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4答案卷尾

精品解析: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4答案卷尾

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 一 语 文2024.7学校 班级 姓 名 教育 ID 号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为更好地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班委会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小组并准备了资料,请你帮助完善。

下面是“乐游中轴”小组整理的中轴线景观的部分材料,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

它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组成。

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经过历朝历代锲.而不舍地完善,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

中轴线城市景观序列长7.8公里,由北段、中段、南段构成。

中段北部中段北部的城市景观主要由明清时期的皇家宫苑和祭祀建筑构成。

这里有北京中轴线上等级最高、妇 ① 皆知的建筑,也有斑 ② 闪耀的琉璃瓦顶、富丽堂皇的建筑色彩。

景山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也是俯瞰.南北景观的最佳视觉节点。

从景山山巅的万春亭沿北京中轴线向南、北眺望,笔直宽阔的街道、重叠对称.的建筑形成了严整、壮丽的城市景观。

南段北京中轴线南段由正阳门,经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止于永定门。

它的北部前门大街北段周边是繁荣、热闹的商业街市;而南部则 ③ 乎不同,这里是明清皇家祭祀礼仪活动的核心区域,森然的古柏与掩映其间的宏大祭祀建筑构成了自然、寂寥和神秘的景观形态。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锲.而不舍qì俯瞰.kàn对称.chèng B.锲.而不舍qiè俯瞰.kàn对称.chèn C.锲.而不舍qiè俯瞰.gǎn对称.chèng D.锲.而不舍qì俯瞰.gǎn对称.chèn2.结合语境,横线处填入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孺①澜①炯B.①儒①镧①迥C.①儒①斓①炯D.①孺①斓①迥3.“创意表达”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摘抄本上贴了一幅绘有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的作品,请帮助选择最符合下面画作中建筑特点的一个词语,并用正楷字抄写在的田字格内。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在《回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写出“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②陶渊明《回去来兮辞》顶用“策扶老以流憩, 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平常游于园中,不时抬头眺望的舒适情况。

③身临天高水阔、秋霞绚烂之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庄子《逍遥游》中写大鹏腾飞的广度和高度,充满了令人惊讶的想象力:“水击三千里, ______。

”⑤《陈情表》中李密用“母、孙二人,______,是以区区不可以废远”道出母孙二人实难相离的苦处。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10.0 分)2.微写作从下边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 字左右。

①学校进行“ 《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景长”的论坛,请你准备一段讲话,说说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虑。

要求:起码引用一句与你看法有关的《论语》原文。

②假如请你从《雷雨》《边城》《巴黎圣母院》三部作品中选择一个典型情节来设计一幅学校文学长廊的壁画,你会如何设计呢?要求:正确表现情节内容,有细节描绘,简要讲解设计企图。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3.阅读下边的诗歌,达成以下各题。

杂诗三首(其二)王维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

改日绮窗①前,寒梅着花未?问来使陶渊明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②。

我屋南窗下,此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

回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说明】①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②天目:天目山,在浙江省临安市境内。

( 1)以下对两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______A.王诗前两句采纳白描记言,表现出想认识家乡状况的急迫心情,语言中显出天真与和蔼B.陶诗经过问家中的菊花长了几丛,想象菊花酒已经酿好,表现了自己对家乡的想念之情。

C.王诗问梅花,陶诗问菊花,都表现了诗人文雅的情味,表露出他们脱俗超常的兴致。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题数:16,满分:901.(填空题,10分)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guī zé___wán shuǎ___nǎo dai___yǎn zòu___yáo huàng___2.(填空题,3分)在每组读音错误的一个词语下面画“”。

① ___衣装(yī shang)融化(róng hua)蒲公英(pǔ gōngyīng)② ___几乎(jǐ hū)偶尔(ǒu ěr)忽然(hū rán)③ ___呢喃(ní nán)膝盖(qī gài)瞬间(shùn jiān)3.(填空题,5分)填空。

“救”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 ;“追”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 ;“载”字的第7笔是:___ ;带有“刂”的字有___ 、___ 。

4.(填空题,6分)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假jiǎ___静___ 猎___假 jià___ 敬___ 惜___5.(判断题,1分)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里的“凌乱”是“不规则、不整齐、没有秩序”的意思。

___ (判断对错)6.(判断题,1分)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小蚂蚁的一举一动。

这里的“注视”是“重视”的意思。

___ (判断对错)7.(判断题,1分)“你问问爸爸,他兴许..知道。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许对你有启发。

”这两句话中的“兴许”和“也许”意思是一样的。

___ (判断对错)8.(填空题,3分)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适当的,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摆动抖动交错交界狂风狂欢(1)微风吹来,阳合上的吊兰左右___ ,就像仙女们在轻轻起舞。

(2)爷爷的手臂上青筋___ ,如同长春藤缠(chán)绕在老树枝上。

(3)迎接新年的那一天,人们在广场上唱歌、跳舞,___ 了一整夜。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下学期初中
八年级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基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甲】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①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②短短几年里,使十多位探险者先后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B.②残缺主语。改为“短短几年里,十多位探险者先后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C.③语序错误。改为“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D.修改正确。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和我的祖国
词:张藜 曲:秦咏诚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2题详解】
考查标点符号。甲出后的内容是“变化多端”的具体内容,所以“变化多端”后要加冒号给予提示。乙处省略了大地震后人们其它的身体不适的情况,所以应用省略号。“太空步”是特殊称谓,所以丙处与丁处分别使用前后的双引号,引号外(后)加句号。故选B。
【3题详解】
A.①残缺宾语。改为“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步伐”。
C.③各拉丹冬以东有牛粪可捡的几公里处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D.④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棱角”:棱与角;器物的尖利部分;外露出来的才干。“棱”读“léng”。注意据义定音。理解成语意思。着重体会关键成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成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成语的含义。如“接踵而至”在这里是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个接连不断地到来之意。故选C。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1.根据选文内容,作为第二部分的小标题,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你们迟到一秒钟我也不干”
B.“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地看病上”
C.“挽救一个女孩拯救三代人”
D.“坚持,再坚持一下呗”
2.本文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对其中的一种进行分析。(5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几乎每个从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都有和陈法羽相似的感动,她们对张桂梅的敬重无以言表——有什么比改变命运更重要?
张老师对学生的爱真挚热烈,又一以贯之。拖着病体,她坚持为毕业班的孩子上课;节衣缩食,她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学生……有人曾说,张老师快枯竭了。人的爱是有限的,张桂梅听后说:“不会的,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我!”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时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是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共14分.每小题2分)题号答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滑稽(jì)嬉戏(xī)花团锦簇(cù)...B、栖息(qī)吆喝(yāo)昂首挺立(áng)...C、沐浴(mù)澄澈(chéng)津津有味(jīng)...D、寻觅(mì)霹雳(lì)混为一谈(hǔ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成心思.B、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C、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D、XXX觉得在这六合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工具进去,让它生长篷勃起来才好.3、顺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得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天上的云,真是,变革无常.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它们有时把天空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A、多姿多彩点缀覆盖B、姿态万千点染覆盖C、多姿多彩点染笼罩D、姿态万千点缀笼罩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会场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他那精彩的讲话吸引住了.....B、马戏团里小丑的滑稽幽默,植物的顽皮可爱,引得观众忍俊不由.....C、同学们觉得他提出的办法很有创意,都随声拥护表示同意.....D、只有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看似普通的紫砂变成美妙的艺术品。

....5、和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早高峰时,地铁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A、山那边的山啊,XXX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C、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教师是多么慈祥,多么公正,多么巨大的人啊!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XXX,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XXX2014年将在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发展公共交通、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①从而不断进步市民的糊口质量②实现地铁7号线等建成通车③筹集保障性住房7万套④建成市级生态绿道200公里A、③④②①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的典范著作之一,由XXX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XXX及其弟子的言论.B、《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荷叶母亲》的作者XXX,原名XXX,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D、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二、语文积累(共11分)8、默写(8分)(1),以XXX.(XXX《观沧海》)(2)商女不知亡国恨。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东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语文2022.1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教育ID号__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为实地感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班级组织了“寻找乡村印迹”系列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小组负责布置展览和发言。

1.展览第一板块讲述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背景,同学找到下面这则材料: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和贫困抗争。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那个时期的影像中,中国百姓几乎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模.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向贫困宣战。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带领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图画。

摆脱贫困,①_________(园圆)梦小康,其中的艰辛不言而②_________(喻遇)。

为了这几千年的企盼,中国各族人民③_________ (孜孜以求轻而易举),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1)有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根据语境,为它们注音。

(2分)①“模样”中的“模”应读作_________。

②“前仆后继”中的“仆”应读作_________。

(2)有同学无法确认文段中三处横线应填入的词语,根据文段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分)A.①园梦②不言而遇③孜孜以求B.①圆梦②不言而遇③轻而易举C.①圆梦②不言而喻③孜孜以求D.①园梦②不言而喻③轻而易举2.展览第二板块表现乡村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文字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就有对小康的憧憬。

“民亦劳止,汔(qì庶几,差不多)可小康”(出自《诗经·大雅》),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了,但求可以稍得安康。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小康”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东晋诗人①__________就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a长吟,肥胖的黄蜂①(伏/抚)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②(蹿/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③(班/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b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④(形/型)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c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划线字的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A.菜畦(qí)“必”的最后一笔是“撇”B.桑椹(shèn)“光”的第一笔是“竖”C.脊梁(jí)“皂”的第七笔是“撇”D.攒成(zǎn)“里”的第五笔是“竖”2.文中横线处选填的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抚②蹿③班④型B.①伏②蹿③斑④型C.①抚②窜③班④形D.①伏②窜③斑④形3.结合语境,给文中a、b、c三处划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长吟:①音调缓而长的吟咏。

②指虫鸟长声鸣叫。

b.拥肿:①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

②指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③粗大。

c.牵连:①接连,连续。

②连累,株连。

③留连,牵挂。

A.a①b③c①B.a①b①c②C.a②b③c①D.a②b②c③4.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里,油蛉能低唱,蟋蟀会弹琴。

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

语言的节奏是三种影响合成的。

第一是发音器官的构造。

呼吸有一定的长度,在一口气里我们所说出的字音也因而有限制;呼吸一起一伏,每句话中各字音的长短轻重也因而不能一律。

念一段毫无意义的文字,也不免带几分抑扬顿挫。

这种节奏完全由于生理的影响,与情感和理解都不相干。

其次是理解的影响。

意义完成时的声音须停顿,意义有轻重起伏时,声音也随之有轻重起伏。

这种起于理解的节奏为一切语言所公有,在散文中尤易见出。

第三是情感的影响。

情感有起伏,声音也随之有起伏;情感有往复回旋,声音也随之有往复回旋。

情感的节奏与理解的节奏,虽常相辅而行,不易分开,却不是同一件事。

比如演说,有些人先将讲稿做好读熟,然后登台背诵,条理尽管清晰,辞藻尽管是字斟句酌....来的,而听者却往往不为之动。

也有一些人不先预备,临时信口开河....,随临时的情感兴会和思路支配’往往能娓娓动听,虽然事后在报纸上读记录下来的演讲词,倒可能很平凡芜琐。

前一派所倚重的只是理解的节奏,后一派所倚重的是情感的节奏。

理解的节奏是呆板的,偏重意义;情感的节奏是灵活的,偏重腔调。

总之,语言的节奏是自然的,没有规律的,直率的,常倾向变化;音乐的节奏是形式化的,有规律的,回旋的,常倾向整齐。

诗源于歌,歌与乐相伴,所以保留有音乐的节奏;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含有语言的节奏。

就音节而论,诗是“相反者之同一”,像哲学家所说的:自然之中有人为,束缚之中有自由,整齐之中有变化,沿袭之中有新创,“从心所欲”而却能“不逾矩...”。

诗的难处在此,妙处也在此。

想把诗变成音乐,变成一种纯粹的声音组织,那是无异于斩头留尾,而仍想保持有机体的生命。

音乐不能明白表现的,诗可以明白表现,正因为它有音乐没有的一个要素文字意义。

现在要把它所特有的要素丢开,让它勉强去做只有音乐所能做的事,无论它是否能做得到,纵然做得到,也不过使它变成音乐的附.赘悬瘤...。

我们并非轻视诗的音乐成分。

不能欣赏诗的音乐者对于诗的精微处恐终隔膜。

诵诗在西方已成为一种专门艺术。

一方面要保留音乐的形式化的节奏,一方面又要顾到语言的节奏。

西方人诵诗的方法有两种:戏剧诵和歌唱诵。

有些诗人根本反对“戏剧诵”,以为诗的音律功用非在产生实际生活的联想,造成一种一尘不染的心境,使听者聚精会神的地陶醉于诗的意象和音乐。

语言的节奏太现实,易起实际生活的联想,使心神分散。

不过“戏剧诵”它的好处在能表情。

有人设法兼收“歌唱式”与“戏剧式”,以调和语言和音乐的冲突。

(取材于朱光潜《诗论》)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分)A.诗既有音乐的节奏,同时也兼有语言的节奏。

B.语言的节奏受发音器官、理解和情感的影响。

C.语言的节奏是自然的,没有外来的形式支配。

D.音乐不具备文字意义,它不过是诗歌的附属。

2.从内容看,材料一最有可能出自《诗论》的(1分)A.第三章: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B.第四章: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C.第六章:诗与乐——节奏D.第八章: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3.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1分)A.字斟句酌: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

B.信口开河:说话没有根据,不值得信任。

C.不逾矩:不遵守行为的准则。

D.附赘悬瘤:皮肤患有某种疾病。

材料二朗诵就是用洪亮清晰的声音和多种语言手段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也就是文字作品的“无声化有声”的一种创作活动,通过把文字作品用声音的高低变化和不同节奏表达出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外化。

诗歌朗诵是一种以诗歌为朗诵语料的二次创作。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多样化,可以书写,可以朗诵,可以品味,可以吟咏。

诗歌朗诵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感情的有声表达,具有表演性、文学性和艺术性,通过有声语言引起听者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再现场景,才可能去展现作者的情感、作品的内涵和美,因此诗歌朗诵与传统的背书不同,因为背书只要求能准确地背出来,并不要求声音的节奏和韵律。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从历代名篇佳作中挑选出诗歌进行朗诵,会改善我们做人的质地,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审美情操。

如果朗诵者不深入地分析了解作品,加强感受,体验作品中的思想,而为了完成任务,粗略地了解作品,就无法表达出应有的感情。

诗歌朗诵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了很多朗诵活动,如“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中华颂”“中国团体诗歌朗诵比赛”“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朗读工程”,等等,还有传统媒体制作的一系列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为你读诗》等,使诗歌朗诵的方式不断创新,也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随着如今中国进入信息时代,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网络视听节目占据了人们很多时间,尤其是在当代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人们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去进行朗诵,中国传统的诗歌朗诵艺术越来越被淡忘了,通过诗歌朗诵传承民族文化在形式、渠道、方式、方法等方面遇到了挑战。

(取材于王彦霞、王天雯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分)A.诗歌朗诵是对诗歌语料的一种二次创作。

B.诗歌朗诵具有表演性、文学性和艺术性。

C.诗歌朗诵要准确、有声音的节奏和韵律。

D.不断创新的诗歌朗诵方式越来越被淡忘。

5.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述诗歌朗诵的意义。

(4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4分)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简”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简。

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

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U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

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

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

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

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

浸至百日之外,加工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

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栽水十余石。

上盖楻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

盖定受煮,八日已足。

歇火一日,揭樘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

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

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

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

倘水冷,烧滚再淋。

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

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

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

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则水干自成洁白。

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

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橫架框。

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

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

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

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

数满则上以板压。

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

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

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

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千,揭起成帙。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第,故造此者名曰火纸。

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

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

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裏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今为.也。

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

最上者曰官柬,富责之家通刺用之。

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取材于宋应星《天工开物》)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与削竹同一可哂.也哂:笑B.恐塘水有涸.时涸:干枯C.火以八日八夜为率.率:大概D.以射.重价射:谋求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入纸药水汁于.其中急于.星火B.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襟三江而.带五湖C.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既自以心为.形役D.其.纸敦厚而无筋膜其.名为鲲8.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②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

9.下列图片是根据文本内容绘制。

请用四字词语为图片命名。

(3分)10.简述宋应星对“削竹片以纪事”的看法及其理由,你如何评价他的看法?(5分)(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

(共4分)11.《论语》中多次提到“礼”,如:①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②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请简要概述以上三则内容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4分)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12分)①中国人历来注重姓名、字号等的文化内涵。

例如南宋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语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一句,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影星周星驰的母亲选择《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给儿子取名,寄寓了她美好的希望。

②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中“衡阳雁”这个意象在《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很多成语出自经典文学作品,比如现在常用的“欣欣向荣”便出自《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鹏程万里”则来源于《逍遥游》所描述的大鹏飞向南冥的典故:“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成语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词义会发生变化,比如《陈情表》中原本用来形容祖母病危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常用来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