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妻书-作文
《与妻书》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与妻书》读后感《与妻书》读后感(一)薛栋90后、洛川县曙光中学语文教师、爱好写作,偶有雕虫之作,绝无大雅之章。
书本上的小树苗《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
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
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
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与妻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
虽然已时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支颠抖着的笔,以及萧然落下的泪珠,是多么的触目惊心,直拨动读者的心弦。
想必使其妻心痛不已。
与妻书林觉民妻子回信作文

与妻书林觉民妻子回信作文亲爱的觉民:
你寄来的信,我收到了。
每字每句,都像是刻在我心上一般,让我既感动又心疼。
你说你要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去奋斗,我明白的,你是个大丈夫,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可是啊,每当我夜深人静时,想到你,想到你为了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而离开我,我心里就空落落的。
你可知,我在家里是多么盼望你能平安回来,哪怕只是短暂的相聚也好啊。
你写的那些关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我都懂。
可我也是个普通的女子,只希望你能平安、健康,能在我身边。
但我知道,你做不到,你心中有更大的世界,更大的抱负。
我记得你曾经对我说过,要给我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不用担忧未来的家。
现在,我虽然身处家中,却感觉那温暖有些遥不可及。
但我知道,这都是暂时的,你会回来的,带着胜利的消息,带着我们的未来。
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也会照顾好我们的家。
等你回来,我们就可以一起享受那份期盼已久的平静和幸福了。
你在外面,一定要小心,一定要保重自己。
觉民,我爱你,这份爱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反而会因为你的坚持和付出而变得更加深厚。
我相信,我们的爱情会如同你为了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信念一样,坚不可摧。
读林觉民《与妻书》感

读林觉民《与妻书》感林觉民的《与妻书》是非常非常有名的。
很早之前,我也曾通读一遍——大致是初中吧,那时太小,读完一遍只感慨有情人难以完满,隐隐也有怪责林觉民抛下妻子,让她后世孤苦之意。
甚至由此认为他那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牵强附会,是为自己开脱之语。
但后来渐渐长大,脱离了豆蔻年华的那颗自以为是的少女心,也更了解当时的背景和爱国的热血,便愈加为书信内所表达流露的浩浩正气,以及大丈夫的责任于己所折服。
诚如他书信中所说:“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那是一个动荡不堪,支离破碎的年代。
所有的和乐,安康,幸福,美好,都被“战争”二字搅得粉碎。
那是最暗无天日的岁月,一次次侵略,一次次践踏,真真是国将不国我未曾亲自经历过或亲眼见证过那段染血的历史,那灰暗屈辱的百年,但仅仅从苍白的文字里所感受到的万一,便足够让我心痛悲凉了。
我心疼当时的人民,哀婉祖国的河山,也痛惜我中华民族。
我是极爱极爱中华的。
所以我更尊重,敬佩他们。
可能没有人相信,但我自己知道,那是真的。
我曾看到过谭嗣同先生的一段话,那时候的感觉微妙极了,就好像有一小道激流,不住地从心头冲刷而过,痒痒的,又特别的舒服。
这不是艺术的渲染又或夸张整改之语,而是我真正的感受。
到读完时,甚至有了些微呜咽的冲动。
我无法描述这种“被折服”,终了了,也只能叹一句大丈夫。
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于是我又想到了在那之前的甲午战争和在那之后的八年抗战;想到了那一场浩浩荡荡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想到了新中国终于成立时人们脸上的神情。
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然后很多人便选择了抛弃和遗忘。
许许多多的人,叽叽喳喳地抱怨生活的不美好不幸福,数落社会的残酷和制度的缺陷,觉得自己被生活蹂躏,被幸福抛弃,被世界遗忘。
可是,我们够幸福了。
我们可以堂堂正正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我们可以拥有这块美丽富饶雄浑大气的土地,我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居住在我们的根系上并一直居住下去,我们有一个虽然不够强大但一天天发展进步的后盾。
林觉民《与妻书》

这是一个发生在清末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清末的感人故事。革命党人林觉民和妻子陈意映 虽然是奉父命结婚,先结婚后恋爱,但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与妻书》 虽然是奉父命结婚,先结婚后恋爱,但两人感情非常深厚,《与妻书》 便是最好的证明。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消息传到家中, 广州英勇就义后 便是最好的证明。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 悲痛欲绝,曾萌生自杀念头,欲跟随林觉民而去。 悲痛欲绝,曾萌生自杀念头,欲跟随林觉民而去。后经林觉民双亲跪 下求她念在孩子尚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自杀念头。 下求她念在孩子尚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自杀念头。但过了 一年多,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终日郁郁寡欢而病死, 一年多,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终日郁郁寡欢而病死,在他们令人断 肠的故事中又添了一份辛酸。 肠的故事中又添了一份辛酸。 与妻书》 《与妻书》写作背景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 24日晚写给陈 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陈 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 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 香港, 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 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 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 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 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 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 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 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 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 给一位朋友, 我死,幸为转达。 与妻书》 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 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 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 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参考文档】林觉民,与妻书-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林觉民,与妻书篇一:名人情书:林觉民《与妻书》凄美动人名人情书:林觉民《与妻书》凄美动人林觉民是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的敢死队队长,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佼佼者。
他的故居坐落在福州市杨桥巷,也就是著名的三房七巷。
这份《与妻书》是林觉民临死前写给妻子的遗书,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深情。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恓性吾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廓,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且认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再读《与妻书》范文

再读《与妻书》范文
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再次聆听林觉民烈士《与妻书》,感概万千!
第一次读《与妻书》,是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
《与妻书》让我感受到:爱人之间的感情,竟然可以如此动人,让人肝肠
寸断,绝对不是简单的“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结合”……这可能是我爱情观
的起点:寻找另一半,绝对是“精神伴侣”,需要精神上高度互动,而不
能简简单单是两个人在一起……后来十多年,苦苦追寻生命中的“那一半”,直到将近30岁时候,终于让我找到了:能和我灵魂互动的那个人,抓住她走进婚姻,一步步生儿育女,现在我也可以《与妻书》了。
感情仿佛,不过不用生死离别了,这么多年的恩爱扶持,还是让我点滴记在心头的。
我还是要写《与妻书》的,留给我们的女儿看。
读林觉民与妻书

读林觉民与妻书
前不久在网上看了关于黄花岗起义的电影,深有感触,于是去图书馆找了林觉民的《与妻书》来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与妻书》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
余自读书以来,觉只有苏东坡的悼亡词《江城子》的意境能与其并论。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支颠抖着的笔,以及萧然落下的泪珠,是多么的触目惊心,拨动心弦。
其妻的心痛可想而知。
林觉民对爱妻的生死惜别,直抒胸臆,“吾至爱汝”紧密相呼。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姑遂忍悲为汝言之。
”体贴之情,细腻之心,可谓动人。
林觉民“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情怀可谓伟大。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无论如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
并且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命运动。
与妻书陈意映写给林觉民的回信,作文

与妻书陈意映写给林觉民的回信,作文
作文一
亲爱的觉民:
我的爱人,当我收到你的信,我的心都碎了。
你说你为了天下人的幸福,要去做一件大事,可你知不知道,没有你的日子,我该怎么过?
还记得我们一起在花园里散步,看着花儿绽放,听着鸟儿歌唱。
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啊!如今你却离我而去。
觉民,我明白你的理想,你想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不再受苦受难。
就像隔壁的阿婆,她总是吃不饱穿不暖,要是这天下能变得更好,阿婆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可是,我真的很想你,每天晚上我都会看着我们的照片,默默地流泪。
但我也知道,你做的是伟大的事情,我会带着我们的回忆,坚强地等你回来。
爱你的意映
作文二
亲爱的觉民:
觉民,你的信我看了好多遍,每看一次,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你说你要去为了大家的未来拼命,我懂你的心。
就像那次我们看到街上那些可怜的孩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你当时就很难过,说一定要让这样的情况改变。
现在你去做这件大事了,我虽然心里害怕,害怕再也见不到你,但我也会支持你的。
咱们家后面的那棵大树,还记得吗?我们经常在下面乘凉,你说等以后日子好了,要在那周围种满花。
我相信你的话会实现的,就算你不在我身边,我也会照顾好自己,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永远爱你的意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蛑??3趸槿?母鲈拢?识???涨昂螅?巴馐杳飞冈掠埃?老⊙谟常?嵊肴闚&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
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
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译文: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
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
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
你不要悲伤啊!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
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
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
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于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
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
我也答应了你。
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
唉!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
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
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
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
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
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
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
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