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的故事

合集下载

尊老爱幼的故事

尊老爱幼的故事

尊老爱幼的故事尊老爱幼的故事一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我们要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

部分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是,如果你们听了以下几个故事,你们会怎么想的呢你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爸爸曾经给你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百善孝为先。

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

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

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我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跳进冰窟窿里,奋勇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从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他这种无私爱幼可感动日月的精神和品质,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因些,作为一个新世纪、新时代的小学生、少先队员,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尊老爱幼的故事二周集实验学校田银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家在一个三世同堂、有着传统意识的家庭,在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下,我们拥有了美满幸福的生活环境。

我和我丈夫相识时,他家的经济状况就不好,婆婆没有工作,生活十分困难,婆婆一分钱也拿不出来,我俩租了间房子过上了简朴的日子,丈夫想把婆婆接过来同住,同时还要还结婚时欠下的债。

名人尊老爱幼故事

名人尊老爱幼故事

名人尊老爱幼故事名人尊老爱幼故事1、主席敬酒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中的老人来吃饭。

他给老人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立即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2、《祭母文》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患腮腺炎。

在长沙读书的毛泽东得此消息急忙往家赶,想接母亲去省城治病。

可是因并发其他病症,毛文氏--文其美还是离开了人世。

毛泽东万分悲痛,用泪和墨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幅灵联。

一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另一联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从这两幅联中,看到毛泽东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3、外交部长洗尿裤那是1962年的春天,陈毅随总理出访回到四川,途经成都去看望80岁的母亲,正逢刚把失禁后的尿裤换。

陈毅拿起尿裤:“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尿裤,今天就让我也给您老洗一件”。

洗啊洗,洗得春花把头点:外交部长洗尿裤,传统美德传千年。

4、汉文帝亲奉汤药汉文帝刘恒,是一位比较宽厚有为的封建帝王,由于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曾给社会带来一度繁荣昌盛。

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还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后多病,他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认间经常亲自在母亲病榻旁陪伴。

在薄太后患病三年间,刘恒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文帝都要先亲自尝过后,才让太后服用。

5、朱老总孝敬双亲朱德总司令对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皆碑的。

他幼年在家时,对父母就非常敬重老顺。

乡亲们常对他赞不绝口。

他后来从军当上军官,向父母寄物汇款克尽孝道。

参加革命后,当了总台令,指挥千军万马对敌作战,但他仍然挂念家乡的亲人。

当他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非常悲痛,写了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6、为老人奉献爱心西安市民王曾吾夫妇无儿无女,年老力衰生活上有许多不便。

卫生学校六百多名女生,轮流担负起照料老两口的责任,她们决心: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使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尊老爱幼的故事

尊老爱幼的故事

一九五五年夏天,雷锋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主动地把土改时分得的二亩四分田全部入了社,坚决同广大贫下中农一齐走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社开展扫盲运动时,雷锋用心帮忙社里办夜校,主动当了小教员。他每一天放学吃罢晚饭,就去催促那些比自我大六七岁的“大学生”来上课。有的人因为操持家务,不能按时到夜校来上课,他就抽空儿上门去包教。雷锋从小就是个热爱劳动的孩子。每当学校发动同学们去农业社义务劳动的时候,他总是用心响应,站在最前列。有一次大家帮忙农业社挖凼肥,因为工具少,他就卷起裤腿,跳进田边的凼肥池里用手挖。帮忙农业社除害虫,雷锋也是最用心的一个。他不仅仅参加群众的捉虫活动,还经常利用课余时光,提着瓶子到田里去捕捉。这个贫农的儿子深深懂得,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呀
“我也要做这样的人”雷锋听了很受感动。
“这很好,”张书记开导他说,“小雷,你要记住,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了三座大山,咱们劳动人民才得到解放。这个胜利来之不易呀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经过流血斗争换来的。你已经是个少先队员了,就应更加努力,争取早日入团、入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九五六年,雷锋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在荷叶坝小学毕业了。在毕业典礼大会上,他情绪十分激动,代表毕业同学上台发了言,并情不自禁地朗诵起这样的诗句: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
继承着我们的父兄,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这块田是你你割的吗”
“是的。”
雷锋再也压不住心头的火气,指着丢在地上的稻穗儿,正言厉色地说:
“叫你在社里劳动,是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决不许这样糟蹋群众的粮食”
姓叶的地主冷笑了一声,又漫不经心地拿起一把稻子打起来,照样打得稻粒儿、稻穗儿四处乱飞。雷锋挥手拦住,大声喝道:

中国尊老爱幼的故事

中国尊老爱幼的故事

中国尊老爱幼的故事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下是一些中国尊老爱幼的故事: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才干,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经过考察,又让他继位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

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著作。

4. 百里负米仲由,“字无咎”,孔子弟子(见《论语宪问》)。

仲由“家贫”,喜欢吃羊枣(一种果子,济阳话叫“票枣子”)。

个性极强,为人耿直不阿,直言不讳,“心达而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常与长子一起吃羊枣子时,长子每次只吃小的,而仲由每次只吃大的。

仲由说:“我喜食小的羊枣子”。

长子听了这话大为震惊说:“您不是喜欢吃大的吗?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仲由说:“我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为我想让你多吃一些羊枣子呀!”仲由其忠厚耿直可见一斑。

后人还在其家乡建了一个叫“仆枣候”的村子呢!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孝亲敬老的故事(通用7篇)

孝亲敬老的故事(通用7篇)

孝亲敬老的故事(通用7篇)孝亲敬老的故事(通用7篇)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敬老,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下面是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通用7篇)的内容,欢迎阅读!孝亲敬老的故事1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

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

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

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

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

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孝亲敬老的故事2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

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

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

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

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

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

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

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

[尊老爱亲的事例]尊老爱幼的事例

[尊老爱亲的事例]尊老爱幼的事例

[尊老爱亲的事例]尊老爱幼的事例【先进事迹材料】尊老爱幼的事例篇1:尊老爱幼的故事人人都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做子女的基本的做人原则。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尊老爱幼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尊老爱幼的故事一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我们要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

部分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是,如果你们听了以下几个故事,你们会怎么想的呢?你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爸爸曾经给你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百善孝为先。

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

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

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我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跳进冰窟窿里,奋勇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从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他这种无私爱幼可感动日月的精神和品质,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因些,作为一个新世纪、新时代的小学生、少先队员,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尊老爱幼的故事二周集实验学校田银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尊老敬老故事

尊老敬老故事

尊老敬老故事
尊老敬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以下是一些尊老敬老的故事:
孔融让梨: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孔融年仅四岁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体现出尊敬和爱护老人的精神。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礼让三分。

缇萦救父:这个故事发生在汉代,缇萦为了救自己的父亲,甘愿自己作为抵押,到官府里做奴婢。

在古代,子女以父母之命为命,但是缇萦没有畏惧,勇敢地去官府请求代父受过。

她的孝心感动了皇帝,最后赦免了她的父亲。

黄香温席: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夏天他用扇子把父母的床铺扇凉,冬天则用自己的身体把父母的被褥焐热。

这个故事表现了黄香对父母的孝顺和关爱。

卧冰求鲤:这个故事是关于晋朝的王祥。

他的继母对他不好,但是当他生病的时候,继母却很照顾他。

为了报答继母的恩情,他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融化冰面,捕鱼孝敬继母。

这个故事体现了孝道和感恩的精神。

孟宗哭竹:孟宗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孝子,他的母亲生病需要一种竹笋来治疗。

但是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找不到竹笋。

孟宗非常着急,跑到竹林里哭泣,希望竹笋能够生长出来。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最终竹笋破土而出,他的母亲得以康复。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尊老敬老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尊老敬老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尊老爱幼的简短事迹

尊老爱幼的简短事迹

尊老爱幼的简短事迹
1. 有位老人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里,看到一个断烂的果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水果,却无人采摘。

老人没想太多,自己走上前,扶着树枝采摘果实。

正当他采摘时,一个小孩跑过来说:“老爷爷,您是来帮忙采摘果实的吗?”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继续
采摘。

不一会儿,随着老人的动作,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纷纷加入帮忙采摘,最终这片果园的果实被完全采摘。

2. 一个大雨天,一对母子在街头等待公交车。

突然,一辆泥浆四溅的车辆经过,母亲和孩子全身都被泥浆弄脏了。

这时,一个年迈的老人看到他们的困境,赶紧拿出手绢,替他们擦去身上的泥浆。

母子非常感激,老人微笑着说:“我们应该互相帮助,照顾彼此。


3. 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位老人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湿漉漉的孩子。

老人看到孩子抖着身子,可怜地说:“孩子,你冷吗?”孩子点了点头。

老人便脱下自己的外套,为孩子披上,温暖地说:“你拿着这件外套,不要冻着了。

”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向老人表示感谢。

这些简短的事迹展示了尊老爱幼的道德和品质,向我们传递了互助、关爱和分享的美好价值观。

无论是为他人采摘果实、帮助清洁身上的泥浆,还是将自己的外套给予他人温暖,这些简单而又温暖的举动都展现了人们对老人和孩子的尊重、关心和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老爱幼的故事
人人都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做子女的基本的做人原则。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尊老爱幼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尊老爱幼的故事一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我们要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
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

部分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是,如果你们听了以下几个故事,你们会怎么想的呢?你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
爸爸曾经给你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百善孝为先。

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
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

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

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我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跳进冰窟窿里,奋勇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从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他这种无私爱幼可感动日月的精神和品质,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因些,作为一个新世纪、新时代的小学生、少先队员,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尊老爱幼的故事二周集实验学校田银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家在一个三世同堂、有着传统意识的家庭,在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下,我
们拥有了美满幸福的生活环境。

我和我丈夫相识时,他家的经济状况就不好,婆婆没有工作,生活十分困难,婆婆一分钱也拿不出来,我俩租了间房子过上了简朴的日子,丈夫想把婆婆接过来同住,同时还要还结婚时欠下的债。

每月工资不到500元,一分存款也没有的情况下,我俩东挪西凑,勉强凑上一笔钱,好不容易买了一套二手房,总算有了自己的家,也想过一下俩人世界,另外还要还债。

那时的我凡事争强、不甘落后,在学校任两个班外语课,同时还兼班主任工作,常常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种种原因,我当时非常不情愿把婆婆接过来。

每每去婆婆家,都感到一种心酸涌上心头,回家后与丈夫商量还是把婆婆接了过来。

年轻人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多有不便,尤其是婆婆年纪大,性格极有个性,说话有时尖酸刻薄,很爱钻牛角尖,似乎少了一些农村老人的厚道、质朴,所以相处起来很不舒服。

加之我身怀六甲、婆婆吸烟常常熏得我呕吐,生活中的琐事,由于观念上的差别,常常弄得我很烦心。

例如:看上我的某样东西,会趁我不在的时候偷偷
地收起来,等到问道她时却一口否定,越是在上班着急时找不到东西越生气,时间长了我也就习惯了,换一种心态就不生气了。

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我
尽心尽力的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老人,特别是现在病中的婆婆,我更是关心有加,体贴丈夫。

从不因为工作紧张而有丝毫怠慢,经常给婆婆买吃的,婆婆记在心里,笑在脸上,夸在嘴上,我还经常劝婆婆要想开点,多想点福,婆婆很感动。

我们孝敬老人的行为在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中受到好评,我们感到无怨无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