穴位即分布在此槽内,某些部位或器官有病可找到相应的压痛点.4.2"少针穴准针感强"为原则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那只手的第二掌骨侧穴位,一般用一根针在单手掌骨侧的一个穴位上针刺或用两根针在两手第二掌骨侧的同名穴位针刺.穴少但时间要长些,留针1h左右.4.3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易于记忆,使用方便,不仅临床医生可用它来治病,一般人也能用它来自我治疗,使疾病被治愈在初起之时.4.4这一诊疗法在临床应用的同时,对病人的诊断也有应用价值.尽管B超,CT,磁共振,数字显影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医学上广泛地运用,但并没有使误诊率下降,据统计我国目前临床误诊率在30%左右.在初期诊断上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作为防止发生误诊的一个方法.总之生物全息诊疗法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和治疗价值.生物全息诊疗法的临床应用(节选)Aud Aardal (挪威)全息生物学作为非常简单的基本原理,自古以来就被部分和不完整地观察到和描述过。

最新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最新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法本节重点介绍已广泛用于临床的特色诊法。

现根据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和全国各地医者的研究情况,将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

根据穴位与脏腑对应的原则,凡是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有病,就必然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反映。

因而通过按压这些穴位的感觉,就能诊断内在脏腑的病变。

张颖清发现的第二掌骨侧的新穴的分布形式与它们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如图5-4)。

图5-4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

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

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如: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肝穴:对应肝、胆;胃穴:对应胃、脾、胰;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腿穴:对应腿、膝;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应,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二、诊察方法临床运用第二掌骨侧诊法时,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

生物全息诊疗法-文档资料

生物全息诊疗法-文档资料

生物全息诊疗法-文档资料
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诊疗技术,它基于全息原理和生物电磁场理论,可以通过人体的生物电磁场信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生物全息诊疗法的原理、应用及其优势。

一、原理
生物电磁场是指人体内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所产生的微弱电磁场。

这些电磁场信息反映了人体各部分的生物活动状态,包括能量、振动等信息。

通过合适的仪器把这些生物电磁信号采集和处理,就可以获取关于身体的详尽信息。

生物全息诊疗法的原理是通过人体的生物电磁信息来获取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

把采集到的生物电磁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信息。

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应用
生物全息诊疗法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诊断: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快速地诊断身体的病因,并发现某些体征以及健康问题。

2、疾病诊断:它可以识别人体内的致病细菌,病毒和有毒物质,并准确诊断疾病。

3、治疗: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生物电磁场和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来治疗疾病。

4、预防保健:它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

三、优势
与传统的医学技术相比,生物全息诊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无创伤性:它不需要注射器,切口或药品来治疗疾病。

2、个性化治疗:诊疗方案是咨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识,因此它非常适应患者的身体情况。

3、可操作性:它操作简便,快速,无论患者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可以适用。

4、安全:已经被证明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后遗症。

生物全息理论

生物全息理论

生物全息理论生物全息理论为山东张颖清教授所创,其中手部全息穴位简便易记,取用方便,疗效肯定,且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第二掌骨体挠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足穴依次排列12穴,第五掌骨尺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生殖穴依次排列8穴,可以拇指端或指甲向掌骨体按掐为主要手法治疗相应脏器的疾患。

现分别介绍如下。

1.手部第H掌骨挠侧全息穴位(1)头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小头挠侧。

主治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及头面、眼、耳、鼻、口、牙、脑等部位疾病。

(2)颈肩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端挠侧,头穴与上肢穴之间。

主治颈肩、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食管上段等部位的疾病。

(3)上肢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桡侧,颈肩穴与心肺穴之间。

主治肩、上肢、肘、腕、手及食管中段的疾病。

(4)心肺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挠侧,头穴与脾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心、肺、胸、乳房、气管下段、食管下段及背部疾病。

(5)肝胆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挠侧,脾胃穴与心肺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肝胆疾病。

(6)脾胃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脾、胃及胰脏疾患。

(7)十二指肠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右曲部疾患。

(8)腰腹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挠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大肠与小肠疾病。

(9)肾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脾胃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肾、输尿管、大肠、小肠疾病。

(10)下腹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肾穴与腿穴之间。

主治下腹部、骶尾部、子宫、膀胱、结肠、直肠、阑尾、卵巢、阴道、睾丸、尿道、肛门等部位疾病。

(11)腿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端挠侧,下腹穴与足穴之间。

主治臀部、股部、膝关节等下肢疾病。

(12)足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基底部桡侧,第一、二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处。

主治足、踝部疾病。

2.手部第五掌骨尺侧全息穴位(1)头穴定位位于第五掌骨小头尺侧。

全息生物平衡疗法

全息生物平衡疗法

全息生物平衡疗法全息生物平衡疗法目录•1简介•2原理•3优点•4历史1简介全息生物平衡疗法是经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专家认证通过,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誉此疗法为开创新纪元的绿色疗法,经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多个西方国家的医学专家对50000多位患者的临床观察,治愈率为98.6%,有效率为100%的前列腺炎治疗方法——全息生物平衡疗法,该疗法是彻底根治前列腺炎的绿色自然疗法,对患者无任何副作用,而且具有微创、无痛、疗效好、不复发的优势。

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将支持重点推广全息生物平衡疗法。

2原理全息生物平衡疗法的生物反馈系统具有语音注释,语音反馈功能,系统是开放式设计,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设计更多的训练模式,包括多道压力的设置,此外系统支持多屏幕显示,即患者面对训练过程的显示器进行动作训练,仪器的显示器给医生进行监测和操作使用。

使患者可以直观了解自己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效果,从而调整到最佳治疗状态该技术还具有无痛、安全、微创的显着优势,治疗时,无需接触组织,真正做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无痛、微创”的治疗方式,极大的降低了传统治疗方式所带来的创伤、感染、并发症等弊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誉为开创新纪元的绿色疗法。

然而全息生物平衡疗法突破了前列腺炎治疗的难点,该疗法应用功能训练的方法来达到改善和协调前列腺肌肉和脏器功能状态的一种自然疗法。

它通过电极采集前列腺肌电信号,当收缩力达到或超过正EMG(Electromyogram电肌肉神经表)阀值时,全息生物平衡疗法的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的主处理器会自动转换成刺激模式,通过微电流能量的调控,间歇式地刺激神经系统,使运动神经原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并传导到前列腺肌肉组织,使肌肉收缩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通过反复刺激,减少盆底肌肉痉挛,从而达到治疗前列腺炎的目的。

3优点一、绿色疗法、无痛苦无需接触前列腺组织,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无创、无痛”的治疗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传统前列腺炎疗法带来感染、并发症等弊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全息疗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生物全息疗法】
生物全息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源于近年出现的生物全息胚学说,该学说认为:生物上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即包容着整体上的全部信息,也即生物体的生部信息,都可按照整体排布规律显现在每一相对独立的局部,或说在局部形成一个小的机体缩影。

如人的第二掌骨侧、耳廓、足底等处都缩影着整个机体,当人体某一部位或器官有病变时,在第二掌骨侧等处相对应的全息部位(也称全息点或全息穴)就出现压痛反应,而刺激该反应点就可以通过反射及交叉免疫机制相对应地治疗这一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对颈椎病患者采用生物全息疗法可以改善颈部患处的微循环,减轻化学炎症反应,促进受累神经及血管生理功能恢复。

(一)全息穴位取穴
以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为例。

全息胚的穴位群沿第二掌骨侧的体表顺序排列。

其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依次有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诸穴,恰象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如此众多的穴位分布在5cm左右的体表面积上,而且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面积,似无必要以尺寸度量,可采取折量法。

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心是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心为肺心穴。

肺心穴与头穴之间分为三等份,中间2个穴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中间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中间依次为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颈椎病患者取颈穴、上肢穴、’肾穴,以患者右手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又对而坐,测试者用右手托着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半握拳,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相距约3cm,如果揉压某穴时患者感到酸、麻、胀痛,重则此穴为压痛点。

(二)全息穴位治疗颈椎病
在选好全息穴位的基础上,就可以用针刺或按摩或电磁刺激等法进行治疗。

按摩法的优点是不用针,不需要皮肤消毒,可在家庭、野外、旅途、工作场所随时
互相或自我治疗,也可用于惧针的患者,但按摩法的疗效不如针刺或电磁刺激
法的疗效高。

1.按摩法找到明确的压痛点后,用拇指尖以穴位为圆心,轻轻揉按并作圆周运动,
或在压痛点处置一粒“王不留行”中药,上盖胶布进行按压,以加强压力。

按压
时要用力在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麻、酸、胀、痛感觉为度,注意勿损伤局部皮
肤,一般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持续5--1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