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预应力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PKPM预应力操作步骤

PKPM预应力操作步骤

PKPM模块PREC得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要点1、参考规范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2、规范构造要求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截面尺寸:4。

2。

1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粱得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截面得宽度不宜小于250mm;ﻫ2截面高度与宽度得比值不宜大于4;3 梁高宜在计算跨度得(1/12~1/22)范围内选取。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预应力强度比:ﻫ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PREC得操作步骤:1)使用适用于三维结构体系计算得PREC1模块ﻫ2、ﻫ3、ﻫ《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ﻫ4、自动布置预应力筋ﻫﻫ5、存盘退出ﻫﻫ6、ﻫ7、ﻫ8、9、计算后调整预应力线型ﻫ10、调整预应力钢筋线形得技巧ﻫﻫﻫ初始设计时,我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仅指定了型号为1得四段抛物线型,计算后程序提示线形不合理,根据上述技巧,我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同时指定了型号为1得四段抛物线型+型号为3得两段折线型,如下:ﻫ重新计算后,程序不再有警告信息了,说明线形合理了.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ﻫ发现预应力梁跨中底部裂缝宽度为1、159,大于裂缝限值0、2,需加大梁底纵向钢筋。

ﻫﻫ将预应力梁底纵筋连通(按最大配)ﻫ再次验算裂缝,发现变小了,但仍然超过限值0、2;ﻫ继续修改钢筋,如下:ﻫﻫﻫﻫ一味地增加梁底普通纵筋,对裂缝宽度控制效果不好,建议此时调整预应力线形形式或增加预应力钢筋。

我增加了预应力钢筋,由原来得每种型号13根增加为每种型号25根,发现裂预应力度均满足规范,梁底受压没有产生裂缝,说明预张拉过头.我调整预应力线形形式,将其中得2号直线形式集中荷载作用点位置移动值预应力梁得中间(原先在1/3处),发现梁底裂缝满足要求;ﻫ不过查瞧梁底纵筋,发现变为22d25,配筋率为1、5%。

PKPM预应力操作步骤

PKPM预应力操作步骤

PKPM预应力操作步骤PKPM预应力操作步骤是指在PKPM软件上进行预应力计算和设计的具体步骤。

PKPM(Pre Stressing of Precast Micro Concrete Piles)是一种常用的预应力计算和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等领域。

下面是PKPM预应力操作的详细步骤:1.打开PKPM软件并选择预应力模块。

在PKPM软件中选择预应力模块,这是进行预应力计算和设计的主要功能模块。

2.创建预应力模型。

在预应力模块中,选择“定义新模型”来创建一个新的预应力模型。

在模型中,包括桩的几何参数、材料属性、预应力设计参数和加载条件等。

3.设置桩的几何参数。

在模型中设置桩的几何参数,如桩的长度、直径、扭转刚度和截面形状等。

这些参数是进行预应力计算和设计的基本数据。

4.设置材料属性。

在模型中设置材料的属性,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强度和抗裂性能等。

这些参数是进行预应力计算和设计的重要数据。

5.设置预应力设计参数。

在模型中设置预应力的设计参数,如预应力钢筋的位置、数量、直径和应力等。

这些参数是进行预应力计算和设计的关键数据。

6.设置加载条件。

在模型中设置加载条件,如预应力钢筋的施加力、施加时间和施加方式等。

这些条件是进行预应力计算和设计的必要数据。

7.进行预应力计算。

在模型中进行预应力计算,根据桩的几何参数、材料属性、预应力设计参数和加载条件等数据,计算桩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等。

8.进行预应力设计。

根据预应力计算的结果,进行预应力设计,即确定预应力筋的位置、数量、直径和应力等。

设计的目标是使桩在使用阶段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9.进行桩身受力分析。

根据预应力设计的结果,进行桩身受力分析,计算桩的轴向力、剪力和弯矩等。

分析的目标是确定桩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受力情况。

10.进行桩端受力分析。

根据桩身受力分析的结果,进行桩端受力分析,计算桩的端面承载力和侧阻力等。

分析的目标是确定桩在使用阶段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PKPM建模基本流程及操作

PKPM建模基本流程及操作

PKPM建模基本流程及操作(用于建模验算)(上)1.软件界面介绍1.1 软件初始界面软件初始界面如图1-1所示,该软件版本为PKPM2010v5.13版本(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的更新,决定版本更新)。

该版本包括六大主要功能模块,结构、砌体、钢结构、鉴定加固、预应力、工具工业。

其中比较常用的结构、砌体、钢结构。

结构主要是与混凝土框架结构有关的建模。

砌体包括了纯砌体结构建模和底框结构建模。

钢结构包括了排架结构、门式钢架、网壳结构、轻钢薄壁结构等,鉴定加固包括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加固设计,此模块在工程检测中应用较少。

预应力主要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建模,此项在工程检测中也应力较少。

工具工业主要是针对特种结构进行建模,如烟囱、水池,此模块中也包括一些计算小工具,如计算单个构件的配筋、内力等。

针对工程检测中涉及到与结构验算相关的工作,一般采用PKPM软件模块中结构、砌体、钢结构即可,涉及到如烟囱的检测(混凝土烟囱),可用工具工业中包含的烟囱设计模块进行建模验算。

图1-1 软件初始界面1.2 软件工作界面软件工作界面如图2-1所示,软件工作界面大致由建模功能菜单栏、计算结果功能菜单栏、图形显示区、工具栏、命令显示区组成。

图1-2 软件工作界面2 建模流程PKPM软件中,PMCAD模块是建模重要结构模块,其主要作用是建立结构三维模型,定义构件材料,以及结构相关设计参数等。

建模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 PKPM建模流程3 建模具体细节3.1工作文件创建建模工作开始前,需要建立一个工作目录文件,即创建一个文件夹,建模过程生成的各种文件会自动保存在这个工作目录中。

具体流程如图3-1。

首先创建一个文件夹(教学-1),文件夹可以创建在任何盘里,也可以创建在桌面。

然后打开PKPM软件。

(a)(b)(c)图3-1然后在对应模块中点击图3-1(b)中圆圈中的新建项目,选中“教学-1”工作目录,点击“确认”完成工作目录创建。

PKPM预应力操作步骤

PKPM预应力操作步骤

PKPM模块PREC的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要点1、参考规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10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 2、规构造要求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截面尺寸:4.2.1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截面的宽度不宜小于250mm;2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3 梁高宜在计算跨度的(1/12~1/22)围选取.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预应力强度比: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PREC的操作步骤:1)使用适用于三维结构体系计算的PREC1模块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4、自动布置预应力筋5、存盘退出6、7、8、9、计算后调整预应力线型10、调整预应力钢筋线形的技巧初始设计时,我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仅指定了型号为1的四段抛物线型,计算后程序提示线形不合理,根据上述技巧,我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同时指定了型号为1的四段抛物线型+型号为3的两段折线型,如下:重新计算后,程序不再有警告信息了,说明线形合理了。

发现预应力梁跨中底部裂缝宽度为1.159,大于裂缝限值0.2,需加大梁底纵向钢筋。

将预应力梁底纵筋连通(按最大配)再次验算裂缝,发现变小了,但仍然超过限值0.2;继续修改钢筋,如下:一味地增加梁底普通纵筋,对裂缝宽度控制效果不好,建议此时调整预应力线形形式或增加预应力钢筋。

我增加了预应力钢筋,由原来的每种型号13根增加为每种型号25根,发现裂预应力度均满足规,梁底受压没有产生裂缝,说明预拉过头。

我调整预应力线形形式,将其中的2号直线形式集中荷载作用点位置移动值预应力梁的中间(原先在1/3处),发现梁底裂缝满足要求;不过查看梁底纵筋,发现变为22d25,配筋率为1.5%。

此时,发现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3级,规规定的预应力度限值为0.75,预应力梁左端上部为1.014,需降低。

PKPM操作流程自己总结

PKPM操作流程自己总结

PKPM操作流程自己总结PKPM(Pushover-Knee Point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强度计算方法,主要用于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PKPM操作流程主要分为输入数据准备、计算模型建立、荷载计算、强度验算和结果评定五个步骤。

以下是对PKPM操作流程的详细总结:第一步:输入数据准备在进行PKPM计算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各种输入数据,包括结构的基本信息、材料力学性质、荷载信息以及边界条件等。

其中结构的基本信息包括结构的类型、梁柱的尺寸、板的厚度等;材料力学性质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荷载信息包括活载、恒载、风载、地震荷载等;边界条件包括支座、铰接等信息。

第二步:计算模型建立PKPM建立计算模型的过程需要绘制结构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并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

通常将结构分解为杆件和节点进行离散化,节点为梁柱交叉处,杆件为连续的结构单元。

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利用有限元方法或者杈杆模型等建立结构分析模型。

第三步:荷载计算在对结构进行荷载计算之前,首先需要根据荷载的作用方向确定结构的永久荷载和活载;然后按照荷载标准计算各个加载情况下的荷载大小,并根据结构的特点和荷载作用方式进行分析。

荷载计算包括结构的重量计算、满载计算和特殊荷载计算,其中满载计算是指在结构受到最大荷载作用时,进行的荷载计算。

第四步:强度验算强度验算是根据结构的受力性质和荷载作用情况,对结构中各个构件进行强度计算和强度判断的过程。

根据力学原理和材料力学性质,计算结构构件在各个设计工况下的安全储备系数,以决定结构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五步:结果评定在完成结构强度计算后,根据强度验算的结果进行评定。

如果结构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以通过验收,并进行相关的施工工作。

如果结构的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重新设计或者修改结构,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总结起来,PKPM操作流程主要包括输入数据准备、计算模型建立、荷载计算、强度验算和结果评定五个步骤。

PKPM预应力操作顺序

PKPM预应力操作顺序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a.预应力梁正截面抗裂验算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PKPM软件说明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PREC

PKPM软件说明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PREC

第五章 软件装配方法 ........................................................................................... 114
I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PREC是PKPM系列CAD的一个功能模块。它包括预应力 筋的线型自动设计,结构分析计算及结构施工图辅助设计。 PREC软件利用PMCAD的全楼建模数据和荷载数据,在此基础上补充输入预应力设 计的有关信息,根据结构布置和荷载状况自动生成预应力筋线型并可人工修改。 对普通的以梁为主的结构形式, PREC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三维整体分析和二维框架和 连续梁计算两种计算分析模型,对不同用户、不同的实际工程用户可任意选择使用。对 板柱结构体系,用户可使用SlabCAD软件完成计算设计。 预应力三维计算模型是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 SATWE的基础上扩展 预应力计算功能而完成的, 因此, 用户必须首先拥有一套SATWE软件, 才可以使用PREC 软件的三维计算功能。程序在PMCAD建模后(执行PMCAD主菜单1),通过人工或自动 布置各层梁的预应力筋线型,自动生成供三维分析用的等效荷载,应用SATWE软件的核 心计算模块对等效荷载进行计算分析, 获得结构的综合内力和次内力, 组合SATWE的恒、 活、风、地震作用后,进而确定出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用量。三维分析计算完成 后,可接续绘出预应力梁的施工图。 预应力二维计算模型是在PK基础上扩展预应力计算功能而完成的。 它为用户提供了 预应力框架的二维框架和连续梁计算,再接力画出预应力梁的施工图。程序在PMCAD建 模并完成各层梁的预应力筋线型布置后,生成各榀框架和连续梁的预应力计算数据文件。 程序同时可以读取PK的数据文件,再补充输入预应力计算信息,或用交互方式直接输入 一榀框架后,生成PREC可计算的数据文件。对每一榀框架和连续梁分别执行二维计算程 序,最终计算出梁的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经过适当的人工干预修改,再分别画出施 工图。 PREC软件可处理的预应力筋线型有抛物线型,折线型,直线型,直线型与抛物线型 的组合线型等八种线型,每个构件上可布置多种线型,以适应构件承担的不同的荷载状 况。张拉点位置可在梁端任意设置。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图是在PK二维梁施工图上扩展预应力筋内容而成。 PREC软件 施工图部分给出了梁预应力筋线型图,束形图及普通钢筋的配筋图。在正确选择锚具后, 可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并可绘出张拉端,锚固端的大样图,给出材料统计表。

PKPMV软件说明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软件REC

PKPMV软件说明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软件REC
1 概 述 ................................................................................................................. 3 2 内力计算及预应力自动计算过程 ..................................................................... 4
2.1 参数设置.................................................................................................................... 54 2.2 线 型...................................................................................................................... 55 2.3 张 拉...................................................................................................................... 57 2.4 参数修改.................................................................................................................... 58 2.5 施工恒载.................................................................................................................... 59 2.6 施工活载.................................................................................................................... 59 2.7 张拉顺序.................................................................................................................... 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M模块PREC的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要点
1、参考规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10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
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 2、规构造要求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
截面尺寸:
4.2.1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的宽度不宜小于250mm;
2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
3 梁高宜在计算跨度的(1/12~1/22)围选取.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预应力强度比:
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PREC的操作步骤:1)使用适用于三维结构体系计算的PREC1模块
2、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4、自动布置预应力筋
5、存盘退出
6、
7、
8、
9、计算后调整预应力线型
10、调整预应力钢筋线形的技巧
初始设计时,我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仅指定了型号为1的四段抛物线型,计算后程序提示线
形不合理,根据上述技巧,我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同时指定了型号为1的四段抛物线型+型号为3的两段折线型,如下:
重新计算后,程序不再有警告信息了,说明线形合理了。

发现预应力梁跨中底部裂缝宽度为1.159,大于裂缝限值0.2,需加大梁底纵向钢筋。

将预应力梁底纵筋连通(按最大配)
再次验算裂缝,发现变小了,但仍然超过限值0.2;
继续修改钢筋,如下:
一味地增加梁底普通纵筋,对裂缝宽度控制效果不好,建议此时调整预应力线形形式或增加预应力钢筋。

我增加了预应力钢筋,由原来的每种型号13根增加为每种型号25根,发现裂预应力度均满足规,梁底受压没有产生裂缝,说明预拉过头。

我调整预应力线形形式,将其中的2号直线形式集中荷载作用点位置移动值预应力梁的中间(原先在1/3处),发现梁底裂缝满足要求;
不过查看梁底纵筋,发现变为22d25,配筋率为1.5%。

此时,发现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3级,规规定的预应力度限值为0.75,预应力梁左端上部为1.014,需降低。

方法是保持预应力钢筋不变,增加梁顶纵筋,
3、抗裂与承载力验算•a.预应力梁正截面抗裂验算•b.预应力梁斜截面抗裂验算•c.抗弯承载力验算•d.挠度验算
•e.抗剪承载力验算
f.施工阶段抗裂验算
3、对预应力梁变形的控制
目前,国外有关标准和文献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控制目标都是总变形值,即控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挠度减去两倍拉预应力筋引起的弹性反拱值不超过规定限值。

在控制总变形的基础上,应对反向变形进行合理的控制。

反向变形的控制原则为:在结构自重及拉预应力筋引起的等效荷载共同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反向变形值应不影响地面找平。

基于这一原则,推荐设计人员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反向变形限制在下列围。

4、对预应力梁应力的控制
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应设计为具备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能力的延性框架,其组成构件应避免剪切先于弯曲破坏,节点不应先于其连接构件破坏。

为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部做了如下两条强制规定。

6、考虑竖向构件的侧向约束问题
PREC软件能够考虑竖向约束构件对预应力梁、板预加应力效果的不利影响。

wenku.baidu./link?url=9L02audHLOYBXR45SgbzmfULrEHxVASlDSjn4kzzCESRxyj_E S4pKF9-l2VIydv5kEsBmPg-GZ-Z1uUwHuXR4i41LIK8rAzj6zxtGWuVGuO
承托八层框架预应力转换梁设计研究.pdf
预应力钢筋根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设计初始可按平衡荷载值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