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饲用微生态制剂研究应用进展

饲用微生态制剂研究应用进展
接用 于生产 动物饲 料 添加剂 的微生 物菌种 l 5个 :地衣芽
高和对健康 重视程度 的不 断加强 , 发现抗 生素 饲料 添 人们
加 剂在带来 巨大经 济效 益 的 同 时 , 也造 成 了很 大 的危 害 , 如抗 生素 的残 留及 引起 的毒 性 、 原 菌 产 生耐 药性 、 坏 病 破 动 物体 内微 生态平衡及 降低 动物 的免疫功 能等 , 些都 对 这 养殖业 、 饲料 工业 和动 物带 来 严重 威 胁 , 同时 也通 过 食 物
ma .T e a i ti h aa c fmi rb a fg sr i tsia r c.T e c n e t , n t n, p l ai n sau n e 1 h y c n man an t e b ln e o co il a t n e t lt t h o c p s f ci a p i t tts a d d - o o n a u o c o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 n SiB l2 1 ,7 0 ) A h i g . e u .0 1 1( 3 . 1
13 4
饲 用 微 生 态 制 剂 研 究 应 用 进 展
尹 小 良
( 兴 市越 城 区东 湖 镇农 业 综 合 服 务 中心 , 江绍 兴 绍 浙 32 0 ) 10 1
链危及 到人类 的健 康 。因此 , 多 国家尤 其 是 欧洲 、t 许 E . 本
等发达 国家纷 纷 采 取 官 方 强 制措 施 , 饲 用抗 生 素 的种 对 类 , 用方法 , 量和配伍 等方 面严 加 限制或 禁止 , 使 剂 欧盟 决 定 全面禁 止在饲 料 中使用 抗生素 作为促 生长剂 … 。 饲用微 生态制 剂 , 能维 持调 整 动物 体 内微 生 态 平衡 , 或 直接对病 原菌起 干扰 、 排除 、 拮抗 作用 , 而提 高动物 抗 从 病 能力和生 产水平 。由于 其具 有 无抗 药 性 、 残 留 , 克 无 可 服 长期大量 使用抗 生素造成 的一些 不 良后 果 , 是抗 生素 潜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研究新突破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研究新突破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研究新突破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活菌益生素Probiotic)—绿色无抗养殖的源头,活性乳酸菌发酵中药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的高科技活菌微生制剂,是全国首创的一种安全、稳定且高效的动物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和免疫增强剂(本草倍利康、猪康肽、保禽肽、强肾增蛋肽),长期使用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提高成活率,减少疾病发生和死亡淘汰率,减少抗生素使用,节约药费,并能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养殖环境,有效地保障畜禽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高养殖效益。

彻底解决了传统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经过加工、保管、运输等环节,有益菌失去活性、质量不稳定、效果不确切的弊端。

凡是使用“本草倍利康”的客户,公司都免费提供乳酸菌发酵罐,等于把发酵车间搬到了养殖场,保证了中药发酵制剂的稳定性、活菌含量和有效性。

彻底颠覆了传统益生素在烘干、包装、储运、库存期间大量活菌死亡、活性降低、效果不确切的弊端。

实验证明传统益生素产品,干燥、包装后30天检测,乳酸菌活菌含量几乎为0,哈尔滨中科的中药发酵活菌制剂乳酸菌活菌含量低于10亿,比传统的益生素类产品有效性成倍提高,传统益生素1-2周见效,中科产品保证1天见效。

菌种组成:◆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活性益生菌总数≥10x108cfu/克。

活性乳酸菌中药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功效:1、促进畜禽、幼雏健康发育,预防黄、白痢疾和腹泻等疾病,增强仔猪抵抗断奶应激能力,显著降低死亡率,促进弱僵仔猪恢复正常生长;禽大肠杆菌病、肠毒综合症、腺胃炎、肌胃炎、鸭浆膜炎、鸭肝等效果显著。

2、提高饲料效率,促进畜禽生长,增加蛋鸡产蛋率,增强蛋壳硬度,改善畜禽产品的品质;3、增强畜禽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减少抗生素用量,降低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4、改善抗生素治疗后的胃肠道菌群失衡问题,迅速恢复胃肠动力;5、减少排粪量,消除臭味,改善饲养环境,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6、活性乳酸菌发酵中药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活性益生菌群随着动物的排泄物排放至土壤中继续繁殖,改善土壤有益菌菌群,进一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动物粪便的再利用价值。

适于母猪使用的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

适于母猪使用的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
生素做为饲料添加剂在促进动物的生长 、 菌肽锌 、螺旋霉素等 l l l 。抗生素的逐步禁 过 动物 消化 道生物 的竞争 性排 斥作用 , 预防病原菌的感染及疾病 的发生等发挥 用和限用 已是大势所趋 ,寻求抗生素替 抑制有害菌生长 ,形成优势菌群或 者通
了 作 用 。 然 后 ,随 着抗 生 素 的 长 期 大 量 代品迫在眉睫。微生态制剂 因其具有 无 过增 强非特 异性 免疫功 能来预 防疾 病, 使 用 ,其 作 为 饲料 添加 剂 的 种 种 弊 端 逐 药 残 、无 污 染 且 能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而 有 望 从 而促进动 物生长和 提高饲料 转化率 ;
长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母猪; 适合; 微生态制剂; 研究进展;
自2 0世纪 5 代开始 ,抗 生素被 等 国家 已限制或禁止在饲料 中添加某些 长促进剂。益生素又称生 菌剂,是 由活 0年
引入 畜禽饲料 中,用做饲料添加剂 。抗 抗生 素,如维吉尼霉素、泰乐 菌素 、杆 体微生物制成的生物 活性 制剂,它可通
4 3 员工培训 .
综 上 可 知 ,制 定 一 个 有 效 的 后 备 母 是来 自员工的劳动效率 增加 和劳力的付 机 理 都 是 必须 的 步 骤 之 一 ,最 终 离 不 开
猪饲养和管理系统并非一劳永逸 ,关键 出 ,其高低就取决于 员工的技能 和管 理 生产者的执行及对该系统 的反馈和优化。 在于根据有效的繁殖参数 的反馈 ,进 而 水平 高低 。 3 猪业科学 S N DU T CE E 2lg 第9 2 WI EI S RYS INC OO N 期 ( 收稿 日期 : 0 0 0 — 9 2 1- 9 0 )
渐被 人们认识,长 期使用抗生素易 引起 成为抗 生素在防病治病、促生长过程 中 微生 物生长促进剂是指摄入动 体 内菌群失 调,导 致动物 发病或死 亡 ; 抗生素在 少量 多次 应用下容易产生抗药 与肠内微生物平衡 ,具有直接提高 动物 对饲料 的利用率及促进动物生长作用 的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2 有 益微 生物可产生B . 4 族维生素和 维生素K 有益细菌
可产 生B 族 维生素例 如生物 素等 ,从 而加强动物 体的营 养代谢 。
2 作用机理 21 维持 消化道 菌群 平衡 . 在 正常情况 下 ,各种 菌群作
2 防止产生有 害物质 饲喂微 生物添加剂 可使肠道 、 . 5
连 素 、 活 性 碳 、鞣 酸 蛋 白 、 铋 剂 、氢 氧 化 铝 同 服 , 以免
应 。另微生 态制剂 口服后对 抗生 素的耐药 性是否 转移 ?
目前 的研究 暂时表 明,除少 数乳酸 菌的抗 药基 因由编码
而 可 在 远 源 细 பைடு நூலகம் 转 移 外 ,大 多 数 乳 酸 菌 、双 歧 杆 菌 的 耐
F l r18 ) 出,微 ul (9 9指 e
生 物添加 剂可提 高动物 体 内抗体 水平 或提高 巨噬细胞 的 活 性 ,增 强机体 免疫功 能。乳酸 杆菌 以某种 免疫调节 因 子 的形式起作用,刺激 肠道某种 局部 型免疫反应 。
准 使 用 的微 生物 品种 有 :蜡 样 芽孢 杆 菌 、枯 草 芽孢 杆 菌 、粪链球菌 、双 歧杆菌 、乳酸杆 菌 、乳链 球菌 等 。经 过近 年来 的研 究 ,一些饲用 微生物 制剂如促 菌生 、抗痢 宝 、益康宁 、促康 生等 已被 许多科研 单位 、生产 厂家推 出,并在畜禽、水产养殖 中取得 了显著效果。
池 一 干 燥 一 抽 检 一 分 装 一 产 品 。 研 究 证 明 , 产 品 的 质 量
物 菌群 的变化 。在 微生 态系统 中,优势 菌群对 整个菌 群
起 决定 作用 ,一 旦 失去优 势 种 群 , 则该 微 生态 平 衡 失 调 。饲 料中添加微生物添 加剂是通过 以下4 种方式维持 有 益 细菌的优势的 : ( )直接充 实有 益的优势菌群 ,并使 1

微生态制剂应用的研究进展

微生态制剂应用的研究进展
禽生 产性 能 以及 优化 生态 环 境 等 优 点 。微 生 态 制
1 微 生 态 制 剂 的应 用 基 础
在正常情况下 , 动物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保持着
某 种平衡 , 不 同种 类 的细 菌在 体 内的数 量处 于平衡
状态。动物病原微生物多数都是需氧菌或者兼性 厌氧菌 , 一旦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调 , 为控制病原微 生 物 的生长 繁殖 , 采 用 有 益 的需 氧 菌株 , 快 速 消 耗
力。
剂通过降低仔猪胃肠道的 p H值 , 可 以提高蛋 白质 的消化 率 。一方 面 , 在动物 的 胃肠道 内 , 较低 的 p H
值 能激 活某 些蛋 白酶 原 的 活性 ; 另 一方 面 , 较 低 的p H值 能降 低 胃排空 的速 率 , 增 加 食物 在 胃 内的
消化滞 留时间 。 有研究报道 , 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 剂, 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提高 J 。
外研究 的热点 … 。
中添加后的优 良表现 , 近1 0多年来无论在动物营 养 学研 究还 是在 畜牧 养殖 实践 中都倍 受 重视 , 同时
在 市场 上也 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和推 广 。在 目前 越
来越重视动物养殖健康 、 高效和肉奶蛋安全绿色生 产时 , 微 生 态制剂 发挥 了越 来越 大 的作用 。
有研 究 表 明 , 日粮 添加 微生 态制 剂 能刺激仔 猪 的非特 异性 免疫 反应 , 使得 猪在 强应 激情 况下生 长
性 能 良好 J 。 微生 态 制剂 饲喂仔 猪 取 得 的 良好 效果 在 1 9 4 7
降低胃肠道 p H值 , 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 的生长繁殖 , 增强机体 的免疫机能 , 具有预防疾病 ,

动物营养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动物营养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动物 营 养微 生 态理 论概 述
微 生 态理 论 认 为 ,宿主 和 正常 微 生物 群 之 间
外 ,猪 和 家兔 通 过食 粪 获取 肠 道 合 成维 生 素 的观
点也 早 已得 到 公认 。另 外 ,肠 道 中微 生物 合成 生
存 在一 种共 生 关 系 ,其 实质 主要 是 营 养互 作 。这
物 素 的能力 受 日粮 中添 加 生物 素 的影 响 ,不加 生 物 素 更 有 利 于 生 物 素 的 合 成 ( oisi 18 ; K pnk, 9 9
By e , 9 9 。 rd n 1 8 )
以上所 述 为肠 道 微 生物 群 对 动物 维 生素 营 养 的有 益作 用 。而事 实 上 ,关 于微 生 物群 对 动 物维 生素 营 养 的负 面影 响 也见 报 道 。G b r 1 9 ) u l (9 1 认 e 为 , 些微 生 物会 消耗 硫胺 素 , 生硫胺 素 酶 , 有 产 增 加 动 物 对硫 胺 素 的需要 量 。 unot ( 9 3 在 研 B e rs o 1 8 ) r 究 中观察 到 乳 酸菌 接种 大 幅度 地 降 低 了 肉鸡 肝脏 生物 素沉 积 ,增 加 了 肉鸡 生 物 素 需 要 量 。Mac rh
粮 中缺 乏核 黄 素 、 B 、 酸 、 V 叶 烟酸 时 , 些 缺乏 症 一 状可 因肠道 微 生 物合 成 的维 生 素 而缓 解 ( N b Mc a , 17 9 3和 17 ) 9 4 。王俐 (0 1 研 究 表 明 肉仔 鸡肠 道 20 ) 微 生 物 对合 成 VB 有 利 。Mie 等 ( 9 3 比较 了 lr l 16 )
杆 菌 、中草药 等 ;另 一类 产 品包 括 活 菌制 剂 和微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上讲 , 生 物饲 料添 加剂 是指 所有 能 够对 动物 胃 微 肠 道微 生态 内环境 产生 影 响 的 营养 型 饲 料 添 加
样芽 孢杆 菌 以及 东洋 芽 孢 杆 菌 等 。它 们 的特 点
是可 以产 生 大量 的胞 外 酶 ( 白酶 、 蛋 淀粉 酶 和 半 纤维 素水 解酶 等 ) 这 些 酶 类 可 以促 进 动 物 对 饲 ,
是 近十 几年 发 展 起 来 的新 型 饲 料 添 加剂 。广 义
的消 化 吸收 ; 产生 多肽 类抗 菌物 质 , 制 病原菌 ; 抑
形成 芽 孢 , 生 产 特别 是 干 燥 过程 中不 易 死亡 , 在
有利 于产 品 的运 输 和 保 藏 。芽 孢 杆 菌 主 要 包 括
枯草 芽孢 杆菌 、 地衣 芽孢 杆 菌 、 状 芽孢杆 菌 、 环 蜡
及 其研 究进 展 。 关键 词 : 生物 ; 微 饲料 添 加 剂 ; 产 品 ; 用 新 作
Th v l p n r g e sa d Efe to ir o g n s Fe d Ad iie eDe eo me tP o r s n f c fM c o r a im e d t v
1 13 链 球菌属 .. 链球 菌 主要 包 括 粪 链 球 菌 和乳 酸链 球 菌 。
素、 乳杆菌素等蛋 白抗 菌素) 类细菌 素类物质 、
以及 各种 对抗 性物 质 , 如过 氧化 氢 和某些 有机 酸
等 。乳酸 菌 产 的细 菌 素 对 革 兰 氏 阳性 菌 具 有 抑

1 一 4
中国饲料 添加剂
21 00年第 1 期 ( 0 总第 10 ) 0期
制作用 , 以抑 制病 原微生 物 的生 长 。乳酸菌 还 可 可 以粘 附于肠 道细胞 上 , 占位性 竞争 和营养 物 有 竞 争作用 , 生 的有 机 酸 可 以降 低肠 道 中的 p 产 H 值, 抑制肠 道 内病原 菌如大肠 杆菌 、 门氏菌 、 沙 梭 菌 的增殖 , 减少肠 道疾 病 的发病率 。

国内外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最早研究和应用畜禽微生态制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蒙哈德(Mollgaard)首先发现使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可有效的增加仔猪的体重并改善仔猪的身体健康。

然而20世纪50、60年代正是抗生素研究、生产和使用的黄金时期,导致微生态制剂研究和开发工作处于低潮,一段时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80年代中期情况才有了根本性的扭转。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饲料添加剂,虽然近10年来发展很快,但其使用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和不连续性。

这主要由于缺乏对动物正常及病态状态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对肠道做生物和寄主之间的互相作用方面的研究更少。

只有更深入的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在动物生长发育和保健中所起的作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新型微生态制剂的高效、安全。

1猪、鸡肠道微生态学的最新研究进展1.1猪、鸡肠道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和结构组成与所有的脊椎动物一样,仔猪和仔鸡的胚胎处于无菌状态,分娩时由于仔猪受到母体产道、粪便及环境微生物的影响,在出生后的3~4个小时,肠道内开始检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兼性厌氧菌作为第一批在仔猪肠道定植的菌株是由于仔猪初生时肠道内环境中高溶解氧。

高氧化还原电位等选择的结果。

动物初生24小时之后,大肠杆菌和链球菌菌数达到108。

48小时仔猪肠道内开始出现可以在微氧环境中生存的乳酸杆菌,72小时专性厌氧菌、拟杆菌开始在肠内定植。

然而以上的描述只是一个理论模式,仔猪体内的菌群发育情况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Muralidhara(1977)的研究报告指出,仔猪出生后4个小时粪便中可以检测出乳酸杆菌,而8个小时之后才检测出大肠杆菌。

Monghan(1992)发现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最初出现在仔猪粪便中的时间各仔猪明显不同,从25个小时开始到出生后7天都有发生。

Katouli(1995,1997)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仔猪的肠道菌来源,发现母猪是仔猪前两周内肠道微生物的主要污染源,然而对大肠杆菌基因型的分析却证明环境因素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是根据微生态理论研制的含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通过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发挥作用。

具有防治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增加体重等多种功能,且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

目前用于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美国FDA(1989年)规定允许饲喂的微生物有40余种,其中30种是乳酸菌。

我国1994年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微生物品种有: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等。

微生态添加剂按菌种组成可分为单一制剂和复合制剂。

1 微生态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1.1 改善肠道环境
研究表明,动物自身及许多致病菌都会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如胺、氨、细菌毒素、氧自由基等,有些有益菌可以阻止毒性胺和氨的合成,中和细菌毒素,一些好氧菌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帮助消除氧自由基。

乳酸菌能够产生有机酸和抗菌物质,降低肠道内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宿主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

1.2 产生有益物质
益生菌在体内产生各种消化酶,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K。

同时益生素能促使动物体增加对钙、镁等矿物元素的吸收。

1.3 维持肠道生态平衡
产品名称:生物排气袋
专业生产微生物包装排气袋,
生物排气袋专门应用于微生物、菌种产品的包装,本包装袋与传统包装袋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完美解决微生物包装中菌种排气导致的包装袋涨袋、进而导致包
装破裂的问题,应用本包装袋可以解决发酵生产、菌种包装过程中气体控制的难题,同时也保证了微生态包装的长期储运。

2. 通过包装袋中单向排气装置确保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气体
不断排出袋外,保持袋内气体压强的相对稳定,保证了微生物的活性。

3. 本包装袋综合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的优点用于解决一些菌群难以
共处的难题,包装袋独有厌氧控制很好的应用于固态厌氧发酵。

4. 通过本包装袋可以解决发酵散热、杂菌污染等普通包装袋难以解
决的难题,广泛应用于无抗发酵饲料、发酵饲料、生物饲料、em 菌发酵的包装。

力于印刷、包装、复合材料于一体的生产设计企业,为客户提供各种软包装及复合包装袋的印刷及制袋,为降低客户印刷包装品的成本而努力,欢迎新老客户前来联系。

公司网站:
研究表明,动物肠道内95%以上是厌氧菌,通常情况下,肠道内有害菌和致病菌保持一定比例,当条件发生改变时,这种平衡失调,导致动物体产生疾病,当需氧型益生菌进入消化道后,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大量氧气,通过"生物夺氧"使需氧型致病菌大幅度下降。

起到防止疾病的作用。

研究还发现,益生菌能够占据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形成保护屏障,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对肠道致病菌的定植产生抑制作用。

1.4 增强动物免疫能力
益生菌能够刺激动物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2 微生态添加剂的种类和特点
2.1 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种可以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或者兼性厌氧生长。

不耐高温,经80℃处理5分钟,损失70%~80%。

但耐酸,在pH为3.0~4.5时仍可生长,对胃中的酸性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

在动物体内通过生物拮抗、降低pH值、阻止和抑制致病菌的侵入和定植,降解亚硝氨、氨、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维持肠道中正常的生态平衡,活菌体内和代谢产物中含有较高的SOD,能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研究发现,乳酸菌在鱼体肠道系统定植,可以抵抗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增强抗感染能力,增加肠新膜的免疫调节活性,促进生长。

可在哺乳和断乳期动物中使用,目前主要应用的有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双歧杆菌等几大类。

2.2 酵母菌
酵母细胞富含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多种酶,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力、增加饲料适口性、加强消化吸收等功能,并可提高动物对磷的利用率。

研究发现,鱼对酵母磷的吸收率高达93%,是常规饲料中吸收率最高的。

用于饲料中的酵母菌主要是假丝酵母、红色酵母、酿造酵母和啤酒酵母。

2.3 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是好氧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芽孢,耐酸碱、耐高温和挤压,在肠道酸性环境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可使肠道pH值及氨浓度降低,能产生较强活性的蛋白酶及淀粉酶。

2.4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能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同化CO2,有些菌还有固氮作用。

经分析,光合细菌的细胞成分优于酵母菌和其他种类的微生物,菌体蛋白中多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于酵母菌。

光合细菌不仅为生物体宿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核酸等营养物质,而且可以产生辅酶Q等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宿主的免疫力。

光合细菌在改善水体环境、增加水产动物体重、色泽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3 微生态添加剂的应用效果
3.1 增强动物免疫力:国内许多研究发现,添加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可使畜禽发病率降低5%~10%,死亡率降低10%~15%,有效防止畜
禽下痢和胃肠系统疾病,可使仔猪和雏鸡成活率提高10%~20%。

日本学者用含双歧杆菌属的益生菌防止仔猪腹泻的试验,结果仔猪腹泻发病率下降,死亡减少。

法国研究发现,使用益生菌可以使犊牛腹泻发病率由82%降至35%,死亡率由10.2%降至2.8%。

Marcheter和Rossery分别做了用益生菌预防鸡白痢试验,表明益生菌对预防鸡白痢有显著效果。

Lin等试验对比了口服益生菌或抗生素对防止仔猪疾病的功效,结果证明,益生素组的死亡率和仔猪黄痢发病率比抗生素组低43%和7.0%,并且益生素组比抗生素组的仔猪在15日内多增重390g。

3.2 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力:1997年,王小平等在蛋鸡饲料中添加益生菌使产蛋率提高了8.1%,蛋重提高了1.37g,破蛋率降低了1.1%。

Williams指出,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可增加肠道内挥发性有机酸和细菌发酵终产物的产量,为母猪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助于母猪养分利用和产奶量的增加。

李巧贤等报道,由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肠链球菌等制成的NM6菌粉在家禽应用中能促进家禽生长,增加体重,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上笼率和生产性能。

蛋雏鸡前期体重提高3.8%~26.12%,肉仔鸡前期目增重提高10.44%,肉料比降低11.7%,提高产蛋率5%左右。

Nado用乳酸杆菌饲养奶牛,结果产奶量提高26%,乳脂率上升0.03%。

3.3 参与生物降解,改善养殖环境:80年代日本比嘉照夫研制出主要由光和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醋酸杆菌等多种菌群组成的EM微生物复合剂在分解有机物、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长发育和防病治病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

澳大利亚学者用好氧性细菌清除对虾排除的
废物,净化虾池水质,抑制病害发生,使对虾成活率、产量大幅度提高。

1994年,美国AM公司开发用枯草杆菌、地衣杆菌、多粘杆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剂处理环境污染,取得较好的效果。

4 影响微生态添加剂应用的因素:研究发现,益生菌含量不足会影响作用效果。

益生菌是活菌制剂,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对菌体存活率的影响。

通常益生菌应保存在低温、密封、干燥的的环境中,芽孢杆菌的保存期限一般为一年,其他细菌的保存期限为半年左右。

目前有关益生菌使用剂量的报道比较少,郎中武等(1993年)报道,用产酸型活菌制剂治疗仔猪下痢,以0.8~1.2×108个/kg 体重效果最佳。

乳酸杆菌、链球菌用于牛饲料中,活菌数至少达到105/g饲料才有效。

益生菌不应加入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预混料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混入饲料后应当天用完。

研究发现,益生菌主要对处于应激条件下的动物有效。

乔宏宇(1993年)研究发现,当仔猪处于应激期(如断奶、饲料改变、转群)时是添加益生菌的最佳时期。

喂猪用于促进生长,则应从断奶直至上市连续使用,如果防治新生仔猪下痢,就应在产前15天对母猪饲用。

5 目前研究的热点
5.1 益生菌菌株的选择和改造:根据正常菌群的宿主特异性理论,从消化道正常菌群进行分离益生菌是首选,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宿主上皮细胞黏附能力的高低,在肠道中的定植速度以及耐酸耐胆汁能力。

应用基
因工程技术改造有益菌株,使其具有比较强的抗热、抗酸能力,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5.2 增加产品的稳定性:近年来将乳酸菌等不耐热的益生菌进行包埋或者制成微胶囊形式的产品,是饲料工业的热门课题之一,袁杰利等对双歧杆菌进行了微胶囊包被,使双歧杆菌在干燥过程中死亡率下降了20%~30%。

李祥明等(1998年)用明胶和阿拉伯胶制成了乳酸菌微胶囊制剂,能有效地减少菌种活力下降。

5.3 益生菌与其他添加剂的配合使用:目前研究比较多的组合是:①不同特点益生菌之间的配合;②益生菌与抗生素联合使用;③益生菌与酶制剂、有机酸、多肽等物质的复合使用。

从研究结果来看,联合使用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目前使用的菌株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东洋芽孢杆菌(Bacillus toyoi)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