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

合集下载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填序号)。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B 【解析】【分析】【详解】(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1中的“钙”指的是元素;(2)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A正确;B、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C、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C正确;(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知,A正确;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B错误;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中。

在粮食、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都可以检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盐,含量高的是茎叶类蔬菜、其次是根茎类蔬、然后是瓜类蔬菜,它们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盐就会被分解为亚硝酸盐。

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

当体内+3价铁血红蛋白达到20%-40%就会出现缺氧症状,达到70%以上可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而且它对预防致命的肉毒梭菌中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和许多国家都批准把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改进肉类颜色。

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会产生亚硝胺,亚硝胺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肌红蛋白结合产生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产生稳定的红色。

为了测定煮熟后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人员选用白菜进行了测定,实验1温度为20℃,实验2温度为13℃,实验中分别取放置2、4、6、8、10、12、24小时的熟白菜汁3滴,滴入1滴稀硫酸,再滴入2滴0.03%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表示含有亚硝酸盐,实验记录见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2)亚硝酸盐使人体中毒的原因______。

(3)下列有关亚硝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逐渐分解为亚硝酸盐B温度越低,熟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速率越快C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亚硝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我国规定食品中禁止添加亚硝酸盐(4)根据实验现象,你对一次吃不完的熟蔬菜的建议是______。

【答案】KMnO4它能将人体内血红素中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AC ①低温下贮存;②尽早食用【解析】【详解】(1)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故填:KMnO4;(2)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故填:它能将人体内血红素中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3)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逐渐分解为亚硝酸盐,故A正确;B.冰箱内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常温下亚硝酸盐含量,则说明低温保存剩菜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温度越低,熟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速率越慢,故B错误C.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亚硝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我国规定食品中可以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适量的亚硝酸盐做防腐剂,故D错误。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

你对可燃冰有多少了解呢?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

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1)温度不能太高。

(2)压力要足够大。

(3)要有甲烷气源。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

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为什么开采困难?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露、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碳黑、乙炔、氰化氢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

A 高温高压B 低温高压C 低温低压(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可燃冰不是冰B 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C 在1atm和2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答案】B 能量高,燃烧值大 CH4+2O2点燃CO2+2H2O AB【解析】【分析】【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低温高压;故填:B;(2)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故填:能量高,燃烧值大;(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H4+2O2点燃CO2+2H2O;(4)A.可燃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冰的成分是水,可燃冰不是冰,说法正确;B.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因此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在1atm和2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说法错误。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A. 6B. 8C. 16D. 18答案:C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碱?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钾C. 硫酸D. 氨水答案:C3. 铁在空气中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 氧气B. 水C. 氧气和水共同作用D. 温度答案:C二、填空题4.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中表示水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H2O5.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C + O2 → CO2三、简答题6.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7.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因为它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构成和代谢过程。

水还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

四、计算题8. 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O4,求其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氢)+ 32(硫)+ 4×16(氧)= 98。

五、实验题9.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答案:将一根燃烧的木条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燃烧更加旺盛,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六、论述题10. 论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处理和净化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化学还可以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B.它极易溶解于水;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3)密封保存【解析】(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KOH+CO2═K2CO3+H2O;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中。

在粮食、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都可以检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盐,含量高的是茎叶类蔬菜、其次是根茎类蔬、然后是瓜类蔬菜,它们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盐就会被分解为亚硝酸盐。

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

当体内+3价铁血红蛋白达到20%-40%就会出现缺氧症状,达到70%以上可导致死亡。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近日,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第三种中微子震荡,中微子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将为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之谜再添新的金钥匙。

则回答:(信息提供):(1)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即“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2)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描述:当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地核被这些中微子加热并熔化,带来了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灭顶之灾。

(3)科幻片《星际迷航》里,宇航员利用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进行太空之旅。

《天使与魔鬼》将反物质被描述成威力最大的能量源。

(应用拓展)(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推测,你心目中的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_______)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则图中代表各粒子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1表示_________,-1表示_______。

(3)当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就会立即“湮灭”____(是否)化学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是_____。

【答案】B 1个反电子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解析】【分析】【详解】(1)由资料可知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粒子比较,它们中的电子、质子,与普通粒子中的质子和电子,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氢原子中质子带正电,则反氢原子中质子带负电,氢原子中电子带负电,则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2)根据题中的信息: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可推知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1表示1个反电子;-1表示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2.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填序号)。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B 【解析】【分析】【详解】(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1中的“钙”指的是元素;(2)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A正确;B、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C、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C正确;(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知,A正确;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B错误;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

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先将盐卤(亦称卤水或卤汁)引入深达数米的贮卤池沉淀杂质,再经笕管导入纵向排列的数口铁锅中开始熬。

卤水先经大火煎煮,迅速蒸发水分,然后利用豆汁或蛋清、猪血等吸附硫酸钙等杂质,再用竹编的筛子舀起,称为“提浆”。

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之后用小火慢慢熬煮,适时下母子渣盐(盐种),促使卤水结晶成盐粒。

已经结晶的盐粒还需要经过淋花水的工序。

花水是一种卤汁,将卤汁一遍遍淋在刚刚结晶的盐粒上,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增加盐粒的亮泽度。

之后滤去残留的水分,再转至烘干炕摊开烘干,最后打包、计重、入库房。

(1)“提浆”和实验室“过滤”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2)熬盐和实验室的____原理相同。

(3)竹编的筛子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____。

(4)花水是氯化钠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大量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二种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漏斗 蒸发 滤纸 饱和 2222NaCl 2H O2NaOH Cl H ++↑+↑通电 【解析】【分析】【详解】(1)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漏斗;(2)熬盐和实验室蒸发的原理相同,故填:蒸发;(3)竹编的筛子起到过滤作用,相当于滤纸,故填:滤纸;(4)花水是一种卤汁,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只去除杂质不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5)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222NaCl 2H O2NaOH Cl H ++↑+↑通电【点睛】 该题考察过滤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2.2016年1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科学家首次将从空气捕获的二氧化碳用氢气将其转化为甲醇,同时有水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

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

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

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

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1)C (2)甲烷(3)B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解析】试题分析:(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考点:二氧化碳,环境保护2.可燃冰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

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___g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

A 可燃冰的开采不存在任何困难B 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C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__。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5 88 BC 8 CH4+CO2一定条件2CO+2H2【解析】【分析】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为清洁燃料,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详解】(1)甲烷的化学式为4CH,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设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4222CH+2O CO+2H O164432g x点燃1644=32g xx=88g故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88g二氧化碳。

(2)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燃料,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过多的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故选B。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16:18n=1:9,所以n=8。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根据元素守恒推测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一定条件2CO+2H2。

【点睛】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功发现新的中微子震荡,并精确测量其振荡几率,中微子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将为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之谜再添新的证据。

果果与同学们志愿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微子、反物质、反粒子等作出一些初步的了解:(查阅资料)(1)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描述:当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地核被这些中微子加热并熔化,带来了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灭顶之灾。

(2)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即“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3)前卫的科幻片《星际迷航》里,星际航行中宇航员们利用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进行太空之旅。

还有科幻片《天使与魔鬼》将反物质被描述成人类未来威力最大的能量源。

(结论与解释):(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推测,你心目中的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______(填序号)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当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就会立即“湮灭”____(是否)化学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是_____。

(应用拓展)果果从大亚湾新中微子实验,展望到人类未来驾驭物质的超能力,她认为不大可能出现电影中危言耸听的恐怖情节,请你帮助说出感想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新中微子实验说明物质领域探索是可控的,也是无限的,更需要全人类理性的化解危机,合理利用新能源【解析】【分析】【详解】[结论与解释]:(1)由于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根据题干的信息进行推测,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故填B。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而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产生“湮灭”的现象并不符合化学变化的实质,故填: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应用拓展]感想为新中微子实验说明物质领域探索是可控的,也是无限的,更需要全人类理性的化解危机,合理利用新能源。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

氯化钠的熔点为801℃,将氯化钠和氯化钙按质量比2:3混合共熔,可得到熔融温度约为580℃的共熔物,降低了电解所需的温度。

电解时,正极放出氯气,负极产生的金属钠和金属钙同时浮在共熔物,从管道溢出。

把熔融的金属混合物冷却到105~110℃,金属钙结晶析出,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金属钠。

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

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__________。

(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__________。

(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写出用钠制取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最外层电子(2)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地软)(3)隔绝水和氧气(4)2Na+ 2H2O2NaOH + H2↑(5)Na+ KCl NaC l+ K↑【解析】试题分析:(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2)钠的物理性质有:有金属光泽,银白色;(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水和氧气;(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5)钠与氯化钾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氯化钠和钾。

考点:元素化学性质,物质性质,灭火原理。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科普阅读理解]柠檬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柠檬、复盆子、葡萄等。

因最初从柠檬果的汁中提出,故取名柠檬酸。

19世纪末以来,主要用发酵法制取柠檬酸。

我国以薯干等为原料,采用的深层发酵技术具有独创性,发酵指数居世界前列。

柠檬酸的化学式为 C6H8O7,又名枸橼酸,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

0℃时,在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

加热至175 ℃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与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柠檬酸在食品及卫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柠檬酸粉用于杀菌除垢柠檬酸能与碳酸盐反应,因而能够快速分解附着在热胆内壁、饮水机、发热管、电水壶、蒸蛋器、茶壶等上的水垢。

此外,柠檬酸还能杀灭细菌芽孢,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某种含柠檬酸的除垢剂配方如图所示。

图1某除垢剂成分的质量分数用于食品工业柠檬酸有温和爽快的酸味,主要用作清凉饮料、果汁、果酱、水果糖和罐头等的酸性调味剂。

同时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强食欲和促进体内含磷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某种含柠檬酸的果冻的配料表如下(按100g计):用料果冻粉白砂糖牡丹花红色素柠檬酸草莓香精用量0.6 g17 g26 mg0.4 g0.17 g柠檬酸为可食用酸类,无论是用于食品工业还是杀菌除垢,适当剂量的柠檬酸对人体无害。

但它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法制取柠檬酸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