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课 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_》课件1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配人教版)◆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内容涉及多 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感情的红 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因为萧红这篇文章似乎漫不经心, 全无预设,却是真实情感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鲁迅先生才显得真 实而有个性。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 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 鲁迅的笑,魅力十足;鲁迅的动作,个性飞扬;鲁迅的衣裳,朴 素大方;鲁迅的饮食,简单随意;鲁迅的通信,爱意浓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 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 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 加以评论,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与普通人一样 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 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配人教版)◆
3.词语释义
(1)校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搭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深恶痛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书刊报纸等印刷品印刷前供校对用的样张。(2)
高中语文《深刻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鲁迅》课件

如此平和的鲁迅先生为何能写出犀 利、深刻的文章?(钱凯文)
鲁迅先生的平和与他的犀利、深刻是 否矛盾?
“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 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 知道人们怎样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 君子的徽号,温柔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 的武器,吞吐曲也就是被欺侮到投诉无门的一个;我 觉悟了,所以要常用。”
如果让你给鲁迅先生画一幅肖像画, 你会凸显先生哪一部分的特征?
平和
选出你认为最能表现鲁迅平和 的细节,进行赏析。
“平和”的内涵是什么? 父亲、丈夫、师长、朋友、作家
这就是平和——温和、亲切、慈爱、 风趣、勤勉,爽朗的笑声、沉静的脸庞, 深夜的写作、白天的畅谈,会品评他人的 穿着、会坚持自己的怪癖,有七情六欲, 有喜怒哀乐,先生不再是神、金刚、战士、 斗士……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 郁达夫
林贤治《人间鲁迅》 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鲁迅全集》
如此平和的鲁迅先生为何能写出犀 利、深刻的文章?
鲁迅先生的平和与他的犀利、深刻 是否矛盾?
深度,温度——真与爱
今天,面对鲁迅先生的战斗和平和, 我们更需要继承哪一面?
战斗,不是叫嚣,
平和,不是平庸!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 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 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 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一)早年求学年份经历1892年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鲁迅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1年毕业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二)留学日本1902年2月,鲁迅赴日深造,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
一年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曾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电影中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而转学文学。
1905-1907年,鲁迅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回国任教年份经历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五)文学成就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高中语文选修课之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轻的力量,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
)(摘自《毛泽东文集》【课内挖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的名言,更是鲁迅自身炽热的爱憎情感和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横眉冷对”与“俯首甘为”这两种强烈对立的情感,在鲁迅的身上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热爱人民,“甘为孺子牛”;他憎恶敌人,“横眉冷对”。
鲁迅这种爱憎情感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源于爱,源于对中华民族的爱。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
而这种爱憎的情感自始至终都贯穿在鲁迅的作品中,这就是鲁迅——爱憎分明的鲁迅。
鲁迅有着强烈的爱憎情感、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他把自己看作一个为祖国、为民族殉道的“人之子”,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对“人”的关注。
他一方面含着热泪,鞭笞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另一方面他又热情地讴歌中华民族的脊梁,提出重铸新型民族性的正面主张。
这也正是鲁迅留给我们的财富。
适用角度本素材可应用于“爱憎分明”“追求”“爱国”等话题作文中。
运用此素材时既可适当引用鲁迅作品中的经典名句,又可选取与其有关的典型事例,结合现实生活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巧妙地选取运用角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内素材。
鲁迅_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1

阅读思考
• 这篇回忆录中哪那些精彩的描写让你 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 这篇回忆录是捕捉和描写鲁迅的生活 细节,分别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 描写方式有何变化?
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 委婉动人。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 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 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 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 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 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 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 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 作者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内容梳理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1
鲁迅的”笑 明朗、爽快、 略写、细节描
“
不掩饰真情 写
2
鲁迅的步伐
轻捷干脆利索
略写、动作、 细节
3
品评衣着
善解人意、知 正侧面结合、
识丰富
详写
4
夜谈和待人吃饭
友善、慷慨大方、 尊重妻子详写、细节描 写5
招呼来客
爱开玩笑
略写、语言及 细节
(《毛泽东文集》 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出版。)
鲁迅轶事
· 鲁迅是一个不太讲究穿着的人。他爱穿长袍,相对他 瘦弱的身材来说,似乎袍子比西装合适。但他确实是太 不修边幅了一点,经常穿着长衫在灰尘中行走,感觉竟 有点像他笔下的落魄人物孔乙己,于是便闹出了笑话; 在电梯里经常被认为是可疑人物;许多人见了他以为是 有幸发现了鸦片鬼;有时去买药,竟然连药房里小伙计 都鄙视他;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甚至常被警察搜身……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2-1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美好。而今又到那个地方,只见黄叶满路,再也见不到你,
是多么萧条孤独!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烟云中群山排列,青色无数;大雁背上映着的夕阳红
色黯淡起来,快要黄昏了。我那美丽的情人,就像被风吹 入了江上的云彩,一去无踪。可我的感情却如同雨后粘附 在泥地上的柳絮,无法解脱。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
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 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 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 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 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 值得记述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
人 教 版 语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路。
④岫(xiù):山。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故事】
这首词,作者是写和他情人分别以后,重
游旧地,记起前情,无限感慨,也无比思念。词中并不着 重铺叙他们的爱情故事,而以极富情致的笔调抒写内心感 受,非常动人。 好像仙境桃溪那样的地方,不能从容长久住下去,我 们短暂的相聚很快就分别了。如同秋天的莲藕,断了以后 就不能再连接一般,我们从此音信断绝,再也不通消息。 当年在赤阑桥边等候你到来,觉得风光旖旎,一切都那么
3.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辸莹,笔名萧红,悄吟, 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 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在鲁 迅先生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开始蜚声文坛。著名作品还有《呼兰河传》、《牛车上》、 《小城三月》等。
人教版-语文-高二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第2课 1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咳.(hái)嗽校.(jiào)对深恶.(wù)痛绝B.揩.(kāi)桌子摩.(mó)登踌.(chóu)躇C.淅.(xī)沥荸.(bó)荠竹笋.(sǔn)D.苋.(jiàn)菜虔.(qián)诚门闩.(shuān)【答案】B(A咳:ké,C荸:bí,D苋:xià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轻捷兴致一个钟头功夫B.贩卖草率攸然地吸着烟C.遭殃蒸笼变换无常D.空旷阖眼素炒豌豆苗【答案】D(A功—工,B攸—悠,C换—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家滇味饭店才开张不久,街对面一家川味饭店又挂起了招牌,两家饭店形成了鼎.足之势...,好生热闹。
B.“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最终入选。
C.云南教育基金会继续选派讲学团,到保山和怒江支教讲学,为民族、边疆、贫困地区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D.面对商家林林总总的促销,想不动心很难。
但是也不能让商家牵着鼻子走,跟着商家的促销大潮随波逐流....。
【答案】D(A.“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饭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
B.“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常用于人的才华。
C“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含有贬义。
D.“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发掘、整理和研究民间验方,我们可以拯救一批濒临失传的奇珍异宝,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进而补充、丰富和创新中医药理论,推动中医药科学的发展。
B.得知自己当选为上海世博会“亲善大使”的消息传来之后,刘德华非常开心,认为亲善大使是一个既光荣又责任重大的使命,希望能有机会参观上海世博会园区。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整体把握
家庭生活
解释海婴为何亲近萧红 尝鱼丸 与保姆相处 房间布臵 家中各处 病中家事
交友会客 个性习惯
交友会客
• 让晚走的客人坐小汽 车并为其付钱 • 和萧红开玩笑 • 先生的特殊客人 • 看青年人的信 • 谈苏联纪念五一节的 红场,珂勒惠支的画 史沫特莱 • 谈电影,谈公园 • 盛待客人 • 陪客人至深夜 • 谈踢鬼 • 病中请客
个性习惯
• 笑声明朗走路轻捷 • 品评衣着 • 喜欢吃北方饭,包饺 子 • 外出装束 • 不随便放东西 • 不在意自己的手稿 • 吃茶的习惯 • 瞪摩登女郎 • 包书 • 带病工作 • 枕边的木刻
性格特点
家 庭 中
一个美满幸福 家庭的一家 之主 一个尊重体贴 妻子的好丈 夫 一个疼爱、了 解儿子的好 父亲
a.动态造型 语言细节 b.语言+动作 c. 心理细节描写 d. 场景细节描写 e.对比展示 f.肖像细节描写 g.运用反复
细节描写示例
a.动态造型: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 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 一切的走去。(第2节)
语言细节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 杀是不对的。”(第21节)
第(22)节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第(23)节 简陋的居住环境 第(24)节 书房就是卧室 (25\26)节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第(27)节 鲁迅先生病了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29)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30)先生体质大不如前 (31)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32)病中先生的饮食 (33)节 病情不断恶化 (34) 病中的困顿 (35) 海婴的药瓶“玩具”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37) 时刻伴随的小画 (38)(39) 最后的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咳.(hái)嗽校.(jiào)对深恶.(wù)痛绝B.揩.(kāi)桌子摩.(mó)登踌.(chóu)躇C.淅.(xī)沥荸.(bó)荠竹笋.(sǔn)D.苋.(jiàn)菜虔.(qián)诚门闩.(shuān)【答案】B(A咳:ké,C荸:bí,D苋:xià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轻捷兴致一个钟头功夫B.贩卖草率攸然地吸着烟C.遭殃蒸笼变换无常D.空旷阖眼素炒豌豆苗【答案】D(A功—工,B攸—悠,C换—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家滇味饭店才开张不久,街对面一家川味饭店又挂起了招牌,两家饭店形成了鼎.足之势...,好生热闹。
B.“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最终入选。
C.云南教育基金会继续选派讲学团,到保山和怒江支教讲学,为民族、边疆、贫困地区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D.面对商家林林总总的促销,想不动心很难。
但是也不能让商家牵着鼻子走,跟着商家的促销大潮随波逐流....。
【答案】D(A.“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饭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
B.“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常用于人的才华。
C“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含有贬义。
D.“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发掘、整理和研究民间验方,我们可以拯救一批濒临失传的奇珍异宝,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进而补充、丰富和创新中医药理论,推动中医药科学的发展。
B.得知自己当选为上海世博会“亲善大使”的消息传来之后,刘德华非常开心,认为亲善大使是一个既光荣又责任重大的使命,希望能有机会参观上海世博会园区。
C.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向各州、市、县、区政府发出通知,决定于2月20日至3月15日,在全省范围内紧急开展向旱灾灾区献爱心捐助,帮助灾区群众战胜灾害、度过难关。
D.说起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的“郁闷事”,不仅不少消费者体会不到购物消费的乐趣,还惹来一身麻烦。
【答案】A(B.结构混乱,应删去“得知”或“传来之后”;“亲善大使是……使命”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开展向旱灾灾区献爱心捐助”缺少宾语,应在句尾加上“的活动”。
D.语序不当,“让不少消费者”应放在“不仅”前;“还惹来一身麻烦”前主语不明,既可理解为“郁闷事”,也可理解为“不少消费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如果一味地妄自菲薄,随波逐流,就可能乱了自己的阵脚,迷失了自我。
①认同的背后,实际上是弱势对强势的响应和臣服②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③连强势文化衍生的流行文化也比弱势文化更容易被人认同④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对峙中,强势文化容易同化并影响弱势文化的发展⑤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A.②④⑤③①B.②⑤④③①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②①⑤【答案】 B6.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答案】 C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B.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等书都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范。
C.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指“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D.与汤显祖生活年代基本相同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很多,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李尔王》等。
【答案】A(A《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内。
)8.概括这篇传记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为一篇回忆录,作者并没有完整地展示鲁迅先生的一生,而是捕捉了许多鲁迅生活的细节,随意写来,就像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这些印象组合起来,就凸现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
这是作者心目中的鲁迅,也是真实的鲁迅。
原来,深刻的社会批判者鲁迅,他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平和。
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1题。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一过12点电车就没有了,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11点半了,11点45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12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静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
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9.“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中的“工夫”能否换成“功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
“工夫”指时间,“功夫”指本领,造诣。
10.这一段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夜晚在鲁迅先生家聊天。
11.画线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微不至地关心青年。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谈阔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夫子庙的笑话,说一个没落户子弟,虽不到家徒四壁,也够寒酸不堪的了。
可他放不下原来的阔架子,他讳言穷,更怕人家说他穷,所以,出门会客,用家中仅有的一块猪油,先把嘴唇涂得油光水滑,表示他刚刚吃过大鱼大肉。
在中国,鱼和肉是富人的食品,糠和菜才是穷人的半年之粮,他能吃鱼吃肉,那就表明他是个阔佬。
刚在茶楼里坐稳,女儿忽然跑来,直说不好了,不好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那擦嘴唇的猪油让老鼠叼走了。
这大概是清末民初的坊间笑谈,那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动的年代,一部分人没落的同时,一部分人兴起。
体现在财富的分配上,便有人穷下去,有人富起来。
但遗憾那时不提倡“越穷越光荣”,而是一穷便坍台,便掉价,便失去社会地位,在那个“只重衣衫不重人”,甚至“笑贫不笑娼”的旧社会里,更有无地自容之感。
于是,那些暴富和陡穷的人们,形成两个极端,刚刚富起来的人,由于早先穷过,甚至穷得叮当响过,现在发财了,惟恐别人不知其富,便拼命摆阔。
而穷下去才不久的人,尽管经济基础变了,而上层建筑,过去曾经富过的精神状态,还来不及变化,特别羞于承认一个穷字,于是努力装阔。
摆阔是有的可摆,装阔却是无的可装,因而装阔比摆阔还要痛苦。
孔乙己宁肯挨打,也不愿脱下他那身长衫,其心态怕也是彻底的穷。
因为一旦穿上短衫,便是地道的体力劳动者无疑。
他穿长衫,未必说明他在装阔,但他害怕被人看作是穷汉,一定要“之乎者也”,偏要做一个读书人,也是讳言一个穷字。
旧社会,穷人是读不起书的,读得起书,就不是穷人。
《红楼梦》里的荣国府,王熙凤串通鸳鸯,把贾母成箱的铜锡器皿押到当铺里去,表面上还在那儿轰轰烈烈,可大家心里明白,早是一匹“瘦死了的骆驼”,那种装阔的情景当然是很具讽刺意味的。
摆阔又何尝是件快乐的事呢?因为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品德素养,精神面貌,并不会随着财富的迅速增加而马上发生变化的。
外省有钱人在巴黎人的眼里,不过是有钱的土老帽儿而已,巴尔扎克在这方面有过精彩的描绘。
此公政治上是一个保皇主义者,很痛心那辉煌岁月的逝去。
他惋惜过,不经过三代以上的熏陶,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贵族。
所以他笔下的这些资产阶级暴发户,尽管穿上了燕尾服,戴上了大礼帽,进入上流社会,但行为举止仍旧无法摆脱昨天的小市民、乡巴佬的本色,出洋相,闹笑话,而被世家子弟、贵妇名媛在背后窃笑不已。
中国也不例外,就在那位没落户用猪油抹嘴装阔的同时,有钱摆阔的暴发户,娶姨太太,认干女儿,捧女戏子,狎交际花。
盖不中不西的房子,买不古不今的玩意儿。
当绅董,打桌球,结名流,吃大菜,酸文假醋,附庸风雅,恨不能扯住所有人的耳朵,告诉说:“我有钱,我是富翁!”这两者的表现,都是和一个穷字联系着的。
其实,你发你的财好了,完全用不着满世界叫嚷的。
因此这类穷过的富了要摆阔、富过的穷了要装阔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很奇怪的穷人心理。
所以,每当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电影院,在公共场合,看到那些手持大哥大的款爷或者款妞,一定要招摇过市,一定要让大家知道他(她)有这个玩意儿,便不禁记起那个嘴上抹猪油的笑话。
笑话是很古老了,但却能使人产生很多联想。
12.文章开头一则笑话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具有趣味性,吸引读者;②是对摆阔的一种否定;③引出要谈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