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的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西学东渐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影响: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问题1:哪些因素推动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走向成 熟?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郑观应
图三 早期维新派
第三篇章: 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三 .维新思想
⑵根据上述问题的思考,总结19世纪40年代至 9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表 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历史背景指出出现这 样趋势的三大主要因素。
趋势:由浅入深,由学习工艺技术到学 习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因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危 机的加深;对西学了解日益深入。
课堂练习
1.章实斋云:“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 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 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 的争议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D A 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 “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 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 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第一篇章:看世界——坚船利炮里的惊醒
林 则 徐
魏 源
怎么做?
(二)代表人物及其活动
译馆
书籍
炮船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请回答: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 面? 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②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抵御外来侵略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们该如何评价他 们的活动?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局限性: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②仅限于理论宣传,没有大规模实践 ③仅学习军事技术,未涉及政治经济制度。
20 西学东渐

5、新文化运动 文化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对西学的态度及结果 1.地主阶级: ①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顽固派:盲目排外。 2.农民阶级 ①太平天国:《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 ②义 和 团: 扶清灭洋—盲目排外 3. 资产阶级: ①早期维新派:中体西用到“君民共主”制度 ②维新派:宣传西方民主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 ③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主张民主共和制 ④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洋务 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 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 对学习西方。
(四)实践:洋务运动
洋 务 运 动 的 内 容
严 复
《 天 演 论 》
①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②享有自由权利 ③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
系统介绍近 代西方文化 到中国的第 一人
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 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 宪 废八股倡 西学,改革 教育制度
康有为
—托古改制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兴民权
—自由、平等
复 —系统介绍西学
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促进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课堂设问 拓展:康有为为何要采用“移花接木” 方法来宣传变法维新? 请思考:你如何评价康有为采用“移花接木” 的办法来宣传变法维新?他为何这样做?
(1)“移花接木”法是指: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 1、策略的考虑: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 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 的合理性,减少阻力。 变法的道理。 (2)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 2、思想根源: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 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因此康有 (3)它反映了康有为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发展资 为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绝裂。 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3、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 (4)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 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原因)
西学东渐

第二十课 西学东渐 一 含义 二 时间 三 过程: 第一步:开眼看世界 第二步:体用之争 第三步:维新思想 四 趋势或规律
一 西学东渐的含义 1西学的含义: 指近代西 方的科学知识 社会知识。 2西学东渐的含义: 指近 代西方的科学知识 社会知 识传入中国的过程。
二 西学东渐的时间 1 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指西 方的传教士利玛窦为传教的需要 将西方文化主要是一些自然科学 知识作为神学的附属物传入中国。 2 近代的西学东渐:指清末的西 学东渐,则是伴随列强的暴力展 开的,西方的文化开始全方位的 传入中国。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 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 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 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 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 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 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 主张。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 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 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等。
林则徐 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 侯县人)。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 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 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 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 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 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 国人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 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8 年9月20日,湖广总督林则徐奏陈严
严复 福建侯官人。曾担任过京师大 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 他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 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系统 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 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 国,他的译著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 启蒙译著。
2体用之争的核心或焦点 是否采纳运用西方的文化 技 术以变革救世。 3概况: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早期维新派支持洋务派
西学东渐

林则徐(1785年-1850年), 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 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 麟,晚号俟村老人等,是清 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 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 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 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 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 族英雄”之誉。
《各国律例》 中国引进国际法的开山著作,更新了中国人的法律 观念,为晚清法制注入了现代化的意识。
左宗棠 张之洞
朝堂之内的分歧:洋务&清议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 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 身悬以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 亦可集。” ——李鸿章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 心不在技艺。„„ 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 ——大学士倭仁
《四洲志》介绍西方民主制度(英、美): 英国政体: “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Parliament )衙 门,公议乃行。大事则三年始一会议。设有用兵和 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美国政体: "没有国王,只设总统,以四年为一任,期满更代。 如综理允协,通国悦服,亦有再留一任者,总无世 袭终身之事。”
梁启超
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 上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翻译《天演论》和《法意》
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和 政治观点 认为变法符合“天演”和 进化论,就会“自强保种”
严复
“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 君惠得以下递……如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欲攘外,亟须自强;欲 自强,必先致富; 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 速立宪法、 尊重道德、改良 政治”。
20课 西学东渐讲解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后期
体 中
用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列强“商战” 思想:主张西学
影响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
②学习西西方方“的长科技学”技的术目,的主是要什是么军?事技术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抵们御该外如来何侵评略价他们的 活动?
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局
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限
②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
性
③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 学习层次浅。
思想家 代表作
活动、思想
影响
康 有 为
《新》 《孔》
实践:万、变法 特点:中+西
方法:移花接木?
提供依据 “大飓风” “大喷发”
梁共同点(即①维民权新思思想 想的内容):
启超挽《通救变议法民》 族危② ③君 变机主 革;立 教宪 育发的 (展必 科然举资性)本主义;
谭主张开国会提倡、自兴由、民平权等 、实行君主
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潮
背景: 目的: 主张: 论战: 影响:
产生的背景
①政 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②经、阶:19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 想:西学迅速传播,早期维新思想 的启蒙作用。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论西学东渐中的黎庶昌

论西学东渐中的黎庶昌黎庶昌出生于清朝嘉兴府海宁县(现为浙江省海宁市),他自幼聪慧,精于文学,历经挫折与坎坷,最终在东京传译局学习英语,并在清朝派遣的留美幼童团队中进入哈弗菲尔德大学英国法学院学习。
这样的经历,使黎庶昌沉浸于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巨大的落差。
在黎庶昌眼中,中国近代化面临的最大的困境就是教育的问题。
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必须学习外国的现代科学和技术,才能够加快国家现代化的步伐。
于是,黎庶昌积极参与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将大量的西方文献译成中文。
他的翻译作品丰富多样,从政治、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使中国学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外国的文化和思想。
除了翻译工作之外,黎庶昌还积极参与了国内的教育工作,他曾经出任过江苏省的教育督导等职务。
他还曾经创办过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和北京高等商业学校,这些教育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具有现代化思维和素质的人才,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黎庶昌在西学东渐运动中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献,更在于他积极地推动国内的现代化事业。
他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好地推动这一进程。
然而,黎庶昌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片明媚的天空。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
中国社会的封建传统和旧有体制,使得现代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压制。
加上国内外各种不良势力的干扰,使得西学东渐这一运动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折。
不过,黎庶昌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他继续着他的翻译工作和教育事业,不断地推动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地为国家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黎庶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在西学东渐运动中,为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翻译工作和教育事业,使得中国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外国的文化和思想,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今天,我们仍然应该铭记黎庶昌的名字,感受他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20 西学东渐

②材料二反映了魏源什么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它是知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魏源从反 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爱国 主义思想。
③从师夷内容和目的看,林、魏思想有何不足之处?
停留在学习军事技术等器物层面;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政治: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思想条件: 西学的广泛传播, 早 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三,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
设万木草堂;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用孔子权威宣传维新 变法,《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体用之 争
(二)“体用之争”的概况
1、争论双方 洋务派与顽固派 2、争论焦点: 要不要“西学为用” 即学习西方的问题 3、各自的主张 洋务派〃〃〃〃〃 顽固派〃〃〃〃〃 4、争论的实质 用什么方式巩固封建统治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体用之 争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为立国之本,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为辅助 治国的手段。 其实质如何? 学习西方技术,巩固清朝统治(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如何评价这种思想?
目的是巩固清朝统治,仅局限于学习西方器物层 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康有为在研究和宣传维新改革理论时,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 思想相结合,借用孔子权威宣传维新变法
2、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时为什么要采取“移花接木”之法?
传教士“西学东渐”

传教士的西学东传近代西方学术之输入我国,可分为二期:第一期始于明万历中叶,盛于清康熙间,至乾隆中叶而绝;第二期,始于清咸丰、同治间之洋务运动,以迄今日。
(1)语文学利玛窦著有《西字奇迹》一书,1605年在北京出版,系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注读汉字。
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其后,1626年又有金尼合(Trigault Nicolas)着《西儒耳目资》一书,也是讲拉丁文拼音与注音的,其条理比《西字奇迹》更为完密,此为西人介绍拉丁文的最早著作。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
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
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
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
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2)天文历法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是天文学和历法。
先是在万历三十八年,因为日蚀不验,发现旧历的错误,就有李之藻与五官正周子愚等上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教1802班何晓彤20180702328
问:简述西学东渐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乃至汉字文化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述其崖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为西学东渐的第一阶段。
(1)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
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懂英文的传教士就可以根据这部字典来学习中文或从事翻译工作。
(2)徐光启、利玛窦:1607年翻译《几何原本》。
它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总结了平面几何五大公设,被广泛地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把数学发展史传入中国
(3)汤若望:明末清初,《时宪历》,使中国的历法更为准确。
(4)徐光启、熊三拔:《泰西水法》,传播西方水利科学。
(5)林则徐:翻译《四洲志》。
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6)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使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办军事、民用企业,维护清朝统治。
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是西学东渐的第二阶段。
(1)严复:《原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在这两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翻译《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
联系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
(2)梁启超:《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
(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
《孔子改制考》,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
(4)谭嗣同:《仁学》,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维新派康、梁、谭、严,著书立说,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政治制度,同顽固派进行思想论战,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三.从民国初期到“五四”运动时期,是西学东传中国的第三阶段。
(1)詹天佑:在自然科学方面,出版了《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
(2)几个留美学生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社,次年创办《科学》杂志。
(3)在社会科学方面,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吴虞、鲁迅等,为传播西学,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诸学科和现代文学艺术,做了开拓性工作。
譬如陈独秀、胡适等在提倡白话文方面的贡献,又如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陈望道、李达等在马克思主义传播方面立了历史性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