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本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7、10、11、12、15、16、19、25小题上。

第7题,学生知识面狭窄对“庚子闹拳,联军入城”不知所云,对课本的导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没有深刻印象,导致“联军”当成“英法联军”。

第10题,对联“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扬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反应的历史事件,部分学生不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意义,导致乱选。

第11题,错误率最高,对康有为“跪着造反”的根本原因,学生不知道从阶级基础来分析。

分析失分原因:主要是平时教师不注意深入挖掘教材,只讲“然”,不讲“所以然”,只讲历史事件发生的流程、概况,对历史事件发生根本原因讲到的很少,导致学生没有练习,大面积失分。

第12题,是已经做过的题目,当时学生多看不懂漫画内容,不知道武昌起义先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而后才是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15题,对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标志:释放被捕学生,惩办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合约签字。

学生都已背的很熟,但对“惩办三个卖国贼”的变式“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学生则拿不准。

第16题,错误率很高。

学生对课本前彩图9“中共一大会址”照片不熟悉,对题干概括性阐述的事件的意义,又不甚明了,导致大面积失分。

第19题,长征路线考察较为细节,失分较多。

第25题,对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学生多选为传播西方文化,不明确深刻原因是为了救亡图存。

二、非选择题第26题几乎没有学生做全对。

多数学生把《时局图》历史背景当为八国联军入侵后,回答“面对《时局图》反映的时局,国内各阶层采取了哪些行动?”由于时间的判断上失误,对事件多写的不准确。

多写为清官僚: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也有只写事件不写阶级,被大量扣分。

27题失分较少。

少量学生失分在于对三民主义表述不精确。

(2)审题不细致,“从社会习俗的视角说明”没看到。

28题,部分学生失分,在于对“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的诗句不理解,答成延安、井冈山造成,答非所问全错。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文档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文档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XXX一·试题容量试卷共有八道大题,题型为选择题.填一填.相关链接.识图题.材料分析题. 知识大串联.知识小综合和探究题,题型都与中考的要求一致。

本套试卷满分100分。

二·考查内容按照《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要求,历史考试的评价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习的历史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

*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科学研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1.基础知识方面,试卷考查了如下内容:知识积累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

理解运用——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

2.思想、方法方面,思想方面——从生活走向历史.感悟历史.研究历史等。

方法方面——识记法.探究法等。

四·试题分析第一题:本题为选择题,共15道小题(共30分)。

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时间.条约.成就.人物.事件等。

从卷面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审清题目的限制成分.中心语等.学写错。

大部分同学写错字。

从试卷上看,本题难度不大,学生答错的较少。

从答卷上看,出现的问题不多。

需要以后课上强调。

题的能力加强,开放性试题就成了中考的必出题。

这道题包括五道题,学生得满分的不多,但个别同学(2)小题出现错误。

1.教师要狠抓历史基础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只有让其记准确.写正确,才能避免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2.进一步强化答题规范和技巧,根据题目要求做题,有的放矢,不要画蛇添足。

题目没要求答的不要答,避免因多答或答错弄巧成拙影响得分。

3.答题要有顺序。

4.格式要规范化,重点要序号化,内容要重点化。

5.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特别是答题习惯,在平时的各种测试中,要有意识的进行高规范要求,保持优美的卷面,不要写错别字,更不要用拼音。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引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过程。

历史试卷是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理解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一份八年级历史试卷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试卷的难易程度。

方法我们选取了一份八年级历史试卷,共计30道题目,题型涵盖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我们针对试卷中的每道题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学生们普遍的表现和问题。

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是历史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它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这份试卷中,选择题占总分的60%。

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简单的选择题表现较好,但在一些较难的题目上,他们的正确率普遍较低。

这表明学生对于难度较大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加强学习和理解。

2.填空题填空题是测试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它要求学生填写正确的历史事件、人物或年代等信息。

在试卷中,填空题占总分的20%。

我们发现学生在填空题中的表现相对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填写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相关信息。

然而,一些学生对于年代的记忆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记忆和巩固相关知识。

3.简答题简答题是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和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试卷中,简答题占总分的20%。

我们发现学生在回答简答题时表现比较一致,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然而,一些学生在行文和语言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提高写作能力。

结论通过对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在选择题方面表现较为一致,但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有待提高。

2.在填空题方面,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较强,但对于年代的记忆还需加强。

3.学生在简答题方面表现良好,但需要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1.增加历史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以挑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加强对年代的记忆,并指导他们掌握相关记忆方法和技巧。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表达历史事件和问题。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八年级历史试题题型与题量都保持不变,难度较大,模仿中考试题出题模式。

试题以" 立德树人 " 为出发点,既立足学科基础知识,又关注了学科素养,是一套历史味浓郁,特色鲜明的考卷。

一、试题特点1、立足重点主干知识,侧重能力考查。

试题立足重点主干知识,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均可体现 " 无题不材料,无材料不命题 " 的特点,在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归纳与总结、理解与概括以及历史解释的能力。

如:选择题第5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材料确定考察的事件,再根据事件得出正确选项。

选择题第12题,要求学生通过图片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计算得出正确选项。

选择题第 21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及图片指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事件。

2、多角度多层次入手设计,试题新颖活泼。

通过表格、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设计试题,图文并茂,角度新颖,贴近学生实际,利于学生理解。

如:第28题的材料一通过表格展示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材料二通过图片指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

3、关注时政及周年热点,体现核心素养。

试题密切联系时政及周年热点,从热点中考查学生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国家建设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的理解。

如:第 27 题,纪念辛亥革命为话题,把时政热点问题和历史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这里还暗含着一条线,孙中山先生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的依据。

二、本次考试结果三、改进建议1、立足课标,熟悉教材,构建知识结构,清楚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

2、关注社会热点,以社会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社会热点。

3、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多角度、全方位解读,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深化知识,提高能力。

4、紧抓课堂,落实课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2009-2010第一学期1、试卷结构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读图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知古说今回答问题四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7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

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

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

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

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

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

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

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

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5、6、7、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8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二、试卷分析(1)选择题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30分左右。

容易出错的有3、4、5、6、11、12小题。

3、4、6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

5、11、12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2)看图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好的认出这是郑和下西洋的图,但对于他的航海路线,及最远所到地区记忆不清,出错较多,需要以后加强。

(3)填空题本试题满分1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4—7分之间。

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

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4)连线题本题较为简单,大部分人能够完全答对。

(5)材料分析题28试题满分16分,学生得分在9—14分之间,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够,导致答非所问,对“贵国”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导致出错;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

29试题学生得分在4—8分左右,第1、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理解不清,对闭关锁国的另一种提问方法不能很好的掌握。

四、采取措施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二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3,成绩令人瞠目,同时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

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类型分析:本张试卷选择题部分共有24个小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共24分,选择题考查知识立意的试题减少了,而考查能力利益的试题增多了,考生只有在牢固掌握教学内容主干知识基础上,活化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答好试题;,二题为相关链接,回答有关问题的题,分值为20分,这道题考查学生在现史实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三为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共20分。

四大题为识图,共12分。

共有7问,每一问都侧重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二、热点难点分析:本张试卷难易程度的分配较适当,较易的知识点约占60%,较难的知识点约占25%,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约占15%。

二、三题读材料及图片问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现史实能力,其中,三题属于难度较大的部分,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所掌握的基本历史知识去回答,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和表达能力,尤其是第2、3问谈结论、认识类问题较难,学生失分较多。

三、学生成绩及答题情况分析:此试卷满分100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选择题满分24分,最高分22分,最低分6多分。

非选择题得分率低些,其中二题和四题平时练习时做过,显得较为简单,得分率相对高些,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审题不清,不知如何表达出来,出现了由于表达不好丢分的现象,三大题学生丢分较多,表现的问题是学生分析能力差,不知应该答什么,得分率相对较低。

总分平均分及格数及格率优秀率优秀率极差数极差率8.1117443.510371 3.71140.7 8.281033.8312.501562.5合计198438.91325.51 2.02651.0四、考后心得体会:纵观本张试卷,再结合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出,以前那种只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的方法已经过时,现在的教学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习,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本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合计50分;非选择题有4大题,合计50分。

2.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了八年级历史教材(人教版)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选择题部分。

第1 5题(关于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第6 10题(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第11 15题(洋务运动相关)在这部分题目中,第11题(洋务运动的时间和代表人物)和第13题(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学生回答较好,正确率分别为85%和78%。

但是,第12题(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第14题(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和第15题(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学生错误较多。

例如,第12题,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而没有理解其维护清朝统治的本质目的,错误率达到35%。

这反映出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本质和历史意义的把握存在偏差。

第16 20题(戊戌变法相关)第16题(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第18题(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生作答情况尚可,正确率在70%左右。

但是,第17题(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第19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第20题(戊戌变法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生错误较多。

如第19题,学生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封建势力的强大理解不深刻,错误率达到45%。

这说明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缺乏深入的认识。

第21 25题(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关)第21题(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第23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学生回答较好,正确率分别为82%和76%。

但是,第22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24题(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和第25题(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存在较多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历史之卷分析
知识面涵盖比较广,能充分考查学生的认知和归纳分析能力,试题内容既联系历史知识,又贴近现实生活和身边周围的事情,让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高分的同学不多,最高分45分;低分的同学相对多些。

突出表现为:本次的期末试题,总体从考试情况来看,试题的难度偏高,学生的分析理解水平有限。

基础知识没有落实好,没有掌握必要的历史史实。

学生在平时对于学习有轻视和侥幸心理,学生在做试卷时粗心大意,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和学习很不均匀。

题型分布
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的思想不变。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

通过选择题型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题量占4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理解性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通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

非选择题为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所选材料通俗易懂,设问明确,有一定难度、梯度,重视学生审题能力考查。

材料解析题、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

2 、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不变,有效体现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材料题第二题的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的感悟都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今年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

如材料题第五题,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4.体现时代性,突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发挥以史为鉴的功能,是历史学科的突出特点。

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


改进措施:通过这次考试结果中获取的教学质量信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教学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并重,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扩充学生知识面,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