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月考语文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理论、研究方法被引入国内,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艺术史研究借鉴西方经验,引入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理论,如社会历史学、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方法和理论帮助中国艺术史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关注艺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受新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开始关注非传统的艺术领域,如民间艺术、当代艺术、女性艺术等,这种拓展使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内容。
例如,在分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时,研究者会更多地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女性心理学,分析作品的精神内涵,尝试解释其中的历史、文化、政治因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笔触、品质等层面,这显示出我国美术史研究发生的深刻变化。
另一方面,艺术史研究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视野早已不再局限于研究内部艺术变化,如风格、样式、语言、技法,而是扩展外向型研究;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理论方法,而是选择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如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受西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者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了更加广泛的交流,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艺术交流和相互借鉴,拓宽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视野,促使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对传统的艺术史观念和叙述进行批判和反思,推动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发展。
总之,西方艺术史研究包括新艺术史研究,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为中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拓展了研究领域,激发了中国艺术史研究者的理论创新和批判精神,使中国艺术史研究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和国际化。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深圳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共8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脂砚斋有一段评语:“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可卿)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香菱)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
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
”脂砚斋是有可能谙悉作家本人的创作心态乃至其人生观念的,上述评语道出的,未必不是《红楼梦》藉以诞生的一个心理动因,即作品是曹雪芹屡历幻灭之后“人生如梦”思想的某种程度的折射。
拆解作为全书总纲的前五回,便可洞悉两条重要线索:一条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三回),这是全书现实故事(情事、家事、政事抑或还有国事)的“真正”开端,也是主要人物活动地——贾府——生活的“真正”开始;另一条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第五回),这是全书梦幻故事的“真正”开端,也是以总体预述的方式对众女钗未来命运的第一次(也是最全面的一次)暗示。
这两条线,分别是对悲剧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较全面描写,也借助他们的活动分别敲响人间(大观园)现实故事和天上(太虚幻境)神话故事的开场锣。
自此,各种矛盾遂陆续展开,各色人等方粉墨登场。
在前五回中,作者安排一甄一贾、一僧一道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全面交待两个故事得以产生、发展的环境与背景,其中的僧道更起着连接天上与人间、梦幻与现实的艺术重任。
作家着力刻画现实与神话两个世界(其实质为一个世界)的艺术初衷在“总纲”部分已露端倪,神话是现实的前缘,现实是神话的后续,两个世界的并置与交融才是作品的结构主框。
这一以神话为起点、支点和终点的结构主框是梦化的、超俗的,因而也是极富有诗意。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八年级语文(建议完成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24分)为了巩固知识,班级开展了“多彩语文园地”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品经典篇目】请你阅读经典,回答下面的问题。
阅读经典,需要我们屏息敛声,聆听语言的声音;阅读经典,就是和文学作品心灵对话:观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深恶痛疾;看“飞天”凌空我们qiáo首而望,见证吕伟的夺魁瞬间;感朱德母亲不辍劳作、宽厚仁慈给人的感动;体会国家公祭日里的振聋发kuì……阅读这些经典,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洗涤心灵。
1.请结合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观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深恶(A.wù B.ě)痛疾。
( )(2)感朱德母亲不辍(A.zhuì B.chuò)劳作、宽厚仁慈给人的感动。
( )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1)qiáo 首(2)振聋发kuì【感诗词情思】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补全下面的文段。
3.诗词的字句中往往寄托着创作者的无限情思。
读《庭中有奇树》中的“(1),(2) 。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我们感受到了一人独赏春日佳景时的思念与孤独;读曹操《龟虽寿》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3) ,(4) ”四句,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活着”;读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5),(6) ”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
(8分)【用基础知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文段后的问题。
①□渔樵耕读,四大贤人□为什么要把渔翁放在首位?②中国的四大贤人排座次,是中国的读书人给自己排的位置。
③渔翁是独善其身的特点,他永远是那么悠闲,这是读书人将他摆在第一位的原因。
④读书人羡慕渔翁的那份平淡和自得,也正因为如此,渔翁经常担任着历史仲裁者的角色。
4.请在第①句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萧红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八学年上·语文学科·阶梯作业一、积累与运用(32分)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yì语。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zhèn聋发kuì,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dùn形。
80年,cāng海桑田。
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追求、热爱和平的悠久历史。
1.(3分)选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右翼.(jì)B.规模.(mú)C.侵.(qīn)犯D.摧残.(cǎn)2.(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A、yì()语B、zhèn()聋发kuì()C、dùn()形D、cāng()海桑田3.(3分)对于选段中画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范,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追求、热爱和平的悠久历史。
B.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追求、热爱和平的历史悠久。
C.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D.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充分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追求、热爱和平的悠久历史。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东广雅中学七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东广雅中学七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 rùn 蓑.衣shuō 黄晕. yùn 慈.善cíB.酝酿. liàng 发髻. jì镶.嵌xiāng 地毯.tǎnC.筑巢. cháo 粗犷. kuàng 贮.蓄zhù蜷.曲quánD.莅.临lì嫩.叶nèn 宛.转wǎn 草垛. duò2. 下列选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卖弄抚摸棱镜潦亮B.抖擞吝啬睫毛高邈C.喉咙窠巢静秘烘托D.端庄宽敞水藻淅砺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春天的珠江公园生机勃勃,到处是花枝招展....、鸟语呢喃的美景。
B.国庆节期间,花城广场上摆满了红彤彤的一串红,真是姹紫嫣红....。
C.在辩论赛上,田楠同学条理清晰、咄咄逼人....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D.想到明天就要进行检测,他异常担心,夜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成眠。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B.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5.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的一项是()A.庄稼汉们望着这片黄澄澄狗尾巴似的稻谷,心里酿了蜜般的甜。
B.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C.这块石头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一样,高大突兀,被人们称为“飞来石”D.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中去。
6. 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读书节系列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宣传】(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详析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2023-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
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
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
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
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
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
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
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九年级语文(建议完成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和运用(24分)九年级(1)班的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探索诗歌之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做笔记】下面是小文学习笔记中的一段话,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现代诗如同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穿破夜的寂静,带来语言新的生命力。
它承载着诗人的忧戚与思考,是灵感的涌现和情感的渤发。
每一位诗人都是一个探索者,他们心无旁鹜,专注于内心的表达,将复杂的情感浓缩于简短的词句之中。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黎明(A.lí B.lǐ)()(2)忧戚(A.qì B.qī)()2.语段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2分)(1)渤发(2)心无旁鹜【任务二:背古诗】下面是小语写的一段话,她引用了包含数字的古诗词,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3.《月夜忆舍弟》中,(1)“ ”借数字“一”写出孤雁之声,配合视觉所见,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长沙过贾谊宅》中,(2)“”通过数字的对比,突出诗人抑郁悲凉的沉重之感。
请你也写出这样包含数字的两句连续的古诗词:(3) , 。
(9分)【任务三:写分析】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小组整理了分析资料,请你将其修改完善。
①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并在全世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与中国注重诗教、具有诗的传统以及诗本身的美学力量密不可分。
②很大程度上,诗歌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美学形式。
③诗歌尤其是唐诗宋词里,蕴藏着农耕文化、家国文化和中国人所特有的精神风骨。
④诗歌传统延续到今天,虽然一直在形式上发展变化,但依然是极有价值的一种认知教育、审美教育、德育方式。
⑤诗歌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饱含着人类对的爱、对的呼唤、对的向往。
4.请你再写一个与第②句类型相同的复句。
(2分)5.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第一学期八年级九月份月考试题语文一、基础与运用。
(2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凛冽(lǐng)要寨(sài)轻盈(yíng)锐不可当(dǎng)B.颁发(bān)仲裁(zhòng)履行(lǚ)屏息敛声(liǎn)C.悄然(qiāo)翘首(qiáo)湛蓝(zhàn)摧枯拉朽(xiǔ)D.凌波(lín)镌刻(juān)督战(dū)一丝不苟(gǒu)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潇洒凌空凛冽眼花潦乱B.监视操纵桅杆振耳欲聋C.馈退坠毁紧绷惮精竭虑D.浩瀚遗嘱吞食白手起家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绝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④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⑤警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A.②①④③⑤B.②⑤③①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③①④②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为60年。
D.“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语出清施闰章《钱塘观潮》,原文为“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初一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
(每题1分,共27分)1. 给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诠.
释( ) 裨.
益( ) 缩.
影( ) 纳.
凉( ) 推搡.( ) zh ào( )祸 li án ( )漪
zhu ì( )落
抚m ō( )
湍j í( )
2. 填空。
(1) 《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是_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处的门是指___________。
(2)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结晶。
(3)巴金,原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现代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繁星》选自《___________》,体裁属于___________。
3.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 ) (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 ) (3)看,那个巨人还在路呢!( ) 4. 默写。
(1)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 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作者是当代作家赵丽宏,本书是一篇书序。
B .《繁星》的作者是巴金,“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繁星》一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C . 泰戈尔是英国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告别》和《榕树》三首诗都选自他的《飞鸟集》。
D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6. 写一句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0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韩非子》
(乙)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
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
【注释】①缉:装饰边沿;
②鬻[y ù]:卖。
1. 解释加点的词。
(2分) (1) 郑人有欲买履.
者( )
(2) 乃.曰( ) (2) 楚人有卖其珠于.
郑者( ) (4) 为.
木兰之柜( ) 2. 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 .而置之.其坐 B. 而忘操之.
C .反归取之.
D. 为木兰之.
柜 3. 选出“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 至之市,而.忘操之
C .郑人买其椟而.
还其珠
D. 舟已行矣,而.
剑不行 4. 翻译句子。
(2分)
学 校
姓 名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从《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
(33分)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
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
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
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
”我立即大言不惭
....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
”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
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
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
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
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
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
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
丢了怪可惜的。
”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
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
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
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
我很快就如释重负。
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
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
那天很冷,刮着大风。
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
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当时我说:“您是见老。
”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
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
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
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
”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来源:学科网]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
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6. “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6分)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