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设计
计量经济学论文_优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优选15篇)【导语】计量经济学论文 (优选15篇)由***会员“eierstrass”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计量经济学论文篇2:计量经济学论文篇3:计量经济学论文篇4:计量经济学论文篇5:计量经济学论文篇6:计量经济学论文篇7:计量经济学论文篇8:计量经济学论文篇9: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0: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1: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2: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3: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4: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5:计量经济学论文【正文】篇1:计量经济学论文计量经济学含义与性质研究摘要: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现有的经济领域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能够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
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
计量经济学也具有不精确性。
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
计量经济学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定义;科学性;不精确性;局限性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
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在研究中发此刻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好处上的科学。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被关注,其方法与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论文》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传统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知识传递,然后通过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倒安排,它将知识传授过程由课堂移到课外,让学生借助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自主、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教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讨论探究问题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地方。
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或协作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视频、课件、文本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的产物,被誉为预见未来的教育。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传统教学有本质的不同。
翻转课堂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去完成,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所以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来支持,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再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视频、课件的制作以及各种系统工具的操作和应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引言计量经济学实验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模型、评估政策效果等。
本文将介绍一项计量经济学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研究目的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某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关注激励机制变量不能超过员工薪酬的一定比例是否会降低员工的绩效。
实验设计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我们将选取一组员工作为实验组,给予他们不能超过薪酬的一定比例的激励机制;另一组员工作为对照组,不给予激励机制。
在实验的开始和结束阶段,我们将对所有员工进行绩效测试,并对两组员工的绩效差异进行比较。
实验假设本实验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1. 给予员工激励机制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2. 当激励机制变量不能超过薪酬的一定比例时,员工的工作绩效会降低。
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一家中型企业的200名员工作为实验样本。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在样本选择上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实验实施数据收集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对所有员工进行了一次绩效测试,以获取基准绩效。
接下来,我们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员工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两组人员在基本特征上的平衡性。
针对实验组,我们在员工的绩效工资中设置了一个上限比例,以限制激励机制的作用。
在实验的结束阶段,我们再次测试了所有员工的绩效,以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实验数据经过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和检验,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将计算两组员工在实验前后绩效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
然后,我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比如t检验,来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实验组员工的绩效在实验前后均有提高,表明给予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表现;2.对照组员工的绩效在实验前后差异不大,说明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员工的绩效没有明显的提升;3.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绩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我们拒绝了两组员工绩效没有差异的原假设。
计量经济学 课程论文

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作者: 纪统珺学号:1131816144学院:商学院专业: 经济与金融班级:经济1131题目:1994—2015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赵成柏教授指导者:(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评阅者:(姓名)(专业技术职务)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GDP从1978年的365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增长了185倍。
相较于22年前的1994年增长了14倍.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财政收入也高速的增长,从1994年的5218亿元到2003年突破2万亿元再到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成功突破11万亿元。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凡的作用.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通常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研究财政收入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各项税收收入,此外还有政府其他收入和基金收入等。
同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规模还受到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如何合理有效地制定我国的财政收入计划提供一些政策性。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
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目前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2008年以前税收一直在财政收入中占据90%以上的比例,2014年占比跌至74%历史上首次跌至85%以下。
关于计量经济学论文

关于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一: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
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
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
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
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计量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来分析经济学中的问题,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其次,计量经济学在企业经济决策和市场预测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许多企业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市场需求、价格变动、产品销售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
同时,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组合优化,提高投资收益率和降低风险。
另外,计量经济学在社会政策评估和效果分析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评估各种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例如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客观评价政策的效果,为政府改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经济决策、市场预测、社会政策评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进一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对推动经济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计量经济学也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准确地理解市场行为与市场效率。
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供需关系、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等因素进行经验分析,为市场营销、产业咨询和市场调研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这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战略计划,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关贸协定、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及它们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且对一些相关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其中,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基础的模型之一,它可以用来分析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预测和检验。
另外,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研究经济变量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从而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
面板数据分析则是研究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不同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研究个体特征对经济现象的影响,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实际经济研究中,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等。
其中,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研究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消费者选择等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在金融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等问题。
通过金融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规律,以及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我将通过一个实证分析来展示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我选择了一个关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论文范文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论文范文是怎样的?下面是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1)充分利用校院两级提供的资源鼓励与支持课程组成员进修学习,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教学才能。
(2)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教学经历与成果课程组一方面注重跟踪学科的开展,结合《计量经济学》国际国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跟踪国外、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有益的经历与方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的考试分为两部分:实验和课程论文。
实验的考核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纯熟掌握计量软件EVIEWS的应用,可以纯熟进展建模求解并对模型的参数进展检验,进一步为科学研究的实证分析奠定根底;而课程论文的考核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写作才能。
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组要反复研讨并通过与学生的反响交流,精心设计符合我校研究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适应和符合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在教学理论方面,课程组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案例,加强理论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论文、课程实习等),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应用本课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才能。
在教学载体方面,课程组要做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实现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障碍教学。
由于我校管理类专业研究生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非侧重在研究计量方法本身,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才能为主,课程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融根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
考虑到本学科的研究生大部分在本科没有系统学过本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大多数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的体系,反复精选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
本课程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为主,适当概要性地介绍“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新开展与动态。
课程特别注重根本思想、经济背景、根本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和分析的根本理论与方法,并可以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管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学院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分析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 (室):专业班级:小组成员: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12月13日分析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摘要市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前提,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
本文采用1985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回归分析、模型检验绪论 (1)(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意义 (1)(二)研究思路 (1)一、市经济现状 (2)二、数据收集及模型设定 (2)(一)数据收集与处理 (2)(二)模型的设定 (4)三、模型参数估计 (4)四、模型检验 (5)(一)经济意义检验 (5)(二)统计检验 (6)1.拟合优度检验 (6)2.F检验 (6)3.t检验 (6)(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6)1.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6)2.自相关性检验 (7)3.异方差性经验 (7)五、根据数据进行对GDP的影响分析 (8)六、对策建议 (9)(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9)(二)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调整农业部产业结构 (9)(三)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9)(四)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及转型 (10)(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10)参考文献 (11)(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问题的提出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的水平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的快慢,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而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有投资量、劳动量和生产率水平。
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国生产总值可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甚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
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2.研究意义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状态和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容涉及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领域。
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建立合适的模型,利用Eviews6软件进行求解、检验,分析第一、二、三产业对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先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及其现实研究意义,凸显本文的研究价值。
简述现市产业结构及经济状况。
从市统计局获取数据并处理,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出回归方程。
分别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上述研究,对提高市经济增长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市经济现状处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是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总量扩迅速,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特别是2010年以来,市生产总值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从总体上看,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产业总量偏小、但增速快、发展潜力较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科技、旅游、文化优势产业等正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二、数据收集及模型设定(一)数据收集与处理由市统计局官网得到以下数据:表2-1 1984-2014年市生产总值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亿元分析各产业对GDP的影响,可以借助增长率这个指标,通过对上述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整理,可以得到下表,即各年的增长率。
表2-2 1985-2014年市GDP及各产业的增长率(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2006 17.12496 6.711104 19.45421 16.31704 2007 20.64343 17.13515 21.10896 20.57848 2008 24.8574 25.37874 25.53137 24.28289 2009 17.51145 6.698888 16.6232 19.12563 2010 19.00128 26.88893 22.88447 15.38242 2011 19.15328 23.61845 19.02226 18.89304 2012 13.03585 12.96639 12.38958 13.57878 2013 12.80021 2.48479 6.221337 19.09069 2014 11.526367.0341739.80378413.11993(二)模型的设定为了具体分析三大产业对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运用搜集的1985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其模型表达式为:i332211t μβββα++++=X X X Y (i=1,2,3)其中:t Y 表示市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1X 、2X 、3X 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
i i X β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i μ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对上式的求解,我们可以得到,各产业平均每增长1个百分点,市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
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图2-1 各变量折线图三、模型参数估计运用eviews6软件,对表2-2中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对所建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下图。
表 3-1从估计结果可得模型:321t 363357.0444603.0105876.0519477.1X X X Y +++=(0.386525) (0.014874) (0.014970) (0.018758) T= 3.931125 7.118273 29.69899 19.37086 2R =0.98893 R =0.987653 F=774.2544 DW=1.535372 n=30四、模型检验(一)经济意义检验通过估计所得到参数,进行经济意义检验:1.1β =0.10587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的年增长率平均每增长1个百分点,市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平均增加0.105876个百分点。
符合经济现实。
2.2β= 0.4446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的年增长率平均每增长1个百分点,市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平均增加 0.444603个百分点。
符合现实。
3.3β=0.36335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平均每增长1个百分点,市生产总值平均增加0.363357个百分点。
符合经济现实。
综上可知,该模型与预期的经济意义相符。
(二)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2R 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2R 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
由回归参数估计结果可得,样本可决系数2R =0.98893 ,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87653,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 检验针对0:3210===βββH ,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在F 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3和n-k=26的临界值98.2)263(=,αF 。
由OLS 回归分析表得到 F =774.2544,由于 F =774.2544 >98.2)263(=,αF ,应拒绝原假设0H ,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市收入总值GDP ”有显著影响。
3.t 检验分别针对0H :j β=0(j=1、2、3),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查t 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26的临界值056.2k -n t 205.0=)(。
由上表中数据可得,αˆ,1ˆβ,2ˆβ,3ˆβ对应的t 统计量分别为3.931125,7.118273,29.69899,19.37086,其绝对值均大于056.2k -n t 205.0=)(,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05.0=α下,分别都应当拒绝0H :j β=0(j=1、2、3),也就是说,当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第一产业的年增长率”、“第二产业的年增长率”、“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市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都有显著性影响。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1.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做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下:表4-1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很低。
这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自相关性检验由OLS 法估计结果知:DW=1.53537。
在给定α=0.05,n=30,k=3,查DW 统计表,得L d =1.214,U d =1.65。
L d =1.21<DW=1.53537<U d =1.65,不能确定相关性。
用BG 检验作自相关检验:表4-2Presample missing value lagged residuals set to zero.由表4-2显示2nR LM ==30×0.063978=1.919343,其P 值为0.383,P >α=0.05,表明不存在自相关。
3.异方差性检验 用white 检验结果如下:表4-3从表4-3可看出,2n R =16.72134,由white 检验知,在05.0=α下,查2χ分布表,得临界值919.169205.0=)(χ,因为2n R =16.72134<919.169205.0=)(χ,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