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一、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

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1、因素分析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

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

所以,模型假定为LnY=β0+β1㏑X1 +β2㏑X2 + µ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三、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建立方程CREATE A 1985 2007 DATA Y Xl X2GENR W=log(Y)GENR Wl=log(X1)GENR W2=log(X2)运用OLS估计法得所以,模型估计结果为:LnY=-3.060149+1.656674lnX1-1.057053lnX20.337427 0.092206 0.214647t= -9.069059 17.96703 -4.924618R2=0.992218 2R=0.991440 F=1275.093 n=23四、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增加1.7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s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减少1.51%。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被关注,其方法与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论文》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传统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知识传递,然后通过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倒安排,它将知识传授过程由课堂移到课外,让学生借助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自主、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教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讨论探究问题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地方。

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或协作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视频、课件、文本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的产物,被誉为预见未来的教育。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传统教学有本质的不同。

翻转课堂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去完成,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所以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来支持,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再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视频、课件的制作以及各种系统工具的操作和应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6)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6)

关于中国旅游业影响因素分析一摘要:20多年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从崛起到平稳发展的过程,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为旅游事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颁布了17类旅游业的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旅游业标准管理的现金国家。

旅游业是中国玉世界接轨最早并紧跟世界潮流的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旅游业总收入正以每年月12%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7%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

去年(2007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11124.14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4%,如此庞大的旅游收入世界罕见。

中国首创的“假日经济”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迅速增长的助推器。

去年(2006)春节,五一,十一三个7天长假,全国接待国内旅游者接近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29.74亿人民币,339.49亿美元。

假日经济所带动了吃,住,行,游,购等产业链条上的哥哥环节,有力刺激了居民消费而拉动了内需。

旅游业这一无烟产业,还将对促进经济,社会,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解决就业,促进扶贫发挥积极作用。

最近10年来,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快速发展直接或者间接为中国解决了3500多万人的就业。

旅游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功能越来越综合,功能越来越大。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13日在京发布了一份题为“旅游及旅游行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指出,中国提出,中国旅游及旅游行业在诶来10年有望实现10.4%的年增长率,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业发展经济体。

这份报告对中国旅游及旅游业经济在2007年和未来的10年的增长分别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中国旅游业及旅游行业的政策建议。

二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收入影响因素三模型设定(1)主要影响因素的描述:政府方面—旅行社,旅行职工,饭店个人方面—入境旅游者,国内旅游者,城镇居民收入(2)建立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U四参数估计(1)原始数据由此可得到方程:Y=-2067.585-0.001965 X1-0.006638X2-0.054770X3+0.672758X4-0.000469X5+0.417642X6t=(-3.40198) (-0.013027 ) (-1.198003) (-0.605056) (3.024759) (-0078263) (2.690594)R2=0.992125 修正的R2=0.985374 由此可见可决系数很高,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我们要进行检验和修正五检验和修正(1)多重共线性可见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2)修正多重共线性所以修正后的Y=1890.688-0.00756X2+0.736813X4+0.261541X6 t=(-9.423501) (-3.563725) (7.85597) (2.586313)R2=0.993533 R2=0.991108 F=419.7112 DW=1.929630 (3)进行自相关检验由此可见,du<DW<-du,所以不存在自相关性综上所述,可见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Y=-1857.595-0.006905X2+0.711298X4+0.270781X6+uT=(-66.67113) (-13.11965) (34.31129) (21.05574)R2=0.999983 修正R2=0.999977 F=24365.88 DW=0.446534六结论众所周知,旅游业始一个无烟工业,并且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的优点,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他们对旅游业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这已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政府应当大力的扶持旅游业,制定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在财政方面有所倾斜,采取鼓励人们外出旅游的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如:增长假期,在假日旅游消费方面给与一定的补贴,提供公平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来降低旅游商品的价格,此外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作为旅游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从消费者地方需求出发,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项目,已达到创收的目的。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地位都有目共睹,但计量经济学也饱受诟病。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一: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与改革分析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分析工具。

正因为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本科生阶段,除了经济、管理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外,不少高校将其作为全校性选修课程。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日益显现的重要性,对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老师教学,特别是对商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文献评述作为一门以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综合数学、统计学分析工具,以现代电子计算技术为依托的计量经济学,其知识面涉及之广、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之强,是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所罕见的,这也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的根本原因。

李均立、许海平归纳了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研教改建议。

马成文、金露、魏文华强调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柠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已有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通过对有关文献仔细地梳理后发现,现有文献存在一个特点:将焦点聚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上。

上述文献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见。

三、商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一)学生本身的问题1.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计量经济学需要大量计算与演算,学科本身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显得枯燥乏味一点。

在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3 240):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这一研究中完全不喜欢,不太喜欢以及持中立态度的同学占比59%,超过半数的同学是不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高。

2.数学基础薄弱商科学生有大多数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薄弱。

而计量经济学需要良好的统计学,运筹学和数学基础,这就导致了商科学生难以学好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学科,以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本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几篇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之第一篇: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quot;四步法&quot;摘要:&quot;四步法&quot;可以将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的核心呈现出来,让晦涩难懂的厚厚的一本计量经济学教科书变得&quot;越来越薄&quot;, 从而收获良好的理论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对&quot;四步法&quot;在模型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以及计量经济学检验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他所有的假设检验方法提供思路。

关键词:四步法;课程教学;计量经济学;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面向经济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计量经济学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之一。

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指出:&quot;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中最权威的一部分&quot;,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各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quot;学生难学&quot;和&quot;教师难教&quot;的双重困境,因而引发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学者们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比如,王乃静和李国锋(2001)、黄雪燕(2006)、李锐(2009)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views、R软件等应用软件探究了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难点问题;胡新艳和陈文艺(2006)提出了&quot;探究(Exploration)-讨论(Discussion)-实践(Practice)&quot;教学模式;万冰魂等(2018)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引入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设计了OBE改革的具体内容;叶霖莉(2017)和王文静(2017)则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与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双轨教学模式以及刘冬萍(2018)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Task-driving Teaching)及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的&quot;三线一体&quot;教学模式试图改进传统计量经济学讲授式教学的弊端。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一:经济运行中采购经理指数的功能研究摘要:由此可见,很好地利用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的指示功能,建立完善的 PMI 指数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对经济形式进行更好的宏观调控,也有利于企业在微观层次,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出最适合本企业的采购战略。

关键词:经济;采购;功能研究;制度一、采购经理指数的概念和意义。

历经了多年的基础准备工作,我国国家数据统计管理局于2005 年 7 月 6 日正是对外声明了我国的制造业采购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简称 PMI)。

同时该指数的调查已经被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式调查制度,今后将在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发布。

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 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 PMI.截止目前,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已有将近二十个中小国家拥有了采购经理指数体统。

这将近二十多个中小国家的采购经理指数系统通过国际采购体系等联盟组织共同建立起一个全球控制并管理的整体服务行业。

负责该组织管理的相关部门并为此做好了商业计划书和相应商务报告手册。

针对我国的自身具体的情况,并借鉴美国的良好经验,我国成功制定好了十多个指标作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的参数指标。

此项采购经理指数的基本是统计数据一类,此方法仍旧延续了旧法,却又做了些许改变。

和以往不同的是该种方法的重点改为数理统计与经济人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制造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获得的真实可靠的结果并随之对外公布。

该类指标体系具有准确、真实、可靠的优势,十分确切地针对我国的国情做出了有力的调整。

该项指标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掌控作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变得可以预测和调控。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计量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来分析经济学中的问题,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其次,计量经济学在企业经济决策和市场预测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许多企业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市场需求、价格变动、产品销售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

同时,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组合优化,提高投资收益率和降低风险。

另外,计量经济学在社会政策评估和效果分析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评估各种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例如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客观评价政策的效果,为政府改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经济决策、市场预测、社会政策评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进一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对推动经济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计量经济学也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准确地理解市场行为与市场效率。

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供需关系、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等因素进行经验分析,为市场营销、产业咨询和市场调研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这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战略计划,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关贸协定、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诸因素分析系别:贸易经济系班级:11营升本一班组员: 郑丽华 20113907155李晓霞 20113907154杨文艳 20113907157张璐 20113907120指导:吴春叶老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 (1)二、计量分析 (2)(一)模型设定的经济学原理 (2)(二)模型设定 (3)1、参数估计.......................................................... (3)2、检验及修正 (4)1)经济意义检验 (4)2)统计检验 (4)3)计量经济学检验 (5)3、确定模型 (12)(三)对模型的经济解释及存在的问题 (12)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13)四、参考文献 (13)影响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摘要:餐饮业是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我国改革开放后餐饮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质量不断提高,经营业态日趋丰富,投资主体和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餐饮业现代化不断推进。

餐饮业营业收入是衡量餐饮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计量经济学角度着重研究影响餐饮业营业收入的因素来考察制约餐饮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餐饮业营业收入影响因素政策建议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处于重要转型期的一年,所以,促使我国经济成功转型将是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

餐饮业作为服务行业的强大动力源泉,应该加快自我完善,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转型。

因此,积极寻求和探索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基本现状1.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

2007年,我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总数共10973个,而2010年已超过14000家,带动就业人数接近70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
摘要: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计量经济学方法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系统复杂性认识的深入,现代计量经济学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

我们介绍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它所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和方法,以促进计量经济学的普及推广和学习研究。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统计检验;预测分析;参数估计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亦称经济计量学。

传统的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科学,计量经济学则是研究如何度量这些关系的科学。

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第一就是数学化,从定性研究到定量描述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第二是互相渗透,计量经济学正是传统的经济学数学化和几门科学互相渗透的结果。

一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1.计量经济学本质
所谓计量经济学,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数学方法为手段,经济理论为指导,考察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经济的数量关系,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是检验经济政策效果的工具。

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理论当然是指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其中占显著地位的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而统计学则主要是指数理统计,数理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很多领域广为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逻辑运算工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至于数学模型,其实就是用来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学方程式。

不过,计量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更多的是联立方程组,而不是单个方程式,并且一般是以概率模型出现的。

挪威经济学家,计量经济学的始祖弗瑞希在1933年的计量经济学》》杂志创刊号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与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

因此,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决非一码事。

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

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

经济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种观点对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数量关系来说,每一种
观点都是一种必要的,但本身并非充分的条件。

三者结合起来就有力量。

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2.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早在16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写了一本名为《政治算术》的书,这是一本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阐明经济现象的著作。

也就是说,当时在经济学中就已经开始运用数学和统计学了。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政治算术》在其方法论结构方面就是属于计量经济学的。

这本书对后来形成的计量经济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11年,意大利工程师切瓦曾积极主张在经济理论研究中采数学方法。

1838年法国庸俗经济学家古诺在其《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已把商品需求作了“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的数学规定,即d=f (p),并且认为这种函数关系一般是递减的,即p越大,d越小。

但是,从配第到古诺所作出的数字分析或数量分析,还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所盛行的计量经济学。

因为,《政治算术》并未列出一个完整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未列出各种方程式。

古诺虽然进了一步———把经济现象描述成函数关系,但并未列出函数关系的具体形式,并未算出一套具体的数字。

只是提出了一些原则而已,因而,古诺的理论仍然是抽象的。

直到19世纪后半期,数学方法才对经济学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在经济学中才大量运用数学来研究问题。

当时,瑞士洛桑大学教授瓦尔拉创立了“全部均衡经济学”,从此为计量经济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但“全部均衡经济学”本身还不是计量经济学。

真正将数学理论和统计计算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作出成果的,还是20世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穆尔。

他积累30年的劳动写成《综合经济》一书,于1929年出版。

该书专门描述了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周期、工资率变化,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需求等各种计量数学公式。

《综合经济》为计量经济学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因此,计量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科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才出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