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法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学)
中国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之间关系的计量分析报告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与国生产总值的之间关系的计量分析学院班级:国贸083姓名:方卓学号:一.变量选择及关系分析: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本人认为影响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从微观层面来看,居民储蓄,可支配收入、工资水平等情况等都能对居民的最终消费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若从宏观方面来分析,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即国生产总值,其他一系列因素很大程度上也在国生产总值中有一定的反映,因此最终消费支出和国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所以可以确定以最终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国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其他的影响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二.建立模型下表为我国1990-2008最终消费支出和国生产总值的统计资料:2000 45854.6 99214.62001 49213.2 109655.22002 52571.3 120332.72003 56834.4 135822.82004 63833.5 159878.32005 71217.5 183217.42006 80476.9 211923.52007 93602.9 257305.62008 108392.2 300670由上表可以得知,消费支出随国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
可以得出YX的散点图为:XY 的趋势图为:从x与y的散点图及趋势图可以看出,最终消费支出Y与国生产总值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因此可以设定最总消费支出Yt与国生产总值Xt的关系为Yt=b0+b1*Xt+UYt表示t年最终消费支出Xt表示t年国生产总值U表示随机误差项由于经济中许多变量之间都有隐藏的表面看不到的相关性,经济中许多方面有些微妙的联系,就如人们对某一产品的需求量会受到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又不能全部列入模型,就用随机误差项表示。
三.参数估计模型估计结果为:Yt=7206.817+0.348590*XtS=(1234.375) (0.009085)T=(5.838432) (38.36872)R^2=0.988584 R^2修正值=0.987913F=1472.159 DW=0.142269 SE=3088.0661.经济意义检验:就本模型而言,从经济意义上看,b1的估计值为0.348590符合经济理论中绝对收入假说边际消费倾向的在0与一之间,表明我国国生产总值每增加1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平均增加34.859亿元。
用支出法核算GDP的方法简介

用支出法核算GDP的方法简介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呢,只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1表示)。
为什么用于投资的物品也是最终产品?资本设备难道不是像中间物品一样是用来生产别的产品吗?为什么不属于中间产品呢?要知道,资本物品(如厂房设备等)和中间物品是有重大区别的。
中间物品在生产别的产品时全部被消耗掉,但资本物品在生产别的产品过程中只是部分地被消耗。
一个钢铁厂若用40年,则每年都只耗费部分价值,40年后全部耗费掉。
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有形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无形磨损。
例如,一台设备使用年限虽然未到,但过时了,其价值要贬损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为什么住宅建筑也属投资而不属消费,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1000亿美元而年末为1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
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价值。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姓名班级学号分工情况张文娜08税务(2)班2008204143126模型检验林琳08税务(2)班2008204143131报告制作伍琼英08税务(2)班2008204143132模型检验杨慧08税务(2)班2008204143138PPT讲解王娟08税务(2)班2008204143144PPT制作指导老师:张子昱日期:2010-12-23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1978年至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我们列出了几种有可能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的因素,经过讨论从中选定两种,即: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
随后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在有关的数据网站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税收收入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税收既是财政收入的支柱,又是宏观调控的杠杆。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
从公共财政的需求角度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要求,因此对预算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从税收政策角度看,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两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是1984年至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另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对税收会产生影响,特别是1985年税收徒增215.42%。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中,税收是集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于一身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职能实现不可缺少的手段。
中国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本文选择1978年—1999年中国财政支出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上期财政收支差额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得出结论:中国财政支出从绝对量看是与瓦格纳法则相一致,从相对量看则出现“瓦格纳悖论”,进一步分析了未来中国财政支出仍然存在持续增长的原因,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实证分析原因建议一、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一)研究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这种趋势在1996年以后得到明显加强,这和中国政府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有一定关系。
在中国政府逐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中国财政支出未来走势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所以,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中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而预测中国财政支出的发展趋势,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研究内容1、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详细考察了当时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情况,于1882年得出了“政府活动扩张法则”(The Law of Expanding StateActivity)。
该法则阐明,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要求行使这些职能的物质基础——公共支出不断增长,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趋势。
政府职能的扩大来自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政治因素就是国家的活动不断增加;经济因素就是市场缺陷和外部性问题。
瓦格纳认为,在经济实现工业化以后,扩大了的市场与市场作用力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会导致商法及经济合同的出现,进而要求建立运用此类法规的机构。
同时,城市化和人口密集的现象,也会导致各种产品和劳务的外溢作用的扩大,从而要求公共财政进行干预和管理。
根据瓦格纳法则,一方面,财政支出应该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应该表现出增长态势。
那么中国的财政支出是否与瓦格纳法则相一致,一致的程度如何,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GDP(GrossDomestic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支出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支出法的核算方法和应用。
一、支出法的基本概念支出法是指以国内最终需求为基础,计算GDP的方法。
国内最终需求包括私人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
其中,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是国内生产的净出口。
支出法的公式如下:GDP = C + I + G + NX其中,C代表私人最终消费支出,I代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 代表政府最终消费支出,NX代表净出口。
二、支出法的核算方法1. 私人最终消费支出私人最终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在市场上购买的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
这些消费品和服务包括食品、衣物、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
私人最终消费支出的核算方法是通过消费者支出调查和零售销售数据来确定。
2. 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的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
这些消费品和服务包括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的核算方法是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和支出数据来确定。
3.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企业和政府在生产过程中购买的固定资产的总额。
固定资产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方法是通过企业和政府的投资数据来确定。
4. 净出口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出口是指国内企业向国外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进口是指国内企业从国外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净出口的核算方法是通过海关数据和国际贸易数据来确定。
三、支出法的应用支出法是一种重要的GDP计算方法,它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支出法,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对外贸易情况,从而进行比较和分析。
此外,支出法还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增长的来源。
(完整版)支出法比较中美两国GDP

(完整版)支出法比较中美两国GDP (完整版)支出法比较中美两国GDP在比较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时,支出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GDP,探讨支出法在两国的应用情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支出法是计算GDP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各种支出的统计来估算一个国家的GDP。
二、中美两国的支出法1. 中国的支出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GDP的计算主要依赖于支出法,即通过对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统计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支出包括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支出则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变动等;政府支出主要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则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价值。
2. 美国的支出法在美国,支出法也是计算GDP的常用方法。
美国的支出法主要涉及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企业固定投资和净出口。
个人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企业固定投资指的是企业购买生产资料的投资支出;净出口代表出口减去进口的价值。
三、中美两国GDP的比较1. 中美两国的GDP总量比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美国的GDP总量远远超过中国,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发达和高消费水平。
然而,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众多也使其GDP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2. 中美两国的消费支出比较中美两国的消费支出在GDP中占据了重要比重。
尽管美国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其消费支出规模也相当可观。
此外,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对消费的贡献逐渐增加。
3. 中美两国的投资支出比较投资支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企业固定投资规模庞大,但相对较为稳定。
中国则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资,致力于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计量分析马燕坤(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采用我国1980-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2、居民消费支出CONS、固定资产投资INV、商品价格指数GPI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对参数进行估计及检验,得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2、居民消费支出CONS的因素影响程度以及影响结构,提出了对我国政府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建议。
关键字:国内生产总值 GDP 居民消费支出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包括购买商品支出以及享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还包括用于生活消费的自给性产品支出。
集体用于个人的消费指集体向个人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各种非消费性的支出。
其形式是通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指标来综合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年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通过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首先,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几十年里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5%左右。
这一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特别是在开放的最初几十年里,中国的GDP增长率甚至达到了两位数,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远高于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这是由于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外贸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等因素导致的。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缩小,通过加大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逐步缩小了地区间的差距。
第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初期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导向型增长,制造业的比重较高。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有所改变。
现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逐渐由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发展转变为以服务业和内需拉动型发展为主导。
特别是互联网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面临一些挑战。
经济转型和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环境压力等。
此外,全球经济和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显示,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经历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向以服务业和内需拉动型发展转变。
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继续努力推进深化、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以应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班级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级院题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不能抄啊啊啊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2011年12 月28 日支出法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Nau。
【摘要】本文选取了我国GDP数据对1997至2009年(统计年鉴没有2010年的)我国经济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拟合国内生产总值,简单的进行了经济分析。
【关键字】国内生产总值 GDP 居民消费支出序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通常在一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国内国际认定的颇具全面的指标。
随着改革开放已然三十年,我国经济在这三十年有着巨大的腾飞和发展。
GDP虽然这些年被专家学者谈来谈去,但是仍然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因此,我们应当在最近腾飞的十三年中总结经验,我选择了GDP这一课题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
一、文献综述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消费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
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
(4)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
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由核算的支出法,我从国家统计数据库中找到了1997年至2009年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额的官方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Eviews软件,借此来分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具体是如何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影响的。
二、模型变量的选择原始数据见下表:(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tjsj/ndsj/2010/indexch.htm)设GDP(Y)为被解释变量,影响GDP的因素较多,暂且列出下列集中因素。
因此选择下列的几种因素:X1为居民消费支出;X2为政府消费支出;X3为资本形成总额;X4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因而可设模型的理论方程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U三、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一)模型的参数估计1.相关性检验及显著性检验(两个分析)对理论模型运用OLS进行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得出: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27/11 Time: 16:03Sample: 1997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93799.83 90122.66 -1.040802 0.3284X1 4.971513 7.451517 0.667181 0.5234X2 -0.075884 12.78030 -0.005938 0.9954X3 -0.958125 1.676473 -0.571513 0.5833X4 -0.217384 0.911086 -0.238599 0.8174 R-squared 0.992648 Mean dependent var 167607.7 Adjusted R-squared 0.9890 S.D. dependent var 94064.28 S.E. of regression 9877.99 Akaike info criterion 21.51773 Sum squared resid 7.81E+08 Schwarz criterion 21.73502 Log likelihood -134.865 F-statistic 270.0405 Durbin-Watson stat 1.934487 Prob(F-statistic) 0.000000Y=-93799.83 +4.971513 X1 -0.075884 X2-0.958125X3 -0.217384X4t=(-1.040802)(0.667181)(-0.005938)(-0.571513)(-0.238599)R²=0.992648 修正R²=0.988972 F=270.0405可绝系数接近于1,说明各自变量对因变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显著。
经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可知,回归方程明显显著。
2、多重共线检验由上表可以看出,X1、X2、X3、X4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可见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在经济意义上,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额密切相关,这使得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很强。
下面我们利用逐步回归法(变量剔除法)进行修正:其中,加入X2的方程修正可决系数最大,所以以X2为基础,孙策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加入新变量的结果得到下表:经比较,新加入X1的方程修正可决系数为0.990592,X4的改进最大,但是系数为负数是不合理的。
而且各参数的t检验显著,选择保留X1,再加入其他新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下:加入X4后的方程修正可决系数都有所下降,并且,其t检验不显著,加入X3后方程修正可决系数有所增加,但t检验不显著,参数为负值也不合理,这说明主要是X1、X3引起了多重共线性。
3、异方差检验运用Goldfeld-Quanadt检验进行检验: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13.34590 Probability 0.012124 Obs*R-squared 12.53055Probability0.129055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7/11 Time: 17:06 Sample: 1997 2009 Included observations: 1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Prob.C 4.08E+09 2.08E+09 1.964039 0.1210 X1-281031.8 187744.1 -1.496888 0.2088 X1^2 1.844694 1.287480 1.432794 0.2252 X2 280469.2 276448.61.0145440.3677 X2^2 -5.283213 5.040448 -1.048163 0.3537 X3 64137.35 33020.731.9423360.1240 X3^2 -0.361860 0.221317 -1.635026 0.1774 X4 17261.46 17291.700.9982520.3747 X4^2 -0.7285850.888943 -0.8196090.4585 R-squared 0.963888 Mean dependent var 60045973 Adjusted R-squared 0.891665 S.D. dependent var 1.21E+08 S.E. of regression 39786665 Akaike info criterion 38.04192 Sum squared resid 6.33E+15 Schwarz criterion 38.43304 Log likelihood -238.2725F-statistic13.34590 Durbin-Watson stat2.581749 Prob(F-statistic)0.012124由上表可以看出,nR ²=12.53055,73264.2)8(53055.12*05.02==χ R N ,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
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得出: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27/11 Time: 19:45Sample: 1997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3Weighting series: 1/RESID^2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Statistic Prob.C -200.6124 2143.351 -0.093598 0.9277X1 1.007860 0.086802 11.61108 0.0000X2 0.999571 0.044859 22.28269 0.0000X3 0.995799 0.044768 22.24370 0.0000X4 0.997122 0.030637 32.54678 0.0000 Weighted StatisticsR-squared 1.000000 Mean dependent var 258247.1 AdjustedR-squared 1.000000 S.D. dependent var 758073.6 S.E. of regression 8.318204 Akaike info criterion 7.358493 Sum squared resid 553.5401 Schwarz criterion 7.575781 Log likelihood -42.83020 F-statistic 8.04E+08 Durbin-Watson stat 1.002885 Prob(F-statistic) 0.000000 Unweighted StatisticsR-squared 0.984063 Mean dependent var 167607.7 Adjusted R-squared 0.976094 S.D. dependent var 94064.28 S.E. of regression 14543.72 Sum squared resid 1.69E+09 Durbin-Watson stat 1.001924此时R²=1,F=804000000,各项统计检验指标全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