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
小古文小古文注解

《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雨》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芦花》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放风筝》译文:青青的草地,放风筝。
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行。
《乡村》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凋零,惟菊独盛。
《日月星》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菊》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莲》莲花,亦曰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雪》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放风筝》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放风筝》讲解写作指导一、看懂图意。
1.认真观察,理解画面。
我们观察图画,要看懂图的内容。
2.要有顺序的观察。
是指具体的观察线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
3.要有重点地观察。
在作文之前,面对一幅图画,必须要了解作画人的意图,掌握图画的的重点,我们的作文才会和作画人的原意相吻合。
从写文章的角度看,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就分明了,详略也会得当了。
4.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力。
看图作文中的想象,就是从眼前所展现的画面的内容出发,在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由眼前的画面内容引发,想到与此相关的另外的一些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
二、说出图画。
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将自己看到的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说清楚,还可以联系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说说感想。
三、列好提纲根据图画内容,简要列出习作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放风筝的时间、地点、人物。
(略)中间:描写天上风筝的样子。
(略)描写“我”和东东放风筝的过程。
(详)结尾:欣赏自己的风筝,表达感想。
(略)四、写好作文构思出提纲后,就要考虑如何让文章吸引人了,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为习作起一个有趣的题目,如《我和风筝一起飞》;②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他们放风筝的过程。
习作例文放风筝星期天的中午,蓝蓝的天空上挂着那棉花糖似的白云,红彤彤的太阳照着碧绿的草地,我和同学们相约一起去公园里放风筝。
大家来到公园,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看!那条“金鱼”把瓦蓝的天空当作了汹涌澎湃的大海,在里面快乐地游来游去;那条红色的“蜈蚣”瞪大了眼睛,扭动着弯弯曲曲的身体骄傲地对着我们说:“你看,我飞得多高啊!”“雄鹰”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着,一会儿到这,一会儿到那儿。
还有一个“三角形”像火箭似的风筝。
这个“火箭”后面还长了两条腿,像火一样为“火箭”提供动力。
另一只“燕子”正准备展开双翅飞向天空呢!那边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
三年级下册作文《放风筝》十篇

三年级下册作文《放风筝》十篇三年级下册作文《放风筝》(篇1)今天又是一个难得的大晴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妈妈提议趁这么好的天气去公园放风筝。
我听了兴奋不已,就拿着心爱的“老鹰”风筝出发了。
到了海山公园,我见公园的天空中已经飘满了各种各样的风筝。
它们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十分好看。
有“蝴蝶”的、有“龙”的、还有“小鸟”的------瞧,这些风筝给天空增添了美丽的风景,犹如一幅美丽的彩色画。
我看着大大小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迎风飞舞,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着“老鹰”风筝也飞了起来。
可是刚开始我的风筝好象不听我的使唤,始终也飞不高。
风筝在天空中没停留多久,便摇摇晃晃地又掉了下来。
可是我并不灰心,我一边缓缓地向前跑着,一边不停地放出手中的线。
经过无数次地放飞,我的“老鹰”风筝终于在天空中展翅翱翔了。
看着在高空中自由自在飞舞的风筝,我十分激动,也十分羡慕。
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风筝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展翅高飞,带着我的理想,带着我的希望,飞向远方!三年级下册作文《放风筝》(篇2)今天,微风习习,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我和小伙伴去大草地放风筝。
脚下绿油油的草地上开着数朵小野花,许多风筝把蓝蓝的天空点缀的五彩缤纷。
“金鱼妹妹”摇着裙子优雅地游过;“蝴蝶姑娘”在空中展示优美的舞姿;“蜈蚣大叔”摆着长尾巴得意地飘过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组成了“风筝的海洋”。
“我们也开始吧!”我迫不及待地跳来跳去。
“好主意!”飞飞举着风筝,线的另一端是拿着线轴的小李。
“预备跑!”我在一边指挥。
小李像支箭似的“飞”了出去,一下子就跑出好远。
我和飞飞也在后面追着,我边追边喊:“小心!要撞树了。
”“风大了,收线,快收线!”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小李喊着:“快过来,飞飞、玲玲,风筝飞了!”我和飞飞跑过去,只见我们的燕子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的飞来飞去,一会儿跟“蝴蝶”嬉戏于“花丛”;一会儿跟“金鱼”比美于“海滩”;一会儿跟老鹰赛飞于蓝天我们高兴地手舞足蹈:“燕子飞起来了,飞起来了!”风筝们随着夕阳落下了,天空好像被调皮的孩子用彩笔涂成了五颜六色的,把大地万物都映成了金色。
《放风筝》教案

《放风筝》教案《放风筝》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微风吹拂,大地回春,小区的草坪,郊外的绿地上,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放风筝,风筝以它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在空中盘旋的舞姿,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心。
《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欢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故事中非常巧妙的将白云想象成风筝,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活动目标1.熟悉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画面情景。
2.能通过观察画面以及想象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理解童话的内涵。
3.体验大胆表达的乐趣。
活动准备1.活动前丰富幼儿对云彩的想象(如:大白鹅、小白马等)2.教学课件、跟故事相匹配的图谱一套。
活动建议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问:春天来了,你们在春天里会玩哪些游戏?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2.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匹配与小动物相应的风筝。
提问:胡萝卜风筝是谁的?为什么?小金鱼风筝是谁的?为什么呢?小结:是呀,孩子们,你们说的很对!胡萝卜是小兔的最爱;小猫咪呀,他最喜欢吃小鱼了。
3.教师提问,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剩下一个小白云的风筝是谁的呀?小白云怎么变成小猪的风筝了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想象故事内容1.教师以提问以及留空填充的`方式,引导幼儿匹配故事图谱。
呼啦,呼啦,小兔握着一个X X 风筝,小猫握着一个X X 风筝。
2.借助课件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童话的内涵。
提问:小兔放的什么风筝?小猫放的什么风筝?小兔、小猫都有风筝,小猪没有风筝是谁帮助了他?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想象白云的形态提问:小白云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又变成了什么?小结:会变的小白云真有趣。
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白云除了会变成小绵羊、大白鹅、小白马,还会变成什么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四、玩游戏“白云变变变”,引导幼儿想象创编故事内容1.提问:故事中哪个小动物的风筝很有趣?为什么呢?小猪的风筝还会变成什么呢?2.幼儿自由创编,鼓励幼儿用一会变成…怎么叫?这样的句式进行创编。
《放风筝》大班教案

《放风筝》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知道放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习风筝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结构:介绍风筝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翅膀、尾巴、线等。
2. 放风筝的步骤:学习如何正确地放风筝,包括选择场地、调试风筝、放飞等。
3. 风筝的制作方法:学习制作简易风筝,了解风筝制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5. 风筝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风筝,如龙风筝、蝴蝶风筝、四方风筝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如纸张、竹签、线等。
2. 准备风筝放飞场地,确保安全宽敞。
3.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教学演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风筝的了解。
2. 讲解:教师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制作方法、放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放飞:学生分组放飞风筝,教师讲解风筝飞行的原理,指导学生调整风筝。
5. 总结:学生分享制作和放风筝的心得,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风筝制作,观察风筝的飞行,记录放风筝的心得。
2. 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3. 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风筝制作和放飞的兴趣。
2. 评估学生在制作风筝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考核学生对风筝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风筝的结构、制作方法、放风筝的步骤等。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风筝制作材料安全无毒,适合儿童使用。
2. 在放飞风筝时,提醒学生远离电线杆、高大建筑物等危险区域。
3. 教育学生注意风筝线的安全,避免缠绕在身上或他人身上。
4.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放风筝过程中无人受伤。
《放风筝》大班教案(精选20篇)

《放风筝》大班教案(精选20篇)《放风筝》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2、培养幼儿合作游戏能力,发展幼儿倾听及理解能力。
3、练习走、跑交替得协调奔跑动作,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放风筝。
活动准备:1、请家长配合,为幼儿带来各式风筝若干,悬挂在活动室。
2、事先选好平坦安全的场地。
3、《放风筝》的散文配图,《春之声圆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1、播放《春之声圆舞曲》音乐,请幼儿自由欣赏已布置好的风筝,相互交流看到的风筝的外形是怎样的。
2、教师简单介绍风筝的外形特征:左右对称,保持平衡。
知道放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3、出示散文配图,教师朗诵散文,请幼儿倾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引起幼儿放风筝的兴趣,请幼儿自由结伴,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
5、师幼一起到场地上放风筝,教师示范放风筝的方法,请幼儿尝试自己放风筝,提醒幼儿注意奔跑时的安全。
6、开展放风筝比赛,比一比谁的风筝飞的高。
活动结束后,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活动的快乐。
7、在生活活动中,可请幼儿继续欣赏散文《放风筝》,并可多次开展放风筝等活动.《放风筝》大班教案篇2一、教养目标掌握生字词。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兴高采烈地放风筝。
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
根据语言描述想象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育目标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兴高采烈地放风筝,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理解课文是怎样把放“大蜻蜓”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天空中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手段:电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猜谜语。
我的样子有多种,一纸薄薄空中飘。
一线拉我任东西,空中舞蹈多自在。
打一玩物——()3.风筝。
4.你们谁放过风筝?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把风筝放上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放风筝。
《放风筝》作文400字[优秀10篇]
![《放风筝》作文400字[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2b83c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1.png)
《放风筝》作文400字[优秀10篇]《放风筝》作文400字篇1春天又到了,又到了放风筝的时节,周末我快速的写完了作业,拿起风筝材料包,便跑向了公园伙伴们打开材料便制作了起来,我看一眼大家的风筝各式各样,小王和小张是普通的小风筝,小彭手上拿着是燕子风筝,晓玲手上这是一个很大飞机状的风筝。
我拿出自己那个老鹰形状的纸,拿出画笔小心翼翼的画,我先在中间画了一个简陋的样子,然后一点点画出羽毛和五官,最后涂上颜色。
我开始做风筝骨架了,拿出两根加工后的竹棍,我量好刻度后小心翼翼的标记好,可我刚标记完就发现一个问题,有一根竹棍太长了。
我想来想去,想到了用手掰的办法,可又没有掰到记号,最后只好向小彭求救。
我正准备绑骨架,突然耳边传来几阵声音,天空便出现了一个“飞机”!是小玲放飞了它的风筝,他看着我们羡慕的眼光得意的笑了,可自己帅不过三秒,一阵狂风吹过小林的飞机偏航了,正要撞上树,小玲忙把放线一拽,飞机就一头扎进了沙坑里。
我见小玲做好了风筝也加快了手速没几分钟,最后小王帮我举着风筝,我见风起便放心,使劲一转两腿快速的摆动,总算把风筝送上了蓝天。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个风筝就是我童年快乐的象征。
《放风筝》作文400字篇2今天,太阳公公似平有点害羞,在白云里躲躲闪闪,像是在跟大家玩捉迷藏。
吃完午饭,我和妈妈去火炉浜的风筝节现场玩。
既然是风筝节,就免不了放风筝。
绿茵菌的足球场上空飞满了风筝,各种各样,颜色各异。
我也开始放风筝了。
我原以为放风筝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但是无论怎么放也飞不起来。
我感受到了放风筝的难处。
这是妈妈迎面走来,告诉我放风筝的时候得拉一下,放一下,这样风筝才能飞得高。
放风筝需要用巧劲,要不然手会很酸,风筝还飞不高。
我照着妈妈的方法慢慢练习,风筝真的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好像都想冲出地球了。
我望着那只风筝,突然感觉自己就是那只风筝,线被妈妈紧紧抓在手里,非得扯一下,才能飞起来。
风筝节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皮影戏。
民国老课本小古文第1课放风筝的注音版原文+词语解析+译文+练习题+答案

小古文放风筝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放f àn ɡ风f ēn ɡ筝zh ēn ɡ》 青q īn ɡ 草c ǎo 地d ì,放f àn ɡ 风f ēn ɡ 筝zh ēn ɡ。
汝r ǔ 前qi án 行x ín ɡ,吾w ú 后h òu 行x ín ɡ。
二、注释汝:你。
吾:我。
行:读 x íng ,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走。
风筝也叫纸鸢。
三、翻译1、在青草地上放风筝,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
2、扩展翻译:两个小朋友来到青草地上放风筝。
一个小朋友对另一个小朋友说:“你在前面跑吧,我在后面追。
”四、练习题1、汝:读( ),左边是( )旁,右边是一个( )字,合起来就是( ),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吾:读( ),上面是一个( )字,下面是一个( )字,上下加起来就是( )。
在文中的意思是( )。
3、短文中总共出现了()个人,他们在()(地方)放风筝。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古诗出自【】代高鼎的《》。
五、答案1、汝:读(rǔ),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一个(女)字,合起来就是(汝),在文中的意思是(你)。
2、吾:读(wú),上面是一个(五)字,下面是一个(口)字,上下加起来就是(吾)。
在文中的意思是(我)。
3、短文中总共出现了(两)个人,他们在(草地上)(地方)放风筝。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古诗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谢
本人的论文是自己和导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研究而 得的成果。我的导师董海燕,是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 学院音乐系的优秀讲师!她知识渊博、专业知识扎实、 学科技能熟练而独到,对我们学生更是孜孜不倦、呕 心沥血!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才能顺利的完成饿哦的大学毕业论文! 同时还要感谢在我大学期间教育我、影响我的各 科老师们,是他们我的各方面知识才能慢慢积累而进 步。最后还要感谢陪伴我度过大学四年校园生活的同 窗好友们,有了他们,我的大学生活才有了多姿多彩, 才能这样完整无缺。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今天能听我 们答辩! 对此,我深表感谢!谢谢!
•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大、人文风情多变、风俗 习惯的不同,《放风筝》小调在民间传唱过程中 形成了在旋律、节奏、音调、调式等方面不同韵 味的特点。 • 下面是将具有南北对比性的两首同宗民歌《放风 筝》从各自的音乐特点、曲式结构和风格特征等 方面进行分析。
引言
• 我国各地流传的不同版本的民歌《放风筝》,形 象生动地描绘了放风筝时的各种情趣。虽然每首 歌曲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它 们都是由同一个母体演变而来的同宗民歌 • 同宗民歌:是指由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 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的若干子体民歌 群落。它的变体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六种"同 宗"类型,而辽宁和湖南的这两首《放风筝》则是 属于第一种类型:词曲大同小异。
(三)具有“辣味儿”的衬词和垛字句
湖南特色的衬词——“放呀”、“心哪”、“那咳那嗬咳”、“得儿嗬咳 而这首歌曲的另一特色就是第二乐句b中增加了节奏紧凑而又漂亮的 垛字句:“手中拿着一只篾扎的、纸备的、花蝴蝶、飞蝴蝶、蝴蝶儿 阴阳相和美人图”,使音乐不管是在节奏、音调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 了充分的反复和扩充。
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 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 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 、文化背景的不同。
辽宁——在内容上、音调上等方面都是属于豪放粗狂型的。 湖南——演唱时应该唱得轻巧而甜美、俏丽而不失流畅。
(二)演唱技巧的不同
辽宁——要带有北方民歌的豪爽气概,要干脆有力。也要强调 字头的着力,字头的发音则主要集中在口腔中,这样就可以 使发音的共鸣位置主要位于口腔,形成一种重机理的声音状 态。 湖南——首先就要了解基本的湖南方言,这样有助于在演唱时 语言音调与曲调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湖南 花鼓戏的音乐表演。
logo
两首《放风筝》小调浅析 两首《放风筝》
姓名:钟光露 姓名: 学号: 学号:5201107061 导师: 导师:董海燕 讲师 班级:音乐071(声乐) 班级:音乐071(声乐)
logo
目录
• • • • • • 摘要 引言 辽宁民歌《放风筝》 湖南民歌《放风筝》 两首《放风筝》的比较 致谢
摘要
(三)旋律质朴,情感真挚。
旋律建立在六声音阶的徵调式上 以叙事为主,即注重外部的描写,又不忘刻画内心的情感。
湖南民歌《放风筝》——洋溢着“辣味儿”
• 湖南的这首《放风筝》具有典型南方民歌风格, 又十分轻巧动听。歌曲将湖南方言的自然声韵与 音乐的曲调相结合,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
• 特别是独特的湖南方言的声调变化,在演唱中的 音高上对音乐的旋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它描绘了东北姑娘们正月十五外出观花灯顺便看放风筝的那种 欢天喜地、活泼愉快的场面。她们是喜则乐,敢于表达,毫 不掩饰自己的情感。
(二)衬腔热烈,曲式结构简洁明了。
这首歌曲在曲式结构上是属于多段词的歌曲,每段都有四句歌词, 而构成了三个不正规的乐句:a句、b句和c句。歌曲是按常见的 “起承转合”的方法,加衬腔而重复四次的多段体民歌。
辽宁民歌《放风筝》——充满东北质朴豪放之风情
辽宁的《放风筝》是流传于东北地区 的一首基本曲调,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东 北,民歌影响促进了东北"二人转"和东北 大秧歌,而这首《放风筝》经常作为东北" 二人转"的音乐形式出现。演唱时载歌载舞、 场面非常的欢快而热烈,便于人记忆也容 易朗朗上口。
(一)内容“敢于哀乐,缘事而发”。
(一)旋律不离母体
湖南的《放风筝》在旋律上较多地保留了清代《剪剪花》的旋律原型。
(二)语言声调和曲调相吻合
湖南话与正统的国语比较,除阴阳平相近稍微略低之外,其它各声 的高低走向恰好相反。歌词中的“篾、纸、蝶、风”等字,用湖南方 言读均降低,语调较短,而这时的音乐旋律也正好是低音区,和曲 调完美的结合了起来,使歌曲自然贴切又活泼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