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更新建设、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环境等手段,对农田、草原、水域、山地等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和优化配置的一项工程项目。
土地整治项目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
二、项目内容土地整治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排灌渠道、建设水库、普及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灌溉效率和排水能力。
2. 土地改良:改善土壤质量、修复退化土地、进行土壤治理等。
3. 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 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对受损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恢复,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5. 农田坡改造和防护:修建沟渠,进行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和坡面侵蚀。
三、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土地整治项目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 环境可行性: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3. 社会可行性:土地整治项目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改善乡村环境,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风险分析1. 资金风险:土地整治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2. 技术风险:土地整治项目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技术不过关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 环境风险:土地整治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项目可行性结论综合分析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因素,土地整治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项目实施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地整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改造手段,能够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因此成为了城市发展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整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概述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理方案,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调查:对研究区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等相关信息。
(2) 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土地整理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3)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土地整理后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估该项目对于城市经济的贡献,并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
(4) 社会效益评估:对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城市形象的提升等方面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本研究将通过野外调查、档案资料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其中,野外调查将重点调查土地利用现状、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信息,实地考察将对现有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深入分析。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揭示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借助专业软件和模型,模拟土地整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结果与建议基于对研究区土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土地整理的可行性:根据研究结果,土地整理的可行性较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的发展水平。
2. 整理方案提出:结合研究数据和相关政策,提出合理的土地整理方案,包括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等。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
如果可以同时附上模板,最好。
附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社区土地整治项目
2、项目概要:该项目旨在从土地保护的角度,为当地社区实施土地
整理与保护,旨在提高当地土壤质量,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最终改善当
地的居住状况。
3、项目地点:XX社区
4、项目实施单位:XX政府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1、市场经济方面:该项目依托社区土地的整理和保护,能够有效提
高社区土地的资源价值,增加当地收入,进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
同时也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活力,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2、政策方面:该项目符合当地政府推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生态
环境保护政策,符合《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可以获得政府
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3、经济效益方面:改善土壤质量、环境质量,可以减轻土地荒漠化、土壤贫瘠现象的产生,最终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居
住品质,也能够利于社区的繁荣稳定。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该省土地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改善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云南省计划进行土地整治项目。
本次研究报告旨在评估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项目内容和范围1.扩大农田面积:通过整合农田,清理和平整土地,扩展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2.恢复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水源地、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3.整治城市土地:规划和改善城市用地格局,提高用地利用效率,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土地闲置问题。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云南省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田扩大和生态农业发展具有潜在市场机会。
此外,城市用地整治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有望提供更多的土地供给。
2.技术可行性:云南省已经有了一些土地整治的成功案例,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系统恢复等。
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开展有关技术研究和应用。
3.资金投入:土地整治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农田改造、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土地等方面的投资。
需要通过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和金融渠道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4.政策支持:云南省已出台一系列土地整治相关政策和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田保护政策、城市土地管理等。
政府支持为项目可行性提供保障。
四、项目风险分析1.自然灾害风险:云南省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可能对土地整治项目造成损失。
需要加强防灾减灾措施和保险等风险管理。
2.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供求波动、旅游业发展不稳定等因素可能影响项目收益。
需进行市场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灵活的经营策略。
3.技术风险:土地整治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问题,如土地改造、生态系统恢复、城市规划等,需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降低技术风险。
五、项目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相关政策,降低项目风险,提供政策保障。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土地整治项目一、项目背景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规划、设计和实施工程措施,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过程。
本项目旨在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二、项目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2.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3. 提高土地产业化水平;4. 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当前土地利用不规范,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因此,市场对土地整治项目需求旺盛。
2. 技术分析:土地整治项目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已经存在一些成熟的土地整治技术,可以在本项目中借鉴和应用。
3. 经济效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根据初步测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将达到20%以上。
四、实施方案1. 项目规模:本项目拟在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内进行试点,以总面积5000亩为目标。
2. 时间计划:项目预计在3年内完成,按照年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3. 技术方案:通过对土地资源、植被分布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
运用土地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手段进行整治工程实施。
五、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土地整治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支持力度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项目实施的困难。
2.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可能面临销售收入不及预期的风险。
六、投资计划本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包括调查与设计费用、工程建设费用、管理费用等。
资金筹措主要通过政府拨款、银行贷款等方式。
七、结论本项目在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实施,将能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但仍需关注政策和市场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入库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入库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管理模式亟需改革,对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土地整治项目是指对经济、社会、生态意义重大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将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以为项目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二、项目概述项目地点:河南省某县项目规模:1000亩项目内容:包括土地平整、排水设施建设、土地改良、绿化美化等内容项目投资:预计总投资500万元项目周期:3年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分析项目所在地区是农业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泛,市场需求量大。
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可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同时,由于项目所在地区受水灾、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土地整治项目将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 技术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包括土地平整、排水设施建设、土地改良、绿化美化等一系列工程。
技术实施难度较大,需要科学规划和严格执行。
同时,项目实施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专业团队,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3. 投资分析项目总投资5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整治工程、设备购置、人员工资等方面。
根据项目经济效益评估,项目年均收益可达100万元以上,投资回报周期为5年左右。
综合考虑项目前景和投资风险,项目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4. 管理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措施,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项目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有效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五、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土地整治项目受政策支持程度的影响较大,政策变化可能导致项目发展受阻。
2.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项目投资回报。
3. 技术风险:土地整治项目属于高科技领域,技术更新换代较快,项目技术风险较高。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土地整治是指对耕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用地质量低下的土地进行整治改造,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质量。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农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选取位于某县的XX乡作为样本地,通过对该乡的农田进行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以期达到增加农田年产值,并改善农民收入的目标。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经过调研分析,该县农田利用率较低,农民收入不高,因此有提升农田产能的需求。
同时,随着国内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田整治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2.技术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目标地区的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状况,结合土壤改良和水资源利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有较高的技术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土地整治费用、沟渠建设费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费用等。
通过提高农田年产值和农民收入,可以使投资回报率达到预期目标,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4.社会可行性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提高农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社会各界对此项目普遍抱有积极态度,有较高的社会可行性。
四、项目实施方案:1.调查研究阶段:了解目标地区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以及农民利用情况,确定整治方案。
2.土地整治阶段:通过土地改良措施,提高土地肥力和利用率。
建设沟渠,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农田设施建设阶段: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和排水畅通,提高农田生产力。
4.后期运营管理阶段:建立土地管理机构,负责土地整治后的运营和管理,监测土地利用效益和农民收入情况。
五、项目风险和对策:1.技术风险:有可能存在土壤改良技术不成熟或不适应目标地区的情况。
可通过广泛调研和合作,引进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和相关专家。
2.资金风险: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存在资金筹集和管理风险。
江西省某土地整理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背景
XX县位于XX省中南部,赣江中上游XX江两岸,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向中部XX江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XX是个农业县,以水稻生产为主,是全国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XX县自然资源丰富,XX金桔、板鸭、狗牯脑茶、花岗岩板材等享誉国内外市场。全县丘陵占全县总面积%,冲积平原(阶地)占全县总面积%,人均耕地拥有量为公顷。京九铁路贯通以来,尤其是新建成的赣粤高速公路,使XX的区位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也将带动XX的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城乡建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数量也将大幅度地上升,加之人口逐年的增长,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使本来人均耕地量就较少的XX也感到这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通过整理等手段积极增加补充耕地,力保耕地总量平衡,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于2000年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要求:按照“谁破坏、谁复垦”和占用耕地的“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严格履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义务,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本项目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为指导,本着“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项目区耕地的质量、产量、效益为目的设定的。
国 家 投 资 土 地 整 理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项 目 名 称:XX省XX市XX县XX乡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申报单位(公章):XX省XX县国土资源局
项 目 负 责 人: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
XXXX咨询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综合说明 (2)1.1项目名称 (2)1.2项目类型 (2)1.3项目建设规模 (2)1.4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2)1.5项目区地貌类型 (2)1.6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使用权) (2)1.7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 (3)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3)1.9项目预期目标 (3)1.10项目工期 (3)1.11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 (4)2 项目背景 (4)2.1项目所在县简况 (4)2.2项目提出的缘由 (6)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7)3 项目区概况 (10)3.1自然条件 (10)3.2自然资源条件 (11)3.3社会经济状况 (12)3.5土地利用现状 (14)3.6基础设施条件 (16)4 项目分析 (18)4.1项目区合法性分析 (18)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8)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19)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9)4.5土地适宜性评价 (24)4.6公众参与分析 (26)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8)5.1规划原则 (28)5.2规划方案比选 (28)5.3总体布局 (30)5.4建设内容 (36)5.5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54)6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57)6.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57)6.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 (57)6.3权属调整程序 (57)7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61)7.2工程管理 (67)8 施工组织设计 (69)8.1施工条件 (69)8.2天然建筑材料 (69)8.3施工布置 (70)8.4主要工程施工 (71)8.5施工进度 (74)9 投资估算 (75)9.1编制说明 (75)9.2估算费用构成 (76)9.3资金筹措 (82)9.4投资进度计划 (83)10 效益分析 (85)10.1社会效益分析 (85)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85)10.3经济效益分析 (86)10.4耕地质量等级 (88)11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89)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89)11.2建议 (89)12.1附件1 (92)12.1附件2 (92)1 综合说明1.1项目名称项目全称为:1.2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区级投资的补充耕地项目。
1.3 项目建设规模该项目建设规模为451.98hm2,其中包括荒草地448.52hm2,农村道路1.93hm2,农田水利用地1.53hm2。
1.4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涉及三个片区,其位置如下:片1,大地坐标(西安80)范围,东经:118°39′35″—118°41′03″,北纬:42°17′33.8″—42°19′10″。
CF市SS区片2区,大地坐标(西安80)范围,东经:118°08′39″—118°12′40″,北纬:42°26′27.6″—42°29′40″。
片3,大地坐标(西安80)范围,东经:118°57′14″—118°58′08″,北纬:42°20′24″—42°21′05″。
图1.4 项目所在位置示意图1.5 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微地貌为平原,整体地势是北高南低(XXX片是南高北低)。
1.6 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使用权)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使用权为全部承包给当地农民。
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清晰,权属界线明显,不存在土地权属争议。
项目受益主体为当地农民群众,符合《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对项目受益主体的规定。
1.7 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该项目XXXXXXXXXXX,主要是对未利用地进行整理为耕地。
整理后项目区预计共新增耕地444.97hm2,新增耕地率为98.45%。
其中:XXX片预计新增耕地107.08hm2;片2预计新增耕地244.10hm2;片3预计新增耕地93.79hm2。
1.8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a)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区面积为188.97hm2,挖方量和填方量均为30.90万m3。
b)农田水利工程:新建机井21眼,井房21座,铺设D160PVC干管22641m (项目区外的干管均采用0.8MPa的PVC管材,其余干管用0.6MPa的PVC管材),D110PVC支管39165m,钢管84m,泄水井147座,阀门井168座,架设高压输电线路2.391km,低压输电线路6.968km,购置变压器14台。
过水路面:片1田间道1过现有的冲沟而设置有过水路面,过水路面各段依地形用缓坡过渡处理。
过水路面依原有缓坡分为5段,总长为23m。
c)田间道路工程:维修原有田间道3430m,新建生产路5712m,原有生产路改建6092m。
d)防护林工程:种植乔木8765株。
1.9 项目预期目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将项目区绝大部分荒草地开发整理为耕地,最终达到合理利用、保护耕地的目标。
工程竣工后净增加耕地面积444.97hm2、新增耕地率98.45%,耕地年增加产值186.88万元。
1.10 项目工期项目建设工期8个月,工期为2009年4月~12月。
1.11 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897.31万元,单位面积投资为1323.53元/亩。
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94年。
2 项目背景2.1 项目所在县简况2.1.1 地理位置SS区位于XXXCF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7′10″—119°39′03″,北纬42°01′29″—42°42′22″,是CF市所辖郊区,也是CF市最大的农牧业产区。
东西长153 km,南北宽77 km,土地总面积5955.33km2,海拔436~2 067 m。
东隔老哈河与敖汉旗及辽宁省建平县相望,南与喀喇沁旗和元宝山区毗邻,西与河北省围场县相连,北与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接壤。
2.1.2 自然条件a)气候SS区大部分属温带亚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霜冻早,冬季寒冷,降雪少。
年平均气温6.8℃,极端气温分别为42.5和-31.4℃。
年平均降水量350~450 mm,最大年降水量达450mm,最小为200mm,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
年蒸发量1700~2000 mm,为年降水量的4~5倍,年均气温5~7℃,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年最高气温42.5℃,最低气温-32.9℃,≥10℃的有效积温2 700~3 200℃。
年日照2 700~3 000 h,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的5~9月日照总时数为1 250~1 350 h。
年平均风速2.5m/s,大风日数31d,无霜期120~140d。
b)地势地貌SS区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均海拔500~700m,最高海拔2067m,最低处位于羊肠子河与老哈河汇流处的波罗和硕地区,海拔440m,西部属中山山地地貌区,位于七老图山区的北部,该地貌类型区群山起伏,山势陡峻,具有明显的气候单面山特点,中部呈低山丘陵地貌,山丘孤立,顶部平展,沟壑纵横,侵蚀沟自下而上呈树状发育,局部有沙丘堆积,东部为丘陵平川区,属努鲁儿虎石质低山丘陵区的西北隅,丘陵、台地与河谷平原相间,地形较为破碎,坡度较缓,在上述4个地貌类型区中,沿河流两侧均条带状分布有河谷冲积平原及河滩曼地,土壤肥沃,植被发育,富存地下水,且水质良好。
c)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为栗钙土、草甸土,腐殖质层厚平均为25.61cm,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50%。
全氮含量平均为0.12%,全磷含量平均为0.13%,全钾含量平均为2.43%。
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02.81 PPm ,速效磷含量平均为4.57 PPm ,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17.02PPm。
PH值平均为8.53。
d)生物资源SS区的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森林植被,其中森林植被分布在西部海拔700m以上的地段,阴坡乔木树种以兴安落叶松、油松为主,伴生有白桦、蒙古栎等,林下植被以绣线菊、虎榛子为优势,伴有唐松草、地榆、委陵菜等,阳坡以阔叶树种占优势,主要有山杨、小青杨、山杏,林下有绣线菊、玉竹等;干草原植被集中分布于中东部海拔650以上的低山丘陵地区,有羊草、贝加尔针茅、冷蒿、羊胡子草、隐子草、百里香、胡枝子、铁杆蒿等;草甸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山间沟谷的低洼地带,优势植物有早熟禾、苍耳、芦苇、车前、委陵菜、地榆等中生和湿生植物,盖度35~45%;沙生植被分布在中东部风口沙线处,常见有小叶锦鸡儿、沙蒿、沙蓬等沙生植物,固定沙丘上还分布有杨树、百里香等。
2.1.3 社会经济概况SS区是CF市中心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该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民族居住区。
全区辖29个苏木、乡、镇,共有260个行政村(嘎查)、2053个村民小组。
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为53.68万人。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5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1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587元。
2.2 项目提出的缘由近年来国家提高了粮食的收购价格,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
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基础、人力、物力、技术条件的制约,当地还有部分未利用地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并存在相当数量的中低产田,这些都阻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道路和农田防护工程的实施,将在项目区内新增耕地444.97hm2,原有448.52hm2荒草地开垦为水浇地,缓解当地日益加剧的耕地人需矛盾。
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田配套工程的完善将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为实施农业机械化和开展现代化农业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农田防护工程的建设,将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本项目设施后,当地未利用土地(主要是448.52hm2荒草地)将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以往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将得到合理调整,高标准、规模化农田的建设将使农作物产量有大幅度增加,极大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通过该补充耕地项目,将促进项目区内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良好的模范先锋作用。
2.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3.1 国家法律、法规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c)《基本农田保护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3.2 相关政策a)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b)《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d)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大补充耕地工作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20号);e)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3号);f)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63号);g)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h)《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i)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j)《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4号);k)《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l)《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