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1952年至2016年)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览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
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
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统计学简明教程(第2版)习题答案9.3第九章习题详解

9.3第九章习题详解一、选择题1.可用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方向的指标有:(A 、C 、D )A.单相关系数;B.复相关系数;C.回归系数;D.偏相关系数; 2.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2R ( A 、B 、D )。
A. 2R ; B. 有时小于0 ;C.的取值在0,1之间;D. 比2R 更适合作为衡量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指标二、判断分析题1.偏相关系数与单相关系数的符号总是一致的。
答:错。
计算单相关系数时,只需要掌握两个变量的观测数据,并不考虑其他变量对这两个变量可能产生的影响。
而在计算偏相关系数时,需要掌握多个变量的数据,一方面考虑多个变量相互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又采用一定的方法控制其他变量,专门考察两个特定变量的净相关关系。
由于变量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偏相关系数与单相关系数在数值上可能相差很大,有时甚至符号都可能相反。
2.偏相关系数与相应的偏回归系数的符号一致。
答:对。
由偏相关系数的定义可得出此结论。
3.复相关系数的取值不小于0。
答:对。
复相关系数反映一个变量Y 与其他多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并不反映相关的方向。
4.相关指数适合用来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非线性关系。
答:对。
相关指数是对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时所得到的决定系数。
因此,可作为判断变量之间是否显著存在某种类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的尺度。
5.所有的非线性函数都可以变换为线性函数。
答:错。
一些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并不能够变幻成语气完全等价的线性函数。
三、证明题1.试证明复相关系数的平方等价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
证:根据复相关系数的定义有:R=∑∑∑----22)ˆ()()ˆ)((Y Y Y Y Y Y Y Y ttt t(1)上式两边同时平方有:=2R []∑∑∑----222)ˆ()()ˆ)((Y Y Y Y Y Y Y Y t t t t (2) 因此只要证明∑--)ˆ)((Y Y Y Y tt =∑-2)ˆ(Y Y t ,则(2)式即多元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
12国民收入GDP及衡量

国民收入帐户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帐 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虽然它没有解 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标示了汽车关键部 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这些部件如何相互联系。 因而,如同想要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 机机械示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 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帐户知识。
(2)私人国内总投资支出:investment
我买的新 房子是不 是消费支
出?
–A、诠释投资:It=Kt-Kt-1 –B、统计学意义上的分类
(3)政府购买支出:government purchase,“阳光下的交 易”
• 政府购买G=政府雇员工资+公共工程支出+购买公用物 资
注意:政府购买不含转移支付和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是已 有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
且补偿折旧部分的收入本身也是资本要素当年的贡献。
用收入法核算GDP
GDP=工资薪金+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公司利润+ 企业(业主)收入+企业转移支付+企业间接税+折 旧
除以上外,如果有“政府对企业补贴”还应减去(-):因为 政府对企业补贴具有转移支付性质,取得补贴的企业并未提 供相应的服务,而且政府补贴的资金来源是来源于其他企业 的利润或税收,为避免重复计算,应当减去。常将“政府企 业盈余(政府直接经营的企业)”与“政府补贴企业”合并 为“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
引子: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按产品功能来划分: 即以购买目的为标准,而不是按购买者不同划分。
为避免重复计算,常用增值法。 增值法:将生产各阶段的增加值加总。或:
各阶段的增加值=销售价值-中间产品价值
用增加价值法计算产品价值
生产阶段 小麦
销售价值 1000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它代表了一定时间内中国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总量。
GDP的计算方式为各行业的增加值加总,即是一个国家经济总产值的总和。
下面将从GDP 的概念、发展历程、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国的GDP 进行分析。
一、G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衡量国家一定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济表现和经济活力,同时也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
二、GDP的发展历程中国的GDP由来已久,但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公元1952年,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7亿元人民币,增速为4.2%。
此后,在实施“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GDP增速减缓且出现超调,使得国家经济出现了长期停滞和萎缩的现象。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发展逐步加速,特别是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GDP增速开始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2020年,中国GDP实现96.51万亿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3%。
三、GDP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三种:产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值法是通过将不同产业里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最终价值进行汇总来计算GDP。
它把生产物资与非物资产品的现价加以计算,包含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支出法是通过对全社会所有最终支出进行汇总来计算GDP。
支出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个方面。
投资被视作资本形成,属于国家财富的增长;消费是个人消费的总和,包括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净出口是出口减去进口,并加以贡献于GDP。
收入法是通过对各生产者所获得的贡献进行统计来计算GDP。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能反映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出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展开探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1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存货变动和进出口贸易等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在支出法中,最终消费是指居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是指投资支出,存货变动是指库存增减对GDP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1.2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生产活动的总值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生产法是以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和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
1.3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要素收入的总和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收入法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本折旧。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GDP = C + I + G + (X-M),其中C代表最终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能够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通过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综合计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经济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也直观地展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深入探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从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角度全面了解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过程。
我们也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宏观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一组商品(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是经济指数的一种,通常以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
就业: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国民产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构成了国民产出总量,它反映了该国的生产水平。
衡量国民产出的经济变量有多个,如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或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
总需求:一个在一指定时期及物价的经济体系(Y)内对最终物品及服务的需求的总和。
总供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净值: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及新增加的产值。
国民收入: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个人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GDP:支出法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679 824 859 910 1028 1068 1307 1439 1457 1220 1149.3 1233.3 1454 1716.1 1868 1773.9 1723.1 1937.9 2252.7 2426.4 2518.1 2720.9 2789.9 2997.3 2943.7 3201.9 3634.13 4078.17 4575.29 4957.26 5426.28 6078.69 7345.89 9180.47 10473.68 12294.22 15332.17 17359.62 19066.97 22124.21 27334.24 35900.1 48822.65 61539.05 72102.48 80024.78 85486.31 90823.84 100576.83 111250.2 122292.15 138314.69 162742.12 189190.39 221206.5 271699.32 319935.85 349883.34 410708.26 486037.78 540988.89 596962.86 647181.68 699109.4 746314.9 GDP:最终消费支 出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546.3 644.4 654.1 722.3 772.6 816.4 852.6 821.5 932.6 995.1 985.7 1014.3 1078.6 1158.6 1251.3 1275.7 1269.1 1359.4 1459.7 1557.9 1644.3 1751.3 1809.6 1887.4 1969.5 2057.8 2232.88 2578.26 2966.85 3277.32 3575.59 4059.58 4784.43 5917.94 6726.97 7638.67 9423.05 11033.32 12001.44 13614.15 16225.07 20796.67 28272.27 36197.92 43086.76 47508.65 51460.39 56621.66 63667.72 68546.66 74068.16 79513.07 89086.01 101447.77 114728.55 136229.45 157466.29 172728.29 198998.06 241022.08 271112.84 300337.81 328312.61 362266.5 400175.6 GDP:最终消费支 出:居民消费支出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453 529.2 550 602.6 646.8 686.6 724 691.2 741.7 816.7 838.7 844.2 889.6 951.5 1021.1 1081.5 1076.6 1127.7 1206.8 1334.2 1432.5 1467 1528.5 1588.5 1647.8 1759.1 2013.96 2336.88 2627.53 2867.12 3220.94 3689.55 4627.44 5293.52 6047.6 7532.14 8777.97 9435.04 10544.47 12312.22 15696.15 21446.09 28072.86 33660.34 36626.32 38821.79 41914.93 46987.77 50708.78 55076.37 59343.81 66586.95 75232.41 84119.07 99793.3 115338.26 126660.89 146057.56 176531.99 198536.78 219762.5 242539.73 265980.1 GDP:最终消费支 出:居民消费支 出:农村居民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GDP:最终消费支 出:居民消费支 出:城镇居民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GDP:最终消费支 出:政府消费支出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93.3 115.2 104.1 119.7 125.8 129.8 128.6 130.3 190.9 178.4 147 170.1 189 207.1 230.2 194.2 192.5 231.7 252.9 295.9 310.1 318.8 342.6 358.9 381 410 473.78 564.29 629.97 649.79 708.47 838.64 1094.89 1290.5 1433.45 1591.07 1890.9 2255.35 2566.4 3069.68 3912.85 5100.52 6826.18 8125.07 9426.42 10882.32 12638.6 14706.73 16679.94 17837.87 18991.79 20169.26 22499.05 26215.36 30609.49 36436.15 42128.03 46067.39 52940.5 64490.09 72576.06 80575.3 85772.89 96286.4 GDP:资本形成总 额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53.7 198.3 226.9 221.5 257.6 280 432 621.7 575 274.6 178.1 265.3 350.3 462.1 569.8 425.7 432.2 485.9 744.9 819 791.1 903.5 936.1 1062.3 990.1 1098.1 1412.65 1519.92 1623.13 1662.84 1759.62 1968.31 2560.2 3629.63 4001.87 4644.72 6060.28 6511.85 6555.26 7892.5 10833.55 15782.88 19916.31 24342.51 27556.58 28966.18 30396.64 31665.63 34526.1 40378.85 45129.83 55836.7 69420.51 77533.56 89823.35 112046.82 138242.79 162117.94 196653.07 233327.22 255240.02 282072.95 302717.5 312835.7 329727.3 GDP:资本形成总 额:固定资本形成 总额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80.7 115.3 140.9 145.5 219.6 187 333 435.7 473 227.6 175.1 215.3 290.3 350.1 406.8 323.7 300.2 406.9 545.9 603 622.1 664.5 748.1 880.3 865.1 911.1 1108.65 1194.12 1345.83 1381.94 1558.62 1742.61 2192.1 2844.13 3299.67 3821.42 4841.98 4518.55 4636.06 5794.8 8460.95 13574.38 17187.91 20357.41 23319.78 25363.18 28751.44 30241.43 33527.7 38063.95 43796.93 53964.4 65669.81 75809.6 87223.33 105052.18 128001.91 156734.51 185827.31 219670.95 244600.73 270924.15 290053.08 301503 GDP:资本形成总 额:存货增加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73 83 86 76 38 93 99 186 102 47 3 50 60 112 163 102 132 79 199 216 169 239 188 182 125 187 304 325.8 277.3 280.9 201 225.7 368.1 785.5 702.2 823.3 1218.3 1993.3 1919.2 2097.7 2372.6 2208.5 2728.4 3985.1 4236.8 3603 1645.2 1424.2 998.4 2314.9 1332.9 1872.3 3750.7 1723.96 2600.02 6994.64 10240.88 5383.43 10825.75 13656.27 10639.29 11148.8 12664.41 11332.7 GDP:货物和服务 净出口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7.8 -8.4 -2.7 -8.9 4 5.5 6.6 8.1 0.4 5.5 12.6 13.5 12.9 8.5 6.2 6.3 7.4 12.4 2.4 15.6 18.4 14.8 -7 0.7 8.7 10.1 -11.4 -20 -14.7 17.1 91.07 50.8 1.26 -367.1 -255.16 10.83 -151.15 -185.54 510.27 617.56 275.62 -679.46 634.08 998.61 1459.14 3549.96 3629.28 2536.55 2383.01 2324.7 3094.16 2964.91 4235.6 10209.05 16654.6 23423.06 24226.77 15037.11 15057.14 11688.48 14636.03 14552.11 16151.57 24007.16 1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