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经济基础真题及解析
201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配套习题21-25章word版本

第2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一、单项选择题1. ()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A.指标B.变量C.观察值D.统计数据2. 把人类的性别划分为男和女,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A.定比尺度B.定类尺度C.定序尺度D.定距尺度3. ()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A.定类尺度B.定距尺度C.定比尺度D.定序尺度4. 财政收入这一统计指标属于()。
A.相对指标B.时期指标C.时点指标D.平均指标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 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A.统计工作B.统计数据C.统计调查D.统计学E.统计监督2.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科学尺度B.定类尺度C.定序尺度D.定距尺度E.定比尺度3. 统计数据计量尺度中能进行加、减运算的是()。
A.定比尺度B.定类尺度C.定序尺度D.定距尺度E.定性尺度4. 分类数据()。
A.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B.表现为类别C.通常用文字表述D.不区分顺序E.区分顺序5.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统称为()。
A.定量数据B.数量数据C.定性数据D.数值型数据E.品质数据6. 按照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统计指标可以分为()。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比例指标D.平均指标E.变异指标7.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产品产量B.能源生产总量C.股票价格D.商品零售额E.年末人口数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参见教材P169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定类尺度。
参见教材P1693[答案]:B[解析]:定距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参见教材P1704[答案]:B[解析]: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时期指标可以累积,从而可以得到长时间内的总量。
2012年经济师测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离散程度

2012年经济师测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离散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离散程度是指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
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取决于该组数据的离散水平。
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差;离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性就越好。
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一)极差极差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是总体或分布中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又称全距,用R表示。
极差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变异范围或离散幅度,在总体中任何两个单位的标志值之差都不可能超过极差。
极差仅仅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例题1·单选题】(2010年)根据下表所列我国1998年至2003年人口数及构成情况,l998年至2003年我国男性人口占年底总人口比重的极差是( )。
年份199819992000200l20022003年底总人口(万人)其中:男性(万人)男性所占比重(%)1247616394051.251257866469251.431267436543751.631276276567251.461284536611551.471292276655651.50 A.0.38%B.0.25%C.51.25%D.51.6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男性所占比重的值为51.63%,最小值为51.25%,极差=51.63%-51.25%=0.38%。
(二)标准差和方差标准差:总体所有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离差之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用表示。
标准差与方差是应用最广泛的统计离散程度的测度方法。
(三)离散系数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等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
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定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也称标准差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用表示,其计算公式要掌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3章

第3章生产和成本理论【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本节考点】(1)生产者的基本假定(2)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本节内容】一、生产者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1、企业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一书,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1:单选】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交易成本的节约;B.外部性;C.市场失灵;D。
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答案】A例题2:2012年单选】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企业规模的大小;B.市场失灵;C。
管理成本的高低;D。
信息的不完全性【答案】D第二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本节考点】(1)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2)一种要素的生产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本节内容】一、生产及相关概念二、生产函数1、含义: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注1】前提: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注2】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注3】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2、函数表达式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X1,X2……X n,Q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f(X1,X2……Xn)(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三点三线)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Q边际产量图形(1)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MP最大。
2012年中级经济师《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下列经济过程中,属于商品流通的是( )。
A.商品从分配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B.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C.商品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运动D.商品从消费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答案:B【解析】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它与生产过程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机整体并保证其连续进行和正常循环。
流通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一端联系着生产,另一端联系着消费,成为再生产过程的中介,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媒介要素。
2.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产生的费用属于( )。
A.商流费用B.调整费用C.物流费用D.履行契约费用答案:C【解析】商品的价值运动产生的费用属于商流费用,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产生的费用属于物流费用,商流费用与物流费用的总和构成流通费用。
3.储存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暂时处于停滞状态,储存活动可以创造商品的( )。
A.时间效用B.形质效用C.空间效用D.使用效用答案:A【解析】物流的功能:①通过商品运输实现商品的空间效用;②通过商品储存实现商品的时间效用,借助各种场所和设备来储存或保管商品,以满足商品供求周转上的需要,衔接商品在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上的背离。
4.商品流通信息可以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把信息划分为决策信息、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依据的标准是( )。
A.信息的来源B.信息的稳定程度C.信息的作用D.信息的内容答案:C【解析】商品流通信息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①按信息的作用可划分为决策信息、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②按信息的稳定程度可划分为固定信息、流动信息与偶然信息;③按信息的产生过程可划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④按信息发生的时间可划分为滞后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⑤按信息的来源可划分为商品流通内部信息与商品流通外部信息;⑥按信息的内容可划分为市场营销信息、流通管理信息、商品科技信息和流通环境信息等。
5.商品流通渠道转移的是商品的( )。
201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配套习题(第25章)教学内容

第25章时间序列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对事物进行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编制()。
A.指数B.回归方程C.频数分布表D.时间序列2. 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时间指标的是()。
A.城镇人口比重B.年底总人口数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国内生产总值3. 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称为()。
A.变量B.发展水平C.增长量D.发展速度4. 增长量是()。
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D.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5. 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可以把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和()。
A.环比增长量B.定基增长量C.累计增长量D.平均增长量6. 已知在一个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分别为21、30、35、41,则累计增长量为()。
A.90B.80C.105D.1277. 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的序时平均数。
A.累计增长量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C.逐期增长量D.报告期发展水平8.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
A.连乘积B.总和C.对比值D.之差9. 某公司A产品的销售额2007年比2002年增长53.5%,2006年比2002年增长40.2%,则2007年比2006年增长()。
A.9.5%B.13.3%C.33.09%D.15.9%10. 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
A.加权算术平均法B.极差法C.几何平均法D.算术平均法11. 2000年以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年均增长4%以上,这是()。
A.发展速度B.增长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12. “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的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A.计量单位B.数据类型C.时间D.调查方法二、多项选择题1. 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称为()。
A.时间序列B.相关分析C.动态数列D.回归分析E.指数分析2. 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时间序列分为()。
2012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考点串讲-市场需求

2012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考点串讲:市场需求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本节考点: 1.需求的含义 2. 需求函数 3. 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本节内容:一、需求的含义含义备注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构成要素: 1、购买欲望(愿意) 2、支付能力(能够)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1:2011单选】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 )。
A.消费者的潜在收入 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C.产品的市场价格 D.产品的生产成本【答案】B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具体影响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产品价格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1)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
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7、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题2:09年单选】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 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 。
2023年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3年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50题)1、(2012年真题)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信息的不完全性B.企业规模的大小C.市场失灵D.管理成本的高低【答案】 A2、如果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运行处于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具有这种特征的经济周期称为()。
A.中周期B.古典型周期C.长波循环周期D.增长型周期【答案】 B3、假定边际消费货币β是0.75,则投资乘数k应为()。
A.1B.2C.3D.44、(2012年真题)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时,对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果的支出,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方法就各项绩效评价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根据分值评价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这种方法称为()。
A.比较法B.因素分析法C.公众评价法D.成本效益分析法【答案】 C5、所有权的消灭包括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
下列情形中,属于所有权绝对消灭的是( )。
A.丁的一幅古代字画被焚毁B.甲的汽车在气死后被其子继承C.乙的珍珠项链遗失D.丙将房屋变卖【答案】 A6、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
A.收入水平B.边际消费倾向C.平均消费倾向D.平均储蓄倾向7、(2020年真题)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下列机构中,应当投保存款保险的是()A.中资银行海外分行B.中外合资银行C.再保险公司D.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答案】 B8、秦某与李某签订买卖合同,秦某为卖方,住在甲市;李某为买方,住在乙市。
双方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且不能通过交易习惯、合同性质确定,双方也未能达成补充协议。
关于该合同履行地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交付货币应在甲市,交付货物应在乙市B.交付货物应在甲市,交付货币应在乙市C.交付货币和货物均在甲市D.交付货币和货物均在乙市【答案】 C9、从性质上讲,商业银行是()。
2012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中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具体由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和( )组成。
A.企业竞争战略B.企业事业部战略C.企业发展战略D.企业职能战略【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企业战略的层次。
企业战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和企业职能战略。
参见教材P1。
2.企业战略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产生,并加以推进和实施,这种战略实施模式为( )模式。
A.指挥型B.转化型C.增长型D.合作型【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企业战略实施的模式。
在增长型模式中,企业的战略是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产生。
参见教材P5。
·西蒙斯提出的一种基于企业战略的业绩绩效模式,其构成为利润轮盘、现金轮盘和( )。
A.资产轮盘B.负债轮盘C.销售利润率轮盘【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利润计划轮盘的构成——利润轮盘、现金轮盘和净资产收益率轮盘。
参见教材P7。
·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五种竞争力量,分别是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谈判能力和( )。
A.供给者的谈判能力B.生产者的谈判能力C.销售者的谈判能力D.使用者的谈判能力【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波特的“五力模型”。
迈克·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在一个行业中,普遍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新进入者的威胁、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购买者的谈判能力和供给者的谈判能力。
,参见教材P9。
5.某行业的市场趋于饱和,内部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小企业逐步被淘汰,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按照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该行业处于( )。
A.形成期B.成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行业生命周期的四阶段。
进入成熟期后,一方面行业的市场已趋于饱和,另一方面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合并、兼并大量出现,许多小企业退出,于是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该商品自身的价格B.该商品的成本C.该商品的税率D.消费者偏好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变动。
需求变动是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本题所述情形是需求曲线发生位移,因此应该是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可以影响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的需求变动,D选项符合题意。
2.某城市决定从2011年8月1日起,把辖区内一著名风景区门票价格从32元提高到40元,已知该风景区2011年8月的游客为88000人次,与2010年8月相比减少了12%,则以弧弹性公式计算的该风景区旅游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
A.0.57B.0.48C.1.1D.2.08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弧弹性计算方法。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弧弹性下,变动率的分母用平均数。
本题中,2010年需求量=88000÷(1-12%)=100000,平均需求量=(88000+100000)÷2=94000,弧弹性下需求量变动率=(100000-88000)÷94000=12.766%;平均价格=(40+32)÷2=36,价格变动率=(40-32)÷36=8÷36=22.22%。
因此,弧弹性下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2.766%÷22.22%=0.57。
3.假设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增加了20%,由此导致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下降了12%,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B.边际商品C.低档品D.必需品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与类型。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12%÷20%=-0.6。
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因此该商品为低档品。
此外,也可根据题目的内容直接推断: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是低档品的特性,故C选项正确。
4.通常情况下,生产者通过提高某产品单位销售价格而增加其销售总收入的前提条件是该产品的()。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C.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则产品价格提高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5.当某种生活必需品价格(例如粮食)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的干预方式是()。
A.限制进口B.实施最高限价C.实施保护价格D.增加政府库存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均衡价格模型中的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6.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由()决定的。
A.消费者偏好B.消费者收入C.所购买商品的价格D.相关商品的价格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用于表示消费者偏好,因此其形状自然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
7.低档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B.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C.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相关效应。
对于低档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
8.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中的收入减少,会使预算线()。
A.向左平移B.向右平移C.向上旋转D.向下旋转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9.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企业规模的大小B.市场失灵C.管理成本的高低D.信息的不完全性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因为这种因素的存在,交易双方都会想法获取自己没有掌握的信息,去监督对方的行为,并设法约束对方的违约行为,这些都需要交易费用,而由于这些做法在市场和企业中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因此交易费用会有所不同。
10.在进行短期成本函数分析时,关于各种成本曲线变动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固定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B.平均总成本曲线和总固定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C.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D.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各种短期成本曲线的内容。
无论产量如何变化,固定成本不变,因此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为: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为零,随着产量的增加,总可变成本逐步上升,开始时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总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为:从纵轴的截点F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
由此可见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11.由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供给的市场结构,属于()市场。
A.完全竞争B.垄断竞争C.寡头垄断D.完全垄断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结构的特征。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
12.关于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B.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C.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D.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上方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以及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是由于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13.对于可能产生()的行为,政府一般应通过征税或收费的措施予以限制。
A.搭便车B.道德风险C.逆向选择D.负外部性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负外部性理解。
14.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A.道德风险B.优胜劣汰C.逆向选择D.外部性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不对称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中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卖方和买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最终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
15.假设某个国家2007年~2011年,GDP年均增长8%,资本存量年均增长5%,劳动力年均增长2%,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的份额为60%,劳动力为40%,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为()。
A.3.0%B.4.2%D .7.0%15.【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即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K L Y A G G G G βα--=本增长率),即,=8%-(40%×2%)-(60%×5%)=4.2%。
K A G 16.财政幻觉是指()。
A .民众通常更关心减轻税收负担,却忽视了可能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也会降低B .民众通常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食品问题会越来越少,政府支出规模会保持稳定C .民众通常相信财政支出数量会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D .民众通常更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却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 16.【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幻觉的概念。
财政幻觉即民众通常更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却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
17.下列财政支出分类科目中,属于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的是( )。
A .工资福利支出B .环境保护支出C .商品和服务支出D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17.【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中的支出功能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财政支出按功能分为10类,即: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和安全、经济事务、环境保护、住房和社会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和宗教、教育和社会保护。
18.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时,对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果的支出,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方法就各项绩效考评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应根据分值考评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这种方法称为()。
A .比较法B .公共评价法C .因素分析法D .成本效益分析法18.【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公共评价法。
19.下列税种中,属于资源税类的是( )。
A .土地使用税B .城市维护建设税C .增值税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分类。
我国按课税对象的不同,将税收分为所得税类、流转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
其中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
B选项属于行为税类;C选项属于流转税类;D选项属于财产税类。
20.政府征收土地税时,土地购买者将预期应缴纳的土地税折入资本,将税负转嫁给土地的出售者,使其购买的土地价格下降,这种税负转嫁行为称为()。
A.税收消转B.税收资本化C.税收前转D.税收后转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税负转嫁的方式。
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主要发生在土地和类似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
21.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的政府预算是()。
A.绩效预算B.经常预算C.地方预算D.资本预算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预算的分类。
按预算不同的编制形式,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其中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