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李白全文赏析

合集下载

《月下独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月下独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月下独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作品原文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作品注释其一1、独酌:一个人饮酒。

酌,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

不解:不懂,不理解。

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

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唐诗《月下独酌》原文及赏析

唐诗《月下独酌》原文及赏析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译文】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评析】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鉴赏】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

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

《月下独酌》(李白)原文及翻译

《月下独酌》(李白)原文及翻译

《月下独酌》(李白)原文及翻译月下独酌李白系列:唐诗三百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译文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著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赏析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月下独酌》李白全文赏析

《月下独酌》李白全文赏析

《月下独酌》李白全文赏析《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作品译文】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

举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与我和影子成了三人。

月不能与我共饮,影徒然跟随我的身体。

暂且伴随月和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吟诗时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舞。

清醒之时,你我尽管寻欢作乐,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我愿与你结下忘情之友,相约在遥远的银河!【诗文解释】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词语解释】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创作背景】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全诗翻译:其一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其二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其三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李白经典诗歌《月下独酌》原文赏析

李白经典诗歌《月下独酌》原文赏析

李白经典诗歌《月下独酌》原文赏析李白经典诗歌《月下独酌》原文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经典诗歌《月下独酌》原文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1、三人:指自己本身与影、月。

2、不解:不懂,不会。

3、将:和,共。

4、无情游:指超乎尘世俗情的交游。

5、邈(miǎo):遥远。

云汉:天河,此指天上仙境。

赏析:李白爱酒,爱得特别。

李白爱月,也爱得特别。

大概是酒的催化,使这位酒仙诗情喷薄;或许是月的神秘,诱这位诗仙奇思迸发。

月下独酌,举杯浇愁愁更愁,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要它“月徘徊”、“影零乱”、“同交欢”,并发誓“永结无情游”,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孙洙评曰:“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

”(《唐诗三百首》卷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其二)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使我们的诗人“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从而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李白《月下独酌》赏析《月下独酌》作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评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下载全文。

李白《月下独酌》翻译及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翻译及赏析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 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 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 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 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
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 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 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 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 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 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 影成三人”了。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 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 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 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 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 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 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 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李白《月下独酌》翻译及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下独酌》李白全文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作品译文】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

举杯招引
明月共饮,明月与我和影子成了三人。

月不能与我共饮,影徒然跟随我的身体。

暂且伴随月和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吟诗时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舞。

清醒之时,你我尽管寻欢作乐,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我愿与你结下忘情之友,相约在遥远的银河!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词语解释】
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

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

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名家点评】
这是《月下独酌》四首中的第一首,表现了李白借酒浇愁的孤独苦闷心理。

当时,唐朝开始败落,李林甫及其同党排除异己,把持朝政。

李白性格孤傲,又“非廊庙器”,自然遭到排挤。

但他身为封建士大夫,既无法改变现状,也没有其他前途可言,只好用饮酒、赏月打发时光,排遣心中孤寂苦闷。

于是,有了这首诗。

本诗分为三个部分。

头四句是第一部分,描写了人、月、影相伴对饮的画面。

花间月下,“独酌无相亲”的诗人十分寂寞,于是将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来,三“人”对酌。

从一人到三“人”,场面仿佛热闹起来,但其实更加突显出诗人的孤独。

第五句到第八句是第二部分。

诗人由月、影引发议论,点明“行乐须及春”的主旨。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月和影子毕竟不能喝酒,它们的陪伴其实是徒劳的。

诗人只是暂借月、影为伴,在迷醉的春夜及时行乐。

诗人的孤单寥落、苦中作乐跃然纸上。

最后六句是第三部分。

诗人慢慢醉了,酒意大发,边歌边舞。

歌时,月亮仿佛在徘徊聆听;舞时,影子似乎在摇摆共舞。

但是,当诗人一醉不起,月亮与影子就马上各自分开。

诗人想和“月”“影”真诚地缔结“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之约,但它们毕竟“皆是无情物”,诗人的孤独苦闷溢于言表。

本诗用动写静,用热闹写孤寂,造就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既表现了诗人空有才华的寂寞,也表现了他孤傲不羁的性格。

【诗文赏析】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

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

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

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
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 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

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全诗以独白的形式,
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