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的衍生物教案
《主题五 第三节 烃的衍生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烃的衍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烃的衍生物,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其定名规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理解烃的衍生物的转化过程,并掌握其反应机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周密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定名规则,理解烃的衍生物的转化过程和反应机理。
2. 教学难点:理解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其反应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准备烃的衍生物样品及试剂。
3. 制作PPT,包含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
4.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阅读教材。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如酒精、苯、油漆、塑料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提出课题:烃的衍生物在生活和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烃的衍生物的观点、分类和性质。
难点:烃的衍生物在生活和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结合教师引导和讲解。
(四)教学用具PPT课件、实验器械、相关化学物质样品等。
(五)教学过程1. 介绍烃的衍生物的观点和分类,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烃的衍生物,如乙醇、苯酚、乙酸等,并诠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乙醇、苯酚、乙酸等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如氧化、还原、酯化等反应。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课本知识,总结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和用途,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4. 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讲解和答疑,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诠释油漆、塑料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5. 安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稳固教室内容、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烃的衍生物的应用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烃的衍生物单元复习教案

烃的衍生物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3)能够运用烃的衍生物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1)烃的衍生物的定义;(2)烃的衍生物的分类: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卤代烃、醇、酚、醚、酸、酯、酰胺等。
2. 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1)取代反应;(2)加成反应;(3)消除反应;(4)氧化反应;(5)还原反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2)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
2. 教学难点:(1)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2)运用烃的衍生物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分类及化学性质;2. 实验法: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 问题解决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烃的衍生物的概念;2. 讲解:讲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分类及化学性质;3. 实验:安排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烃的衍生物概念、分类和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表现等,评价学生在实验中对烃的衍生物性质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烃的衍生物单元复习教案

烃的衍生物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2)了解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3)能够运用烃的衍生物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烃的衍生物的基本概念,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理解;(2)通过分析典型实例,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2)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
2. 教学难点:(1)烃的衍生物的化学反应机理;(2)烃的衍生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烃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学习。
2. 教学内容:(1)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醇、醚、酮、羧酸、酯、胺等;(2)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3. 学生活动:(1)通过课堂讨论,总结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收集有关烃的衍生物的实际应用实例,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3. 课后分享:评价学生对烃的衍生物实际应用实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烃的衍生物实例,如乙醇、乙醚、酮等,让学生深刻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和性质。
2.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教案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理解其与烃之间的关系。
2. 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分类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能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分析判断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 不同类型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在烃的衍生物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的理解。
2. 各类烃的衍生物性质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和性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烃的衍生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与烃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巩固所学内容。
5. 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分析判断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分类、性质等知识点。
2.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烃的衍生物相关实验。
3. 案例分析材料:包含不同类型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和分类。
专题4烃的衍生物教案.doc

专题4婭的衍生物教案第一单元卤代桂的性质(第二课时)南靖第一中学沈建忠开课时间:2010、3、22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对浪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卤代坯的一般性质;2、认识消去反应的概念及特点,能判断有机反应是否属于消去反应;过程与方法:讲解—探究—练习1、通过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学习漠乙烷的水解反应;2、采用对比分析学习澳乙烷的消去反应;3、学习卤代坯部分知识,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阅读、总结、分析、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1、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通过卤代绘的结构及性质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2、通过对有关卤代桂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漠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教学难点漠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
教学用具浪乙烷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试管、烧杯、铁架台、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澳乙烷、NaOH溶液、NaOH固体,无水乙醇、HNO3、AgNC^ 溶液、漠水、酸性高镒酸钾。
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做好预习工作;教师教学准备:演示、分组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回顾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卤代桂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了解氟氯代烷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那么卤代烧都有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以澳乙烷为例来探究臭丙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二、卤代坯的性质(下面请同学观察澳乙烷,并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漠乙烷滴入装有水的 试管中,请说出它的颜色、状态、密度、溶液性。
)(一) 、漠乙烷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澳乙烷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沸 点 38.4°Co(二) 、漠乙烷的结构请同学们看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然后写出澳乙烷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结构式:漠乙烷比例模型结构简式:CH 3CH 2Br 或 C 2H 5Br根据漠乙烷的结构,猜测漠乙烷能否电离出Br _,如何检验? 现象:无明显变化原因:漠乙烷不是电解质,不能电离出缶―结论:漠乙烷不能电离出引―如何检验出澳乙烷中的澳元素呢?信息提不:已知:在强碱性溶液屮并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应:CH 3CH ?Br+H —OH-*CH 3CH 2—OH+H —Br请同学们探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浪乙烷屮存在浪元素并和前面的 探究作对比有何不同?交流与讨论现象:产生淡黄色沉淀这些反应是怎样进行的呢?这就是下而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探究:漠乙烷的化学性质(三)、浪乙烷的化学性质(请同学们先看下面的反应机理水解反应机理)根据上述反应机理请同学们归纳水解反应原理及反应条件。
烃的衍生物教案

烃的衍生物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烃的衍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命名规则和性质;3. 能够分析和解释烃的衍生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白板、马克笔和擦布;3.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如果有实验);4. 学生练习册和教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一张图片或实物展示烃的一些常见例子,如甲烷、乙烯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你知道烃的衍生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能列举一些烃的衍生物吗?”知识讲解: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分子结构、碳氢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等;2. 解释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如卤代烃、醇、酮等,并介绍它们的命名规则和性质;3. 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应用场景,如乙醇在酒精饮料中的应用、氯仿在医学中的应用等,帮助学生理解烃的衍生物的实际应用。
示范和实践:1. 在白板上示范如何命名烃的衍生物,例如,对于卤代烃,先确定主链,然后按照顺序编号碳原子,并在相应位置写上卤素符号;2.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一些命名和解析烃的衍生物的练习题;3.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拓展活动:1. 提出一个实验问题:“如何检测乙醇在酒精饮料中的含量?”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2. 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乙醇含量检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3.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乙醇在酒精饮料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总结与评价:1. 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2. 对于学习不足的部分,进行补充讲解和解答疑惑;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继续练习烃的衍生物的命名和解析;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科学实验和研究项目,深入了解烃的衍生物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练习册和教材;3.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如果有实验);4. 图片或实物展示烃的例子。
鲁科版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理解其结构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
3. 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烃的衍生物的合成反应及条件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烃的衍生物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1. 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a. 烃的衍生物的定义b. 烃的衍生物的分类i. 饱和烃的衍生物ii.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2.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a. 饱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b.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3. 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a. 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b.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4. 烃的衍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a. 烃的衍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b. 烃的衍生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c. 烃的衍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糖、脂肪、蛋白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分类、结构与性质,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烃的衍生物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烃的衍生物的合成实验,如卤代烃的合成、醇的合成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烃的衍生物的应用,如塑料、橡胶、药物等,让学生了解烃的衍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教案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掌握其结构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
3. 烃的衍生物的主要性质。
4. 烃的衍生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5. 烃的衍生物的环保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结构和性质。
2. 难点: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烃的衍生物。
2. 新课:介绍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结构和性质。
3. 案例分析:分析烃的衍生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环保教育:讨论烃的衍生物的环保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结构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2.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案例:用于环保教育。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结构和性质。
2. 第二课时:分析烃的衍生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第三课时:讨论烃的衍生物的环保意义。
4. 第四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结构和性质。
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反思环保教育,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烃的衍生物教学设计
3Cu Ag
CH CHO+2H −−−→或.反应现象:将弯成螺旋状的粗铜丝先在空气中灼热,然后
立即插入乙醇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由红色变为黑色,再由黑色
3CuO
OH+CuO CH CHO+H −−→化学键的断键部位:在氧化过程中,乙醇分子
被氧化成酮,
4SO CH −−−−→
②苯酚酸性较弱,所以它的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③苯酚酸性很弱,比碳酸还弱。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与浓溴水反应
取少量的苯酚溶液于一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结论:浓溴水与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
这说明羟基对苯环产生了影响,使取代更易进行。
比较: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用液态溴,并用铁屑作催化剂,生成一元取代物。
苯酚的取代反应条件:溴水,不需要催化剂,生成三元取代物。
结论: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
总结:
①溴取代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
(与甲苯相似)
②该反应很灵敏,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③不能用该反应来分离苯和苯酚。
(3)苯酚的显色反应
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这一反应也可检验苯酚的存在。
反过来,也可利用苯酚的这一性质检验FeCl3。
注意溶液显紫色,没有沉淀析出。
4.苯酚的用途
(1)制酚醛树脂、合成纤维、医药、染料、农药。
3CH −−−→
32+H O ↑
3Ni
CH CH −−−−−→③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
CH COO
3
(1)使指示剂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
()33222CH COOH Zn CH COO Zn H +→+↑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3322CaO 2CH COOH CH COO Ca H O
+→+
(4)与碱反应:
()()332222CH COOH Cu OH CH COO Cu 2H O +→+()32CH COO Cu
(5)与碳酸盐反应:2333222CH COOH CO 2CH COO CO H O -+→+↑+-
2.酯化反应:
(1)概念: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此概念中,酸既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酸如HNO 3;
(2)反应原理:
说明: ①反应机理为羧酸失羟基,醇失氢
②浓H 2SO 4在此反应中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③此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另外此反应也是可逆的。
类似反应:
像这样的羧酸和醇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3)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如右图:
说明: (1)酯类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羧酸盐,水解程度较大。
323325CH COOCH CH NaOH CH COONa C H OH −−−→+加热
+
RCOOR 'NaOH RCOONa R 'OH −−−→加热++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
(3)在酯中,受酯基的影响C=O 键不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但在甲酸
酯中由于醛基的存在,可以与H 2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与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 (OH )2发生反应。
四、查漏补缺
从上课反应的情况以及做题效果来看,对课堂未有掌握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五、课后巩固
根据课堂情况安排练习留作回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