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励志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代自强不息的故事

古代自强不息的故事

《王献之依缸习字》:这个故事讲述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学习经历。

王献之从小就喜欢书法,但是他的大嫂不支持他,不给他织布做饭,还经常嘲笑他。

王献之不气馁,不计前嫌,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

他家有一个大水缸,他就用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绑在水缸上,每当他读书困倦时,头一低,就会被绳子拉扯,疼痛使他清醒,继续读书。

他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年,终于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师,创作了《兰亭集序》等名作,被称为“书圣”。

《司马迁写出名传万古的《史记》》:这个故事讲述了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创作经历。

司马迁是汉武帝的太史令,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开始编撰《史记》,想要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他为了维护朋友李陵的名誉,上书为他辩护,结果被汉武帝判处了宫刑,身受屈辱。

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忍辱负重,发愤著史,耗尽一生心血,终于完成了史书。

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学之祖”。

《苏秦刺股勤学》:这个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苏秦的学习经历。

苏秦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学生,他想要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为六国抗秦。

他先后向十几位老师求学,但是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他不灰心,继续寻找名师,终于找到了张仪的师傅郭开。

郭开看中了他的才华和毅力,收他为徒,教他合纵与连横的奥秘。

苏秦学成后,辅佐六国反秦,佩戴了六国的相印,成为了一代风云人物。

《陆羽弃佛从文》:这个故事讲述了唐朝著名学者陆羽的求学经历。

陆羽从小是一个孤儿,被一位禅师收养,住在寺庙里。

陆羽虽然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读诗书。

他渴望下山求学,但是禅师不同意,认为他应该修行成佛。

禅师为了考验他,让他学习冲茶。

陆羽不得已,只好学习茶艺。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教会了他冲茶的技巧,还教会了他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陆羽终于冲出了一杯苦丁茶,禅师喝了后,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请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三次搬家。

第一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学会了模仿商人的叫卖声;第二次搬到坟地附近,孟子学会了哭丧;第三次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学会了读书和礼仪。

最后,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儒家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2. 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领楚军攻打秦国。

在渡过漳水后,项羽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

最后,楚军大败秦军,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决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3. 精卫填海相传古代有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它的母亲被东海淹死。

为了报仇,精卫决定用嘴里衔来的石头和树枝填平东海。

尽管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但精卫始终坚持不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4.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

越国战败,国王勾践被俘。

为了报仇雪恨,勾践白天在吴国做奴隶,晚上则躺在薪火上,尝一口胆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仇恨。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5. 愚公移山相传古代有一个老人,他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为了能够方便出行,愚公决定挖掉这两座大山。

尽管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但愚公始终坚持不懈。

最后,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感动,派来两位神仙帮助他挖掉了两座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坚守传统文化的事例6个

坚守传统文化的事例6个

坚守传统⽂化的事例6个坚守传统⽂化的事例6个(⼀)《百鸟朝凤》传统⽂化与时代的碰撞是坚守还是随波逐流唢呐作为⼀种中国乐器,是古时候的礼制的延续。

红⽩喜事,不同场合、不同社会地位,排场和所奏曲⽬也不同。

普通⼈家过世,吹四台,富贵⼈家吹⼋台,⽽德⾼望重者过世才可吹奏“百鸟朝凤”,这也是在丧事中对远⾏故去者的⼀种⼈⽣评价。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关于唢呐匠的故事。

电影开始时的1983年,还是唢呐匠备受尊重的年代。

但与其说尊重的唢呐匠,不如说尊重的是“礼”。

在⽆双镇,能够驾驭“百鸟朝凤”的只有四⽅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陶泽如饰演)。

随着年岁的渐⽼,焦三爷需要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他的徒弟,以让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中华师承⽂化之传统真正的⽼师,会将⾃⼰毕⽣所学,毫⽆保留的地传授给⾃⼰的学⽣。

⽽真正的学⽣,也会谦卑受教,将⽼师所教给发扬光⼤。

焦三爷就是这样的⽼师,⽽游天鸣正是这样的学⽣。

焦三爷会以⾝作则,教书育⼈,⽽天鸣尊师重道,传承⽂化。

有好的⽼师和好的学⽣,如此⼀脉相承,才会有好的教育。

在天鸣疑惑的时候,焦三爷叮嘱他说:“别盯着⼿⾥的那⼏张票⼦,得盯着⼿⾥的唢呐。

”他去世的时候,依然不忘唢呐的传承:“我卖⽜不是为了看病,是为了你把唢呐给传下去。

”在他将师爷传承给他的百宝箱,给天鸣时他说:“唢呐不是吹给别⼈听的,⽽是吹给⾃⼰听的”。

在焦三爷那⾥,唢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钱的价值,⽽唢呐的重量也远超过了⾃⼰⽣命的重量。

也是唯有这样的情怀和热爱,⽂化真正的精神⽅能得以传承。

⽽焦三爷选择学⽣的原则与标准,也让⼈印象深刻。

相⽐于聪明,更注重德⾏,因为德⾏才能真正让让师者放⼼,让⼀个⼈⾛得长远。

善于识⼈,才能选对接班⼈,这也应是⼀位⽼师必备的能⼒。

民间艺术传承之困难时代⼀直都是在进步的,⽽这中间也夹杂了许多的诱惑。

信息流量的爆炸以及科技的发展,让师徒⼆⼈完全招架不住。

⼈们对唢呐匠也越发的不重视,相⽐于唢呐⽼套的表演形式,⼈们更喜欢看美⼥,听流⾏⾳乐。

七则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

七则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

【导语】以下是⽆忧考整理的七则中国传统⽂化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1、陶侃励志 陶侃是东晋⼈,在⼴州做官当时的⼴州地区,⽣产落后,⼈⼝不多。

陶侃在那⾥没有多少公事可办,⽣活很清闲。

但陶侃是⼀个有雄⼼壮志的⼈,他为了锻炼⾝体和磨练意志,就叫⼈将⼀百多块砖放在院⼦⾥。

每天⼀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去,到了晚上,⼜把砖搬进屋⼦⾥。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事的,如果⽣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呢?”过了⼏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州养成的搬砖习惯⼀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的意志。

他常对⼈说:“⼤禹是圣⼈,还⼗分珍惜时间。

⾄于普通⼈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记起,这是⾃⼰毁灭⾃⼰啊!” 【故事启迪】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个⼈要胸成⼤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才能有所作为。

年轻⼈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活的动⼒。

但是,愿望的实现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才能实现。

因此,青少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的愿望努⼒,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2、陈蕃⽴志 东汉时有⼀个少年名叫陈蕃,⾃命不凡,⼀⼼只想⼲⼤事,⾃⼰住的屋⼦⼜乱⼜脏,却从来不收拾。

他⽗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下房间,客⼈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事的⼈,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间屋⼦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启迪】⼩是⼤的基础,⼤是⼩的积累,⼀切从⼩事做起,才能成就⼤业。

这就启⽰年轻⼈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点变化,明天的⼀点努⼒,后天的⼀点学习,这样不断地⽇积⽉累,到了⼀定的程度,达到⼀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变化,就会与其他的⼈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达到⼀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本文是关于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一:居安思危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

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

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

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大意。

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二:熟能生巧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非常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

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

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

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

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看了后,却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竟敢藐(miǎo)视我?”老头回答:“我哪里敢藐视你,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zhēn)油经验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

”说着,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然后打了一勺油,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

油倒完了,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zì),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

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听了,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三:磨杵(chǔ)成针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对于中华文明的传统故事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去看、去读,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里面的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1:陶侃励志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

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

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

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

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2:从小立志的徐霞客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最喜爱读游记,经常能在父亲的书柜里找到许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

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

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凭借一双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

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质、植物、气候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3:大器晚成的百里奚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精选(治学励志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精选(治学励志篇).

治学励志篇1. 【标题】董遇“三余”时间【故事】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名叫董遇,他从小喜欢学习。

不管走到哪里,他身上总是带着书,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

后来,董遇成了大学者。

有人问董遇:“你是怎么读书的?”董遇回答:“我遇到读不懂的书,就反复地看,反复地读。

”这个人反问:“反复读一本书,哪有那么多时间呢?”董遇说:“那就利用‘三余’的时间。

”这个人好奇地问:“什么是‘三余’的时间?”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白天的剩余,下雨天是晴天的剩余。

只要用好了这‘三余’时间,就有时间读书了。

”【启迪】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可见,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尤其珍贵,而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来进行学习,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董遇“三余”时间,充分体现了他善于学习和善于利用时间的方法。

服刑人员不妨借鉴其方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需要记住的是,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收获。

2. 【标题】孔子“三十而立”【故事】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父亲死得早,家里很穷困。

孔子的母亲带着他,靠给人洗衣服、做针线维持生活。

而孔子从小就勤奋好学,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读了很多诗书,并学会了各个国家的礼仪。

随着孔子的学问越来越深,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慢慢地有许多人来向他求教学习。

在孔子30岁那年,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

只要是诚心来学习的人,不分贵贱,孔子都用心教导。

由于孔子知识渊博,而且课也讲得好,所以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私塾最终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启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将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阐明了各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和懂得哪些道理。

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人到了三十岁这个年龄,就应该承载起社会责任并立足社会。

这个故事告诉服刑人员:勤奋好学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品德,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过勤学苦练才逐步走向成功的。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五十字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五十字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五十字【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五十字】1、陶侃励志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

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

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

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

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故事启迪】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年轻人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生活的动力。

但是,愿望的实现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斗才能实现。

因此,青少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快捷检索获取您需要的内容【篇二: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五十字】十二生肖的由来话说有一天,玉皇大帝招集众天兵天将及文武大臣,召开一个会议。

众臣答道:圣上英明。

接着玉帝又说:但朕有一个问题。

朕打算用动物来区别这十二个年份,分成十二个生肖,但不知应用什么动物才好,因此朕想听听众卿家的意见,不知有哪位卿家有好的提议。

在一片沉默之后,太白星君讲话了:圣上不彷举办一个动物赛跑比赛,规定最先到达昆仑山的前十二名就可以列名十二生肖,拥有无上殊荣,相信一定会有许多动物会参加。

玉帝一听,觉得这一个提议非常不错,于是决定采纳。

接着玉帝马上要传令兵对人间的众动物传递这项比赛讯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励志故事
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日常生活、点滴当中,寻到智慧、受到启发。

读这些励志小故事,能够给人以动力,授人以智慧,激励人奋发向上。

有时间不妨讲给孩子听听~
故事一: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

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
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
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故事二:从小立志的徐霞客
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最喜爱读游记,经常能在父亲的书柜里找到许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

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

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凭借一双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

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质、植物、气候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故事三:陶侃励志
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

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

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

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
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

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
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
啊!”
故事四: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

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
“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所以称之为‘文’。


所以,虚心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才能更好的进步。

故事五:好男儿志在四方
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胸怀大志,想到外面闯荡一番,但是他舍不得妻子和孩子,所以迟迟拿不定主意。

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本应该趁年轻时去外面闯荡,你这样舍不得家庭,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百里奚听妻子这样说,感觉很惭愧,于是下决心出
去闯荡。

第二天,妻子把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为他送行。

可是柴房里却没柴了,于是妻子就把门闩拆下来烧了。

百里奚告别了妻儿,开始闯荡。

他到过很多地方,虽然他很有才学,但是由于没有人举荐,所以他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很快,10年过去了,百里奚还是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此时,秦穆公听说他很有才能,在和他一番交谈之后了解到百里奚确实是个很有作为的人,便封他为相,此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

百里奚尽心辅佐秦穆公,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