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面板空间计量模型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价3、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二、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现状分析1、创新生产的定义和指标体系创新生产是一个多维度、复杂且动态的过程,涵盖了从新思想的产生、研发活动的进行,到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商业化应用的整个过程。

在中国,创新生产被赋予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角色。

本文所指的创新生产,主要关注科技创新,即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产生新知识、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系统地衡量创新生产,需要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际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

创新投入指标主要包括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等,反映了一个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创新产出指标则包括专利数量、技术市场成交额等,直接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成果和效益;创新环境指标涵盖了教育水平、科技服务机构数量等,这些因素对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评估中国各地区创新生产的水平、结构和特点,为后续的空间计量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这一指标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创新生产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2、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总体情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区域创新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的区域创新生产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创新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均。

尽管全国范围内的创新活动都在不断增加,但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区域,其创新生产的规模和速度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这些地区的创新资源丰富,科研机构和高校众多,为创新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创新生产的行业差异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是创新生产的主要领域。

面板数据模型在经济统计学中的空间计量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在经济统计学中的空间计量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在经济统计学中的空间计量分析面板数据模型是经济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能够对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更准确地捕捉经济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而在面板数据模型中,空间计量分析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相互依赖关系,能够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和互动关系。

面板数据模型中的空间计量分析是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空间计量分析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即某个地区的经济变量值受到周围地区经济变量值的影响。

这种空间依赖关系可以通过空间权重矩阵来表示,矩阵的元素反映了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或相关性。

在面板数据模型中,空间计量分析可以通过引入空间滞后项或空间误差项来捕捉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

空间滞后项是指当前地区的经济变量值受到周围地区经济变量值的滞后影响,而空间误差项则是指当前地区的经济变量值受到周围地区经济变量值的误差影响。

通过引入这些空间项,可以更准确地估计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可以用于研究多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或者分析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通过空间计量分析,可以发现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关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还可以用于研究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关系日益增强。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关系,为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需要考虑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异质性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特征存在差异,而空间自相关性则指的是地区之间的经济变量存在相关性。

在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时,需要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rev.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rev.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及其运用一、基本模型,1it i t it i it y y x u φβγ-=+++ (1)方程右边包含了因变量的滞后项(可以推广到多阶滞后),因此称之为动态面板模型。

由于模型(1)中含有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如果采用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来估计模型(1),方法上必然存在明显的缺陷。

因为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要求解释变量是外生的,即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不相关。

而模型(1)中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出现在方程右边,因为it y 与it u 相关,it y 的滞后项也必然与it u 相关,这违背了解释变量与扰动项不相关的假定,即存在内生性问题。

如果采用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来估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参数,必然导致参数估计的有偏性和非一致性。

对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而言,要得到一致的估计量,一般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法和广义矩估计法(GMM )来估计。

二、工具变量估计法首先,我们考察多元回归方程:y X βε=+。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估计系数:11ˆ()()X X X y X X X ββε--''''==+。

如果随机扰动项违反标准假设,使得()0E X ε≠(这被称为内生性问题),那么,我们的估计系数就是有偏的。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可能造成内生性问题,例如,误差项中的遗漏变量、误差项中的测量误差、联立性(某一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是同时决定的)存在。

11ˆ()(())()(())E E X X X X X X E X ββεβεβ--''''=+=+≠即使n →∞,这种偏差也不会消失。

从大样本角度看,我们的估计也是非一致的。

11ˆlim lim(())(lim())lim()X X X X X X p p p p n n n nεεββββ--''''=+=+⋅≠ 工具变量法给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我们选择工具变量向量Z ,使得它满足:[]0i i E Z ε'=或1lim0p Z Tε'=,其中Z 为T k ⨯阶矩阵。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系数向量 已知时,则可以对系数协方差矩阵进行计算:
(17.1.10)
这里通过下面式子进行估计:
(17.1.11)

在简单的线性模型中 ,我们可以得到系数的估计值为:
(17.1.12)
方差估计为:
(17.1.13)
这里 一般形式为:
(17.1.14)
与GMM估计相关的有:(1)设定工具变量Z;(2)选择加权矩阵H;(3)决定估计矩阵 。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同普通的单序列的单位根检验方法虽然类似,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本书主要介绍五种用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的方法。
对于面板数据考虑如下的AR(1)过程:
(17.2.1)
其中: 表示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向量,包括各个体截面的固定影响和时间趋势。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Ti表示第i个截面成员的观测时期数,参数 为自回归的系数,随机误差项 满足独立同分布的假设。如果 ,则对应的序列 为平稳序列;如果 ,则对应的序列 为非平稳序列。
图17.1.4
5)在这个页面里Eviews预先默认地因变量的滞后项一项为工具变量,可以在这里设置@DYN(I,-2,-3,-4),则需要的三个工具变量都已设定好,则下个页面不用加其他的工具变量,如果只是@DYN(I,-2)一个工具变量,则在后面还要设定工具变量。
图17.1.4
比如这里用F和K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在页面中填入Transform(differences),如果前面没有选择Differences,则要将工具变量填入No transformation。
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问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发现许多宏观经济序列都呈现明显的非稳定单位根过程的特征。若不对经济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而直接建模则易于产生伪回归现象。面板数据包括了时间维度和截面维度的数据,时间维度较小时,我们可以用面板数据直接建模,但时间维度增加到一定长度时,则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

Stata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动态面板模型比较

Stata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动态面板模型比较

Stata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动态面板模型比较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是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尤其在分析经济增长、贸易模式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中,动态面板模型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它与传统的静态面板模型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对Stata软件中的动态面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一、动态面板模型简介动态面板模型是基于面板数据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之一,特点是将时间维度引入模型中,考虑了变量的滞后效应。

动态面板模型的基本形式是:Y_it = α + ρY_i,t-1 + βX_it + ε_it其中,Y_it表示因变量,α是常数项,Y_i,t-1是因变量的滞后值,X_it表示解释变量,β是解释变量的系数,ε_it是误差项。

ρ参数则表示了时间维度的滞后效应。

二、动态面板模型与静态面板模型的比较动态面板模型与静态面板模型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1. 考虑了时间维度:动态面板模型引入了时间维度,可以捕捉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动态调整过程。

2. 控制了滞后效应: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可以控制变量的滞后效应,更准确地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3. 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动态面板模型可以解决静态面板模型中常常出现的内生性问题,提高了模型的估计效率。

三、动态面板模型的Stata实现Stata软件是众多研究者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常用工具之一。

在Stata中进行动态面板模型估计可以使用xtabond2命令,该命令可以同时进行一阶和二阶差分估计。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xtabond2 Y X1 X2 X3, gmm(L) iv(X4)其中,Y是因变量,X1、X2、X3是解释变量,gmm(L)表示进行一阶或二阶差分估计,iv(X4)表示使用变量X4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

四、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为了比较动态面板模型和静态面板模型的效果,我们使用一个示例数据集进行实证研究。

数据集包含了多个国家的GDP和人口数据,我们以GDP作为因变量,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作为解释变量,并将时间维度纳入模型。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5
SYS-GMM在stata中的操作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设定之后,输入 xtdpdsys y x1 x2 x3
6
2
DIF-GMM估计中的工具变量

从第3期开始,需要为Δyit-1设定工具变量。在DIFGMM估计中, Δyit-1的工具变量是这样设定的: 在第3期,yi1是Δyi3的工具变量; 在第4期,yi1和yi2是Δyi4的工具变量; 在第5期,yi1、yi2和yi3是Δyi5的工具变量; 依次类推。 外生解释变量同样作为工具变量。
y y x β i t i t 1 i t i t

(2)
由(1)式知,yit-1是εit-1的函数,因此(2)式中的 y ( y y ) ) 2)式时, 与 是相关的。在估计( i t 1 i t 1 i t 2 i t( i t i t 1 就需引入 的工具变量。 y it 1
y y x β u i t i t 1 i t i i t
(1)

在(1)式中,ui为非观测截面个体效应。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通常采用广义矩方法 (GMM)。
1
1、差分GMM(DIF-GMM)

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了DIF-GMM估计方法, 通过对(1)式进行差分,消除由于未观测到的截 面个体效应造成的遗漏变量偏误。
1??itititityy????????x2112ititityyy??????1ititit????????1ity?3difgmm估计中的工具变量?从第3期开始需要为yit1设定工具变量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பைடு நூலகம்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意义是,能够揭示被解释变量 的动态变化特征。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

第五讲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讲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1 N ⎞ WNOpt = ⎜ ∑ Zi' GZi ⎟ N ⎝ i =1 ⎠
−1
(
σ u2 ) ,则
是最优权重矩阵,其中,
⎛ 2 −1 0 " ⎞ ⎜ ⎟ 2 % 0⎟ ' 2 2 ⎜ −1 . E ( Δui Δui ) = σ u G = σ u ⎜ 0 % % −1⎟ ⎜ ⎟ 0 −1 2 ⎠T ×T ⎝ # ˆ GMM 服从协方差矩阵为 于是,如果 σ u 已知,α 的最有效 GMM 估计 α
(optimal weighting matrix) 。 这时, 称 GMM 协方差矩阵最小的权重矩阵 WN 称为最优权重矩阵
ˆ GMM 为最有效的估计量。 估计 α ˆ GMM 就一定存在。并且, 一般来说,只要方程组(5.5)中的矩条件存在,GMM 估计 α
如果对于任意的 i,t, uit ~ i.i.d 0,
(
)
( yi ,t −1 − yi ,t −2 ) 相 关 , 但 是 与 ( u
it
− ui ,t −1 ) 无 关 。 因 此 , y i ,t − 2 和
( yi ,t −2 − yi ,t −3 ) 均 为
( yi ,t −1 − yi ,t −2 ) 的工具变量。于是,模型(5.2)中参数的工具变量估计分别是
面板数据计量分析
白仲林
ˆ IV 和 α ˆ IV 就是 α 的一致估计。 的工具变量估计 α
1 2
2 Arellano 和 Bond 的广义矩估计 动态面板模型(5.2)的工具变量估计(5.3)和(5.4)中所选择的工具变量只是差分模 型(5.2)解释变量的工具变量之一,实际上,在 t 时点, y i 0
ˆ α
1 IV

SPSSAU_计量经济研究_动态面板

SPSSAU_计量经济研究_动态面板

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 差分GMM Hansen过度识别检验AR检验SPSSAU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如果在面板模型中,解释变量包括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值,此时则称之为“动态面板模型”,其目的是处理内生性问题。

动态面板模型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由Arellano and Bond(1991)提出的差分GMM(difference GMM),第2阶段由Arellano and Bover(1995)提出水平GMM,第3阶段是Blundell and Bond(1998)将差分GMM和水平GMM结合一起进行GMM估计即系统GMM(System GMM)。

SPSSAU默认当前提供差分GMM和系统GMM两种类型,多数情况下使用系统GMM法。

需要注意的是,动态面板模型通常只针对‘大N小T’这样的面板数据,如果T 过大这会导致滞后项很多,待估计参数值可能过多无法拟合等。

动态面板模型时,通常会涉及到几种变量,分别说明如下:显著,就用到第几期。

例如,被解释变量的2期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1期和2期滞后项都显著,但加上3期滞后项后第2期不显著,第1期仍然显著,则一般只使用滞后的1和2期作为解释变量,不能用3期。

并且必须用1和2期,不能只用1期或2期。

因为结果表明1期和2期都显著,如果只用1期或2期,则会人为造成遗漏变量。

系统GMM在选择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几期滞后项作为IV时,有较大选择空间。

只要能满足系统GMM的两个检验就行。

系统GMM的两个检验是Hansen过度识别检验和扰动项无自相关AR检验,Hansen过度识别检验研究是否工具变量均为外生变量,如果其对应的p值大于0.05则意味着工具变量均外生,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AR检验,AR检验扰动项是否无自相关性,一般来说AR(2)对应的p值>0.05则接受原假设意味着模型通过自相关检验。

动态面板模型构建时,工具变量参数的设置尤其复杂,但无论如何均需要通过Hansen过度识别检验和AR检验,才意味着模型可用,因而建议实际研究中让SPSSAU自动进行参数配置,即设置参数时让系统自动识别寻找最佳模型,当SPSSAU无法自动找出最优模型时,此时结合自身数据及专业实际情况进行逐一参数设置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面板空间计量模型
动态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是一种常见的计量经济学方法,适用于分析空间数据的面板数据。

它综合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的特点,可以更准确地捕捉时间和空间的交互作用,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

该模型是在静态面板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将每个空间单位(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其邻近区域的数据进行融合,建立出相邻区域之间的关联性。

同时,该模型还考虑了时变的特点,即考虑空间单位之间的关联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而言,动态面板空间计量模型的核心是空间滞后项,即模型中每个变量对于相邻空间单位的值的影响,其可表示为:
Yit = αYit-1 + βWXit + γYst + εit
其中,Yit是该变量在i时期、t时间的取值;Yit-1表示该变量在上一期的取值;WXit是自变量;Yst指的是相邻区域的该变量取值的加权平均数;εit是误差项。

该模型还能够考虑其他因素对空间单位间关联关系的影响,比如时间趋势、控制变量等。

使用该模型可以估计出空间单位间关联关系的强度和方向,提供预测值以及对策略的评估等。

总之,动态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用于处理面板数据中的时间和空间交互作用,能对空间单位间的关联进行建模、预测和评估,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