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对应经络养生特点及气血运行规律

合集下载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描述了人体内部器官的分类、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这些脏腑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下面将对五脏六腑系统进行归纳总结。

一、心脏心脏是五脏之首,被认为是人体的统治者。

中医认为心主循环与神明,它的主要功能是掌管血液循环、调节情绪和思维活动。

心藏神,精神活动与心脏有着密切关系。

心脏的功能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二、肝脏肝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储藏血液、调节血液供应和排毒。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绪、协调气血、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肝脏的健康与情绪的平衡息息相关,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肝气的畅通。

三、脾脏脾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气血生成。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管理着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免疫功能。

脾气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

肺脏是五脏之一,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血循环。

中医认为肺主气,具有呼吸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肺脏的功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所以要保持肺部的健康需要注意呼吸道卫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

五、肾脏肾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掌管着人体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殖功能。

肾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命力和免疫力。

六、胆腑胆腑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和调节胆囊的排泄。

中医认为胆腑与情绪有着密切联系,胆气郁结时可导致情绪烦躁、易怒等症状。

七、胃腑胃腑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

中医认为胃脉主病,胃与脾密切相关,胃的消化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息息相关。

八、小肠和大肠小肠和大肠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进行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和排泄。

中医认为小肠的功能主要是将胃中的食物进行消化分解,将有用的物质吸收进血液,不需要的废物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中医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以及系统联系

中医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以及系统联系

中医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以及系统联系一、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主神志。

2.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二、中医五脏的生理特性1.心: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

2.肺:肺为娇脏,肺气宣降。

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3.脾: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脾主运化,主统血。

4.肝:肝为刚脏,肝气升发。

肝主疏泄,主藏血。

5.肾:肾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肾主水,主纳气。

三、中医五脏的系统联系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5.肾与膀胱:肾的气化促进膀胱的贮尿排尿。

金伟脉学原理

金伟脉学原理

金伟脉学原理一、引言金伟脉学是一种独特的中医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

它以经络为基础,以针刺、按摩等手段调整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金伟脉学的原理。

二、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而精密的经络系统,这些经络贯穿于全身各个部位,连接着脏腑、肌肉、骨骼等组织器官。

经络系统中流动着气血两种物质,形成了一个完整而连通的循环系统。

三、气血运行规律在人体内部,气血运行有其固定而复杂的规律。

首先是“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在人体内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心、肝、肺、肾和脾这五个主要器官周围分别形成了相应的“经脉”,这些经脉互相贯通,形成了“十二经脉”系统。

其次是气血的运行方向。

气血在经络中的流动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具体方向则根据不同的经络而有所不同。

最后是气血的运动节律。

气血在人体内部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如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

四、金伟脉学原理金伟脉学是基于以上经络学说和气血运行规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针灸疗法。

它主要通过针刺、按摩等手段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1. 针刺针刺是金伟脉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针刺可以通过调整穴位来改变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具体来说,针刺可以促进穴位周围局部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治疾病的目的。

2. 按摩按摩是金伟脉学中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按摩可以通过对穴位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和摩擦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与针刺不同的是,按摩更加柔和、舒适,适合于一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

3. 经络穴位经络穴位是金伟脉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经络穴位是指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点位。

这些点位在人体内部具有固定位置和特定作用,可以通过针刺、按摩等手段来调整气血运行状态。

中医鬼才倪海厦讲人体五脏六腑运行规律,精妙处让人拍案叫绝

中医鬼才倪海厦讲人体五脏六腑运行规律,精妙处让人拍案叫绝

中医鬼才倪海厦讲人体五脏六腑运行规律,精妙处让人拍案叫绝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

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这里面阴木就是肝,阳木就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东西,心脏是一个,小肠是一个。

脾土就是阴,脾是内脏,和阳土相对,就是胃。

肺是阴脏,所以肺脏是阴,阳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阴水。

如果我们讲脏的话,就是阴,腑的话就是阳,所以肾脏的话,就是阴,阳水就是膀胱。

代号有他的意义,我先用个例子你听。

为什么我们中医把心脏定义为火?因为心一直跳产生热,西方医学不是这样子。

一看,你瓣膜闭锁不全,你有心律不整,你有心肌梗塞,动脉血管硬化,西医都是看到结构上的问题,也就是只看到外形。

所以西医定的病名都是形,他没有神。

好像讲得很详细,但只有形,没有神。

就是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一天大概十万次以上,你想想看心脏不断跳,热不热?既然热的话,我们没办法讲,只好用“火”来代替,对不对?所以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全身上下,就是心脏不断地跳动,西医只知道后面,不知到前面,体温华氏98但体温怎么来的不知道,它是由心脏来的。

小肠在这边,小肠是阳火,因为是消化系统,食物到胃里面,到小肠里面,小肠把食物消化掉。

为什么把小肠也定为火呢?因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像这种关系我们叫表里关系。

中医讲表,讲的是腑,讲里的时候,指的是脏。

心脏和小肠通通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按照道理,热应该是往上走的,你没有听过冷气球,只有听过热气球上升吧!所以,热本生的性是往上升的,那光上升不行,每天都会过热,一发高烧就走人啦。

脑袋烧坏掉了!所以,制造了肺,肺是金,在阴阳五行里面呢,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衡。

肺好像天空一样,天上都是寒冷的嘛。

把心当成引擎的话,肺就是水箱,肺如果只有呼吸,那就太简单了!你要有肺跟心脏有制衡的观念,正常肺的功能,肺会让热往下走,练气的人让气往下走,丹田是小肠的募穴,让气就往下走。

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非常的热。

黄帝内经12时辰,对应人体12条经络的养生规律,太值得了解

黄帝内经12时辰,对应人体12条经络的养生规律,太值得了解

黄帝内经12时辰,对应人体12条经络的养生规律,太值得了解我国古人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养生与时辰的密切关系。

即每个时辰对应人体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

因此人要顺应自然界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每天按照十二时辰养生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所对应的脏腑,规律生活,科学养生,就可以收到强健身体、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子时(晚上11点~凌晨1点)足少阳胆经最旺中医养生理念:万籁俱静正好眠。

子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

《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说胆气若能顺利升发,人体各个脏腑就会正常运行,人的身体状态就会很好。

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此时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益。

所以子时睡眠对一天至关重要。

休息好了,第二天头脑清醒,做事就有效率。

现代研究,子时体内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体温下降,呼吸、心率及脉搏减慢,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外周血管扩张,内脏各器官功能下降,但大脑褪黑素含量开始增高,从而诱导人体进人睡眠放松状态。

也就是说此时人体较为虚弱,最宜休息,同时睡眠质量较高,最能够解乏。

丑时(凌晨1点~3点)足厥阴肝经最旺中医养生理念:肝脏藏血不熬夜。

丑时肝经当值,此时阳气比胆经当值之时要强盛一些。

《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也就是说,肝主疏泄,能够调节、分配一身的血量,以此供应脏腑、肢体乃至精神情志的需要。

而“人卧则血归于肝”,通过睡眠可让肝血得到休养,使肝脏主疏泄、主藏血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丑时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养好肝血。

寅时(凌晨3点~5点)手太阴肺经最旺中医养生理念:肺脏主气好歇息。

寅时肺经当令。

中医认为,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意思是说,肺经是人体脏腑经脉气血流注的起始经脉。

(完整版)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

(完整版)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

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黄帝内经》:寒暑燥湿风火, 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这里提到了天之阴阳与地之五行,那么这些五行阴阳如何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及经络对应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我们用这个图的上下左右中与人体进行对应:下方的水对应五脏之中的肾上方的火对应五脏之中的心左方的木对应五脏之中的肝右方的金对应五脏之中的肺中央的土对应五脏之中的脾这是地之阴阳与人体五脏的对应。

那么寒暑燥湿风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所以人体出了与地之阴阳对应外,还要与天之阴阳对应。

OK,现在我们看一下,人体是如何与天之阴阳对应的。

《黄帝内经》: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肝之地气属木,肝之天气为风;心之地气属火,心之天气为热;脾之地气属土,脾之天气为湿;肺之地气属金,肺之天气为燥;肾之地气属水,肾之天气为寒。

所以五脏的生成,实际上就是天地之气相交感。

《黄帝内经》: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里引出了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是如何与脏腑相对应的呢?这个问题在《灵枢·经脉》中有答案,即以人体经络的分部来进行命名的。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当然,至于六腑的形成,黄帝内经给出一个解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胆,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调五脏,养六腑,百病从此不再生(1)五脏六腑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无论是养生还是疗疾都无外乎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

比如说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治病疗疾依靠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最终落在实处,所调的养的还是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

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

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

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

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

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

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和神志,是五脏六腑之主,心神明则脏腑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泌浊,其功能运行正常,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和大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者经脉相连,气血相通,所以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同调,相互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有“血海”之称。

若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阴,是里主内;胆为阳,是表主外,故治胆的病要调肝,肝病同样也要利胆。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脾主运输和消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中医的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而六腑则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器官的中枢,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密切相关。

下面详细讲解一下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调理方法。

1.心脏(心)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循环血液和控制血液的运行。

心脏有开窍于舌,所以通过舌象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适度的运动对心脏保健非常重要。

心脏疾病患者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保持定期复诊。

2.肺(肺)肺主气,主要功能是呼吸,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进行适度的呼吸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肺部健康。

均衡饮食,多吃一些对肺有益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有助于肺脏的保养。

3.肝(肝)肝主疏泄,主要功能是调整气血的运行。

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有利于肝脏的健康。

饮食调理方面,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调理肝脏的食物,如苦瓜、柠檬、红枣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肝脏的保健。

4.脾(脾)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运输和转化水谷精气、水液和血液。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是脾脏保养的关键。

避免过度饮食,不要过食生冷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脾脏调理的食物,如山药、白果、山楂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脾脏保健有好处,如散步、晨跑等。

5.肾(肾)肾主藏精,将精液输送到生殖系统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疲劳和性生活不节制,有助于肾脏的保养。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肾脏调理的食物,如黑豆、黑木耳、芝麻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肾脏保健有好处,如太极拳、跳绳等。

6.六腑胆:胆下行于肝,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吸收和排泄废物。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和暴饮暴食,有助于胆腑的健康。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脂肪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胆腑调理的食物,如荠菜、柿子等。

胃:胃主受纳,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六腑对应经络养生特点及气血运行规律
承接上次文章这次我们说说经络,经络或许大家并不陌生但又说不准是什么,让我们去了解下;
经络对于中医相当于血管对于西医,加上我们听的最多的“任督二脉”共计14条。

中医理论是气血行走于经脉,会有规律的运行周天,假如哪里运行不畅对应位置就会发生症状。

今天的主题就是聊下这十二经络的规律。

足少阳胆经图
胆经:午夜11-1点
此时你大概率在睡觉、因为人的困意也是这时最盛,气血走至胆经人体会由气血修复我们白天受损的位置、并且养神于内。

如果休息不好就会造成第二天身体更加疲乏、没有精神、头昏脑涨无力气、甚至神经症等症状,所以爱美的你千万不要在此时熬夜很伤身的。

足厥阴肝经图
肝经:凌晨1-3点
之前说过肝能藏血,把身体中产生多余的血液留存调节气血在身体中的总量保持平衡。

这个时段肝气当令,如果休息不好就会造成黑眼圈或者胸闷、头晕。

手太阴肺经图
肺经:下半夜3-5点
此时肺经当令,气机由阴转阳也是一天的交界处,常常人此时最困,但慢慢就会清醒,不要说你不会清醒那是因为你的生物钟导致。

晨跑的此时就可以拥抱太阳了。

只是这个时间点要注意保暖否则就会出现感冒的一系列症状。

手阳明大肠经图
大肠经:早上5-7点
此时气血行走到大肠经,肠道蠕动活跃便于体内垃圾的排除,按时按点排便是有益身体健康的。

好多人没有养成健康的规律常会口苦、胃脏腹痛、腹泻等都是排毒不及时造成。

足阳明胃经图
胃经:上午7-9点
此时人大多有饥饿感,在这个时间段吃早餐最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会对一上午的精力提供保障,但是要是切记不可吃太多造成胃的负担。

足太阴脾经图
脾经:上午9-11点
此时气血流至脾经,气血旺盛,此时可略微吃些水果,切不可吃太过燥热食物容易造成脾胃不和甚至虚弱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胀气打嗝、胃口不好。

手少阴心经图
心经:中午11-1点
此时血脉走向心经气血充盈,应注意休息。

血主神、如果此时休息不佳易造成心脏负担心率不佳、心力不足、口舌溃疡等神志方面症状。

手太阳小肠经图
小肠经:午后1-3点
小肠经当令、主司功能有两个一个是把体内废液排除,其二是吸收消化后的谷物精华营养。

它与脾胃有很大关系,假如脾胃受损,它也会受到营养造成营养吸收障碍、消化功能紊乱。

足太阳膀胱经图
膀胱经:午后3-5点
膀胱经主司排泄、膀胱经如果有问题就容易小便频多、尿浊、尿痛、遗尿等疾病,因此日常不可憋小便,要保证膀胱的健康。

足少阴肾经图
肾经:下午5-7点
肾有阴阳也是一天中阴阳能量交换之所,当气血流至此时,可配合养肾之法进行保健可以增加效力。

肾一旦出现虚证就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萎靡。

手厥阴心包经图
心包经:晚上7-9点
心包经位置在心脏之外可以理解为它是心脏的代言人保护者,它在功能上与心有很大联系,当它受到外邪入侵时可以先行抵挡常出现的预警信号是胸闷掌心发热、心悸不安等症,当额外注意。

手少阳三焦经图
三焦经:晚上9-11点
三焦经在此时气血最是旺盛,三焦布控身体的水与气,输送与排除都要严格按规律进行,如果受外邪失衡极易造成水肿、肌肉疼痛、视力模糊、咽喉疼痛等。

我们明白了气血行走的规律在适当时候做合适的事就会让气血运行顺畅、身体舒适不易被外邪所侵。

大家一定很想收藏全套的经络图,下面我会附上任督二脉的经络图加上之前的共计14幅,大家可以收藏保存。

督脉图
任脉图
感谢这期的赏读,下期我会和大家说说气血盈亏的实用判定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