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角下的汉西委婉语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2020.5.23-24毕业论文答辩
四、论文提纲
提纲: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3研究方法
2.文献回顾
2.1.面子理论的定义
2.2.礼貌原则的定义
2.3.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现状
3.中英委婉语共性与差异分析
3.1.生理现象方面委婉语分析
3.1.1.关于生育
3.1.2.关于年老
3.1.3.关于疾病
进度计划:
时间工作内容
2019.10.15前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2019.10.15——2019.11.25撰写论文题纲和开题报告,熟悉开题报告流程
2019.11.25——2019.12.5进行开题报告答辩
2019.11.30——2019.12.20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开始毕业论文撰写
附件2: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论文
题目
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文
题目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委婉语不仅是每个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话题,它使用更礼貌文雅的方式,代替了唐突、直接的表达,顾及听话者的利益,给与其礼貌与尊重,最终达到良好的交际任务。它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寻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中双方面子的重要手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就中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言,了解和掌握中英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运用的异同可以借以避免尴尬的意图,交流信息,实现以言行事;减少语用失误、文化冲突带来的摩擦,维护说话双方利益并保全面子,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各方关系融洽,达到理想交际效果。

英语教育论文: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

英语教育论文: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

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存在,几乎所有民族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使用。

委婉语指的是由于不情愿或是不能够进行直接表达,而使用间接的、比较含蓄的、或是迂回而又曲折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其目的是在交流过程中使倾听者更容易接受,让交际活动可以顺畅完成。

不仅在汉语中如此,英语亦然,本文从语用方面对汉英中的委婉语进行比较。

一、回避禁忌的功能委婉语最直接的功能是用来回避某些禁忌。

在我们的观念中,禁忌物是不利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惹人讨厌的或是令人不愉快的[1]。

所以,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也即是为了规避使用禁忌语言,它可以让人们比较随意的谈论禁忌物。

1、关于死的委婉语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对于死都有其委婉语。

自古以来,死亡都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死”是一个忌讳讲的词,中国将死人的事情称为“丧事”。

“死”的婉称有“逝世、长眠、走了、登仙、牺牲、殉职、咽气”等。

在西方社会,人们用“pass away, go to a better world,tick the bucket be with the God之类的词来表达对于死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2、关于肤色及种族的委婉语对于肤色及种族之类的忌讳仅存于西方国家,我国并没有。

在英文里解释“黑人”的词有Nigger、Negro、colored people及black people。

而在美国的民权运动中,曾有黑人提出“黑即是美”的口号,希望以此来激起种族自豪感,如此black就摆脱了贬损的意义[3]。

尽管这四个词均有“黑”的意思,但是其中的贬损意义、种族歧视观念在不断的淡去,这就更容易让黑色人种接受。

3、关于姓名的委婉语无论中英,均有关于姓名的避讳。

在汉语中和姓名有关的禁忌较多,在封建社会里,人名的避讳则是委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为表达对于长辈的尊敬、对圣人的崇敬,就有了家讳及圣讳。

同样,在说英语的国家中,人名也有着避讳现象,例如像上帝之名“Jesus”和“Christ”等,是不能够随意起的,不然就是对神灵的不敬。

中西方委婉语对比研究

中西方委婉语对比研究

中西方委婉语对比研究作者:张爽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6期【摘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交际的顺利进行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在维系社会关系和协调人际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探讨与西方国家委婉语的差异,会增加交际中的文化敏感度,减少语用上的失误,从而帮助人们通过使用适当的委婉语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本文探讨分析了中西委婉语的差异以及合理利用委婉语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如今中国已与许多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交流中委婉语的使用可以避免很多尴尬,不愉快的话题,作为交际助推器的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跨文化交际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它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语言由人类在日常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英语和汉语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两者受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它们又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

尽管人们具有不同的政治背景、经济地位和文化环境,但他们对于委婉语都有相同的心理看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很多敏感的话题,但是很多话他们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

所以人们会尽力用委婉语来避免许多尴尬的、不愉快的处境,在交流中人们都会用许多温暖、令人愉快的词汇掩饰许多不愉快和尴尬的事情。

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委婉语在交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西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使我们在交流中能够更加顺畅,增加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世界的和平。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强,我们与外界联系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挑战也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能巧妙运用委婉语,会使得我们的交流更加舒服和顺畅,能大大增加交流和合作的可能性。

在交流中委婉语具有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自我保护原则。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由于委婉语本身带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因此它也就为跨文化交际设置了很多障碍。

本文简要地对英汉委婉语作了一个对比,从社会功能和对合作原则中四个准则的违背角度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相似之处。

所有这些研究旨在提高英汉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关键词:委婉语;汉语;英语一、引言委婉语的原意是“好听的语言”。

委婉语具有三个特征:(1)委婉语的形成以替代为基础,这种替代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对某一词、句或短语的替代。

(2)委婉语的字面意义并不是其真正的意义。

(3)人们有回避提及不好事情或掩盖事实的心理需求,委婉语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

Allan和Burridge在Euphe-raisins&Dysphemisms中总结了委婉语的以上三个特征。

本文对中英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希望这项研究能够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英委婉语的相似性。

从而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二、中英委婉语的相同点持不同语言的人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解释客观世界。

尽管如此,他们有着相同的认知能力,这也就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

(一)社会功能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在人们谈及一些令他们感到恐惧或尴尬的话题时,他们总是试图使用委婉语来帮助他们扫除在谈及这些事情的心理障碍。

1、回避禁忌语禁忌语是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之一,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有很多。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be no longer with us”“go the way of all flesh”“join the majority”。

在汉语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去世”“逝世”“过世”“辞世”“谢世”“与世长辞”“离开了人间”“作古”“远行”“走了”“没了”“寿终正寝”等等。

2、礼貌原则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以下6个准则:1、策略准则:a,使他人亏损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

从语用学和语义学的角度看委婉语

从语用学和语义学的角度看委婉语
第 1 1 卷 8 期 V o 1 . 1 1 第 No . 8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 d a nd Wr i t e Pe r i o di c a l
2 0 1 4年 8月 Au g u s t 2 0 1 4
从语用 学和语义 学的角度看委婉语
黄 朝 华
( 西 南交 通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四川 成都 的形成来源, 认知理据 . 委 婉语 的分 类 及语 用功 能 。 6 1 0 0 3 1 )
为体现对对方的尊重 , 在提到别人的缺点 , 生理缺陷 , 年 龄 等 方 面往 往用 委 婉 语来 替 代 。 比如说 ? “ r e t a r d e d ” 指 智力 低 下 , 但 它 又
带 有 很 深 的 贬 义 。一 般 用 来 描 述 弱 智 儿 童 , 而 现 在 通 常 用

当 人们 不 愿 说 出禁 忌 的言 辞 可 又 不 得 不 表 明 这 种 事 物 时 , 就 得
用 人 们 更加 乐 于接 受 的语 言 来 表 达 。早 在 人 类 文 明 的 早 期 , 委
s p e c i a l ” 来 替代 “ r e t a r d e d ” . 这 样 听起 来 容易 使 人接 受 。 消 极 委婉
说 首 先必 须 由 S 2通 过 T跟 S 1 联 系 ,而 后 再 由 S 1 通 过 T与 R 建立 联 系 。( 李 国南 , 2 0 0 1 : 2 4 6 ) 。 于 是 意 义与 所指 之 间 的联 系 就 多 了一 层 曲折 ,从 而 达到 了委婉 的 目的 。
李 国南 教授 是 从 符号 学 的 角度 出发 。将 委 婉 语 的 运行 机 制
怪, 与此 相 关 的 词 就成 为 了语 言 禁 忌 ( t a b OΒιβλιοθήκη 0 ) 。 而在 现 代 文 明高

中英委婉语研究比较

中英委婉语研究比较

中英委婉语研究与比较摘要: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委婉语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委婉语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拥有很好的修饰效果,所以遍及生活中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倍受人们喜爱。

本文通过英汉委婉语的概述、一般表现和运用功能,让人们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委婉语语用功能表现方法目录引言 (1)一、委婉语的概述 (1)二、委婉语的表现方法 (1)(一)借助隐喻法 (2)(二)迂回陈述法 (2)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2)(一)避免粗俗 (3)(二)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4)(三)表示礼貌和尊敬 (5)(四)避免忌讳 (5)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致谢语 (7)引言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日常交流中,人们会使用一种比较婉转、文雅的话来表达一些难听、不便直说、粗俗的或所忌讳的事物和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掩饰事实,显示礼貌,或避免禁忌语的使用。

这就是所谓的委婉语。

委婉语是一种委婉含蓄、烘托暗示的语言表达方法,是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语言手段。

委婉语在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力图代替、掩饰、衰减婉指语的禁忌、直接和粗鄙。

它是在一定的语言共同体内,受制于特定社会文化域,为避免不便明说的意义或意图,采取婉转间接的语言手段进行交际的一种语言符号。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在各种语言现象中普便存在;委婉语的使用是各个民族语言中的共有现象,在语言交际中被广泛运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修辞手段上存在着相似的现象,但由于双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美学观念的差异以及各自语言的特色,在结构和运用范围上,又有所不同。

本文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考察英汉委婉语的共性与个性,并探讨了在双语翻译中,如何处理委婉语的技术和实用方法。

一、委婉语概述所谓委婉语,就是人们不愿意说出禁忌的名称和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称和动作时,就用婉转的词语来代替,用隐喻来暗示,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这些好听的、代用的或暗示性的词语就是委婉语。

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摘要:委婉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西方语言中均存在大量的委婉语,它象征着社会的文明,折射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

本文对中西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委婉语;对比;差异COMPARATIVE STUDY ON EUPHEMISMS OF CHINESE AND ENGLISHAbstract:The euphemism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use.There are a number of euphemis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is a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a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cultural background.This thesis aims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euphemisms. Keywords:euphemisms;comparative;difference1.引言委婉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不同社会的委婉语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同时,委婉语的表现方式和交际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又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并且受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英语学习者应该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反映在委婉语上的文化差异,以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委婉语的含义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语言社团,不同的社会层次中,都会存在有一些特定的表达方法来达到委婉的效果。

汉语称为“委婉语”,即使用语气和缓的、好听的、含混的、兜圈子的、令人愉快的或不得罪人的说法去替代生硬的、粗俗的、不便直说的、令人不快的说法。

试论中英文化中的委婉语的使用

试论中英文化中的委婉语的使用

试论中英文化中的委婉语的使用摘要:在中西方文化中,委婉语是两方文化所共有的现象。

通过对委婉语在实际中运用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英汉委婉语在涉及范围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本文的切入点和核心是中英委婉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以及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构成和使用的异同。

关键词:中英文化委婉语对比委婉语作为语言应用和日常语言现象经常的出现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包括每一个社会,每一个语言应用团体和每一个社会阶层。

Enrighi(1985)曾经说过:“一种没有委婉语的语言就像一个有缺陷的交际工具一样。

”Hugh Rawson(1981)也提到过:“委婉语如此深深潜入我们的语言,以致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为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我们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

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委婉语的产生及发展在修辞方面,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方式,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委婉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最初对委婉语的研究是在修辞学领域展开的,在修辞学当中,委婉语被看作一种修辞格,称“婉转”。

在语用方面,“委婉语的功能是在对言语行为进行动态分析”、研究话语在语境中如何被理解的使用过程中实现的。

对委婉语的语用研究都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语用学的理论,如:礼貌原则、合作原则、面子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等。

在行为心理学方面,“委婉语的运用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言语行为”。

从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看,行为是由原动力、目的、手段三部分构成。

“原动力就是引发行为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因,也就是引发行为目的与行为手段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因。

2、委婉语在中英文化背景中的交际目的2.1避讳目的以中国为例,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了一个道德标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其中礼的标准就不包括生理变化和身体器官及其联想内容。

现在在英美国际和我国性教育、计划生育在朋友、同事或是熟悉的人之间谈论也成为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礼貌交际 委婉语使 用 的 场 合 非 常 多,像 那 些 粗俗的、引人悲伤的、或者有损于 面子 的话题在人际交往中都是禁忌,那么采 用委婉语就可以有效实现交际的顺畅, 因此礼貌交际才是委婉语产生的根源。 委婉语的 生 成 模 式 在 性 质 上 和 禁 忌 语 有一定的 差异,从 语用 学的 角 度 而 言, 为了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委婉语是人 们遇到不 想 说 或 不 能 说 的 事 物 或 行 为 时所采 取 的 一 种 言 语 行 为。 所 以 从 性 质方面来说,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交际 手段和交际策略。相反,禁忌语是消极 被动的一种语言行为,指的是那些人们 由于敬畏 恐 惧 等 原 因 而 不 敢 或 不 能 说 出的某 些 事 物 或 行 为 等。 禁 忌 语 刺 激 了委婉语的产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委 婉语都 能 找 到 与 之 相 对 应 的 禁 忌 语。 虽然委婉 语 生 成 的 出 发 点 是 对 一 些 语 言的避讳需求,而实际生活中委婉语比 禁忌语更加常用,其交际性也更强。因 此,二者的使用目的是不一样的。委婉 语使用的 目 的 就 是 为 了 避 开 那 些 具 有 刺激性的或者粗俗的文字,将话语说的 更加 体 面 得 体,用 词 更 加 礼 貌 含 蓄,甚 至还能产生幽默的效果,但最终目的都 是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所以说,委婉 语的根源是出于礼貌交际。 (三)文化背景 不同语 言 之 间 由 于 文 化 背 景 的 差 异会导 致 语 境 的 差 异。所 谓 语 境 就 是
22
然界的事物例如风、雷、雨、电等自然现 象联系 在 一 起。各 种 自 然 灾 害 尤 其 是 一些神化和妖魔化了的超自然力量,给 尚处于蒙 昧 状 态 的 人 类 带 来 了 恐 惧 心 理。于是 人 们 为 了 避 开 这 种 恐 惧 心 理 创造了“禁忌语”(tabú),而在汉语中我 们称之 为 “忌 讳 ”。 汉 语 和 西 班 牙 语 的 委婉语从 本 质 上 而 言 都 是 禁 忌 语 的 转 喻,当一些事物在名称上或动作上有禁 忌时,为了交流时不伤害对方,就 选择 了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示众所周知,而 且听起来 比 较 好 听 的 借 代 词 及 暗 示 性 词语进行代替。也就是说,委婉语的产 生主要是为了代替禁忌语,而禁忌语又 刺激了委婉语的产生,促使委婉语的数 量不断增多。
一、委婉语的形成 委婉语是 一 种 不 能 明 说,采 用 另 一 种说法将 那 些 令 人 不 悦 的 字 眼 或 者 含 义转换为尊敬或者委婉的表达方式,使 得听者 能 够 愉 悦 地 接 受。委 婉 语 实 际 上是在禁忌语的基础上转换而来的。 (一)禁忌语 委婉语 最 初 是 为 替 代 禁 忌 语 而 产 生的语 言 现 象。最 早 的 禁 忌 是 一 种 社 会心理层面上 的 民 俗 信 仰 [1],和 一 些 自
西班牙语“eufemismo”一词指 委 婉 语。委婉语实际上是一种含糊词语,以 替代、隐喻、外来语、省略手法或者类比 修辞手法 礼 貌 地 表 达 一 些 人 们 忌 讳 的 话题或者言 语。因 此,使 用 委 婉 语,礼 貌是第 一 原 则。就 西 班 牙 语 学 习 者 而 言,还可以有效提高西班牙语阅读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力和鉴赏西班牙语的能力,同时提升 对语言 的 应 用 能 力。汉 语 和 西 班 牙 语 由于其发 展 历 史 的 差 异 导 致 了 两 种 语 言之间 的 委 婉 语 也 存 在 一 些 差 异。 由 于中西方的差异,我们在使用西班牙语 和汉语时 要 特 别 关 注 委 婉 语 形 成 的 文 化背景及历史原因,以及这些委婉语使 用的范围、特点、语 言 色 彩 等。了 解 汉 语和西班 牙 语 的 委 婉 语 使 用 不 仅 可 以 增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能通 过委婉语 了 解 不 同 语 言 背 景 下 的 社 会 文化及风俗习惯等。
语用学视角下的汉西委婉语对比研究
■何文君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 会包含一些文化现象,像委婉语就是语 言发展 中 比 较 常 见 的 文 化 现 象。 委 婉 语的起源是禁忌语,但是和禁忌语有着 本质的差别,委婉语是为了让听者更加 容易接受某种语言陈述的内容,使交际 更加顺畅,因此委婉语是一种语言交际 手段。委婉语具有避讳功能、礼貌功能 及掩饰功能,实际上就是语用原则中的 合作性、礼貌性和自我保护性。委婉语 在汉语 和 西 班 牙 语 中 运 用 十 分 广 泛。 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视角出发,阐述汉语 和西班牙语在委婉语方面的对比,旨在 探索 两 种 语 言 委 婉 语 中 包 含 的 文 化 内涵。 关键 词:语 用 学 汉 西 委 婉 语 对 比 研究
影响语言表达理解的外部环境,是由背 景因素 和 情 景 因 素 结 合 构 成。汉 语 文 化中有一些封建思想,例如“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这种表达不仅存在于 过去, 现代社会很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而这 种社会和 语 言 背 景 之 下 的 话 题 就 难 免 会涉及 到 一 些 委 婉 语。但 是 在 西 方 文 化中,很多禁忌语或者委婉语与文化相 关话题 联 系 在 一 起。这 就 充 分 说 明 委 婉语和文化背景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 社会文化 背 景 下 产 生 的 委 婉 语 其 含 义 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 们的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年龄、收入等 都是隐私,这类话题就不是委婉语能代 替的。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期间,统治阶 级为了 维 护 统 治 地 位,把 禁 忌 定 为 法 律,强迫人民遵守,违者或坐牢或处死, 大大地 阻 碍 了 语 言 交 际 功 能。随 着 社 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也随着社会进 步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久以前的禁忌 逐渐消失,进而具有积极主动功能的委 婉语则逐 渐 被 广 泛 地 应 用 在 人 们 的 交 际中。委 婉 语 是 一 种 民 族 文 化 及 心 理 的反射 [2],也是 人 们 语 言 交 流 中 消 除 障 碍和误解的积极因素,委婉语的表达可 以减轻对听话者的刺激,使得听话者能 感受到话语的温暖和善意,增强交际的 顺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