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案4

合集下载

测量物体的质量(4)

测量物体的质量(4)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 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5)、整理: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 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天平正确使用歌
天平底盘要水平,游码不能忘归零。 测量之前调螺母,指针指中才平衡。 左盘物、右盘码,先大后小要分明。 砝码过大用游码,直至横梁再次平。
甲图 乙图
平衡螺母的调节
左偏右调 右偏左调
思考一
游码读数时应以哪一侧为准? 左侧
下图游码读数为_2__._4_克。
火眼金睛:观察如图天平的使用,操作错误有哪些,写两条。
(1)用手直接拿砝码; (2)砝码与被称物体在盘中位置放反; (3)标尺上的游码未放置到零位置。
天 平 的 读 数
物体的质量由砝码和游码两部分的示数组成, 分别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质量再将其相 加即可. 即m物体=m砝码+m游码
3.一根铜棒,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它的质量 发生变化的是 ( D ) A、把铜棒加热到100℃ B、把铜棒轧成一张薄铜板 C、宇航员反铜棒带上月球 D、用锉刀对铜棒进行加工
4.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
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D )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放水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用镊子将游码拨 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若指针指在 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反之,平衡螺母向 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
(3)、称量: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 的质量后,用镊子向右盘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适当的 砝码,并适当移动标尺上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新)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6.2测量物体的质量》公开课(教案)

(新)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6.2测量物体的质量》公开课(教案)

6.2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本卷须知。

2.知道怎样测量小于天平感量的细小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1.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称轻小物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游码,正确读出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课前准备托盘天平和砝码、烧杯两个,两盒大头针,水等。

教学过程加油小站:课后作业:如何利用托盘天平很快知道一盒回形针的数目?写出步骤及关系式。

步骤:1.调节托盘天平,使之平衡;2.测出10根回形针的质量为M1;3.测出一盒回形针的质量为M2;4.求出回形针的数目N。

关系式:N=1.给你一架游码读数最大值是5克的托盘天平〔不给砝码〕,如何用最少次数称出20克的铁钉?最少称几次?2.如何测出一张纸的质量?3.如何用天平称出滴管中滴下的一滴水的质量呢?学生讨论:测出一根回形针的质量,再测出一盒回形针的质量,就可求出回形针的数目。

但一根回形针的质量不易测出,就是测出来也不准确,那么可以先测出10根回形针的质量,在算出一根的质量。

第3节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讽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教学难点:势能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举例说明法教学用具:斜面、钢球、木块、弹簧、皮球、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等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了解质量的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探究: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的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天平的精确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各种大小、形状的物体。

2. 学具:记录表格、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引出今天的课题。

2. 讲解:讲解质量的计量单位,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天平。

3. 实验一: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让学生熟悉天平的使用。

4. 实验二:探究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5. 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6. 拓展:讨论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7. 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里的物品质量,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2. 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关系的发现和总结。

3.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在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在家庭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合作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质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测量技能。

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研究质量与物体密度、浮力等物理概念的关系。

小学科学3测量质量(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3测量质量(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3测量质量(教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测量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质量的概念,并能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2.掌握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2.掌握质量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学教具:天平、物体模型、不同质量的物品。

2.教学素材:测量质量实验操作步骤。

五、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和重量,向学生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质量与大小是否有关系。

【探究】2.引导学生探究测量质量的方法。

(1)教师向学生展示天平,并解释它的作用是测量物体的质量。

(2)让学生自由选择几个不同质量的物品,并称量它们的质量。

(3)学生观察并总结,质量越大的物体,在天平两端的杆子上下的距离越大;质量越小的物体,在天平两端的杆子上下的距离越小。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质量的方法:将物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根据天平杆子的上下位置来判断物体的质量大小。

3.引导学生学习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教师向学生展示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并解释它们的换算关系。

(2)举例说明:1千克等于1000克,即1kg=1000g。

(3)让学生根据换算关系进行练习:如:20千克=____克。

【实践】4.开展测量质量的实践活动。

(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台天平和一些物体模型。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用天平测量模型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5.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1)学生个别发言,总结测量质量的基本方法和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质量的单位转换要点。

六、课堂延伸:1.将测量质量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观察并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如书包、水杯等。

2.设计更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通过测量水的质量实践探究溶质的质量、实测不同食物的质量等。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3篇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3篇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1三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

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共分三部分: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物体的质量,采取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关于质量单位,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的比较,让学生对质量的单位感性化;托盘天平的使用,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应用过程,以达到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目的。

书中安排信息浏览“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很大”。

意图有两个:一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二是帮助学生学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认识自然,即:人们认识自然是逐渐逼真的,真理是相对的,规律的应用是有范围和条件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乒乓球、篮球、硬币、烧杯等。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现在用的课桌、板凳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谁用的材料多?谁的质量大?(让学生回答)。

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二节。

板书:4.2测量物体的质量二、新课教学1、物体的质量指导学生观察P79的`图4-15,分别进行比较:一碗水比一盆水少,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篮球中充的空气比乒乓球中充的空气多。

由上述事例可归纳出: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有的多,有的少。

板书: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

指导学生观察P80的图4-16,交流讨论,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并完成文中的填空。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的实验测定。

教学重点:
1. 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2. 进行实验时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天平。

2. 实验材料:各种质量不同的物体。

3. 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出质量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并解释质量的重要性和测定方法。

Step 3:实验操作
1.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定实验。

2. 学生需按要求选取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Step 4: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物体的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质量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Step 5:讨论
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深化对质量测定的理解。

Step 6: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测定方法的掌握。

课后拓展:
1. 学生可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质量的影响因素。

2. 学生可设计不同的实验探讨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材料和指导书。

2. 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

评估方式:
1. 实验操作记录和数据分析。

2. 课堂讨论和提问回答。

初二物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

初二物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

初二物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进一步理解物体质量与重量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什么是物体质量及其单位。

•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原理。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技巧。

•物体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3. 教学重难点:重点: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原理及其技巧。

难点:解释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出示一些物品,比如铅笔、橘子、小石头等,问学生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反应后引入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第二步:讲解(1)什么是物体质量及其单位1.物体质量的概念:物体的质量是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它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还会使用克(g)、毫克(mg)等单位。

(2)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原理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让物体在天平两侧保持平衡的状态下,确定质量的大小。

(3)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技巧天平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学生只需要注意一些基本步骤:1.将物体放在天平盘的中央,并确保其平衡。

2.读取示数,并记录下来。

示数应该是平衡状态下两边显示的质量值相等。

3.完成一个测量后,需要清零天平,才能继续下一个测量。

(4)物体质量与重量的区别物体的质量和重量都是衡量物体大小的物理量。

但它们是不同的概念。

1.物体质量:在各种场合下都不会改变,质量是固定的,且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物体重量:受到重力影响,会出现变化。

在地球上时,重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重量可以和方向都有关系。

第三步: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部天平和几个物品。

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测量每个物品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第四步:讲解和总结1.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品质量的大小。

2.教师梳理课堂内容,强调物体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克、千克、吨)2. 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 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4. 质量单位换算关系的学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天平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天平的精确使用,质量单位换算关系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天平、砝码、测量容器、各种物体。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作业准备:学生提前了解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含义。

2. 学生分享对质量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质量单位(10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物体,让学生尝试用质量单位进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用PPT展示质量单位换算关系,并进行讲解。

三、学习天平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四、小组合作测量质量(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质量测量。

2. 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3.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测量精度。

五、总结与交流(5分钟)1.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质量测量方法,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 学生作业:运用质量单位及换算关系,描述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

六、课后反思(教师)1. 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天平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操作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案
授课时间

学目标知识来自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
教具
橡皮泥(或面粉团)、冰块、大头针、木材、牙膏、药片、烧杯、
托盘天平
能力
1、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情感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提醒学生不能随便移动天平的位置)
(7)向学生明确: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看投影:进行质量的单位换算,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以及注意事项。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学生对照说明书演示测量小金属块的质量。
学生讨论并操作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后举例
学生回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
观察实物
学生探究。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进行质量单位换算训练:
一头蓝鲸的质量约为150吨,合____千克;蜜蜂的翅膀的质量是0.1毫克,合___千克;红血球的质量为5.0×10-11千克,合___克。
2.质量的测量工具
提问:我们平时是怎样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呢?引出质量的测量工具。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
(2)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帮助学生了解天平的构造。
(4)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5、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和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
指导学生讨论概括: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和地理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并不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7、课后作业设计:见投影
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5)指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
1)使用之前先观察最大称量及分度值;
2)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3)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4)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5)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6)读数方法: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大头针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要求学生拿出牙膏、药品的包装盒,通过观察,寻找有关质量的标志。体温:我们平时所买的水平上是否都标有质量值?引出质量的单位。
B、取砝码要用镊子。
C、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以防损坏刀口。
D、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观察与讨论,指出课本图6-2中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
学生实验
板书提纲
课后小结
明确注意事项
1)托盘天平的称量即天平铭牌上标的数值,而不是砝码的质量和。砝码的质量和有可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称量是200g的天平,砝码有100克1只;50克1只;20克两只;10克1只;5克1只;游码所在标尺的最大刻度值为5克。
3、训练反馈:
引导学生指出课本图6-2中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
4、介绍物理天平(不具体解释使用方法,只是简单说明它是比较精确的测量工具)
重点
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质量的概念
探究质量的性质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大头针、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