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萃取实验数据报告

合集下载

液液萃取_实验报告

液液萃取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液液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提高萃取效率。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液液萃取是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对同一溶质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接触、混合和分离,将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根据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选择合适的萃取剂,使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分液漏斗、烧杯、量筒、铁架台(带铁圈)、搅拌棒、滤纸等。

2. 药品:碘水、四氯化碳、酒精、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碘水、四氯化碳、酒精、蒸馏水等药品分别倒入分液漏斗、烧杯、量筒中,备用。

2. 萃取操作:a. 取一个分液漏斗,加入10 mL碘水,再加入10 mL四氯化碳,盖紧漏斗口。

b. 将分液漏斗倒转,充分振荡,使碘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

c. 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打开下端活塞,慢慢放出下层四氯化碳溶液,直至分离层完全放出。

e. 将上层碘水溶液收集在烧杯中。

3. 验证萃取效果:a. 将收集到的上层碘水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滤纸上的颜色变化。

b. 将原碘水溶液滴在另一张滤纸上,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4.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振荡过程中,碘水与四氯化碳混合均匀,形成紫红色溶液。

2. 静置分层后,上层为无色或浅黄色的四氯化碳溶液,下层为紫红色的碘水溶液。

3. 将上层溶液滴在滤纸上,滤纸呈浅黄色或无色;将原碘水溶液滴在滤纸上,滤纸呈紫红色。

六、实验结论1. 液液萃取实验成功分离了碘水中的碘。

2. 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能有效地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3. 振荡、静置分层、分液等操作步骤对提高萃取效率有重要作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萃取的测定实验报告

萃取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使用分液漏斗进行液液萃取的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萃取效果,并分析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所需组分从原溶剂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液液萃取法,即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如水和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通过加入萃取剂,目标物质从原溶剂转移到萃取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量筒、滴定管、锥形瓶等。

2. 试剂:碘水、四氯化碳(CCl4)、无水乙醇、NaOH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将碘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四氯化碳(CCl4)作为萃取剂。

2. 振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振荡混合,使碘从水相转移到四氯化碳相中。

3. 静置:打开活塞,使气体逸出,然后静置分层,四氯化碳相(下层)和碘水相(上层)分层。

4. 分液:打开分液漏斗下端活塞,慢慢放出下层四氯化碳相,收集于烧杯中。

5. 测定:用滴定法测定四氯化碳相中碘的浓度,计算萃取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组别 | 碘水体积 (mL) | 四氯化碳体积 (mL) | 四氯化碳相中碘浓度(mg/mL) | 萃取率 (%) || ---- | -------------- | ------------------ | -------------------------- | ---------- || 1 | 10 | 5 | 1.2 | 90 || 2 | 10 | 5 | 1.5 | 95 || 3 | 10 | 5 | 1.8 | 98 |2. 分析:(1)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四氯化碳体积的增加,萃取率逐渐提高。

这是由于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增加四氯化碳体积有利于提高萃取率。

(2)实验结果还表明,萃取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剂的用量、振荡时间、静置时间等。

萃取的实验报告数据

萃取的实验报告数据

1. 了解萃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萃取实验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萃取实验的可行性。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液-液接触,使其中一种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有机物。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移液管、锥形瓶、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等。

2. 试剂: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水溶液(如含有机物的水溶液)、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称取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和含有机物的水溶液,分别置于锥形瓶中。

3. 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如60℃)。

4. 打开分液漏斗,将有机溶剂缓慢加入锥形瓶中,同时不断摇动锥形瓶,使有机溶剂与水溶液充分混合。

5. 混合一段时间后,静置锥形瓶,待有机溶剂和水溶液分层。

6. 打开分液漏斗下端阀门,将下层水溶液放出,收集上层有机溶剂。

7. 将收集到的有机溶剂转移至另一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使有机溶剂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硝酸盐。

8. 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如60℃)。

9. 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使硝酸盐转化为相应的有机物。

10. 观察有机物是否从有机溶剂中析出,如析出,则萃取实验成功。

1. 有机溶剂:乙酸乙酯,25.0mL;2. 含有机物的水溶液:50.0mL;3. 加热温度:60℃;4. 混合时间:30min;5. 分层时间:15min;6. 水溶液放出量:25.0mL;7. 有机溶剂放出量:25.0mL;8. 硝酸加入量:5.0mL;9. 氢氧化钠加入量:5.0mL;10. 有机物析出量:0.5g。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实验成功地将有机物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2. 通过加热、摇动、静置等操作,使有机溶剂与水溶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有机物的萃取。

3. 实验过程中,有机溶剂和水溶液分层明显,有利于有机物的分离。

实验室萃取实验报告[最新版]

实验室萃取实验报告[最新版]

实验室萃取实验报告实验室萃取实验报告篇一: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四、实验步骤: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五、实验室制备图:(见右图)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

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振荡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下层为紫色;5、萃取剂的选择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七、问题:1、如果将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种有机溶剂做萃取剂更好些?为什么?篇二:蒸馏、萃取实验报告单蒸馏萃取实验报告单姓名:班级:一、实验室制取蒸馏水1、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加热使液体混合物中的液体变为气体挥发出来,再冷凝为液体,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的方法。

液液转盘萃取实验

液液转盘萃取实验
(10-9)
3.组成浓度的测定
对于煤油苯甲酸相-水相体系,采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进料液组成 、萃余液组成 和萃取液组成 ,即苯甲酸的质量分率,具体步骤如下:
(1)用移液管量取待测样品25ml,加1-2滴溴百里酚兰指示剂;
(2)用KOH-CH3OH溶液滴定至终点,则所测浓度为
(10-10)
式中, -KOH-CH3OH溶液的当量浓度,N/ml;
6.通过改变转速来分别测取效率η或HOR从而判断外加能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7. 取样分析。采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进料液组成 、萃余液组成 和萃取液组成 ,即苯甲酸的质量分率,具体步骤如下:
(1)用移液管量取待测样品25ml,加1-2滴溴百里酚兰指示剂;
(2)用KOH-CH3OH溶液滴定至终点,则所测浓度为
1.传质单元法的计算
计算微分逆流萃取塔的塔高时,主要是采取传质单元法。即以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表征,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程度的难易,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
(10-1)
式中, -萃取塔的有效接触高度,m;
-以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高度,m;
-以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Δ

∴NOR=
3、萃取率的计算
萃取率 为被萃取剂萃取的组分A的量与原料液中组分A的量之比:
本实验是稀溶液的萃取过程,因此有F=R,所以有:
当n=250时;xF=xR=
η= =
当n=300时;xF=xR=
η= =
编 号
转速
原料液浓 度
萃余相
浓 度
平 均
推动力
传 质
单元数
传质单元高度
效 率
n
хF

萃取实验报告记录(二)2024

萃取实验报告记录(二)2024

萃取实验报告记录(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记录萃取实验的相关过程和结果。

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取技术,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溶解,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本实验采用的是液液萃取方法,通过有机溶剂和水的两相分离特性,进行了目标物质的萃取。

本报告将依次介绍实验的目的、材料与方法、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及总结与结论。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包括目标物质、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水溶液等。

2. 实验仪器:玻璃容器、移液管、离心机等。

3. 实验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溶剂的选择、溶剂的添加和混合、两相的分离等。

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1. 样品的制备:对目标物质进行处理和准备,如固态物质的研磨或溶液的制备。

2. 溶剂的选择: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并考虑其溶解度和毒性等因素。

3. 溶剂的添加和混合:将样品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过轻轻摇动或搅拌混合,使目标物质均匀分布。

4. 两相的分离:将混合物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利用两相的密度差异将有机溶剂和水分离开来。

5. 观察结果:观察两相的分离情况,记录有机相和水相的颜色、浊度、体积等变化。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 计算萃取率:根据实验前后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差异,计算萃取率。

2. 数据统计与图表分析: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萃取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绘制图表展示结果。

总结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萃取操作,成功地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最适合萃取的有机溶剂和萃取条件,为后续的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此外,本实验还发现了某些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对于进一步优化萃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液液萃取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注:以上内容为虚拟写作,仅供参考。

液液萃取仿真实验报告

液液萃取仿真实验报告

液液萃取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液液萃取,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离技术。

在化工、药物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液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我们进行了模拟实验。

本文旨在介绍实验的过程、结果和分析。

二、实验步骤我们使用Pro/II 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

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 安装软件和模块:首先安装Pro/II软件和相应的模块,包括最优设计(Optimize)、Pro/II为Excel(ProIIforExcel)和可视化分析(Viewer)等。

2. 建立模拟系统:在Pro/II软件中,建立石油类物质和水的液-液萃取系统,加入萃取剂。

设置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并进行模拟计算。

3. 结果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得出质量平衡、能量平衡等数据,并通过可视化分析等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呈现。

三、结果与讨论1. 单级液液萃取实验:我们进行了单级液液萃取实验,萃取剂为硝酸。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调整了温度和流量等参数,得到了样品含量为28%和萃取剂投入量为12%的最佳萃取效果。

2. 换向流液液萃取实验:我们进一步实验了换向流液液萃取,萃取剂为2,5-二氯苯酚。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采用双级液液萃取工艺,将样品从原来的33%提高到了45%。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对液液萃取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适当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和产品纯度。

四、结论通过本次液液萃取仿真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验中合理地调整参数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将继续研究和实践液液萃取技术,为化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萃取分离实验报告

萃取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 掌握萃取分离的操作技能,包括溶剂的选择、混合物的分离等。

3. 学习并运用分液漏斗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操作。

二、实验原理萃取分离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从另一组分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1. 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2. 当混合物与萃取剂接触时,溶质会从溶解度小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

3. 通过分液漏斗等设备,可以将萃取后的溶液进行分离。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分液漏斗、烧杯、量筒、玻璃棒、铁架台等。

2. 药品:碘水、苯(或四氯化碳)、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碘水溶液:取一定量的碘水,倒入烧杯中。

2. 准备萃取剂:取一定量的苯(或四氯化碳),倒入烧杯中。

3. 将烧杯中的碘水溶液与苯(或四氯化碳)充分混合,观察混合物分层情况。

4. 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一段时间,使混合液分层。

5. 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缓慢放出下层液体(水层),收集于另一烧杯中。

6. 关闭活塞,打开上端的活塞,缓慢放出上层液体(有机层),收集于另一烧杯中。

7. 分别观察水层和有机层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碘水溶液与苯(或四氯化碳)混合后,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2. 水层呈浅棕色,有机层呈紫色。

3. 放出下层液体后,水层颜色变浅,有机层颜色加深。

六、实验结论1. 碘在苯(或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2. 通过萃取分离,成功将碘从碘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七、实验讨论1. 萃取分离的选择原则:选择萃取剂时,应考虑其与原溶剂的互溶性、对目标物质的溶解度、安全性等因素。

2. 萃取分离的效率:萃取分离的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萃取剂的选择、混合物浓度、温度等。

3. 萃取分离的实际应用:萃取分离在化学、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八、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