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林觉民)76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与妻书》ppt课件

《与妻书》ppt课件

【任务三】撰写展厅结束语
【任务三】撰写展厅结束语
展厅结束语,是展厅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对展厅进行凝练的总结和 立意的升华。对于每一位参观的人员来说,展厅最后的结束语最能 体现先烈的精神品质,我们该如何设计让大家理解理解林觉民先烈 “小爱—大爱”的升华呢?
既然如此深爱妻子,林觉民为什么还要去勇于就死呢?
《与妻书》更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美情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 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 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时间重启,召唤你我。新征程上或许时有风雨, 但只要我们牢记时代使命,砥砺奋进、不负韶华,则无有不胜,无有不成。我们坚信: 凡心有所信,虽远必达。
远行叮嘱图
刀山火海也罢,枪林弹雨也罢,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这是一种怎 样的一种生死相随的深情啊。(挑选女生朗读)
踌躇买醉图
由此可见,当时的林觉民得要承受多大的痛苦。(挑选男生读)
时光一帧一帧,故事一幕一幕。以上图景,是作者通过 描写一件件日常琐事来体现对妻子的至爱深情,这是寓 情于事。《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 不足故嗟叹之。”
家国大义,伉俪情深
• 教学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句义,深刻理解林觉民对妻子和国家的爱。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表达,感受朴实语言中的至情至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舍小家为 大家”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爱国意识。
•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 和高尚情操。(重点)
【任务一】设计展厅序言

《与妻书》教学 ppt课件

《与妻书》教学 ppt课件

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 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 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 和梅影迷蒙相映;我和你 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 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 情不倾诉呢?
16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 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 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 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故唯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 寸管形容之。
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称心快意 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 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掉感情啊。
10
集中体现“吾衷”的是哪一句话?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u全文中心 【总纲】
u司马青衫: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 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 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 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 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 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禁:经受 担:担当 卒:最终 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15Fra bibliotek第四段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 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 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 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 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真真:确确实实 过:经过 所:地方,处所 适:恰逢 及:等到
12
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
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
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

《与妻书》ppt课件

《与妻书》ppt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忠贞不渝的爱情
林觉民与妻子的爱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展现了革命者对 于爱情的坚定信仰和忠贞不渝的态度。
爱情与革命的融合
林觉民将爱情与革命事业紧密结合,以爱情的力量支持革命 事业,体现了其高尚的爱情观和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牺牲
爱国主义精神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表达了深厚的 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展现了革命者的 爱国情怀。
社会问题的探讨
信中涉及的家庭、婚姻、社会等问 题,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
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意义
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与妻书》所体现的对家庭的深 厚感情和责任担当,对于当代社 会家庭价值观的传承具有重要意
义。
婚姻伦理的倡导
该信强调了婚姻中的忠诚、理解 和支持等伦理观念,对于当代社 会的婚姻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倡
在新旧文化交替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
传统封建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
等现代思想开始传播。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内容概述及结构分析
文章背景介绍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 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主要内容概述
结构分析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写信 缘由,接着分述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国 家的担忧,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作者 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
成为文学经典
由于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 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妻 书》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和启示
情感表达的典范
《与妻书》以其真挚、深沉的情 感表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树立

《与妻书》ppt课件

《与妻书》ppt课件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社会动 荡不安,林觉民深感国家民族危 亡在即,毅然投身革命。
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
政治状况
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严重。 革命党人积极策划武装起义,推翻清 朝统治。
经济状况
社会文化状况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人们逐渐觉 醒并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同 时,西方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对中 国传统文化产生冲击。
《与妻书》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0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补

目录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Βιβλιοθήκη 介林觉民生平事迹01
02
03
早年经历
林觉民出生于福建闽县, 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 影响,具有反清意识。
真挚的语言表达
作者运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 真诚和深情。
巧妙的情感渲染
通过巧妙的情感渲染,如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让 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深度。
06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
景补充
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和影响概述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 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政权更迭。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林觉民形象塑造方法论述
正面描写
01
通过直接描写林觉民的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展现其英勇、
坚毅、果断等性格特点。
侧面烘托
02
通过其他人物对林觉民的评价和态度,以及他在关键时刻的表

与妻书ppt课件

与妻书ppt课件
5
十多年前,在高中课堂上学习林觉民 《与妻书》时,虽然自己尚是不谙世事风情、 懵懂初开的少年,不能完全读懂其中的缱绻 (qiǎn quǎn)与决绝、矛盾与苦痛,但那种 感动却是源自心底,有着撕心裂肺般的痛楚、 悲怆。
十多年来,这篇文章一直深深铭记在我 的心头,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 《祭妹文》一起被我视为最至情至性、令人 柔肠百折的“悲”文,每有触及,便不胜感 慨,悲从心起,为作者悲,为他心爱的妻子 悲,为他们忠贞爱情所遭遇的不幸与无奈悲。
12
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
到必须这样做。”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
她的动机中只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这个少女
勇敢地举起自己的右手,毅然决然地弯下食指,制
止践踏凌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尊严的行为。在辩护律师的据理力
争下,薇拉幸运地得以释放。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
人的力量和不屈的信念。她是真理和道义的化身。
人生最难是抉择
1
无情未必真豪杰
《与妻书》(林觉民)品读
2
听 读 , 酝 酿 情 感
听读第1、2自然段,思考:
1、文章的感情基调是(
)的?
2、文章第一段作者说“恐汝不察吾衷”,“故 遂忍悲为汝言之”,请问作者的“衷”是什么?
3
再 读 , 体 会 情 感
自由朗读
圈出感情真挚、内涵丰富的句子。
4
后人读《与妻书》 ……
思考

林觉民是个(
)的

青年?





8
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 ,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 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 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与妻书》完美版ppt课件

《与妻书》完美版ppt课件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B 表凭借 “用来……的”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9
竟日不出门
全、终,形容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完毕,动词
10
与妻书
给,动词
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11
三、问题展示及解答
12
四、课文总结及拓展

与妻书_林觉民(简)ppt课件

与妻书_林觉民(简)ppt课件

近代民主革命者
2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3
4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
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
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
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

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
5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 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 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 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 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 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 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 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 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 民的崇高精神。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 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着数不完的夜和载 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尽的付出都 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16
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 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1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 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 不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 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 不能体察我的心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 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不想我 死去(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 悲痛给你写下去。
堂嫂,堂姐妹,济济一堂,聆听林觉民介
绍欧美各国的社会制度及近况,抨击旧礼

《与妻书》ppt课件

《与妻书》ppt课件

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 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15 岁考 入全闽大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 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事 革命活动。1911 年春,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 士赴广州参加起义。1911 年4 月27 日夜,林觉民在起 义时加入敢死队,带头冲入两广督署,撤出途中中弹受 伤,被捕,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 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 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 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 常似秋千索。
(二)文化常识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鼓: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19:00~21:00)为一更,亥时(21: 00~23:00)为二更,子时(23:00~01:00)为三更,丑时(01: 00~03:00)为四更,寅时(03:00~05:00)为五更。
文言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 ① 如晤( wù ) ④ 几家能彀(gòu) ⑦ 双栖( qī )之所 ⑩ 依依旁(bàng)汝
② 眷(juàyù )曰
⑥ 必不能禁( jīn )
⑧ 虐(nüè )民
⑨ 使之肖(xiào)我
⑪ 的( dí )的非吾所忍 ⑫ 一恸(tòng)
写作背景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无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 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 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觉民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
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24岁——参加广州起义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 和国内同胞。”) 25岁——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士之一

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烈 士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

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林觉民(1886-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 意洞,号抖飞,福建人。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 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 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 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 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 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 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 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 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 瞑目矣!”)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 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 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 为虎添翼,这还了得!”
临刑,林觉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 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 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 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 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 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 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林觉民一家
林觉民故居
电视剧《林觉民》 剧照
一、整体感知
要求:①听准读音 ②听准节奏 ③听出感情
看翻译,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正字音
❖ 称心快意 ❖ 几家能彀 ❖ 必不能禁 ❖ 使之肖我 ❖ 依依旁汝也 ❖ 念六夜四鼓
chèn gòu,同“够” jīn xiào
bàng,通“傍” niàn,通“廿”
疏通文句
一、解释词语:
竟书:写完
晤: wù 相遇,见面
率性:索性,干脆
“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6):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 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7-9):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
课文解读
本文是一篇以写情为主、情理结合的记叙文。全文以 “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 进行深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吾至爱汝” 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 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 为悲”。
与妻书
林觉民
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 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 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对国家 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840年鸦片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随着帝国主义列 强的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深渊。为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二十世纪初,康有为, 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秋瑾,黄兴,孙中山等大批革命 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悲 歌……
模拟: 想象,揣摩
独善其身: 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指只顾自己好。
太上忘情: 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司马青衫:“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诗中写自己受 乐曲感染,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 泪水打湿青衫。这里作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 遭遇的同情。
二、词类活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名词用作动词:老,尊敬。幼,疼爱。
汝泣告我: 名词作状语,哭着。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卒不忍独善其身: 形容词作动词,完善 汝幸而偶我: 名词作动词,婚配 瓜分之日可以死: 动词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课文整体感知
诵读理解课文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一爱 你的念头,使我(能)勇敢地 走向死亡啊。促使我勇敢地去 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 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 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 凶狼恶犬,有几家能够称心满 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 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 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 情啊。
第一段
①意映卿卿如晤:吾 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 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 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 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 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 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 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 悲为汝言之。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 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 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 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 成为阴间一鬼。我写这封信时, 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 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 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 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 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 说这些话。
解题及作者简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 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 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 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 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 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第一段内容——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怎 样?
写遗书的原因:表死别之意 恐汝不察吾衷
写遗书时的心情:悲。
第二段 ②吾至爱汝,即此爱汝 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 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 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 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