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静力触探试验:
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静力触探试验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

(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2、动力触探试验:

R-
的穿
y-
3
76cm 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cm,用此30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

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

目录。

1 地基承载力试验与评价作业指导书

1 地基承载力试验与评价作业指导书

颁布日期 2013年2月20日1.适用范围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试验与评价。

2.仪器设备平板载荷实验装置、岩心钻、标准贯入实验装置、圆锥动力触探实验装置、静力触探实验装置、十字板剪切实验装置等。

3.标准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4.检查步骤4.1一般规定4.1.1 建筑物地基的施工应具备下述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2)临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类型、分布及结构质量情况。

(3)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要求及需达到的标准,检验手段。

4.1.2 砂、石子、水泥、钢材、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1.3 地基施工结束,宜在一个间歇期后,进行质量验收,间歇期由设计确定。

4.1.4 地基加固工程,应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段施工,论证设定的施工参数及加固效果。

为验证加固效果所进行的载荷试验,其施加载荷应不低于设计载荷的 2 倍。

4.1.5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3 点,1000m2以上工程,每 100m2至少应有 1 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 1 点。

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1 点,基槽每 20 延米应有 1 点。

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颁布日期 2013年2月20日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处。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编写:审核:批准: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试验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2种。

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一般粘质土及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中、粗、砂砾和碎石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

动力触探不适用于软土,贯入深度大时杆体会受到软土粘滞力的作用,造成灌入困难,结果偏差过大(正偏差,对工程质量不利)。

2 执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3仪器设备4检测目的一般用于确定各类土的容许承载力;还可用于划分土的力学分层、评价土层的均匀程度和确定桩基持力层。

5资料收集及检测准备1、收集工程相关资料,要求委托单位填写委托单:(1)工程名称、桩号、以及相应的设计图纸;(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平面位置图等;(4)检测部位,标高(是否为设计标高),现场测点图;(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检测原因及目的。

2.检查所用的仪器设备,设备必须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

3.动力触探作业前必须对机具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

部件磨损及变形超过下列规定者,应予更换或修理。

(1)探头允许磨损量: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2)每节探杆非直线偏差不得大于0.5%;(3)所有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6现场检测6.1 检测前现场检查1、检测前委托单位必须提供下列资料:试验要求及目的;试验的具体位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平面位置图等;并备有施工记录待查。

2、检测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进行现场调查,检查检测任务单与图纸资料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

不符的询问原因,明确后方可试验,否则有权拒检。

(2)检查检测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检测要求,主要指检测实施条件和现场安全保障条件。

6.2 试验步骤(1)采用自由落锤方法;轻型落距须严格控制在50cm,重型落距须严格控制在76cm。

19.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19.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目的使测试人员在进行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应于港口工程地基载荷试验的准备、现场实施和分析计算。

修造船和通航建筑物可参照执行。

引用文件《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147-1-20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试验全过程应明确所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执行。

2、拟测点周围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等;3、根据地质资料,持力层的岩土力学性质与设计、监理确定承压板面积、形状。

4、了解委托方对工期的要求、检测数量、堆载所用堆重物准备情况等。

当试验所需工期与委托方要求工期不一致时,应向其解释,争取委托方的谅解.5、试坑开挖:地基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不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

拟测点的承压板底面高程应与基底设计高程相同,如该高程上覆土层厚度超过50cm,应要求委托方在测试前1天挖除,但须保留20cm保护层待试验安装时再挖去,如测点为低洼处且拟测高程上履保护土层小于20cm,应要求做好防雨水浸泡措施(如挖排水沟等)。

工作程序4.1最大加载量的确定最大加载量应根据检测性质(验收检测、为设计提供依据)、承压板面积和预估极限承载力计算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的预估值由委托方提供,如委托方未提供,则可根据场地的地质资料确定。

4.2现场准备测试前由项目负责人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1、进入工地检测前,应收集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及有关基础的设计资料,确定检测点位、数量,取得委托方对各拟测点的最大加载值的要求(应为书面材料,由委托方、监理、设计三者之一出具或签字认可)。

填写《检测项目概况表》。

试验装置、设备、材料、工具的准备1)、反力装置主、副梁的工字钢型号和长度应根据结构计算确定,并应满足规范要求。

一般情况下,主副梁可采用以下型号:主梁:用I36工字钢,每根可受40吨。

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在地层或土体的原位应力状态和天然含水率保持不变、原生结构不受或少受扰动的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地测定岩、土体地基承载力的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法。

动力触探法适用于黏性土、砂类土和碎石类土。

静力触探法适用于软土、黏性土、粉土、砂类土及少量碎石的土层。

二、检测项目动力触探法、静力触探法测地基承载力。

三、技术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四、仪器设备静力触探仪五、现场试验1、动力触探法试验⑴动力触探作业前必须对机具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

部件磨损及变形超过下列规定者,应予更换或修理。

Ⅰ探头允许磨损量: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Ⅱ每节探杆非直线偏差不得大于0.6%;Ⅲ所有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⑵动力触探机具安装必须稳固,在作业过程中支架不得偏移;动力触探时,应始终保持重锤沿导杆垂直下落,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动力触探的锤座距孔口高度不宜超过1.5cm,探杆应保持竖直。

⑶轻型动力触探作业时,应先用轻便钻具钻至所需测试土层的顶面,然后对该土层连续贯入。

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90击或贯入15cm超过45击时,可停止作业。

如需对下卧层进行测试,可用钻探方法穿透该层后继续触探。

⑷轻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30cm记录其相应击数。

⑸根据地层强度的变化,重型和特重型动力触探可互换使用。

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大于50击/10cm,宜改用特重型;当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小于5击/10cm时,不得采用特重型动力触探。

⑹在预钻孔内进行重型或特重型动力触探作业,钻探孔径大于90cm、孔深大于3m;实测击数大于8击/10cm时,可用小于或等于90cm的孔壁管下放至孔底或用松土回填钻孔,以减小探杆径向晃动。

⑺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10cm记录其相应击数。

地层松软时,可采用测量每阵击(一般为1~5击)的贯入度,并按式(1)换算成相当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10cm时的击数。

20.地基承载力(轻、重型动力触探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20.地基承载力(轻、重型动力触探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地基承载力(轻、重型动力触探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目的为了规范动力触探检测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港口工程和修造船水工建筑物地基土动力触探检测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通航建筑物可参照执行。

3.引用文件3.1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147-1-2010;《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试验全过程应明确所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执行。

3.2合同文件工程检测合同是检测依据标准之一,检测人员进场前,应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义务必须履行。

当合同的内容与采用的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向委托方说明,但原则上应优先履行合同义务。

4 职责4.1现场检测人员负责现场检测。

提倡谁检测谁分析的原则,若现场检测人员由于时间的关系需委托他人进行内业分析时,检测人员应将现场检测的基本情况,资料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现场检测的全部资料无一缺少的移交给内业分析人。

检测人员对检测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关资料的质量负完全负责。

4.2内业分析人负责曲线绘制及成果整理,对绘制的曲线成果整理的质量负责。

由于人为原因(例如擅自修改原始记录数据)导至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质量纠纷,应由内业分析人员负责。

内业分析中非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总经理协助解决。

内业分析中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协助解决。

4.3一般情况下,内业分析人应同时负责编写检测报告并对所编写报告的质量负责。

4.4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负责报告审核,根据报告中的波形曲线检查报告分析的质量,对报告结论的合理性负责。

5 工作程序5.1检测数量及检测桩位确定5.1.1动力触探试验的检测点数量及检测部位按规范或设计单位的要求执行,若委托方确定的检测数量少于规范或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应向委托方说明,经解释说明后可按合同要求的检测点数量执行。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动力触探实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引书一目旳和合用范畴及原则本实验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

轻型动力触探合用于一般粘质土及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合用于中、粗、砂砾和碎石土;超重型合用于卵石、砾石类土。

一般用于拟定各类土旳容许承载力;还可用于划分土旳力学分层、评价土层旳均匀限度和拟定桩基持力层。

实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二实验设备实验设备由落锤、探杆、探头构成,具体规格见下表三实验原理是用一定质量旳重锤,以一定高度旳自由落距,将原则规格旳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旳距离所需旳锤击数,鉴定土旳力学特性,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

四实验环节(1)采用自由落锤措施;落距须严格控制在50cm。

(规范没有找到)(2)轻型触探作业,先用轻便钻具钻至实验土层标高,然后对土层持续进行触探,使穿心锤自由落下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30cm 旳锤击数N]0。

当贯入30cm旳锤击数超过90击或当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45击时,可停止实验,并记录45击旳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称于30cm旳原则实验击数。

N10=30x45/△S式中:5击时旳贯入度(cm);N10——贯入30cm旳锤击数。

(3)重型触探作业,当持续三次N63.5>50时,可停止实验或改63.5用特重型动力触探。

(4)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10cm记录其相应击数。

地层松软时,可采用测量每阵击(一般为1〜5击)旳贯入度,并按下式换算成相称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10cm时旳击数:N63.5;N120=10nMS式中:N635;N120——贯入10cm旳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锤63.5120击数;n——每阵击旳击数(击);△――每阵击时相应旳贯入度(cm)。

(5)实验技术规定a、锤击能量是最重要旳因素。

规定落锤方式采用控制落距旳自动落锤,使锤能量比较恒定,注意保持探杆垂直,探杆旳偏斜度不超过2%。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轻型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1、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2、动力触探仪分为: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

我们所选取的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10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N-轻型触探锤击数。

3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及试验要点(1)轻型触探仪要符合YS5219-2000《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要求,并报现场监理确认。

(2)首先开挖基础,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标高(或持力层),然后按基础样式合理布置探孔,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3)探孔设置:一般房屋:独立基础按基础每一个基础都应安置探孔;条形基础一般按长度方向6-8m间隔安置探孔,位置宜在外墙转角出、内外墙交接出、纵横墙交接处,但单栋房屋总探孔数不得少于6个。

货物仓库:每个独立基础都应布置不少于4个探孔。

具体位置可与现场监理协商。

(4)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

(5)穿心锤落距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击,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在基底轻型触探仪试验记录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6)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类型
质量m
落锤
〔㎏〕
落距H 〔m〕
直径〔mm〕
探头截面积
〔㎡〕
圆锥角〔°〕
直径
〔mm〕
触探杆
每米质量
〔㎏〕
锥座质量
〔㎏〕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本试验依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 种。

轻型动力触
探适用于一般粘质土及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中、粗、砂砾和
碎石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

一般用于确定各类土的容许
承载力;还可用于划分土的力学分层、评价土层的均匀程度和确定桩基
持力层。

试验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标准》(GB50021—2023)
二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由落锤、探杆、探头组成,具体规格见下表
轻型重型超重型
10±0.2 63.5±0.5 120±1
0.50±0.02 0.76±0.02 100±0.02
40 74 74
13 43 43
60 60 60
25 42,50 50-63
<8 <12
10-15
三试验原理
是用确定质量的重锤,以确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
锥形探头贯入土中,依据打入土中确定的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
的力学特性,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

四试验步骤
△ 10 —— 63.5
——式中: ; 找到〕
(1) 承受自由落锤方法;落距须严格把握在 50cm 。

〔标准没有
〔2〕轻型触探作业,先用轻松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土层连续进展触探,使穿心锤自由落下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 30cm 的锤击数N 。

当贯入 30cm 的锤击数超过 90 击或当贯入 15cm 锤击数超过 45 击时,可停顿试验,并记录 45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 30cm 的标准试验击数。

N =30×45/ S
10
式中:△S ——45 击时的贯入度〔cm 〕;
N 贯入 30cm 的锤击数。

10
(3) 重型触探作业,当连续三次 N >50 时,可停顿试验或改用特重型动力触探。

(4) 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 10cm 记录其相应击数。

地层松软时,可承受测量每阵击〔一般为 1~5 击〕的贯入度,并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 10cm 时的击数:
N 63.5;N 120 =10n/△S
N N 贯入 10cm 的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锤
63.5 120
击数;
n ——每阵击的击数〔击〕;
△S ——每阵击时相应的贯入度〔cm 〕。

(5) 试验技术要求
a 、 锤击能量是最重要的因素。

规定落锤方式承受把握落距的自动落锤,使锤能量比较恒定,留意保持探杆垂直,探杆的偏斜度不超
过2%。

锤击时防止偏心及探杆晃动。

b、触探杆与土间的侧摩阻力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试验过程中,可实行以下措施削减侧摩阻力的影响。

c、使探杆直径小于探头直径。

在砂土中探头直径与探杆直径比应大于1.3,而在粘土中可小些。

d、贯入确定深度后旋转探杆〔每1m 转动一圈或半圈〕,以削减侧摩阻力;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0.2m,转动一次。

e、探头的侧摩阻力与土类、土性、杆的外形、刚度、垂直度、触探深度等均有关,很难用一固定的修正系数处理,应实行切合实际的措施,削减侧摩阻力,对贯入深度加以限制。

f、锤击速度也影响试验成果,一般承受每分钟15~30 击;在砂土、碎石土中,锤击速度影响不大,刚可承受每分钟60 击。

g、贯入过程应不连续地连续击入,在粘性土中击入的间歇会使侧摩阻力增大。

h、地下水位对击数与土的力学性质的关系没有影响,但对击数与土的物理性质〔砂土孔隙比〕的关系有影响,故应记录地下水位埋深。

留意事项
(1)试验前或试验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机具设备。

(2)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3)触探架应安装平稳,在作业过程中触探架不得偏移,保持触探孔垂直。

N 〔击 /30cm 〕 σ0
15 20 25 30 100 140 180 220 五 计算
(1) 轻型动力触探以每层实测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层的触探击 数平均值 N 。

10
(2) 重型动力触探N 63.5 ,有效厚度小于 0.3m 时,动力触探击数平
均值可按以下原则确定: ① 当上、下两层均为击数较小的土层时,N
63.5 可取该土层触 探击数的最大值 N ;
63.5max
② 当上、下两层为击数较大土层时,N
63.5 应区小于或等于该土 层 触探击数最小值 N 。

63.5min
3、轻型触探: N 10 与粘性土地基的根本承载力 0 关系,按表 1-2 确定。

表 1
4、重型触探:N 63.5 与中砂~砾砂土、碎石类地基的根本承载力 σ0
表 2 N 63.5(击
/10cm)
中砂-砂砾

砾石土
N 63.5(击 /10cm)
碎石类土
3 4 5 6 7 8 9 1 1 1 0 2 4 1 1 1 2 2 3 3 3 20 50 80 20 60 00 40 80 1 1 2 2 2 3 3 4 4 5 40 70 00 40 80 20 60 00 80 40 1 1 2 2 2 2 2 3 3 4 6 8 0 2 4 6 8 0 5 0 6 6 7 7 8 8 9 9 9 1 00 60 20 80 30 70 00 30 70 000
(1) 实测触探锤击数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是以贯入确定深度的锤击数〔N 〕作
10
为触探指标,通过与其他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指标建立相关关系来获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从而评价地基土的性质。

(2) 修正后的触探锤击数
σ
a、探杆长度的修正
在《岩土工程勘察标准》〔GB50021-2023〕中规定,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依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状况确定。

在该标准附录B 列出了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修正的方法。

b、侧壁摩擦影响的修正
对于砂土和松散~中密的圆砾、卵石,触探深度在1~15m 范围内时,一般不考虑侧壁摩擦的影响。

(3)动贯入阻力
以动贯入阻力作为动力触探指标的意义在于:
a、承受单位面积上的动贯入阻力作为计量指标,有明确的力学量纲,便于与其他物理量进展比照。

b、逐步走向读数量自动化〔例如应用电测探头〕制造相应条件。

c、便于对不同的触探参数〔落锤能量、探头尺寸〕的成果资料进行比照分析。

荷兰公式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动贯入阻力计算公式,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标准》和水利电力部《土工试验规程》的条文都推举该公式。

〔1〕
—动贯入阻力〔MPa〕;
式中q
d
M—落锤质量〔kg〕;
d
10
m—圆锥探头及杆件系统〔包括探头、导向杆等〕的
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
H—落锤高度〔m〕;
A—圆锥探头截面积〔cm2〕
e—每击贯入度。

荷兰公式是建立在古典牛顿碰撞理论根底上的,而且还假定:确定非弹性碰撞,完全不考虑弹性变形能量的消耗,所以在应用动贯入阻力计算公式时,应考虑以下条件限制:①每击贯入度在0.2~5.0cm 之间;②触探深度一般不超过12m;③触探器质量m 与落锤质量M 之比小于2。

(4)绘制触探曲线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所获得的锤击数值〔或动贯入阻力〕应在剖面图上或柱状图上绘制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N -h 曲线或
q -h 曲线),触探曲线可绘制成直方图。

依据触探曲线的形态,结合钻探资料,进展地层的力学分层。

图中应标明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比例尺和分层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