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中考物理 光学(三)复习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平面镜、透镜、玻璃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如反射定律、反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4. 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如折射定律、折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如彩虹的形成等。
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6.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光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
但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光学领域的知识,如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了解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熟练运用光学公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掌握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的成因。
2. 光的反射:掌握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的光学性质,以及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光的折射:掌握折射定律,了解透镜、眼镜等光学器件的原理,以及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彩虹、棱镜等的相关知识。
5. 光的热效应:了解光的热效应,如晒伤、加热等。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难点: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运用,以及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巩固光学知识。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学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4. 注重练习,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光的传播1.1 日食、月食、影子的成因1.2 光的传播速度2. 第二课时:光的反射2.1 反射定律2.2 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光学性质2.3 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光的折射3.1 折射定律3.2 透镜、眼镜的原理3.3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光的色散4.1 色散现象4.2 彩虹、棱镜的相关知识5. 第五课时:光的热效应5.1 晒伤、加热等现象的成因5.2 光能与内能的转化六、复习策略与方法:1.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区分各种光学现象,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利用图解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学原理,如反射角、折射角等。
3. 运用实例分析法,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光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
中考物理 光学(三)复习教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中考物理光学(三)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光学(三)【教学目的】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2、知道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程序】〖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入新课〗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新授〗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2、折射定律: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分析眼睛受骗的原理:二、透镜:1、分类:⑴凸透镜(会聚透镜)⑵凹透镜(发散透镜)2、透镜的作用:3、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成像光路:5、成像特点:三、习题训练: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某一界面上同时发生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指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指明光从何种介质射来.2、如图所示,容器中有一定量的水,光以一定角度照射到水中时,折射光线射在容器义部的P点处,若再渐渐地向容器中加水,则在加水的过程中,亮点P将:A、保持原位不动B、向左移动C、和右移动D、向上移动3、在图中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光学器件,并完成光路.4、在图中完成烛焰A点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5、把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镜10cm处得一缩小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0cmC、7.5cmD、4.5cm6、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cm、14cm和3cm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A、7cm<f<10cmB、6cm<f<10cmC、10cm<f<14cmD、14cm<f<20cm〖小结〗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作业〗《中考指要》P19:例2;P21:例2*教后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现象的应用。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应用,全反射的条件和现象。
4. 光的干涉:干涉现象的产生,双缝干涉的条件,干涉条纹的特点。
5. 光的衍射:衍射现象的产生,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的条件及特点。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复习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概念和定律。
2. 复习难点: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及特点,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顾和巩固光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3. 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中考物理光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复习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为3×10^8 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2. 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 光在界面上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中考物理 光学(一)复习教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中考物理光学(一)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光学(一)【教学目的】1、知道光源的概念.2、知道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3、知道颜料的混合.4、知道光具有能量.5、知道红外线及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重点】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红外线及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教学程序】〖引入新课〗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人类迄今为止制造的最好的人选光源是电灯.〖新授〗一、光的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二、色光的混合:将红、绿、蓝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三、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四、红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光绿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绿光蓝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蓝光五、颜料的混合:将红、黄、蓝颜料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六、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七、光具有能量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光能→内能八、红外线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是由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2、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响尾蛇导弹.九、紫外线1、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2、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灭菌灯〖小结〗光的色散及混合;颜料的混合;红外线和紫外线.〖练习〗某物理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研究“不同色光照射下物体的颜色”.(1)器材:准备几张不同颜色的纸: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再找几张颜色与上面的透明玻璃纸和一个发光比较强的手电筒.(2)步骤:把几张色纸排列在墙上,在暗室里,先用手电筒射出的白光依次照射各张色纸,记下它们的颜色,再用各张透明的色纸蒙住手电筒的端,依次照射各张色纸,把观察到〖作业〗完成《中考指要》相关内容*教后记*。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物理《12.2 内能 热量》教案3 苏科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物理《12.2 内能热量》教案3 苏科版【教学目的】知道热量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重点】热量的计算【教学难点】热量的计算【教学程序】〖复习提问〗什么内能,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引入新课〗Q吸=cm(t-t0)Q=cmΔtQ放=cm(t-t0)〖新授〗一、例题讲练:1、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2、温度为20℃、质量为50g的铁球,将它放在温度为920℃的火炉中回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则铁球吸收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kg·℃)。
3、将500g的水加热到30℃,它吸收了2.1×104J的热量,求水原来的温度。
4、0.5kg的铝壶中装有2kg、25℃的水,若要将水烧开,则需吸收多少热量?已知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不计热量损失。
〖小结〗热传递产生的条件,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量〖作业〗1、一游泳池内有水2000t,若水温从18℃升高到28℃时,需要吸收热量?2、0.5kg的铝壶中装有2kg、25℃的水,若铝壶和水共吸收7.956×105J的热量,求水的末温.3、《创新教程》P33:16。
*教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能够分析光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现象的应用。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应用。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光谱。
5.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通过实验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光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特点。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基本原理。
3. 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反射现象的应用。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折射现象的应用。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光谱。
6. 光的速度:讲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7.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8.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考试要点。
六、复习与巩固1. 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巩固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
2. 结合习题,巩固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应用。
七、光的衍射与干涉1. 讲解光的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衍射的条件和特点。
2. 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干涉的条件和特点。
3.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八、光学仪器1. 讲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3. 光的折射:透镜、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双缝干涉、单缝衍射。
5. 光的偏振:偏振原理、偏振光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复习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复习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光现象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和动画,直观展示光现象的原理和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光现象的认知,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分别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镜子、透镜、光纤等。
4. 实验演示:展示光学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光现象的原理和现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计算和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现象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复习策略1. 分析历年中考物理试题,了解光现象考点的分布和难度。
2. 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复习。
3. 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七、复习计划1. 第一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复习。
2. 第二周: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复习。
3. 第三周:光的偏振现象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中考物理光学(三)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光学(三)
【教学目的】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程序】
〖复习提问〗
1、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引入新课〗
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新授〗
一、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
2、折射定律: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分析眼睛受骗的原理:
二、透镜:
1、分类:
⑴凸透镜(会聚透镜)
⑵凹透镜(发散透镜)
2、透镜的作用:
3、凸透镜的应用:
照相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成像光路:
5、成像特点:
三、习题训练: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某一界面上同时发生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指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指明光从何种介质射来.
2、如图所示,容器中有一定量的水,光以一定角度照射到水中时,折射光线射在容器义部的P 点处,若再渐渐地向容器中加水,则在加水的过程中,亮点P 将: A 、保持原位不动 B 、向左移动 C 、和右移动 D 、向上移动
3、在图中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光学器件,并完成光路.
4、在图中完成烛焰A 点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5、把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镜10cm处得一缩小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10cm
C、7.5cm
D、4.5cm
6、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cm、14cm和3cm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
A、7cm<f<10cm
B、6cm<f<10cm
C、10cm<f<14cm
D、14cm<f<20cm
〖小结〗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
〖作业〗
《中考指要》P19:例2;P21:例2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