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萃取传质单元高度测定实验

合集下载

学习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原理

学习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原理
惠州学院化学工程系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Engineering of Huizhou University
化工实验室设备介绍
液膜分离实验装置
了解两种不同的液膜传
质机理,掌握整个液膜分离 的操作过程 ;用液膜分离技 术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可以在醋酸–水系统内,
筛选表面活性剂,得到理想
过滤搅拌综合实验装置
测定搅拌功率曲线; 了解影响搅拌功率的因素 及关联方法
圆盘塔CO2吸收传质系数测定
测定两相浓度随
时间的变化关系,探
讨流动状况、物系性 质对液液界面传质的 影响机理;学习掌握 刘易斯池测定传质系 数的方法。
鼓泡反应器气含率测定
掌握静压法 测定气含率的原 理与方法;掌握 气液鼓泡反应器 的操作方法;了 解气液比表面积 的确定方法。
液液萃取实验装置
了解液液萃取的操作方 法;学习液液萃取塔传质 单元高度的测定原理,掌 握萃取塔性能的测定方法
乙苯脱氢实验装置
用于加氢; 优选工艺条件,又可用于 考评催化剂性能,测定反应的 宏观动力学、收率的影响曲线, 学习稳定操作条件的方法
单管反应器返混实验
通过脉冲法测停留 时间分布,改变不同条 件观察分析管式反应器 中流动特性,并用多釜 串联模型计算参数N, 进行反应器循环比与返 混之间的关系研究。
的分离条件。 也可以用在其 他的乳状液膜分离体系中。
共沸精馏实验装置
用于含共沸组成的有机 物质的精制分离;可进行 恒沸剂选择、加入量、操 作条件研究,通过本实验 设备的使用,可学习掌握
制备无水乙醇的原理和方
法,熟悉精馏塔的构造及 操作。
连续精馏实验装置
适用常压、减压、加压 精馏和特殊的反应精馏 (如酯化、醚化)、萃取 精馏、共沸精馏中的间歇 或连续操作;可用于实验 研究和模拟工业蒸馏进行 培训操作等。

萃取1

萃取1
2、液液萃取段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萃取过程与气液传质过程的机理类似,如求萃取段高度目前均用理论级数、级效率或者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法。对于本实验所用的振动筛板塔这种微分接触装置,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法计算。当溶液为稀溶液,且溶剂与稀释剂完全不互溶时,萃取过程与填料吸收过程类似,可以仿照吸收操作处理。萃取塔的有效高度可用(1)式表示:
④为减小液滴尺寸并增加液滴表面的湍动,对于界面张力梯度 dσ/dx>0(x为溶质的组成)的物系,溶质应从液滴向连续相传递;反之,对于 dσ/dx <0的系统,溶质应从连续相向液滴传递。
⑤为降低成本和保证生产安全操作,应将成本高和易燃易爆的液体作分散相。
2、振动筛板萃取塔有什么特点?
答:振动筛板塔可较大幅度的增加相际接触面积和提高液体的湍动程度,传质效率高,流体阻力小,操作方便,生产能力大。
3、振动频率对萃取过程有何影响?
答:振动筛板塔的效率与塔板的振动频率密切相关。当振幅一定时,在不发生液泛的前提下,效率随频率加大而提高。
H=HOENOE=HORNOR(1)
式中:H一萃取段高度,mm;HOE,HOR一分别为以萃取相与萃余相计算总传质单元高度,mm;
NOE,NOR一分别为以连续相和分散相计算的总传质单元数
式中:;Kya--萃取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g/(m3.s);Kxa--萃取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g/(m3.s);VE,VR一分别为连续相中和分散相中稀释剂(B)的质量流量,kg/s;Ω一塔的截面积,m2;Xl、X2一分别表示分散相出、进塔时溶质的质量比浓度,kg/kg。
七、思考题
1、在萃取过程中选择连续相、分散相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当两相流量相差很大时,将流量大的选作分散相可增加相际传质面积。但是,若所用的设备可能产生严重轴向返混时,应选择流量小的作分散相,以减小返混的影响。

萃取塔的操作与萃取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实验

萃取塔的操作与萃取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实验
b.影响液泛的因素: ① 外加能量的大小; ② 流量、系统的物性。
六.萃取塔的操作与控制
㈠ 开车
㈡ 物料衡算 维持分相界面恒定,可以达到总物料的平衡; 操作中利用Π管来控制总物料平衡。
㈢ 达到稳定操作的时间 稳定时间=3×替代时间 (一般需20min)
七.萃取设备内的传质效果
㈠ 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2)外加能量的大小 有利:a.增加液液传质面积; b.增加液液传质系数。 不利:a.返混增加,传质推动力下降; b.液滴太小,内循环消失,传质系数下降; c.容易发生液泛,通量下降。
(3)液泛 a.定义: 当连续相速度增加,或分散相速度下降,此时分
散相上升或下降速度为零,对应的连续相速度即为 液泛速度;发生的现象称之为液泛。
NA=K(Ha)ΔCM=G油(CF-CR) H GK油a CΔF CCM R H=HOR·NOR NOR :反映分离的难易 HOR :反映设备的性能
㈡ 影响传质效果的因素 ①操作因素: S ; Xs ; T ②设备因素: 分散相的选择; 外加能量的大小; 设备形式及结构。
㈢ 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
H GK油aCΔ F CCMR
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及其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
<化工原理实验室> <赵培 张秋香>
一.实验目的
⑴掌握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学会分析 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影响;
⑵了解引起萃取塔液泛不正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处 理方法;
⑶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
萃取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 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方法。溶质A,稀释剂B,溶 剂S,当B、S不互溶时,萃取和吸收一样,均属两相 传质,因此,其传质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和吸收一样。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

实验15 液—液萃取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液萃取原理和实验方法。

2.熟悉转盘萃取塔的结构、操作条件和控制参数。

3.掌握评价传质性能(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液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和提纯物质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

在欲分离的液态混合物(本实验暂定为:煤油和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种与其互不相溶的溶剂(本实验暂定为:水),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性质的差异,易溶组分较多地进入溶剂相从而实现混合液的分离。

萃取过程中所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水),混合液中欲分离的组分称为溶质(苯甲酸),萃取剂提取混合液中的溶质称为萃取相,剩余的混合液称为萃余相。

图2-15-1是一种单级萃取过程示意图。

将萃取剂加到混合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因溶质在萃取相的平衡浓度高于在混合液中的浓度,溶质从混合液向萃取剂中扩散,从而使溶质与混合液中的其他组分分离。

图2-15-1单级萃取过程示意图由于在液-液系统中,两相间的密度差较小,界面张力也不大,所以从过程进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的接触过程中,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惯性力不大。

为了提高液-液相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从外界向体系加能量,如搅拌、脉动、振动等。

本实验采用的转盘萃取塔属于搅拌一类。

与精馏和吸收过程类似,由于过程的复杂性,传质性能可用理论级和级效率表示,或者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表示,对于转盘萃取塔、振动萃取塔这类微分接触萃取塔的传质过程,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表征塔的传质特性。

萃取相传质单元数N OE 表示分离过程的难易程度。

对于稀溶液,近似用下式表示:**ln *2112x x x x x x dxN x x OE --=-=⎰(2-15-1) 式中:N OE ——萃取相传质单元数x ——萃取相的溶质浓度(摩尔分率,下同) x * ——溶质平衡浓度x l 、x 2 ——分别表示萃取相进塔和出塔的溶质浓度。

萃取相的传质单元高度用H OE 表示:OE OE H/N H = (2-15-2)式中:H 为塔的有效高度(m )。

化工原理萃取实验

化工原理萃取实验
努力尝试微笑
四. 萃取塔结构特征
⑴需要适度的外加能量; ⑵需要足够大的分层分离空间。
五.萃取塔的操作特点
⑴ 分散相的选择 a.流量大的一相作为分散相; b.不易润湿材质的一相作为分散相;
c.根据界面张力理论 d.粘度大的、含放射性的、成本高的选为分散相
(2)外加能量的大小 有利:a.增加液液传质面积; b.增加液液传质系数。 不利:a.返混增加,传质推动力下降; b.液滴太小,内循环消失,传质系数下降; c.容易发生液泛,通量下降。
Cf)(CR lnCfCRCf
0)
C
f
CE k
(6)C与x的换算
Cf
12 ρ油
2
CR
xR 122 ρ油
CE
xE 122 ρ水
CS 0
八.实验流程图
九.实验步骤
1.先灌满连续相; 2.再开启分散相; 3.将转速分别调至300,500,650,900,1100,1450;
4.取样分析进口苯甲酸浓度xf,随外加能量增加,分 析出口浓度xR,从而计算传质单元数,最终测得传质 单元高度HOR。
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及其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
<化工原理实验室> <赵培 张秋香>
一.实验目的
⑴掌握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学会分析 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的影响;
⑵了解引起萃取塔液泛不正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处 理方法;
⑶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
萃取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 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方法。溶质A,稀释剂B,溶 剂S,当B、S不互溶时,萃取和吸收一样,均属两相 传质,因此,其传质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和吸收一样。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报告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验报告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验报告总结1一、实验目的① 了解转盘萃取塔的结构和特点② 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③ 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萃取实验装置三、实验原理萃取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

将一定量萃取剂加入原料液中然后加以搅拌使原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溶质通过相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扩散所以萃取操作与精馏、吸收等过程一样也属于两相间的传质过程。

与精馏吸收过程类似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萃取过程也被分解为理论级和级效率或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对于转盘塔振动塔这类微分接触的萃取塔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处理。

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难易的程度。

对于稀溶液传质单元数可近似用下式表示式中NOR------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x------萃余相中的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x*------与相应萃取浓度成平衡的萃余相中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

x1、x2------分别表示两相进塔和出塔的萃余相浓度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可由下式表示H12xx*ORxxdxN ORORNH ORxHLaK 式中 HOR------以萃余相为基准的传质单元高度m; H------ 萃取塔的有效接触高度,m; Kxa------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系数kg/(m3h△ x); L------萃余相的质量流量kg/h; ------塔的截面积,m2; 已知塔高度H 和传质单元数NOR可由上式取得HOR的数值。

HOR 反映萃取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HOR越大设备效率越低。

萃取实验

萃取实验

实验九液-液萃取实验一、实验内容通过以水为萃取剂,萃取煤油中的苯甲酸,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⒈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一般结构和特点。

⒉熟悉液-液萃取操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液-液萃取装置的操作方法。

⒊学习和掌握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及体积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三、实验基本原理原料液中含有溶质A和溶剂B,为使A与B尽可能地分离,需选择一种溶剂,称为萃取剂S,要求它对A的溶解能力要大,而与原溶剂(稀释剂)B的相互溶解度愈小愈好。

萃取的第一步是使原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器中保持密切接触,溶质A将通过两液相间的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传递;在充分接触、传质之后,第二步是使两液相在分层器中因密度的差异而分为两层。

一层以萃取剂S为主,并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萃取相;另一层以原溶剂B为主,还含有未被萃取完的部分溶质,称为萃余相。

若溶剂S和B为部分互溶,则萃取相中还含有B,萃余相中亦含有S。

当萃取相和萃余相达到相平衡时,则称上图中的设备为一个理论级。

萃取相和萃余相都是均相混合液,为了得到产品A,并回收溶剂S供循环使用,还需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分离,通常是应用蒸馏;当溶质很难挥发时,也可采用蒸发。

由上可知,为了分离液体混合物,萃取的过程比蒸馏要复杂,但在遇到以下情况时,直接用蒸馏却不一定经济合理。

①当溶质A的浓度很稀,特别是溶剂B为易挥发组分时,以蒸馏法回收A的单位热耗甚大。

这时可用萃取先将A富集在萃取相,然后对萃取相进行蒸馏,因而使耗热量显著降低。

②当溶液是恒沸混合物或所需分离的组分沸点相近时,一般的蒸馏方法不适用。

除可以采用恒沸蒸馏或萃取蒸馏外,有些场合以应用先萃取再蒸馏的方法较为经济。

③当需要提纯或分离的组分不耐热时,若直接用蒸馏,往往需要在高真空之下进行,而应用常温下操作的萃取过程,通常较为经济。

液-液传质过程和气-液传质过程均属于相际传质过程,这两类传质过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别。

萃取实验原理、要求

萃取实验原理、要求
此外,萃取塔内连续相所允许的极限速度(泛点速度)与液滴的运动 速度有关。而液滴的运动速度与液滴的尺寸有关。一般较大的液滴,其 泛点速度较高,萃取塔允许有较大的流通量;相反,较小的液滴,其泛 点速度较低,萃取塔允许的流通量也较低。
液滴的分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 A 借助喷嘴或孔板,如喷洒塔和筛孔塔。 B 借助塔内的填料,如填料塔。 C 借助外加能量,如转盘塔,振动塔,脉动塔,离心萃取器等。 液滴的尺寸除与物性有关外,主要决定于外加能量的大小。 (3)萃取塔的操作 萃取塔在开车时,应首先将连续相注满塔中,然后开启分散相,分 散相必须经凝聚后才能自塔内排出。因此当轻相作为分散相时,应使分 散相不断在塔顶分层段凝聚,当两相界面维持适当高度后,再开启分散 相 出 口 阀 门 ,并 依 靠 重 相 出 口 的 π 形 管 自 动 调 节 界 面 高 度 。当 重 相 作 为 分散相时,则分散相不断在塔底的分层段凝聚,两相界面应维持在塔底 分层段的某一位置上。
(2)液滴的分散
为了使其中一相作为分散相,必须将其分散为液滴的形式。一相液 体的分散,亦即液滴的形成,必须使液滴有一个适当的大小。因为液滴 的尺寸不仅关系到相际接触面积,而且影响传质系数和塔的流通量。
较小的液滴,固然相际接触面积较大,有利于传质;但是过小的液 滴,其内循环消失,液滴的行为趋于固体球,传质系数下降,对传质不 利。所以,液滴尺寸对传质的影响必须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往复振动筛板塔外加能量大小的标志是振幅与振动频率的乘积。
5.液泛 在 连 续 逆 流 萃 取 操 作 中 ,萃 取 塔 的 通 量 (又 称 负 荷 )取 决 于 连 续 相 容
许的线速度,其上限为最小的分散相液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连续相 流率。这时塔刚处于液泛点(即为液泛速度)。在实验操作中,连续相的 流速应在液泛速度以下。为此需要有可靠的液泛数据,一般这是在中试 设备中用实际物料做实验测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2、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3、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并分析搅拌转速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萃取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操作。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待分离的混合液中加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

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各组分的溶解度的差别,使原溶液得到分离。

1.液液传质特点液液萃取与精馏、吸收均属于相际传质操作,它们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在液液系统中,两相的重度差和界面张力均较小,因而影响传质过程中两相充分混合。

为了促进树相的传质,在液液萃取过程常常要借甩外力将一相强制分散于另一相中(如利用外加咏小的脉冲塔、利用塔盘旋转的转盘塔等等)。

然而两相一旦混合,要使它们充分分离也很小.因此萃取塔通常在顶部与底部有扩大的相分离段。

在萃取过程中,两相的混合与分离好坏,直接影响到萃取设备的效率。

影响混合、分离的因素很多,除与液体的物性有关外,还有设备结构,外加能量,两相流体的流量等等有关,很难用数学方程直接求得。

因而表示传质好坏的级效率或传质系数的值多用实验直接测定。

研究萃取塔性能和萃取效率时,观察操作现象十分重要,实验时应注意了解以下几点:(1)液滴分散与聚结现象;(2)塔顶、塔底分离段的分离效果;(3)萃取塔的液泛现象;(4)外加能量大小(改变转速)对操作的影响。

本实验重点考察桨叶转速对传质单元数和萃取率的影响。

2.液液萃取传质单元高度和总传质系数的计算萃取过程与气液传质过程的机理类似,如求萃取段高度目前均用理论级数、级效率或者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法。

对于本实验所用的桨叶式旋转萃取塔这种微分接触装置,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法汁算。

当溶液为稀溶液,且溶剂与稀释剂完全不互溶时,萃取过程与填料吸收过程类似,可以仿照吸收操作处理。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约为0.2%(质量)。

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 表示,在本实验中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 表示,在本实验中又称分散相)。

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

萃取相及萃余相的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之。

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按萃取相计算的传质单元数计算公式为:**bb t t Y X OE OR Y X dY dXN N Y Y X X ==--⎰⎰用Y E ─X R 图上的分配曲线(平衡曲线)与操作线可求得1*Y Y-~Y E 关系。

再进行图解积分或用辛普森积分可求得N OE 。

液相的平衡关系可用体系的分配曲线求得。

传质单元高度:OE OE OR OR OE OR OE ORH H N H N H H N N H H ====式中:H —— 萃取段高度,m ;H OE 、H OR —— 分别以连续相和分散相计算的总传质单元高度,m ; 体积总传质系数:E R OE OR Ea Ra E REa Ra OE OR V V H H K K V V K K H H ==ΩΩ==ΩΩN OE 、N OR —— 分别以连续相和分散相计算的总传质单元:**bb tt Y X OE OR Y X dY dXN N Y YX X ==--⎰⎰式中:K Ea —— 为连续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g /(m 3·s);K Ra —— 为分散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g /(m 3·s) V E 、V R —— 分别为连续相和分散相的质量流量,kg/s ; Ω —— 塔的截面积,m 2;Y t 、Y b —— 分别为连续相进、出塔时溶质的质量比浓度,kg/kg ; X t 、X b —— 分别为连续相出、进塔时溶质的质量比浓度,kg/kg ;3.萃取塔中的物料衡算—— 操作线方程液—液萃取过程的物料衡算如右图。

对划定的区域进行物料衡算:()b bb bBX SY BX SY BY X X Y S+=+=-+ 上式即为萃取操作线方程,它的斜率为B/S 。

当Y =Y t 时,X=X t ,所以操作线是经过(X t ,Y t )和(X b ,Y b )的直线。

萃取过程的萃取率为b tbX X X ϕ-= 4.实验各样品的测定用移液管分别取煤油相10ml ,水相25ml 样品,以酚酞做指示剂,用0.01N 左右NaOH 标准液滴定样品中的苯甲酸。

在滴定煤油相时应在样品中加数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醚磺化AES(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脂钠盐),也可加入其它类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激烈地摇动滴定至终点。

计算公式如下:油相中苯甲酸的浓度:(/)10800NaOH NaOH V N M X kg kg ⨯⨯=⨯苯甲酸苯甲酸煤油水相中苯甲酸的浓度: (/)25800NaOH NaOH V N M Y kg kg ⨯⨯=⨯苯甲酸苯甲酸水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的流程示意图见图一、图二。

萃取塔为桨叶式旋转萃取塔。

塔身为硬质硼硅酸盐玻璃管,塔顶和塔底的玻璃管端扩口处,分别通过增强酚醛压塑法兰、橡皮圈、橡胶垫片与不锈钢法兰连结。

塔内有16个环形隔板将塔分为15X b Y b X tY tX 、Y —— 分别为油相、水相中溶质的质量比浓度下标t 为塔顶,下标b 为塔底B 为油流量,S 为水流量BS段,相邻两隔板的间距为40mm,每段的中部位置各有在同轴上安装的由3片桨叶组成的搅动装置。

搅拌转动轴的底端有轴承,顶端亦经轴承穿出塔外与安装在塔顶上的电机主轴相连。

电动机为直流电动机,通过调压变压器改变电机电枢电压的方法作无级变速。

操作时的转速由指示仪表给出相应的电压。

在塔的下部和上部轻重两相的入口管分别在塔内向上或向下延伸约200 mm,分别形成两个分离段,轻重两相将在分离段内分离。

萃取塔的有效高度H则为轻相入口管管口到两相界面之间的距离。

1.实验方法与步骤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

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表示,本实验又称连续相、重相)。

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表示,本实验中又称分散相、轻相)。

轻相入口处,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应保持在0.0015~0.0020(kg苯甲酸/kg煤油)之间为宜。

轻相由塔底进入,作为分散相向上流动,经塔顶分离段分离后山塔顶流出;重相由塔顶进入作为连续相向下流动至塔底经π形管流出;轻重两相在塔内呈逆向流动。

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

萃取相及萃余相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

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实验步骤:1.在实验装置最左边的贮槽内放满水,在最右边的贮槽内放满配制好的轻相入口煤油(见图二),分别开动水相和煤油相送液泵的电闸,将两相的回流阀打开,使其循环流动。

2.全开水转子流量计调节阀,将重相(连续相)送入塔内。

当塔内水面快上升到重相入口与轻相出口间中点时,将水流量调至指定值(4l/h),并缓慢改变丌形管高度使塔内液位稳定在重相入口与轻相出口之间中点左右的位置上。

3.将调速装置的旋扭调至零位,然后接通电源,开动电动机并调至某一固定的转速。

调速时应小心谨慎,慢慢地升速,绝不能调节过量致使马达产尘”飞转”而损坏设备。

4.将轻相(分散相)流量调至指定值(6l/h),并注意及时调节丌形管的高度。

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塔顶分离段两相的相界面位于重相入口与轻相出口之间中点左右。

5.在操作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塔顶的两相界面过高或过低。

若两相界面过高,到达轻相出口的高度,则将会导致重相混入轻相贮罐。

6.操作稳定半小时后用锥形瓶收集轻相进、出口的样品各约40ml,重相出口样品约50ml备分析浓度之用。

7.取样后,即可调节电压改变浆叶的转速(电压与转速的关系见附表),其它条件不变,进行第二个实验点的测试。

8.用容量分析法测定各样品的浓度。

9.实验完毕后,关闭两相流量计。

将调速器调至零位,使浆叶停止转动,切断电源。

滴定分析过的煤油应集中存放回收。

洗净分析仪器,一切复原,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2.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1.调节浆叶转速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慢慢地升速,千万不能增速过猛使马达产生”飞转”损坏设备。

最高转速机械上可达600转/分。

从流体力学性能考虑,若转速太高,容易液泛,操作不稳定。

对于煤油~水~苯甲酸物系,建议在500转/分以下操作。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塔顶两相界面一定要控制在轻相出口和重相入口之间适中位置并保持不变。

3.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在塔顶、底滞留很大,改变操作条件后,稳定时间一定要足够长,大约要用半小时,否则误差极大。

4.煤油的实际体积流量并不等于流量计的读数。

需用煤油的实际流量数值时,必须用流量修正公式对流量计的读数进行修正后方可使用。

5.煤油流量不要太小或太大,太小会使煤油出口的苯甲酸浓度太低,从而导致分析误差较大;太大会使煤油消耗增加。

建议水流量取4l/h,煤油流量取6l/h。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数据记录表装置编号:五、实验报告1、描述正常操作的萃取过程的流体力学现象。

2、计算不同转速下的传质单元高度,并以一种转速为例的详细计算过程,包括传质单元数的图解积分或数值积分。

3、据实验结果分析外加能量(转速)对萃取率的影响。

六、附录表1 转速与电压的关系00.00050.0010.00150.00050.0010.00150.0020.0025(公斤苯甲酸/公斤煤油)(公斤苯甲酸/公斤水)图三、平衡曲线和操作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