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部编版1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教材第57~59页)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错了事能及时改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学情分析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三、学习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句子加上“赶紧”后的好处。

4.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句子加上“赶紧”后的好处。

学习准备
师:PPT、字卡生:预习、朗读课文四、学习过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2.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看图猜成语,游戏规则小眼睛看图,小脑袋仔细想,猜出成语举手说。

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坐井观天我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一个个小故事,在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大道理。

像这种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叫“寓言故事”。

什么叫寓言呢?咱有同学知道的吗?“寓”就是寄托,“言”就是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猜成语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给学生讲解“寓言”的意思,为接下来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寓”这个字你怎么记住它?“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相当于章、条,比如说新闻一则,就是一条新闻,所以寓言二则就是二个寓言故事。

好,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

学习《亡羊补牢》(一)理解题意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名字2.指一生读3.师:我们一起借助拼音再来读一遍,先拼音节再读词,生齐读我们一起把它写到黑板上,提示“补”是衣字旁,“牢”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师指导书写,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要长一些,你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两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4.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指生答5.你觉得在这个题目中哪个字的意思比较难理解?亡牢6.好的,我们看,在字典中亡有四种意思,“牢”有三种解释,对于这种多意字,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它的意思呢,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窍门儿,那就是“联系课文内容来选择”,好,我们先不急理解题目的意思,我们先来读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12 寓言二则 课后作业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12 寓言二则 课后作业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yù)言二则(zé)一、看kàn拼pīn音yīn,写xiě词cí语yǔ。

二、我wǒ会huì选xuǎn字zì填tián空kònɡ。

疲坡波山( ) ( )浪( )劳( )乏坊防放街( ) ( )学 ( )备 ( )心三、写xiě出chū近jìn义yì词cí。

街坊——( ) 劝告——( ) 赶紧——( )四、课kè内nèi阅yuè读dú。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急忙”的近义词是“赶忙”。

( )(2)“筋疲力尽”的意思是不疲劳,还有很多力气。

( )2.种田人想到了什么办法? ( )①给禾苗施肥。

②把禾苗往高里拔。

3.这种办法好吗?为什么?第12课寓言二则一、筋疲亡牢劝告丢失二、坡波疲疲坊放防放三、邻居劝说赶快四、1.(1)√(2)✕ 2.② 3.示例:这种办法不好。

因为他急于求成,会让禾苗都枯死的。

附加题:专项句子练习1.雷公公敲响了藏了好久的大鼓。

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2.月亮姑娘像.一只圆盘。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3.喜鹊阿姨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发明的拼音字母。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4.例: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

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5.例: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我们在草地上做游戏。

6.例: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躲进了大海里。

....,慌慌张张地小猫,跑进了家里。

7.例: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了磨坊里。

半口袋麦子被小马驮到了磨坊里。

邓小平爷爷把小树苗扶正。

8.排列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知识归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知识归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
《寓言二则》知识归类
听写词语
劝告丢失筋疲力尽亡羊补牢钻进去
形近字
加(加号)披(披衣)
劝(劝告)疲(筋疲力尽)
近义词
焦急——着急巴望——盼望
反义词
明白——糊涂筋疲力尽——精神抖擞
关于寓言故事的积累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叶公好龙》《坐井观天》《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惊弓之鸟》学习方法
1. 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词语的作用。

2.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注意积累讲道理的寓言故事。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现实意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2寓言二则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2寓言二则
兴奋、迫不及待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 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带着嘲讽的语气读)
枯死了!枯死了! 为什么?为什么呢?
说说那个人为什么要拔禾苗?废了那 么多力气,为什么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呢?
种田人,我想 对你说……
种田人,你怎么不 懂禾苗生长要靠自己 力量的规律呢?你太 急于求成了!
怎么 没长 高啊?
我得想 个办法 帮它们
长。
啊!我想 到了!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 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 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重读红色词)

农夫看着禾苗长高了, 心情怎么样?
哈哈! 我真是太 聪明了!
于是,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 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 了一大截。”
着急、关心
赶紧把羊圈修 一修,堵上那 个窟窿吧!
羊已经丢了, 还修羊圈干 什么?
不以为然
养羊人不听劝告,产生了什么后果?
第二天早上,他去 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 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状元成才路 进去,把羊叼走状元了成才路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最后结果: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 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
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 还明不有强错调晚就了改亡。的羊重他补要牢赶性的,结快没果有堵,就说上那个窟 窿不,能起把到强羊调作圈用修。 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根据课文补充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丢羊 原因
羊圈破了个窟窿
没修羊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丢羊 之后
羊已经丢了,还状元成才路 修羊圈干什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其实该课文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言组成,分别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修羊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精选篇1)教科书分析:1.课文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言组成,分别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修羊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人为了让秧苗长得快一点,而把秧苗拔高的故事,说明了做事不顾规律,急于求成,会把事情办坏。

故事短小,语言浅白,道理易懂,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学习。

2.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相对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由于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的识字写字量有所加重。

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后练习题:“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体现了阅读理解——概括抽象的逻辑训练过程,是一个难点。

要做好任务分析,以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标。

4.课后练习题:“读一读,说说每组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不是要求掌握“赶紧”“焦急”两个词语的意思,而是在具体语境中体会状语表情达意的效果,体会如何在句子中写具体些的表达要求。

5.课文只有一幅插图,而插图仅仅呈现《亡羊补牢》故事发生的一个具体情境,对借助插图阅读帮助不大,体现了向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过渡,因此,利用寓言故事的题目梳理故事的条理以了解故事内容,就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6.课后选做题是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

学情分析:1.寓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白纸一张,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已经学习了《坐井观天》等三篇寓言,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生字笔顺)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生字笔顺)

线上,不要向下出头 返回
笔顺:
jīn
部首:⺮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脑筋 筋疲力尽 形近字:肋
筋疲
造句:爬上山顶后,我们都已
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
累得筋疲力尽了。
返回
笔顺: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部首:疒 结构:半包围
组词:疲倦 筋疲力尽
形近字:疫
造句:妹妹生病了,看起来很
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疲倦,有气无力的。
返回
要伤害小动物。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diū
部首:厶 结构:上下
组词:丢失 丢三落四
形近字:法
注意勿把竖和撇 折连成一笔写
造句:不管在哪里,都不可以
随意丢弃垃圾。
返回
gào
部首:口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劝告 告诉 形近字:吉
筋疲
造句:小丽悄悄地告诉了我一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
个秘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2 .寓言二则
注意看笔画顺序,不写倒笔字哦!
亡 牢 钻 劝 丢 首页 bpmfdtnnlgkhjqxzcsr 告 筋 疲 ywaoeiuüāáǎàōóǒò ēéěèīíǐìūúǔùǖǘǚǜgɡ ń独ň体ɑɡ上下 左右 半包围 结构 结构 结构 结构 点击汉字学习笔顺
后鼻音
wáng 部首:亠 结构:独体
不晚。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平舌音 zuàn 钻井
zuān 部首:钅
结构:左右
组词:钻研 钻探
形近字:沾
造句:猫往那儿一站,老鼠便
“占”的第一笔竖 略长,横笔较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寓言二则
人教 二年级 下册 语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1.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 言文, 它犹如 在孩子 面前打 开了一 扇窗户 ,铺开 了一条 通道, 让他们 穿越时 空隧道 ,走近 历史先 贤。

2.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 的精髓 ,这将 为培养 学生学 习古文 的兴趣 ,对于 掌握学 习古文 的方法 ,为打 好学习 古文的 基础具 有重要 的地位 和作用 。

3.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 垫,并 对其一 生文化 素养的 积淀起 到非常 关键的 作用。

4.学生初识古文,初步了解古文的学 习方法 ,刚刚 读出古 文的一 点味道 来,一 定有一 种意犹 未尽的 感觉。 这个时 候引导 学生反 复朗读 ,既能 满足学 生的求 知欲望 ,又能 考查一 下学生 是否能 够体会 到语言 的精妙 之处, 一举两 得。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7.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春天的眼 慢慢张 开,早 开的野 花随风 摇曳, 向过往 的人们 传递春 的信息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5.为了让作品更加吸引人,在教学过 程中, 引导学 生通过 人物的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等 方面进 行描写 ,突出 人物的 特点, 同时在 写作过 程中要 求学生 融入自 己的情 感。

6.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 下的美 好印迹 ;也可 以理解 为月的 变化轨 迹,寻 月的过 程就是 寻找美 的过程 ,它有 轨迹。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寓言二则|人教(部编版)(2016) (共26张PPT)[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