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茧丝绸产业链(蚕桑生产、茧丝绸加工、丝绸产品贸易等数据)分析

合集下载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蚕桑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蚕桑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下面就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首先,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蚕桑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蚕种繁育、蚕茧养殖、丝绸加工等环节。

各个环节的产值和就业人数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从产业技术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蚕桑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良。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高产、抗病的优质蚕种,提高了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同时,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蚕桑养殖和丝绸加工提供了更多可能,使整个产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再次,从产业市场来看,我国蚕桑产业的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国内市场对丝绸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一些高端丝绸产品更是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这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最后,从产业政策来看,国家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蚕桑产业,提高了蚕桑产业的发展信心和动力。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蚕桑产业的科技支持和引导,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看,蚕桑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病虫害防治、市场竞争等。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产业链条,拓宽市场渠道,加强产业合作,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未来蚕桑产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桑蚕茧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桑蚕茧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桑蚕茧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我国是种桑养蚕发源地,桑蚕茧生产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贫困户最易接受、收入最有保障的产业,为全国各地助农增收、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系统调查分析我国桑蚕茧产业发展现状及扶贫效果,研究组成员采集整理近几年产业发展基础数据,并深入凉山州、河池、南宁的 6 个市县开展实地调查,总结归纳发展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桑蚕茧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1.面积、产量稳中有升。

我国是世界最大茧丝生产国和出口国。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统计,2022 年,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蚕茧产量居世界前四,合计约占97%,其中我国约占66%。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环保主义兴起刺激丝绸消费,蚕茧产量持续增长;1996 年受世界丝绸市场供过于求影响,我国蚕茧产量直线下降;2000 年国家进行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蚕茧产量恢复增长,2022 年刷新蚕茧生产纪录;2022 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蚕茧产量有所下降;2022 年随着经济复苏,蚕茧生产进入恢复发展期( 图 1 )。

2022 年全国20 个省区桑园面积 1184.9 万亩、蚕种发种量 1643.3 万张、蚕茧产量 67.9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0.2%、2.5%和 3.2%。

广西、四川、云南位居全国前三,其中广西蚕种发种量和蚕茧产量占全国近 50%。

广西、四川等 12 个省蚕茧产量均有增长,江苏、广东等 8 个省有所下降。

图 1 1990-2022 年中国蚕茧产量数据来源:《中国丝绸年鉴》2.蚕区分布“东桑西移”。

将蚕区按照蚕茧产量小于 0.1 万吨、 0.1-1 万吨、 1-3 万吨、 3 万吨以上划分为四类,绘制 1994-2022 年产量空间分布演化图(图 2 )。

江苏、四川、广西、云南、浙江、山东是中国六大主要蚕区,四川、江苏向来位于高产量区,安徽、山东、浙江先后于2000、2022、2022 年退出高产量区,广西、云南 2022 年升至高产量区,蚕区整体呈现“东桑西移”。

中国丝绸行业出口情况及进口情况分析

中国丝绸行业出口情况及进口情况分析

中国丝绸行业出口情况及进口情况分析茧丝绸行业上游种桑养蚕,中游蚕茧收烘、缫丝加工、绢纺丝织、丝绸印染,下游进行服装制造、箱包制造、对外贸易。

中国是全球茧丝绸原料的主产地,蚕茧和生丝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均超过70%,居世界第一位。

2018年我国丝绸行业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全国711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9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0.50%。

2019年1-10月全国666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93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4.40%。

但我国丝绸终端产品品牌化不足,附加值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丝绸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与意大利、法国等存在较大差距。

欧盟和印度的丝绸制成品在出口额中占比最高,而我国丝绸制成品出口额占比非常小,且同比下降。

近年来,中国正逐步由生丝、坯绸原料的最大出口国,向丝绸终端商品生产和出口国转变。

2019年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结构中,丝绸制成品占比54%,为出口额占比最高的丝绸商品。

欧盟和美国仍是我国真丝绸商品最主要出口市场,但与2018年相比,市场份额占比均有小幅下降,且同比降幅均在30以上。

列三、四位的印度和香港市场份额占比较上年均有所增长。

2018年列出口市场第三位的尼日利亚2019年未进入前十位。

2019年前五大出口市场中仍有一非洲国家上榜,为埃塞俄比亚。

排名前五位的市场依次为:欧盟(占比23.73%)、美国(占比14.69%)、印度(占比7.45%)、香港(占比6.46%)、埃塞俄比亚(占比6.32%)。

进口方面,我国虽然不是进口大国,但近年来的进口额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从2016年的1.99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39亿美元。

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丝类进口占比提升、真丝绸缎进口占比下降,丝绸制成品占比稳定。

丝类进口同比增长24.32%,占比10.27%,进口数量同比增长19.68%,进口单价同比增长3.87%;真丝绸缎进口同比下降9.17%,占比12.82%,进口单价同比增长10.77%;丝绸制成品进口同比增长6.36%,占比76.23%,进口单价同比增长12.06%。

2024年茧丝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茧丝绸市场前景分析

茧丝绸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茧丝绸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茧丝绸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以帮助相关企业和投资者了解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商机。

2. 市场概况茧丝绸市场是世界纺织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茧丝绸的原料是蚕茧,经过加工后可制成各种纺织产品,包括服装、家居饰品等。

茧丝绸以其光泽、柔软和舒适的特性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 市场趋势分析3.1 消费者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茧丝绸作为高品质的纺织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

人们对舒适和时尚的需求不断增加,茧丝绸正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3.2 新兴市场增长潜力巨大茧丝绸市场在发达国家已相对饱和,但在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亚洲地区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等拥有庞大的消费人口和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对茧丝绸的需求持续增加。

3.3 可持续发展成为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成为茧丝绸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

消费者对环保和社会责任的关注不断上升,茧丝绸企业需要积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仅满足市场需求,还要关注环境友好性和社会影响。

4. 市场机遇与挑战4.1 市场机遇茧丝绸市场的机遇主要包括: -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提供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销售额的机会; - 可持续发展趋势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 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产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2 市场挑战茧丝绸市场的挑战主要包括: - 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影响了生产和产品质量; - 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争夺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 环保要求提高,企业需要适应环保标准的调整。

5. 市场建议5.1 加强研发创新茧丝绸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5.2 拓展新兴市场茧丝绸企业应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如亚洲地区的中国和印度等,以抓住增长潜力巨大的商机。

5.3 关注可持续发展茧丝绸企业需要关注环保和社会责任,积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蚕桑产业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经济支柱。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蚕桑产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蚕桑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二、蚕桑产业的竞争优势中国蚕桑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条件优越:中国南方地区具有适宜蚕桑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蚕桑。

2.传统技术熟练:中国拥有悠久的蚕桑种植历史,农民具有丰富的蚕桑种植经验。

3.市场需求旺盛:丝绸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市场需求量大,中国的丝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4.产业链完善:中国的蚕桑产业链较为完善,从蚕桑种植、蚕茧加工、丝绸生产到成品销售等环节都有较为成熟的配套设施和供应链。

三、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丝绸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未来几年内,蚕桑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1.创新技术应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蚕桑产业可以进一步提高蚕桑的养殖效率和丝绸的品质,推动蚕桑产业升级。

2.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丝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文化推广,使丝绸产品更受市场欢迎。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的蚕桑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蚕桑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四、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蚕桑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1.生产成本上升: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使得蚕桑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率。

2.环境污染问题:蚕桑产业对水资源和土壤环境的需求较大,蚕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其他国家蚕桑产业的发展,中国的蚕桑产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蚕桑产业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进步,蚕桑产业有望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然而,蚕桑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克服。

2023年茧丝绸市场规模

2023年茧丝绸市场规模

茧丝绸市场规模在蚕茧价格上涨影响,蚕农养殖乐观性大幅提高下,我国蚕桑生产量增价跌,蚕农售茧收入持续增长,桑蚕茧产量62.8万吨,生丝产量17.2万吨,以下是茧丝绸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茧丝绸行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茧丝绸行业分析指出,丝绸制造企业数量也由小规模作坊进展至具有规模效应的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渐渐凸显,100余年的丝绸工业进展渐渐走出了万事利集团、华佳集团、达利集团等世界知名品牌,也走出了许很多多丝绸加工、丝绸代工的小规模企业。

依据茧丝绸市场规模数据,2022年全国桑园面积1184.9万亩,较上年同期削减0.5万亩。

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2.2%和71.6%,东部、中部地区占比较上年分别缩小0.2和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扩大0.3个百分点。

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绢纺和丝织加工企业数量最多。

2022年,绢纺和丝织加工企业数量为331家,较上年削减23家,占全部丝绸行业规上企业数量的46.6%;其次为缫丝加工企业,数量为314家,较上年末削减57家,占全部丝绸行业规上企业数量的44.2%。

在行业的细分领域中,主营业务收入呈现两增一降的局面。

缫丝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19.66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2.9%;绢纺和丝织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29.1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7%;丝印染精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7.1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8%。

茧丝绸市场规模指出,我国丝绸工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随着丝绸工业市场竞争渐渐充分,去产能步伐加快,一些规模较小的工厂渐渐关闭,我国丝绸行业企业数量也渐渐削减。

2022年,我国丝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711家,较上年末削减86家,连续了近年来的下降趋势。

目前,我国桑园种植地渐渐由东向西发生转移。

由于东部地区受到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限制,桑园种植面积持续削减;西部地区乐观进展蚕桑产业,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桑园面积稳步提升。

丝绸行业分析报告

丝绸行业分析报告

丝绸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丝绸行业是以蚕丝、柞丝、桑蚕丝等天然丝绸为主要原料,通过纺、织、印染、成衣加工等工艺流程生产丝绸面料及加工产品的产业。

丝绸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技术积淀。

中国作为丝绸的原产地,在丝绸制造技艺方面颇具优势。

二、分类特点丝绸行业可以分为纺丝、织造、印染和成衣加工四个环节。

1. 纺丝环节:将原料进行加工,进行纺绸,提取出丝绸长丝,是生产制作丝绸的第一道工序。

2. 织造环节:将丝绸长丝进行织造,生产出各种不同的织物品种,如缎、绸、纱、罗纱等等。

3. 印染环节:将织出的丝绸面料进行印染加工,使面料生动、鲜艳、色泽鲜美。

4. 成衣加工环节:将印染后的丝绸面料进行成衣加工,生产出各种不同的成衣品种。

三、产业链1. 上游:原料采购、丝绸生产、纱线生产等。

2. 中游:织造、印染等。

3. 下游:成衣生产、品牌营销等。

四、发展历程丝绸作为中国的“国之重器”,始于唐代,盛于宋元,发迹于明清。

我国是丝绸原产地,拥有着悠久的丝绸文化和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丝绸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特色产品。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绸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质不断提高。

五、行业政策文件201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2011-2015年)》,对我国纺织行业作出了详细部署和要求。

其中,对丝绸行业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政策支持,推动丝绸行业实现可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六、经济环境中国丝绸行业的经济环境较为优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强对丝绸行业的扶持和引导,同时,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丝绸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七、社会环境丝绸行业作为中国的传统产业,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丝绸行业的发展也助力于提高了国内就业率。

八、技术环境丝绸行业涉及多个工艺流程,这也对技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养蚕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养蚕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养蚕市场前景分析一、市场概述蚕桑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且具有悠久的历史。

蚕桑业作为一种特色农业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养蚕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二、市场现状目前,我国养蚕市场规模巨大,产业链条完善。

主要有蚕桑种植、蚕茧收购、丝织品加工等环节。

市场上养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养蚕技术不断创新,蚕的养殖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国蚕桑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四川、湖南等地,这些地区具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蚕的生长和发展。

同时,我国对蚕桑业提供了政策和扶持,包括贷款支持、税收减免等,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三、市场需求分析1. 丝绸行业需求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丝绸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服装、家居用品、面料等。

丝绸产品的需求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这为蚕桑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2. 养生保健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生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蚕茧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食品,具有滋补身体、美容养颜的功效。

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以蚕茧为原料的保健品和化妆品,这为养蚕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农民增收需求养蚕业对农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增收途径。

蚕茧的价格相对较高,养蚕可以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

养蚕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收。

因此,许多农民对养蚕这一产业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市场竞争分析1. 品牌竞争激烈养蚕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品牌竞争。

一些大型丝绸企业和养蚕公司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和竞争力。

而小型的养蚕农户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品质保证和营销策略来提高竞争力。

2. 技术创新驱动竞争养蚕技术是市场竞争的核心。

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养蚕技术上进行持续创新,通过改良蚕种、提高养殖环境和加工工艺等方面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技术创新的引入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茧丝绸产业链(蚕桑生产、茧丝绸加工、
丝绸产品贸易等数据)分析
中国是茧丝绸业的发源地,茧丝绸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地位以及历史文化价值。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出口和消费国。

茧丝绸产业产业链长,上、中、下游主要包括蚕桑生产、茧丝绸加工、丝绸产品贸易三部分,但涉及育桑苗、种桑、育蚕种、养蚕、收烘、缫丝、织造、精炼、印染、制成品加工、丝绸流通贸易等多个环节,跨越一、二、三产业。

(1)蚕桑生产环节:蚕桑生产集中,近年有所回升
蚕桑生产概括来讲就是栽桑和养蚕两部分,自然环境对蚕和桑影响较大,适宜的气候与地理位置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国家蚕丝办数据,2018年中国桑园面积1184.9万亩,较2017年减少了0.5万亩;其中,广西、四川、云南、陕西、重庆五个省(区、市)桑园面积最大,合计占比约70%。

我国桑树种植集中度高,受此影响,养蚕业也主要集中在这些省(区、市),其中尤以广西养蚕业规模最大。

近几年,我国蚕茧产量有所回升。

2018年中国蚕
茧产量84.36万吨,较2017年增长了2.62万吨,其中广西蚕茧产量36.67万吨。

居全国首位。

(2)茧丝绸加工环节:产量下降,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消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规模
以上企业主要丝绸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蚕丝产量8.65万吨,同
比下降7.32%;绸缎产量51563万米,同比下降0.09%;蚕丝被产量1215万条,同比下降9.48%。

丝绸是我国特色产品,近年来我国丝绸产品生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企业需从市场需求出发,拓展丝绸消费新领域。

例如,围绕蚕丝纤维的特性发展高端丝绸服装、头巾、领带,同时积极开发丝绸床上用品、装饰用丝绸产品等用丝量较大的系列配套产品,积极拓展卫生医疗、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新用途等。

(3)丝绸产品贸易环节:国内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丝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711家,主营业务收入
达到805.92亿元,实现利润35.44亿元。

其中,缫丝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419.66亿元,利润16.59亿元;绢纺和丝织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29.11亿元,
利润17.19亿元;丝印染精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7.15亿元,利润1.66亿元。

我国还是茧丝绸产品出口大国。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8年中国真丝绸商品
出口29.6亿美元,主要出口至美国、尼日利亚、意大利、印度等国家;2018年中
国真丝绸商品进口2.25亿美元,主要来源前5位是欧盟、中国境内保税区、印度、韩国、东盟。

我国的茧丝绸产品长期以出口为主,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品位的提高,国内丝绸消费潜力正在释放,丝绸内销比率持续增加。

除蚕丝被外,丝绸服装服饰、真丝家纺、丝绸礼品等消费逐渐走俏国内市场。

目前国内丝绸消费主要集中在传统丝绸产地杭州、苏州及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

主要丝绸品牌万事利、凯喜雅、喜得宝、达利、绣娘、太湖雪等纷纷在城市中心、机场、商场大厦开设专卖店、旗舰店、展示店、名品店。

此外,“互联网+丝绸”也销售模式逐渐成熟,线上丝
绸消费快速增长,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