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手势和站姿
最新整理演讲的手势和站姿

演讲的手势和站姿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演讲的手势和站姿,一起来看看吧。
演讲的手势和站姿介绍一、演讲者站姿规范(1)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2)两肩放松,重心主要支撑脚掌脚弓上。
(3)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气息下沉。
(4)脚应绷直,稳定重心位置。
二、演讲站姿分类(1)前进式这种姿势是演讲者用得最多,使用最灵活的一种站姿。
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两脚延长线的夹角成45度左右,脚跟距离在15厘米左右。
这种姿势重心没有固定,可以随着上身前倾与后移的变化而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上,不会因时间长而身体无变化不美观。
另外,前进式能使手势动作灵活多变,由于上身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还可转动,这样能保证手做出不同的姿势,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2)稍息式一脚自然站立,另一只脚向前迈出半步,两脚跟之间相距约12厘米左右,两脚之间形成75度夹角。
运用这种姿势,形象比较单一,重心总是落在后脚上。
一般适应于长时间站着穿叮扁顾壮该憋双铂晶演讲中的短期更换姿势,使身体在短时间里松弛,得到休息,一般不长时间单独使用,因为它给人一种不严肃之感。
(3)自然式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相距与肩同宽,约20**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11)分手(两手在胸前由合而分,双手打开,做另一手势状)根据打开后手势的区域不同分别表示空虚、沉思、消极(下区),赞同、乐观、积极(中区),兴奋、赞美、向上(上区)等。
分手训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演讲的手势和站姿【三篇】

【导语】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为主要⼿段,以体态语⾔为辅助⼿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的见解和主张,下⾯是分享的演讲的⼿势和站姿,⼀起来看看吧。
演讲的⼿势和站姿介绍 ⼀、演讲者站姿规范 (1)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挺起。
(2)两肩放松,重⼼主要⽀撑脚掌脚⼸上。
(3)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息下沉。
(4)脚应绷直,稳定重⼼位置。
⼆、演讲站姿分类 (1)前进式 这种姿势是演讲者⽤得最多,使⽤最灵活的⼀种站姿。
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或稍向外侧斜,两脚延长线的夹⾓成45度左右,脚跟距离在15厘⽶左右。
这种姿势重⼼没有固定,可以随着上⾝前倾与后移的变化⽽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上,不会因时间长⽽⾝体⽆变化不美观。
另外,前进式能使⼿势动作灵活多变,由于上⾝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还可转动,这样能保证⼿做出不同的姿势,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2)稍息式 ⼀脚⾃然站⽴,另⼀只脚向前迈出半步,两脚跟之间相距约12厘⽶左右,两脚之间形成75度夹⾓。
运⽤这种姿势,形象⽐较单⼀,重⼼总是落在后脚上。
⼀般适应于长时间站着穿叮扁顾壮该憋双铂晶演讲中的短期更换姿势,使⾝体在短时间⾥松弛,得到休息,⼀般不长时间单独使⽤,因为它给⼈⼀种不严肃之感。
(3)⾃然式 两脚⾃然分开,平⾏相距与肩同宽,约20厘⽶为宜,太平会影响呼吸声⾳的表达,太迂则显得拘束。
演讲⼿的摆放位置 在演讲中,⼿放哪⾥很让我们头疼。
1.如果你在讲台后⾯,你可以双⼿⾃然放在讲台两侧。
2.如果没有的话,双⼿⾃然垂在⾝体两侧,也可以⽤⼿来操作媒体、握住提⽰卡、笔或是做⼿势等。
3.⽆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该把双⼿置于裤⼦⼝袋内,或是不⾃然地⼿臂交叉。
演讲中常⽤的11种⼿势介绍 (1)伸⼿(⼿⼼向上,前臂略直,⼿掌向前平伸)——表⽰请求、交流、许诺、谦逊、承认、赞美、希望、欢迎、诚实等意思。
伸⼿训练:“⼈活在世上,谁不希望⾃⼰的⼀⽣过得有意义、有价值⼀些呢?” “⾃⼰活着,就是为了使别⼈⽣活得更美好!” (2)抬⼿(⼿⼼向上,⼿臂微曲,⼿掌与肩齐⾼)——表⽰号召、唤起、祈求、激动、愤怒、强调等。
适合演讲的手势动作

适合演讲的手势动作适合演讲的手势动作_演讲的手势动作在我们了解中,手势在演讲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肢体语言,善于在演讲中使用手势的人,往往使他的演讲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听众的热情。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适合演讲的手势动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适合演讲的手势动作1、伸手(手掌向上,前臂略直,手掌向前平):表示请求、交流、承诺、谦恭、感谢、赞扬、希望、欢迎、诚实等。
2、抬手(手掌向上,手臂微微弯曲,手掌和肩膀高):表示召唤、唤起、祈祷、兴奋、愤怒、强调等。
3、举手(五根手指在空中,前臂垂直,掌心向上):表示行动、肯定、热情、情绪、悼词等。
4、挥手(手臂向前、手掌向上):表示鼓励、呼叫、呼吁、前进、问候等。
5、推手(手掌向前,前臂伸直):表示坚定、停止、果断、拒绝、不可抗拒等。
6、按手(手掌向下,前臂向下到较低的区域):表示安静、停止、反对、沮丧、悲观、生气等。
7、摆手(手掌向外,前臂向上到中间):表示厌恶、轻蔑、拒绝、失望等。
8、心手(五指并拢、弯曲,自然放在胸前):表示愿望、祝福、希望、心情、心态等。
9、侧手(手掌在身体的一侧,手掌朝前):表示仇恨、轻蔑、神秘、愤怒,指人和事等。
10、合手(双手放在胸前由分而合在一起,双手合二为一):表示亲密、团结、统一、欢迎、好感、肯定、同意等。
常用的英文演讲手势1、指示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表示具体事物的真实形象,通常分为两类:真实和虚假。
“真实”指的是说话者对听众、事物或方向所做的手势,例如,“you”、“above”、“this”等。
“虚假”是说话者和听众都看不见的东西,例如,“很久以前”,“很远”。
手势通常很简单,没有感情,也容易做。
2、模拟手势用手势来描述物体的大致形状,“看起来像灵魂,而不是像”。
例如,紧握双手,把苹果想象成一个大球,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情绪。
模拟手势所表达的信息量大,常伴有少许夸张,具有升华情感的功能。
3、抒情的手势这些手势很受演讲者的欢迎,在演讲中也经常用到。
演讲比赛的手势和站姿

演讲比赛的手势和站姿演讲是一种表达思想、分享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手势和站姿可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
因此,本文将从手势和站姿两个方面,介绍演讲比赛中应该如何运用。
一、手势的运用手势作为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传递情感、强调重点、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因此,演讲比赛中的手势不能过于夸张或过于保守,要根据自己的内容和风格,合理运用手势,达到与话语的紧密配合,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
1. 自然姿态演讲者在演讲中的手势应该是自然的,不能过于刻意或造作。
演讲者可以采用自然的姿态,简单地移动、挥动或抬高手臂,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比如,当演讲者提到“激情”“自信”等词汇时,可以用两手握拳或双手举起,以增强与话题有关的情感。
2. 姿态转换演讲者可以通过姿态转换来转化观众对演讲的注意力,让观众更加关注演讲的重点内容。
比如,当演讲者讲到重要观点之时,可以停下来,把身体向前倾斜,用手向前指,表达自己对观众讲述内容的强烈期望,强调观点的重要性。
3. 带动气氛演讲者的手势还可以帮助带动现场的气氛,提高观众的紧张感和兴趣度。
比如,在讲笑话、引用插科打诨的内容时,演讲者可以使用一系列比较夸张的动作,如摇头晃脑、搭配夸张的语气等,让观众笑声不断,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
4. 无害手势在演讲过程中,一些随意的手势也应该避免使用,因为当这些手势与说话的内容无关时,可能会给观众留下不良印象。
相关文化背景的手势也需要警惕,以免失礼。
二、站姿的运用演讲时的站姿对于演讲者表达思想的清晰度、决心与维持自信和专业的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演讲比赛中站姿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坚定的站立演讲者要坚定站立,用两脚尽量并拢站直,看似不重要但是尊重听众就是尊重自己。
身体重心应该集中在脚底,双脚之间的距离应该与肩膀宽度对齐,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或向前托着,与话题紧密相连,让观众更容易关注进来。
演讲时的肢体动作技巧

演讲时的肢体动作技巧在演讲时使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技巧可以增强演讲的效果,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以及有效地传递信息。
下面是一些演讲时的肢体动作技巧:1. 姿势端正:保持站立或坐姿挺直和舒展,表现自信和权威。
2. 手势运用:使用手势强调关键词或观点,可以增强表达的清晰度和可信度。
手势应该自然流畅,适度而不过度,不要过多抖动或翻动手部。
3. 眼神交流:与听众保持眼神接触,这有助于建立连接并表达自信。
避免盯着某个地方或者看向幻灯片等其他地方。
4. 身体姿态:通过微妙的身体姿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例如前倾或后仰来强调不同的观点,或者踱步来增加动感。
5. 姿势转变:适时地改变自己的姿势和位置,以保持听众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步行、转身、挪动身体位置等方式。
6. 面部表情:利用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和观点的重要性。
保持微笑、眉毛的变化或者眼神的转变可以增加演讲的亲和力。
7. 手势的方向:手势的方向可以与演讲内容相呼应,例如指向幻灯片上的重点、向前伸手表示展望未来,或者指向观众来增强互动。
8. 节奏与节拍:肢体动作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相协调,可以增加演讲的动感和吸引力。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节奏,保持稳定和节制。
9. 合适的动作幅度:动作幅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适当控制动作的幅度,以便发挥最佳效果。
10. 注意非语言信号:在演讲中,不仅肢体动作重要,也要注意非语言信号,如呼吸、微笑、姿态等,它们同样可以传递出一些信息。
最重要的是,肢体动作技巧应该自然流畅,与自己的个性和演讲内容相一致。
不要过度强调或过度激动,以免分散或困扰听众。
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练习和反馈来提高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演讲中常用的肢体语言

演讲中常用的肢体语言
演讲中常用的肢体语言包括站姿、手势、走动和面部表情。
站姿是演讲者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好的站姿应该是挺胸、收腹、双腿伸直、双脚打开与肩略窄,女生可以前后错步或站“丁”字步,男生保持这样一个动作。
切忌不良站姿,如不倒翁式(身体像不倒翁似的摇摆)、卖拐式(把一条腿弯下来,导致一肩高一肩低)、黛玉式(靠墙靠桌靠白板站立)等。
手势分为三大区间:腰带以下叫低能区,腰带到脖子处叫气场区(高能区),脖子以上区间叫超能区。
做手势时应该自然大方,不要过于频繁,避免出现数字手、插兜等不良手势。
走动应该根据演讲内容进行适当走动,不要过于频繁和无序,不要总是在一个地方停留,避免让观众感到视觉疲劳。
面部表情应该微笑和眼神交流,让观众感受到你的热情和自信,避免眼神躲闪或者游移不定。
关于演讲时的30种手势

关于演讲时的30种手势在演讲时,手势是与语言和声音同时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手势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还可以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提高演讲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下面将介绍30种常见的演讲手势及其用法。
1. 手掌朝上:表示开放、欢迎,示意:“我愿意与你分享”。
2. 划圈:展示整体概念或绘制空间图,使观众更好地理解。
3. 指向屏幕或投影仪:引导观众关注特定信息。
4. 手搭在胸前:表达坚定和自信。
5. 握拳:表示当前问题或观点的重要性。
6. 指向自己:强调个人或个人经验。
7. 手放在腰际或背后:表示决心和领导力。
8. 举起食指:表明重点、问题或建议。
9. 手指交叉:表示两个事物、观点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10. 手指上下运动:表示阶梯或级别。
11. 双手推动:强调舒适、发展或进步。
12. 手指向上:表示增长、成功或积极情绪。
13. 捶胸:表示坚定的观点或强烈的情感。
14. 手掌摊开:表达诚实、真实和透明。
15. 手指尖接触:表示联系、共通点或目标。
16. 手指勾勾勾:表示重要、必须或有必要。
17. 两手相互击掌:表示团结、互助或共同努力。
18. 单手抓住对方手腕:表示关系、互动或合作。
19. 双手握拳:表示团结、决心和力量。
20. 双手在胸前交叉:表达尊重、礼仪和注意。
21. 轻轻摇动手指:表示解决、建议或启发。
22. 手指做出问号形状:表示疑问、不确定或挑战。
23. 手指做出OK的形状:表示同意、正确或顺利。
24. 双手合十:表示感谢、祝福或尊重。
25. 两手合拢:表示团结和完整。
26. 在空中写字:表示揭示、强调或重要。
27. 手掌在耳旁移动:表示聆听、沟通或谈话。
28. 双手在胸前交叉并轻轻摇动:表示关注、危机或决策。
29. 双手在胸前抱住:表示慈爱、照顾或保护。
30. 双手展开:表示欢迎、开放和自由。
在演讲中,手势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更可以起到强调和增加表现力的作用。
使用合适的手势,可以使演讲更生动、形象化,从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演讲时的站姿讲解

演讲时的站姿讲解
演讲时的站姿是演讲者与观众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下是演讲时站姿的讲解:
1. 直立站立:演讲者应该保持直立的站姿,双脚站在肩宽的位置上,保持身体的平衡。
背部挺直,肩膀放松下沉,展现自信和威严。
2. 保持开放姿态:演讲者的双臂应该放松在身体两侧,手掌略微向外,展示出开放和
友善的姿态。
避免交叉双臂或将双手插入口袋,这会给人一种封闭和不自信的感觉。
3. 保持眼神交流:演讲者应该时刻保持眼神交流,与观众进行直接的目光接触。
这样
可以增加互动和沟通的效果,展示出演讲者的自信和信任。
4. 自然动作:演讲时可以适度运用一些手势和身体动作来增强表达效果,但不要过于
夸张和频繁。
手势应该与演讲内容相呼应,有重点和节奏感。
5. 平稳移动:演讲者可以在演讲过程中适度移动,但不要频繁转移脚步,以免分散观
众的注意力。
移动应该是平稳和有目的性的,例如在强调某个观点时,可以走近观众
或转身面向不同的方向。
总之,演讲时的站姿应该展现出自信、开放和专注的态度,与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
表达。
通过良好的站姿,演讲者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增加表达的说服力和影
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的手势和站姿
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下面是分享的演讲的手势和站姿,一起来看看吧。
演讲的手势和站姿介绍一、演讲者站姿规范
(1)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2)两肩放松,重心主要支撑脚掌脚弓上。
(3)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气息下沉。
(4)脚应绷直,稳定重心位置。
二、演讲站姿分类
(1)前进式
这种姿势是演讲者用得最多,使用最灵活的一种站姿。
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两脚延长线的夹角成45度左右,脚跟距离在15厘米左右。
这种姿势重心没有固定,可以随着上身前倾与后移的变化而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上,不会因时间长而身体无变化不美观。
另外,前进式能使手势动作灵活多变,由于上身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还可转动,这样能保证手做出不同的姿势,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2)稍息式
一脚自然站立,另一只脚向前迈出半步,两脚跟之间相距约12
厘米左右,两脚之间形成75度夹角。
运用这种姿势,形象比较单一,重心总是落在后脚上。
一般适应于长时间站着穿叮扁顾壮该憋双铂晶演讲中的短期更换姿势,使身体在短时间里松弛,得到休息,一般不长时间单独使用,因为它给人一种不严肃之感。
(3)自然式
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相距与肩同宽,约20厘米为宜,太平会影响呼吸声音的表达,太迂则显得拘束。
演讲手的摆放位置在演讲中,手放哪里很让我们头疼。
1.如果你在讲台后面,你可以双手自然放在讲台两侧。
2.如果没有的话,双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也可以用手来操作媒体、握住提示卡、笔或是做手势等。
3.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该把双手置于裤子口袋内,或是不自然地手臂交叉。
演讲中常用的11种手势介绍(1)伸手(手心向上,前臂略直,手掌向前平伸);;表示请求、交流、许诺、谦逊、承认、赞美、希望、欢迎、诚实等意思。
伸手训练:“人活在世上,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一些呢?”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2)抬手(手心向上,手臂微曲,手掌与肩齐高);;表示号召、唤起、祈求、激动、愤怒、强调等。
抬手训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早上好!”
“给人民当牛做马的人,人民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3)举手(五指朝天,前臂垂直,手掌举至头部);;表示行动、肯定、激昂、动情、歌颂等
举手训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生命的真谛在于创造!”
“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
”
(4)挥手(手臂向前,手掌向上挥动);;表示激励、鼓动、号召、呼吁、前进、致意等。
挥手训练:“努力吧!奋斗吧!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奋勇前进吧!”
(5)推手(手心向前,前臂直伸);;表示坚决、制止,果断、拒绝、排斥、势不可挡等意。
推手训练:“不!不能这样!这不是我们的逻辑!”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
(6)压手(手心向下,前臂下压至下区);;表示要安静、停止、反对、压抑、悲观或气愤等。
压手训练:“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
“谁若把金钱看得比荣誉还尊贵,谁就会从高贵降到低贱。
”
(7)摆手(手心对外,前臂上举至中区上部);;表示反感、蔑视、否认、失望、不屑一顾等。
摆手训练:“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
(8)心手(五指并拢、弯曲,自然放在胸前);;表示自己、祝愿、愿望、希望、心情、心态等。
心手训练:“爱国魂是最纯洁的灵魂,爱国心是最美好的心灵”
“钱学森永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
(9)侧手(手掌放在身体一侧,手心朝前);;表示憎恨、鄙视、神秘、气愤,指示人物和事物等。
侧手训练:“知识决定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你要想获得幸福,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10)合手(两手在胸前由分而合,双手合一);;表示亲密、团结、联合、欢迎、好感、接洽、积极、同意等。
合手训练:“军人的责任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维护社会的安宁。
”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
(11)分手(两手在胸前由合而分,双手打开,做另一手势状);;根据打开后手势的区域不同分别表示空虚、沉思、消极(下区),赞同、乐观、积极(中区),兴奋、赞美、向上(上区)等。
分手训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
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