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及业务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业务介绍

广播电视业务介绍一、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业务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无线电技术发展,最初主要是通过广播电台进行音乐、新闻等节目的传输。
随着电视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通过电视收看各种节目,如电视剧、新闻、体育比赛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业务也逐渐发展,从传统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到现如今的互联网电视、移动电视等多样化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二、广播电视业务的分类广播电视业务可以按照传播方式、内容类型和传播范围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按照传播方式来看,广播电视业务可以分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互联网电视和移动电视等。
有线电视是通过铺设有线电缆的方式进行传输,可实现高清晰度的节目收看。
卫星电视是通过卫星接收器将信号传输到收视机上,覆盖范围广泛。
互联网电视则通过互联网传输节目,并提供互动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喜欢的节目。
移动电视则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提供电视节目,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观看。
按照内容类型来看,广播电视业务可以分为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和体育类等。
新闻类节目为观众提供最新的国内外新闻报道。
娱乐类节目有电视剧、综艺节目、电影等,给观众提供丰富的娱乐选择。
教育类节目有纪录片、讲座等,让观众学习获取知识。
体育类节目则是播放体育比赛,人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各种体育项目。
按照传播范围来看,广播电视业务可以分为地区性广播电视和全国性广播电视。
地区性广播电视通常只在特定地区播放,内容更贴近当地观众需求。
全国性广播电视则在全国范围内播放,内容更加全面,可满足更广泛的观众需求。
三、广播电视业务的影响和作用广播电视业务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广播电视业务为观众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娱乐资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动态,并通过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轻松娱乐,减轻生活压力。
其次,广播电视业务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承。
通过播放各种文化节目,如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也在不断迭代和创新。
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和高清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高清技术的成熟,广播电视节目将实现数字化播放和高清画质播放,大大提升观众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享受。
二是智能化和交互化。
智能电视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使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智能化的互动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等方式与电视节目互动,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现内容个性化。
三是多元化和差异化。
未来广播电视节目将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有新闻、综艺、电视剧等传统节目,还将会涌现出更多类型的节目,例如科技、旅游、健康、美食等专题节目,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广播电视节目也将更加注重内容的差异化,迎合不同人群的口味和需求。
四是跨平台和融合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观看节目的习惯逐渐形成。
未来广播电视将加快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推出适应移动设备的观看模式,为观众提供更加便捷的观看体验。
五是国际化和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也将越来越注重突破国界,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
不仅国内的广播电视节目将面向全球输出,外国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也将进入中国市场。
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将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加多元化,并且为观众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总之,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将是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跨平台和国际化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将不断创新和迭代,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的节目内容,实现更好的观看体验。
2024年广播电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广播电视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广播电视市场是一个关键的媒体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娱乐和信息需求的增加,广播电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市场概述广播电视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全球产业,涵盖了广播、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多种形式。
在过去几十年里,广播电视行业一直是人们获取新闻、娱乐和教育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广播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数字化和高清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高清化。
数字化使得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更加清晰可靠,高清化则提供了更精彩的观看体验。
数字化和高清化的发展推动了广播电视市场的增长,并吸引了更多的用户。
综合传媒平台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综合传媒平台成为了广播电视市场的新趋势。
综合传媒平台集合了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多种媒体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更便捷的观看体验。
这种趋势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内容多样化随着观众需求的变化,广播电视市场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新闻和娱乐节目,广播电视行业还提供了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内容。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用户,促进了广播电视市场的发展。
数据驱动的营销在数字化时代,数据驱动的营销成为了广播电视市场的重要策略。
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广播电视行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从而提供更精准的内容和广告。
数据驱动的营销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用户满意度。
广播电视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5G技术的应用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G技术提供了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了更好的传输和观看体验。
5G技术还可以促进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融合,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VR和AR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也将改变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如何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如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创新。
从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到如今的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那么,未来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首先,数字化技术将继续深化和普及。
数字化使得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清晰,大大提高了图像和声音的质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高清晰度的标准如 4K、8K 甚至更高分辨率将逐渐成为主流。
这意味着观众能够享受到更加逼真、细腻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数字化也为广播电视内容的存储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海量的节目资源能够更高效地保存和检索。
其次,网络融合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带宽的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日益紧密。
通过网络,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播出时间。
网络电视、IPTV 等新兴的播出方式逐渐兴起,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社交媒体与广播电视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参与节目讨论,这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具有更强的社交属性和互动性。
再者,智能化技术将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用于节目制作、推荐和播出管理。
例如,通过对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偏好进行分析,智能推荐系统能够为观众推送更加符合其兴趣的节目。
在节目制作方面,智能化的编辑工具可以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
而在播出管理中,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信号质量和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播出的安全稳定。
另外,移动终端将成为广播电视的重要传播渠道。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和娱乐。
广播电视节目也将针对移动终端的特点进行优化,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开发适合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支持离线观看、断点续播等功能,以满足观众在移动场景下的观看需求。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有望在广播电视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正逐渐向新媒体转型。
新媒体时代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清化和3D化。
高清化和3D化是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高清电视技术使电视图像更加清晰、细腻,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3D电视技术则可以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二是移动化和网络化。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化已成为广电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移动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或影片。
广电媒体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自己的内容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三是互动化和个性化。
互动化和个性化是新媒体时代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传统的广播电视是单向传输的,观众只能被动地接收内容。
而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可以通过互动平台与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实时互动和反馈。
广播电视节目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
四是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广播电视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行为习惯,进行智能化的内容推荐。
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帮助广播电视媒体实现自动化的内容生产和播放,提高效率和节省人力成本。
五是融合化和跨界合作。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正与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家居等领域实现融合。
广播电视媒体可以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
广播电视媒体也可以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新媒体时代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清化和3D化、移动化和网络化、互动化和个性化、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融合化和跨界合作等方面。
这些发展趋势将为广播电视媒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其不断创新和发展。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广播电视行业是传统的媒体行业之一,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 媒体融合: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越来越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媒体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广播电视企业通过开展互联网电视、移动电视等业务进一步扩大传播渠道。
2. 视频流媒体服务:随着互联网带宽的提升和视频压缩技术的成熟,视频流媒体服务逐渐崭露头角。
像Netflix、Hulu和腾讯视频等视频流媒体平台受到了大量用户的青睐,传统电视节目的观看时间逐渐减少。
3. 内容个性化和定制化:随着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广播电视行业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以增加用户粘性和满意度。
4. 直播和互动互动性:直播内容逐渐占据了广播电视行业的一席之地。
近年来,许多社交媒体平台也开始提供直播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互动弹幕实时与主持人或其他观众进行交流。
这种互动性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5. 4K/8K技术:高清晰度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
4K和8K技术使观众能够享受更高质量的画面,提供更加逼真的观看体验。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时刻,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用户体验。
广播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嘿,说起广播电视技术,那可真是越来越有意思啦!就拿咱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来说,广播电视那是无处不在。
早上起床,打开电视听听新闻,晚上下班回家,追追剧放松放松。
可你有没有想过,这广播电视技术以后会变成啥样呢?先来说说画质吧。
现在 4K 已经挺普遍了,可未来啊,8K 甚至更高清的画质说不定会成为常态。
就像我之前去一个朋友家,他家新买了台 4K 电视,看那个动物世界,狮子身上的毛都根根分明,感觉那狮子就像要从电视里扑出来似的。
要是以后 8K 普及了,那画面得精细到啥程度啊,估计演员脸上的毛孔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是声音。
现在的环绕声已经很不错了,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厉害的三维音效技术。
想象一下,看战争片的时候,子弹从耳边飞过的声音好像真的就在你脑袋边上嗖的一下,那得多刺激!还有传输方式。
5G 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快的网速,可未来的 6G、7G 呢?那传输速度简直不敢想。
以后我们看电视可能再也不会有卡顿缓冲的情况,随便换台都是瞬间完成,那叫一个爽!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家看球赛,正到关键时刻,画面卡了,把我急得呀,差点没把遥控器给摔了。
要是未来传输技术超级牛,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再有。
广播电视的内容也会有大变化。
个性化定制会越来越流行,就像我们在网上购物,系统会根据我们的喜好推荐商品一样。
未来的电视节目也会根据我们的观看习惯和兴趣,给我们推送专门为我们打造的内容。
比如说,我喜欢看科幻片,那可能每天打开电视,首先推荐给我的就是最新最酷的科幻剧集。
另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以后看体育比赛,可能戴上 VR 眼镜,就感觉自己坐在赛场的最佳位置;看纪录片,仿佛能亲身走进那些遥远的地方。
我之前体验过一次简单的 VR 视频,感觉自己一下子就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森林中,鸟儿就在身边飞,那种感觉太奇妙了。
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也会更加紧密。
广播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引言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门关于传输和播放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广播电视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通过无线电或有线电缆传输,将信息传递给大众。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1. 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涉及到信号传输、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等方面。
广播电视信号一般采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信号,可以模拟声音和图像;而数字信号是以离散的形式进行传输,使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在传输过程中,广播电视信号首先需要经过编码与解码的处理。
编码是将原始音频或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常见的编码方式有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MPEG Audio Layer III (MP3)和H.264等。
解码则是将数字信号重新还原为原始音频或视频信号的过程。
接下来,广播电视信号经过调制与解调的处理。
调制是将信号以某种方式调整为适合传输的频率范围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和调频(FM)。
解调则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为后来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广播电台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播,使得人们得以从家中收听新闻、音乐和其他娱乐节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黑白电视机开始普及,人们可以观看到电视节目中的图像。
到了20世纪70年代,彩色电视机开始流行,使得电视节目的观看效果更加逼真。
21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技术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数字广播技术的引入使得音频信号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而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使得电视节目的分辨率更高,画面更清晰。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开始与互联网相结合,出现了网络电视和流媒体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开展交互式高清电视、医疗、教育等服务应用 创新业务和服务模式,完善广播电视业务的管理
体系
NGB问题及关键
政策问题
全国有线一张网 互联互通、跨域业务
监管问题
高清制作,16:9构图,上下加边 (Letter Box)下变换标清播出
标清制作,左右两侧加边(Pillar Box) 上变换高清播出
标清16:9遮幅制作,上下切边(Full Width) 上变换高清播出
上下变换情况
AFD有效图像格式描述符
AFD (Active Format Description)
各行各业各种业务 每个用户都是前端
运营问题
整体转换、双向互动、高清点播 政务信息、实用咨询、电视支付 CABLE MODEM、EPON、GPON、EOC
关键是大规模运营的业务模式!
1.3 CMMB
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采用卫星和地面无线广播方式,对7寸以下小 屏幕提供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是广播电视的 新型服务形态。
内容集成分发子层
工作在高安全、高带宽、可管可控的NGB域,负责对版 权和非版权内容的集成、整合、审核、编辑和分发, 内容分发的目标为“超级服务节点”。“超级服务节 点”位于NGB域的边缘和互联网的核心,起到了桥接 “集成分发”和“服务”两个环节的作用。
内容服务子层
工作在开放的互联网上,通过智能层叠网架构以P2P技 术为互联网电视终端提供服务。该层既有跨越NGB和互 联网的超级服务节点,也有靠近用户部署的P2P边缘服 务节点,边缘服务节点根据用户业务需求来部署,发 挥节点就近服务的优势和P2P服务的优势。
1.1 高标清同播
高标清同播情况
同一套节目同时以标清和高清两种格式播出 2009年9月28日9个卫视频道正式高标清同播
央视一套 北京卫视 东方卫视 湖南卫视 黑龙江卫视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广东卫视 深圳卫视 开播时加上原有中央高清综合频道,共10套免费收看。
广电总局计划进度要求
幅型变换对构图的影响:高清下变换对图像进行 裁剪或缩放,标清上变换对图像进行加边或缩放, 造成原始画面信息缺失或无用画面的填充,影响 屏幕展现效果;
幅型变换对画面质量的影响:高清节目引用了标 清上变换的素材,成品高清节目又下变换标清播 出,经过一个来回的变换,图像质量从专家察觉 下降到普通观众可察觉。
业务运营
业务运营
3
系统
系统
系统
2
4
运营支撑系统
统一门户系统
用户1
6
本域业务分发
7
用户2
用户3
...
业务n
业务运营 系统
跨域业务交换 与分发
用户n
NGB业务前端系统示范架构
NGB业 务层
音视频
信息类
娱乐类
应用类
消息类
NGB前 端层
运营支 撑系统
业务门户系统
基础业 务运营 系统
互动业 务运营 系统
融合互 动业务 运营系
SMPTE(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提供幅型变换标准 采用AFD对文件和信号和画面幅型比进行统一标示
和所描述的视频信号一起传输
SDI信号中AFD插入到垂直辅助数据VANC中 MXF文件中AFD作为视频元数据插入到文件进行传输
上下变换器、视频服务器需具有AFD识别功能
标清节目源高清电视机上播放
康佳网锐
类IPHONE 界面
新浪、搜弧、酷六、土豆等合作
互联网电视特点
使用公共互联网,不同于IPTV 费用:互联网电视机+宽带使用费 互联网机顶盒与电视机一体 支持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可以
自动或手动分配IP 互联网影视下载,在线播放,信息浏览 外接硬盘、U盘视音频播放
CMMB加密方式
N卡
就是内置了CMMB解密芯片的TF卡 手机扩展卡槽将被占用,不能扩充存储
SMD CA解密
把解密芯片直接预置在CMMB产品的电 路板上,直接支持CMMB解密
只能用于新制造的手机
CMMB存在问题
发挥各地方公司积极性 地市分公司 覆盖、客户服务在地市
与移动合作开发业务 纯粹电视广播业务没有吸引力 广播与交互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3G、4G部署后,CMMB渐失优势
广播电视技术及业务发展趋势
胡一梁 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2011年5月
一、当前广播电视技术主题词 二、广播电视技术的一些变化 三、广电的工作及对策
一、当前广播电视技术
NGB
CMMB
超高清电视
3D立体电视
互联网电 视
3G手机电视
云媒体
十二五规划
集成播控平 台
互联网电视问题
内容后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上海文广百视通、杭州华数 三个牌照
网络带宽
不象IPTV在专用局域网内 更不象有线数字电视
商业模式
终端厂商为了卖电视机而做内容,介入运营 需要前端运营商与终端厂商的合作
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思路
构建基于NGB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分发服务系统(基于CDN+P2P方式)
增值业务服务系统:提供行业、政务、公众信 息、财经、金融、安全监控、家庭娱乐、游戏 等应用业务;
融合互动服务系统:提供直播状态下基于URL 页面的节目导视、关联推荐、 Push-mail、视 频赠送、参与节目互动的iTV、马赛克导航等业 务。
华数最近推出的新业态电视
电视秒杀(也称一触即发):跟电视台合作的 低价格获取新产品,每天晚上的8点至8:30“黄 金秒杀”业务,提高收视率,可以向电视台或 广告商收费;
CMMB技术标准体系
10个CMMB技术标准(行业标准)
GY/T220.1-2006 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GY/T220.2-2006 复用 GY/T220.3-2007 电子业务指南 GY/T220.4-2007 紧急广播 GY/T220.5-2008 数据广播 GY/T220.6-2008 条件接收 GY/T220.7-2008 接收解码终端技术要求 GY/T220.8-2008 复用器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GY/T220.9-2008 卫星分发信息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GY/T220.10-2008 安全广播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融合业务支撑系统 (BSS)和运营支撑系统(OSS),以“统一标准、统一 运营、全国漫游、统一管理”为目标;
客服体系:实体客服渠道、电子客服渠道(网上营业厅、 WAP营业厅、短信营业厅、呼叫中心)
业务体系:直播类业务(中央台、省1、市1、广播电 台);多媒体广播互动业务(节目评论、有奖竞猜、游 戏博彩、互动购物等);数据广播实时股票财经;数据 广播推送业务(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精彩游戏、铃声 歌曲、生活资讯等)
创维的酷开电视(自建)、海信的蓝媒电视、TCL 的MiTV互联网电视、海尔的模卡电视、长虹的乐教 网络电视(自建)、康佳影视坊e-NET电视
TCL MiTV功能
创维酷开
其它互联网电视
长虹ITV
视频聊天、真人游戏、在线影视、网络音乐、互动 相册、好友推送
海尔模卡
数字一体机模卡、学习娱乐模卡、高清可录模卡 省掉外接设备及连线
NGB的网络技术 NGB的网络管理 NGB的业务平台技术 NGB的运营支撑技术 NGB的内容交换与保护技术
NGB业务
跨域标清和高清交互视频业务
VOD业务 内容推送(push-vod) 互动游戏
融合互动类业务
电视支付、电视商城等业务。
NGB业务
家庭网络业务
高速宽带上网业务 VoIP业务:无绳电话 Internet视频点播和音乐点播 视频监控,社区监控 信息家电远程控制 会议电视业务
CMMB运营情况
组织架构
中广传播成立于2005年6月,2008年9月经广电总局批 准正式承担CMMB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工作;
“总公司+省级子公司+地市级分公司”三级架构。
覆盖情况
开通了302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其中103个城市室外信 号覆盖率超过90%。
用户发展计划
与中国移动合作,计划第一年发展400万有效用户,第 二年有效用户将达到1800万,第三年则要达到5000万。
1.5 网络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
新蓝网----浙江第一视频门户
华数广电在线的精彩网视
各家电视台纷纷将自己的频道搬到网络上播出, 建立视频网站
2010年5月30日,中国网络电视台 与央视网合并对接,拥有新闻、经 济、体育、综艺、电影、电视剧、探索、纪录片 等分台。
高清节目为照顾标清的构图
60周年国庆电视直播4:3的高清
高标清同播的问题
幅型比
大量的上下变换器,AFD
高清机顶盒数量
为高清制作还是为标清制作
传输通道
模数同存,高标清同播
编码标准
MPE-2 MP@HL H.264 AVS
5.1声道 立体声播出
单声道高清
幅型变换的影响
关键的用户后台控制 CMMB 加密与TF卡、SIM卡、RFID手机支付卡关系
1.4 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
指用户通过公共互联网接入,以机顶盒或带上网功 能的电视机为载体,通过点播、下载或在线观看等 方式来实现对电视节目和互联网视频内容的观看。
目前国内都是电视机厂商自建内容平台或与网络内 容提供商合作,如新浪、搜狐、迅雷等,门户界面 指向特定的网址。
对传统有线电视收视有一定冲击
1.6 超高清电视
统
业务运营系统
横向互 动业务 运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