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 原子构成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的核是()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原子量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原子B分子C电子D原子核4.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A原子量B质子数C中子数D电子数5.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质子数和电子数B.质子数和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6.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A.26B.56C.82D.86二、填空题1. 根据课本43页“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明现象回答:(1)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个__________原子核,__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__个电子。
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①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②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③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④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教案 (新版)鲁教版

课题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进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板书
1、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练习:
1.原子是()
A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由电子构成
C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一种最小粒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
A核外电子总数B中子数
C质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3.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的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 成
D不能再分
5.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
A.26 B.56 C、82 D.86
学生讨论
看书回答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的质量大的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教
后
记
导入新课
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原子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子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构成。
讲解
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想像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经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开展史,学会用历史唯心主义的观念来评价迷信家在迷信上的贡献,学会迷信研讨的普通方法。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明白构成原子的这些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以及在原子中微粒之间存在的规律。
2.进程与方法〔1〕充沛应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腕,化笼统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结、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停止加工;〔2〕了解假说与模型是迷信研讨的重要方法;经过对图片图表的剖析讨论,增强对信息的搜集处置才干和交流才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起先生对微观世界的探求欲和学习化学的兴味;〔2〕对先生停止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心主义观念的教育。
〔3〕体会迷信开展的迂回性,感受迷信的神奇魅力,培育迷信素养【教学重点】〔1〕原子的外部结构【教学难点】〔1〕对〝原子不显电性〞的了解。
【课前预备】多媒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资料、原子结构的缩小模型、原子外部运动的动画片【课时布置】1 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水分子很小,它的直径只要千万分之一毫米。
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岂不更小?这么小的原子还能不能再分呢?在历史上,人们曾经一度以为原子是最庞大的粒子了,不能再分红更小的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那么分开了化学变化,原子还能再分吗?二、新课学习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过近代迷信原子论,他以为原子不可分。
他以为原子是庞大的不可联系的实心球体。
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原子实心球模型。
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等人仔细剖析了高压放电管的阴极射线,发现它是由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构成的粒子流,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汤姆森停止了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不论阴极资料是什么,都会发射出电子。
这让他看法到,电子是一切物质的原子中共有的粒子!既然原子中存在更小的粒子,那么原子就是可分的。
原子的构成(第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课标要求: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3.初步认识各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技能目标: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
教案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预习学案课题: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
【预习目标】: 1.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3.初步认识各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预习任务】
问题1:原子由那些微粒构成?内部具有什么结构?
1.实验情境:著名物理学家卢瑟夫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用一束带正电...的高速
..α粒子
(α粒子质量较小)轰击金箔,实验中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
..金箔,没有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发生了偏转..;③极少数α粒子
被反弹
..回来。
2.任务: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猜想并讨论可能的原因及原子的空间结构。
⑴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金箔。
可能是:
⑵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了偏转。
可能是:
⑶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可能是:
1 / 5。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课件

❖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 中子不带电 ❖ 质子数=电子数
正负电荷 总数相等
原子不显电性
【稳固练习】
【稳固练习】
【稳固练习】
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什么?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2.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内除电子外还有体积很小,质 量很大的粒子。
这个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有多小?
原子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核
有 关 原 子 的 假 设 之 三
卢瑟福提出了一个更完整的原子行星模型:
1、原子的中央是由很重的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 2、远离这个核的是很轻的带负电的电子。 3、电子绕着核转,像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
【动画展示】
一:原子结构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用其他的方法是可以再〕
原
中子〔不带电〕
子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 质子数) 。
阅读上表〔表4-1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1、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一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 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近 代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二:汤姆森原子模型——葡萄干
面包模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电子。 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面包〕,在这个球里 面散布着很小的带负电的电子〔葡萄干〕,这些电子
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第1课时)教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中几种粒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分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对散射实验的分析,培养质疑、反思精神。
【重点】:原子的结构【难点】:原子的结构【教具】:多媒体【教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按照我校的“三环五步”生本导学案课堂模式进行:一.导入课题分子已经很小了,构成分子的原子岂不更小?这么小的微粒是否可分?是否还有复杂的结构呢?二.展示目标1.能阐述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2.能说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按“自学—展示—点拨—练习—小结”五个步骤进行。
一.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36页最后一自然段——探究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2.【交流共享】(1)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有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了偏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1.【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37页第二自然段——了解原子核的内部结构(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电)原子()中子()(1个电子带电荷)2.【在线测试1】(1). 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α粒子(带正电荷的氦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
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 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C.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D. 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3.观察右图,思考下列问题:(1).质子、电子各显什么电性?中子呢?(2).质子数、电子数有什么关系?(3).原子是否显电性?为什么?4.【活动天地2-3】教材38页5.【在线测试2】(3)、某些花岗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课件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探寻原子(yuánzǐ)构成的规律
下表列出几种原子的基本构成,请你分析表中信息 (xìnxī),看看能得出哪些结论?
名称 氢 氧 钠 氯 碳 — 12 碳 — 13 碳 — 14
第七页,共十七页。
结果却发现:绝大多数α
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 (yuánlái)的方向,但有一小部分却 改变了原来(yuánlái)的前进方向,
甚至有极少数的 α 粒子被反弹了
回来!
第八页,共十七页。
交流共享
为什么绝大多数 α 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 只有一小部分发生偏转,还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如果当时(dàngshí)你在现场,发现这一现象后,你会 怎样想呢?
2. 科学家发现一种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 111
个质子,161 个中子,则该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 (
)
A
A. 111 B. 161 C. 50 D. 272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三节 原子(yuánzǐ)的结构。汤姆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不论阴极材料是什么,都会发 射出电子。这让他意识到,电子是所有物质的原子(yuánzǐ)中共有的粒子。既然原子(yuánzǐ)中存在 更小的粒子,那么原子(yuánzǐ)就是可分的。汤姆森提出新的原子(yuánzǐ)模型:原子(yuánzǐ)呈圆球 状,充斥着正电荷,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像一粒粒葡萄干一样镶嵌其中。如果当时你在现场,发 现这一现象后,你会怎样想呢。原子(yuánzǐ)是由原子(yuánz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 (yuánzǐ)核外“很大”的空间里运动。A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1)

课题: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总第10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也具有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认识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1、认识一种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同时初步认识科学计量的方法。
4、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5、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形成化学科学史不断发展的认识,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得出原子的结构;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考点、易错点:原子结构及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的等量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围观的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张上述认识,但学生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只是基础,因此适宜用动画模拟来完成,变抽象为直观,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帮助其理解。
●课时: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通过对分子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那原子内部有没有复杂的结构呢【课件】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也具有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思考、回答。
知道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回忆分子和原子,进一步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认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其基本特征。
活动一:通过道尔顿“的实心球”学说,初识原子活动二:通过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和@粒子散射实验,打开原子活动三:通过对原子质量很小的认识,学习相对原子质量。
【堂堂清检测】智慧学习P17:1-6【板书设计】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堂检测
巩固提高
当堂检测,检查学生学习效 果。
质疑释疑
深化领悟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
1、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原子 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化认识 新知的环境 氢 碳 氧 钠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温故而知新
知识准备
学海起航
展示点评
取长补短
指导组内或组间学生点评, 控制课堂节奏,点拨学生, 点评遗漏问题。
1.回忆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 1、组间交流以上问题。 的实质是什么吗? 2 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3 水通电分解中不变的微粒是什么?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发挥自学潜能 你会有新发现 。 2、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 原子不显电性?
C. 原子核
3.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 ) 2、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 将学过的各种粒子进行综 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新 知的认识 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5)带负电荷的粒子是 (8)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6)不显电性的是 (9)在同一原子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A.核外电子的质量 C.中子的质量 4、伴你学 B.原子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的质量 D.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蓬莱市初中化学新授课导学案设计活页
时间:2011 年 月 日 星期: 备课组长签字: 教 师 活 动 及 意 图 课题名称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 系。 2.了解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原子的构成 设计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完成学案,整合新知
小组合作
讨论释电,电子带
1、卢瑟福α 离子的散射实验现象是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
教师深入小组讨论, 点拨, 4、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发现问题, 控制课堂节奏,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原子中有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显电性?为什么?
但氢原子核内就只有 而没有 。 因此原子核带_____,其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____________。不同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 和中子数_______,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约为电子质量的 1836 倍。
蓬莱市初中化学新授课导学案设计活页
教 师 活 动 及 意 图 学 生 活 动 及 牛刀小试 展示学习效果 学而不思则罔 意 图 教 师 活 动 及 意 图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同类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2、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够自动的放出一些固定 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另一种元 素的原子,它一定放射了( A.质子 B. 电子 ) D.中子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导学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 生 活 动 及 兼收并蓄 取长补短 意 图
教师活动:回答知识准备 的问题。然后提出问题: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 分,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 都不能再分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已有 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 统化。同时引起学生探究 新知的欲望。
通过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初步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创 立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应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 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
第
周
第
课时
学科领导签字: 教 师 活 动 及 意 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树立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 能力。
读书自学
探究新知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知识回顾
完成学案
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 学。
1、近代化学之父是__________,他发现了原子的存在。 2、英国科学家________发现了_______,他意识到,_______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那么它们是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呢? 子。 2、近代化学之父是__________,他认为原子是一种怎样的微粒? 3、卢瑟福做了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实验:现象有 3、 英国科学家______发现了_______,他意识到, _______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 ① 原因 4 卢瑟福α 离子的散射实验现象是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② 原因 5、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 ③ 原因 这个实验证明了 展示自学风采 看看谁比谁强 4、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的 和核外带 电,中子 的 构成的。原子核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