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与妻书》(林觉民)76张PPT优秀课件

林觉民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
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24岁——参加广州起义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 和国内同胞。”) 25岁——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士之一
黄
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烈 士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
墓
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林觉民(1886-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 意洞,号抖飞,福建人。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 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 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 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 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 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 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 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 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 瞑目矣!”)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 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 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 为虎添翼,这还了得!”
临刑,林觉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 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 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 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 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 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 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与妻书》用PPT课件

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 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 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 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 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 ”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 中的意义。
第一段内容——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是什么?
写遗书的原因:表死别之意 恐汝不察吾衷
写遗书时的心情:悲。
第二段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一爱 你的念头,使我(能)勇敢 地走向死亡啊。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 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 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 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 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 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 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 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与妻书》的写作经过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
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
与 妻 书林
觉 民
作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
者
抖飞,福建闽侯人,生活在“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的清末,早年就志存高远,立
作 志反清革命,19岁结婚,20岁留学日本,
品
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4月27 日参加广州起义失败,成为“黄花岗七十
简 二烈士之一”,这封信是他在广州起义前
第四段 (一)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 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 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 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 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 ”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 中的意义。
第一段内容——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是什么?
写遗书的原因:表死别之意 恐汝不察吾衷
写遗书时的心情:悲。
第二段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一爱 你的念头,使我(能)勇敢 地走向死亡啊。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 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 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 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 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 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 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 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与妻书》的写作经过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
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
与 妻 书林
觉 民
作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
者
抖飞,福建闽侯人,生活在“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的清末,早年就志存高远,立
作 志反清革命,19岁结婚,20岁留学日本,
品
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4月27 日参加广州起义失败,成为“黄花岗七十
简 二烈士之一”,这封信是他在广州起义前
第四段 (一)
《与妻书》ppt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忠贞不渝的爱情
林觉民与妻子的爱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展现了革命者对 于爱情的坚定信仰和忠贞不渝的态度。
爱情与革命的融合
林觉民将爱情与革命事业紧密结合,以爱情的力量支持革命 事业,体现了其高尚的爱情观和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牺牲
爱国主义精神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表达了深厚的 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展现了革命者的 爱国情怀。
社会问题的探讨
信中涉及的家庭、婚姻、社会等问 题,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
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意义
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与妻书》所体现的对家庭的深 厚感情和责任担当,对于当代社 会家庭价值观的传承具有重要意
义。
婚姻伦理的倡导
该信强调了婚姻中的忠诚、理解 和支持等伦理观念,对于当代社 会的婚姻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倡
在新旧文化交替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
传统封建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
等现代思想开始传播。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内容概述及结构分析
文章背景介绍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 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主要内容概述
结构分析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写信 缘由,接着分述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国 家的担忧,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作者 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
成为文学经典
由于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 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妻 书》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和启示
情感表达的典范
《与妻书》以其真挚、深沉的情 感表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树立
《与妻书》ppt课件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社会动 荡不安,林觉民深感国家民族危 亡在即,毅然投身革命。
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
政治状况
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严重。 革命党人积极策划武装起义,推翻清 朝统治。
经济状况
社会文化状况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人们逐渐觉 醒并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同 时,西方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对中 国传统文化产生冲击。
《与妻书》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0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补
充
目录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Βιβλιοθήκη 介林觉民生平事迹01
02
03
早年经历
林觉民出生于福建闽县, 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 影响,具有反清意识。
真挚的语言表达
作者运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 真诚和深情。
巧妙的情感渲染
通过巧妙的情感渲染,如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让 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深度。
06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
景补充
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和影响概述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 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政权更迭。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林觉民形象塑造方法论述
正面描写
01
通过直接描写林觉民的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展现其英勇、
坚毅、果断等性格特点。
侧面烘托
02
通过其他人物对林觉民的评价和态度,以及他在关键时刻的表
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
政治状况
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严重。 革命党人积极策划武装起义,推翻清 朝统治。
经济状况
社会文化状况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人们逐渐觉 醒并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同 时,西方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对中 国传统文化产生冲击。
《与妻书》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0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补
充
目录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Βιβλιοθήκη 介林觉民生平事迹01
02
03
早年经历
林觉民出生于福建闽县, 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 影响,具有反清意识。
真挚的语言表达
作者运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 真诚和深情。
巧妙的情感渲染
通过巧妙的情感渲染,如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让 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深度。
06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
景补充
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和影响概述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 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政权更迭。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林觉民形象塑造方法论述
正面描写
01
通过直接描写林觉民的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展现其英勇、
坚毅、果断等性格特点。
侧面烘托
02
通过其他人物对林觉民的评价和态度,以及他在关键时刻的表
《与妻书》PPT课件

篇章
观点 立场
谏逐 客书
逐客为过
与妻 书
牺牲吾身 与汝身之 福利,为 天下人谋 永福
表达 策略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用典 感叹句 反问句 对偶句 排比句
表达 方式
语体 选择
态度 语气
记叙 议论
书面语 措辞谦恭 有分寸
记叙 议论 抒情
书面语 饱含深情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 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
爱国 之情
主旨归纳:
这封书信围绕“吾至爱汝”又不得不“舍汝而死” 这一矛盾复杂的情感,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 子的挚爱之情。
《谏逐客书》《与妻书》同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一是随 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一为传寄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对象不 同,目的各异,体会二者在观点立场、表达策略、表达方式、语体选 择、态度语气上的差异。
“吾至爱汝”(2) “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3)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4)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5)
“望其真有”“望其言是实”(6)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7)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8)
爱妻 之情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2)
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 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
他们都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做出了自己的人生 选择。
《与妻书》ppt课件

叙事技巧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巧妙地运用了叙事技巧,使文章更加生 动、有趣,这启示我们在创作中要注重叙事技巧的运用。
语言表达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使文章 更加有力、感人,这启示我们在创作中要注重语言的锤炼和表达。
05
结语
总结全文
1
回顾夫妻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分。
与妻书
目录
• 引言 • 《与妻书》的内容解析 • 《与妻书》的影响与评价 • 《与妻书》的创作技巧与启示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表达对妻子的深深爱意和思念,以及 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目的
通过书信的形式,传达对妻子的情感 ,并希望妻子能够理解、支持和鼓励 自己。
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01
作者在异地工作,长时间与妻子分离,深感对家庭的亏欠和思
2
表达对妻子的感激之情,感谢她为家庭所做的一 切。
3
强调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相互扶持的重要 性。
对未来的展望
01
希望妻子能够继续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 战。
02
期待夫妻俩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幸 福和温馨。
03
鼓励妻子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实现个人价值。
THANKS
社会评价
历史地位
《与妻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反响
《与妻书》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成为激励人们为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 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
04
《与妻书》的创作技巧与 启示
写作技巧
情感表达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运用了丰 富的情感表达技巧,如通过细腻 的描绘和比喻,将他对妻子的深 深爱意和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巧妙地运用了叙事技巧,使文章更加生 动、有趣,这启示我们在创作中要注重叙事技巧的运用。
语言表达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使文章 更加有力、感人,这启示我们在创作中要注重语言的锤炼和表达。
05
结语
总结全文
1
回顾夫妻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分。
与妻书
目录
• 引言 • 《与妻书》的内容解析 • 《与妻书》的影响与评价 • 《与妻书》的创作技巧与启示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表达对妻子的深深爱意和思念,以及 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目的
通过书信的形式,传达对妻子的情感 ,并希望妻子能够理解、支持和鼓励 自己。
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01
作者在异地工作,长时间与妻子分离,深感对家庭的亏欠和思
2
表达对妻子的感激之情,感谢她为家庭所做的一 切。
3
强调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相互扶持的重要 性。
对未来的展望
01
希望妻子能够继续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 战。
02
期待夫妻俩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幸 福和温馨。
03
鼓励妻子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实现个人价值。
THANKS
社会评价
历史地位
《与妻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反响
《与妻书》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成为激励人们为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 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
04
《与妻书》的创作技巧与 启示
写作技巧
情感表达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运用了丰 富的情感表达技巧,如通过细腻 的描绘和比喻,将他对妻子的深 深爱意和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妻书》PPT课件

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分
⑤ 太上:圣人。忘情:不为情感所动。
“仁者”两句: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前“老”字作动词用,尊敬之义,前
“幼”字也作动词用,爱护之义。
⑥ 体: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译文: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 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 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 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 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 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 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 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 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 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 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 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 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 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 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 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 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 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 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 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 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 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 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 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 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 啊。
与妻书
清代·林觉民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 合的写法。 2.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 思想和高尚情操。
目录
壹
贰
叁
肆
作
创
课
拓
者
作
文
展
简
背
赏
学
介
景
析
习
作者简介
P
A
R
T
O
N
E
作者简介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 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近代民主革 命者。
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 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 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 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
11.2 《与妻书》 课件(共1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品读《与妻书》,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 出对妻子的思念与不舍?
1.先死之争 2.初婚夜话 3.不能启口 ……
细节中见深情
深情之外,你还能读出什么情感?
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常愿天下有情人… 老吾老… 充吾爱汝之心… 钟情如我辈者… 卒不忍独善其身
“与妻诀别”
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 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对 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 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父 亲写了一封家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 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依窗 稀外 掩疏 映梅
筛 月 影
与 妻
林
书觉 民
“与妻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推己中见大爱
为何作者还要花大量篇幅重复相似的内容?
吾至爱汝 真真不能忘汝 诚愿相守以死
为天下人谋永福 钟情如我辈能忍之乎? 卒不忍独善其身
反复中见挂念 纠结中见真心
《与妻书》何以成为传世经典?
细节中见深情 推己中见大爱 纠结中见真心。 不事营构 自由抒写
质疑、思辨
你如何理解林觉民不负苍生 唯负卿,舍妻取义的选择?
“生离亦死别”Βιβλιοθήκη 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如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一家
冰心在福州的住所,原系辛亥革命志士林觉民故居, 后由冰心祖父租来居住,童年的冰心曾在此住过两年。
• 有人以保存国: "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 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 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 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 25岁。
第二段
• 重点词语:
• 至、就、彀、老、幼、 • 充、其、所以、乐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 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 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 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 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 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 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 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 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 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 儿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准确流畅翻译特殊句式。第1—3段, 掌握其中的文言词语及
林觉民与妻书原件
解题及作者简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 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 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 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 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 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 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 起义”。
修辞——比喻、反问、用典、类比、引用
第三段
• 重点词语:
• 语、与使、无宁、为、是、 • 而、相、禁、卒
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 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 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 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我先死, 不如你比我先死(在我之前而死),你 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 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 回答我。
修辞—— 排比
作用—— 加强语气,融理性分析与感情抒发于一炉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 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 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应当死却死 了)、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 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 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 我断然干脆地(果断勇敢地)(为革命 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
正字音
• 称心快意 chèn
• 几家能彀 gòu
• 必不能禁 jīn
• 使之肖我 xiào
• 依依旁汝也 bàng
• 一恸
tòng
第一段
• 重点词语:
•
晤、下、竟、书、衷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 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
不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 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 不能体察我的心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 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不想我 死去(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 悲痛给你写下去。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 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 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 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 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 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 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 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 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 民的崇高精神。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 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汝不必以无侣悲。
• 现在有人提出(死人和活人之间)有心 电感应的现象,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 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 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第五、六段
• 重点词语:
• 以、是、语、辞、而、的的、 • 至、所以、体、偶、善、 • 模拟、其、念、手、当、尽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
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
革命之役并寿。”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
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
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
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
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
林觉民 (1887-1911)
内同胞。”)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 生,福建闽侯人。黄花岗
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 矣!”)
侣鱼虾而友麋鹿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准确流畅翻译第4—6段,掌
握其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 句式。
第四段
• 重点词语: • 适、语、以、乘便、胜、寸管诚、
以、第、可以、之、抑、奈之何、 健、所以、率性其、善、肖、相 和、是实、旁、以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 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 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 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
乎? •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 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 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 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 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 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 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
当堂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 一句是(2分)( C)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是(2分)( C )
A、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 辇来于秦 B、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汝其勿悲 汝其善抚之 D、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