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员必知的基础知识

建筑材料员必知的基础知识

建筑材料员必知的基础知识建筑材料员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建筑材料员必知的几个重要方面:1. 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用途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水泥、砂浆、砖块、钢筋、木材等。

建筑材料员需要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和存储条件,以便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材料。

2. 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每种建筑材料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以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例如,混凝土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钢筋需要有良好的抗拉和抗腐蚀性能。

建筑材料员需要了解这些性能要求,并与供应商合作,确保所采购的材料符合要求。

3. 建筑材料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建筑材料员需要了解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对于每批材料的到货,建筑材料员应进行检验并记录相关数据,以确保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

此外,建筑材料员还需要和施工方密切合作,确保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储存,以免出现质量问题。

4. 建筑材料的价格和采购建筑材料员需要了解市场行情和材料价格的波动情况。

他们应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根据工程需求及时采购所需材料。

在采购过程中,建筑材料员需要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并选择有信誉的供应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

5. 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如今,可持续性和环保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关注点。

建筑材料员需要了解并推动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如绿色建筑材料和可再生材料。

他们应跟踪最新的环保技术和趋势,为工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以上是建筑材料员必知的基础知识,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建筑材料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建筑材料项目一_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

建筑材料项目一_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

项目一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表观密度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工程上常常按孔隙的连通性.将孔隙分为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

3、根据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可将材料分为亲水性与憎水性两大类。

4、软化系数大于0.80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

5、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

二、名词解释1、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2、空隙率:是指散粒或粉状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其自然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3、耐久性: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自然因素及其他有害物质长期作用,能长久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三、单选题1: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质量称(C )。

A:密度B:视密度C:表观密度2: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建筑物基础,材料软化系数(A )。

A:大于0.9 B:小于0.9 C:大于0.753:密度与表观密度之差越大,说明材料(C )。

A:越密实B:体积越大C:孔隙率越大4:材料吸水性大小用( A )表示。

A:吸水率B:含水率C:孔隙率5:设计建筑物围护结构应选用(B )材料,可节约能耗并长时间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A :热导率大,比热容小B :热导率小,比热容大C :热导率大,比热容大四、多选题:1、下列哪些性质与材料的孔隙构造特征有关( A 、B 、D 、E )A 、吸水性B 、抗渗性C 、塑性D 、导热性E 、吸声性2.下列性质属于力学性质的有(A 、B 、C )。

A 、强度B 、硬度C 、弹性D 、脆性E 、质量五、简答题1、何谓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三者有何区别?如何计算?材料含水后对三者有何影响? 答: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v m =ρ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00v m =ρ 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或粉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0'0v m =ρ 材料吸水后密度不变,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增大。

建筑基础知识41条,小白入门必看!

建筑基础知识41条,小白入门必看!

建筑基础知识41条,小白入门必看!1、什么是容积率?答: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一般用小数表示。

2、什么是建筑密度?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3、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4、什么是日照间距?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5、建筑物与构筑物有何区别?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6、什么是建筑“三大材”?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7、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8、什么是统一模数制?什么是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答:(1)、所谓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

(3)、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

扩大模数共六种,分别是3M(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

建筑中较大的尺寸,如开间、进深、跨度、柱距等,应为某一扩大模数的倍数。

(4)、分模数是导出模数的另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倍数。

分模数共三种,分别是1/10M(10mm)、1/5M(20mm)、1/2M(50mm)。

建筑中较小的尺寸,如缝隙、墙厚、构造节点等,应为某一分模数的倍数。

建筑学基础知识

建筑学基础知识

3、墙体(1)墙体的分类:按其在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和外墙。

凡位于房屋四周的墙称为外墙,其中位于房屋两端的墙称为山墙。

凡位于房屋内部的墙称为内墙。

外墙主要起围护作用,内墙主要分隔房间作用。

另外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沿建筑物长轴布置的称为纵墙。

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而不承受外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按其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和大型板材墙等。

对墙面进行装修的墙称为混水墙;墙面只做勾缝不进行其它装饰的墙称为清水墙。

根据其构造又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

实体墙由普通黏土砖或其它实心砖砌筑而成;空体墙是由实心砖砌成中空的墙体或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复合墙是指由砖与其它材料组合成的墙体。

(2)砖墙的厚度砖墙的厚度符合砖的规格。

砖墙的厚度一般以砖长表示,例如半砖墙、3/4 砖墙、 1 砖墙、2砖墙等。

其相应厚度为:115mm、(称12墙)178mm、(称18墙)240mm、(称24墙)365mm、(称37 墙)490mm、(称50 墙)墙厚应满足砖墙的承载能力。

一般说来,墙体越厚承载能力越大,稳定性越好。

砖墙的厚度应满足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要求。

一般讲,砖墙越厚,保温隔热效果越好。

(3)过梁与圈梁过梁:其作用是承担门窗洞口上部荷载,并把荷载传递到洞口两侧的墙上。

按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过梁:当洞口较宽(大于 1 .5M ),上部荷载较大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深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240 mm。

砖砌过梁:常见的有平拱砖过梁和弧拱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是在门窗洞口上方的砌体中,配置适量的钢筋,形成能够承受弯矩的加筋砖砌体。

圈梁:为了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的震动荷载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常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

其一般设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在平面内形成封闭系统。

建筑材料基础知识

建筑材料基础知识

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行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使用寿命以及建筑物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的建筑材料种类、性能指标以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一、常用建筑材料种类1. 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造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如楼板、柱、梁等。

2. 钢材:钢材是一种具有良好强度和延展性的金属材料,用于制造建筑结构中的框架、柱、梁等。

不同强度和形状的钢材在建筑中起到承重和支撑的作用。

3. 砖块:砖块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墙体材料,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红砖、轻质砖等。

砖块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隔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4. 玻璃:玻璃是一种透明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透光性。

在建筑中,玻璃作为窗户、幕墙以及隔断等方面使用,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和景观效果。

二、建筑材料性能指标1. 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

抗压强度是评价建筑材料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一般以强度等级表示。

2. 耐久性:耐久性是指材料在长期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建筑材料需要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自然力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3. 导热性:导热性是指建筑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通常用热传导系数表示。

建筑材料的导热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能源消耗。

4. 吸声性:吸声性是指材料吸收声音能力的指标,一般用吸声系数表示。

在建筑中,具有良好吸声性能的材料可以减少室内噪音,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三、建筑材料的应用1. 基础结构:混凝土和钢材是建筑基础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

混凝土用于制作地基、地板板块等承受重压的结构部分。

钢材则常用于框架结构、支撑柱和横梁等。

2. 内部装饰:砖块、石材、木材和玻璃等材料在建筑内部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材料能够为室内空间提供美观的外观和舒适的触感。

建筑材料大专大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建筑材料大专大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建筑材料大专大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言: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建筑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建筑材料大专大一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在学习建筑材料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各类物质,用于构成建筑结构、装饰建筑物及满足建筑物性能要求的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性和寿命。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1. 按功能分:结构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

2. 按来源分:天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再生材料等。

3. 按化学成分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等。

4. 按应用范围分:墙体材料、地板材料、屋面材料、窗门材料等。

三、常用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1. 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易塑性和耐久性好的特点,广泛用于建筑结构中。

2. 砖石材料:包括砖块、石材等,具有隔热、隔音、装饰等多种功能,在建筑装饰中应用广泛。

3. 金属材料:如钢材、铝材等,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可塑性好的特点,常用于建筑结构和装饰中。

4. 玻璃材料:具有透明、坚硬、易加工等特性,用于建筑的窗户、幕墙等部位。

5. 木材:具有轻质、可塑性好的特点,常用于建筑结构和装饰中。

四、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同的建筑材料在使用中需要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强度、刚度、耐久性、防火性能等。

五、建筑材料的贮存、保养和检验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需要正确贮存、保养和检验。

建筑材料在贮存和保养中应避免受潮、受热、受冷和受震等,同时需要进行定期检验和测试,以确保符合使用要求。

六、建筑材料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建筑材料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越来越多的环保建材被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如可循环利用材料、低能耗材料等,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建筑安装材料基础知识讲解

建筑安装材料基础知识讲解

1,pvc
聚氯乙烯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 原子的高分子材料。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 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聚氯乙烯是世界上 产量最大的塑料产品之一,价格便宜,应用广泛,聚氯 乙稀树脂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
①聚氯乙烯(PVC) 它是建筑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塑料。硬质聚氯乙 烯的密度为1.38~1.43g/cm3,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 ②聚乙 烯(PE) ③聚丙烯(PP) 聚丙烯的密度在所有塑料中是最小的, 约为0.90左右。 聚丙烯常用来生产管材、卫生洁具等建筑制品。 ④聚苯乙烯(PS) 聚苯乙烯为无色透明类似玻璃的塑料。 ⑤ABS 塑料 ABS塑料是改性聚苯乙烯塑料,以丙烯睛(A)、丁二烯(B) 及苯乙烯(S) 为基础的三组分所组成。
(3)、 硅---有益元素(溶入F使钢的强度、弹性提高。硅的 含量一般不超过0.4%,并不明显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4)、 磷---有害元素(少量的磷在钢中全部溶入F中,起强 烈的固溶强化作用,使强度、硬度显著提高,塑、韧性急剧 降低,特别在低温时,使钢的冲击韧性明显下降,这种现象 称为“冷脆”。含磷量较高时,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树脂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 乙烯(PE)。PVC有优良的阻燃、绝缘、耐磨损等化学性 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建材、轻工、农业等领域。在其具 体应用方面,按照PVC产品的主要性状可跟为硬制品和 软制品,其中硬制品主要应用在管材、型材等建筑材料 方面,而软制品主要应用在薄膜、电缆、人造革等方面。
6,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聚合物。英文缩写为PET,主要用于制造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中国商品名为涤纶)。这种纤维强度高,其 织物穿著性能良好,目前是合成纤维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 1980年世界产量约510万吨,占世界合成纤维总产量的49%

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它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稳定性和持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出发,联系实际应用,阐述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分类、特点和应用。

一、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石燃料的使用、露天砍伐森林导致了全球环境危机,所以我们的未来需要通过建筑物的材料使用来解决环境问题。

因为材料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本土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建筑行业逐渐开始寻找更加环保的替代品。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它们所属的类别进行区分。

由于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所以最常见的分类方法之一是按照它们被用来干什么进行分组。

水泥类:水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之一,是一种粉状物质,可与水混合成一种粘稠的液体状物质。

水泥主要用于混凝土,砂浆,砌块,砖等建筑材料的生产中。

钢材类:钢材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增加建筑材料的强度和灵活性。

钢材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他们被广泛地应用在起重机组件,桥梁,建筑结构材料等领域。

玻璃类:玻璃是一种透明的材料,主要由二氧化硅和氧化金属制成。

玻璃具有较强的耐热,耐腐蚀,时间耐久性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门窗,墙壁,房间分隔等。

木制品类:木制品是一种容易加工和雕刻的材料,能够提供一种自然、柔和和温馨的感觉,主要应用于地板,家具,建筑梁等方面。

三、建筑材料的特点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具有其特殊的适用场合。

以下是几种常用建材的特点:水泥类: 主要特点为防火,抗水、抗冻、耐久长等。

同时水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应该采用低碳液发泡水泥、贝壳灰、钢渣等逐渐替代。

钢材类: 钢材具有强度大和施工便利、耐蚀性良好等特点。

但钢材需要定期进行防腐,活丽规定的到期日后还需更换,增加了建筑物的运营成本。

同时,风化腐蚀使粉末和碳黑沉积在城市空气中,不仅严重污染环境且影响建筑外观。

玻璃类: 玻璃的特点是透明性好,光透射率达90%以上,比较脆弱,不能承受大力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经过自身的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能由液体、固体(或半固体泥膏状)变成坚硬的固体,并能把松散物质粘结成整体的材料称为胶凝材料。

按其化学组分可分为无机胶凝材料和有机胶凝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又分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更能在水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

建筑石膏的技术性质:1、凝结硬化速度快;2、硬化时体积略膨胀;3、硬化后表观密度与强度略下降;4、防火性能良好;5、有一定的调温、调湿作用;6、耐水性、抗冻性和耐热性较差;7、有严格的储存及保质期;8、技术标准。

石膏的耐水性较差,为了改善其板材的耐水性能,可掺入水泥、粒化高炉矿渣、石灰、粉煤灰或有机防水剂,也可同时在石膏表面采用奶水护面纸或防水高分子材料面层,它可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潮湿的场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石灰——主要原料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

过火石灰——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经陈伏后可以使用。

欠火石灰——温度过低、时间不够,不能使用。

石灰的技术性质:可塑性和保水性、硬化及其硬化后的特性、存储与运输、技术标准。

氯化镁的用量要严格控制,氯化镁用量过多,将使浆体凝结硬化过快,收缩过大,甚至产生裂缝;用量过少,硬化太慢,而且强度也将降低。

第三章:水泥硅酸盐水泥基本组成:1、熟料——决定水泥的性能,优质熟料应该具有合适的矿物组成和良好的岩相结构。

硅酸三钙(水化热较高)、硅酸二钙(凝结硬化缓慢,早期强度低水化热较小)、铝酸三钙(水化迅速,放热多,凝结速度快,抗硫酸盐性能差)、铁铝酸四钙(抗折强度高)。

水泥中石膏的掺量以水泥中SO3含量作为控制指标,石膏掺量过少,不能合适地调节水泥正常的凝结时间,但掺量过多,可能导致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

硅酸盐水泥品质要求:1、凝结时间:凝结时间分初凝和终凝,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和始至标准稠度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经历的时间;终凝则为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要求混凝土搅拌、运输、浇捣应在初凝之前完成,因此水泥初凝时间不宜过短,当施工完毕,则要求尽快硬化并具有强度,故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掺混合材的水泥凝结时间较缓慢,凝结时间随水灰比增加而延长,因此混凝土和砂浆的实际凝结时间往往比用标准稠度净浆所测得的要长得多。

2、强度——评价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

确定水泥强度一方面可以确定水泥的强度等级以评定和对比水泥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设计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时的强度依据。

3、体积安定性:体积安定性不良是指已硬化水泥石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现象,它会使构件产生膨胀裂缝,降低建筑物的质量。

4、细度:水泥的细度对水泥安定性、需水量、凝结时间及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水泥颗粒粒径越小,与水其反应的表面积越大,水化较快,其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都较高,但粉磨能耗增大,因此应控制水泥在合理的细度范围内。

5、水化热——与水泥的矿物组成、水泥细度、混合材种类和数量有关;6、水泥化学品质指标——不溶物、烧失量、氧化镁、三氧化硫、碱含量、氯离子含量;7、抗蚀性——淡水、酸与酸性水、硫酸盐、含碱溶液。

废品——MgO、SO3、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不合格品——细度、终凝时间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度和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指标时或包装中标志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

防止水泥受腐蚀的措施:1、根据腐蚀环境特点合理选用水泥品种;2、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3、敷设耐蚀保护层,通常采用耐酸石料、耐酸陶瓷、玻璃、塑料或沥青等。

活性混合材——混合材磨细后石灰和石膏拌合,加水后既能在水中又能在空气中硬化的称为活性混合材。

常用的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粉煤灰。

1、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特点)——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少量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

由于其混合材掺量不多,与硅酸盐水泥相比,其性能变化不大,故这种水泥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

2、矿渣硅酸盐水泥(性能特点)——简称矿渣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矿渣和适量石膏共同磨细而成。

矿渣水泥中熟料含量比硅酸盐水泥少许多,而且混合材在常温下水化反应比较缓慢,因此凝结硬化较慢。

其硬化过程对环境的温湿度条件较为敏感。

矿渣水泥石中氢氧化钙较少,水化产物碱度低,抗碳化能力较差,但抗淡水、海水和硫酸盐侵蚀能力较强,宜用于水工和海港工程。

矿渣水泥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可用于耐热混凝土工程。

3、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性能特点)——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组成。

早期发展慢,后期发展快,养护温度对其强度发展影响显著,环境温度低,硬化显著变慢,不宜用于冬季施工,采用蒸汽养护或湿热处理时硬化加速。

4、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性能特点)——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煤灰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组成。

不易水化,水化硬化较慢,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较高。

粉煤灰水泥的需水量小,配制成的混凝土和易性好,因此该水泥干缩性小,抗裂性较好。

粉煤灰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较强,抗谈话能力差,抗冻性较差。

第四章:混凝土由胶凝材料将粗、细骨料胶结而成的固体材料称为混凝土。

按其表观密度的大小可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以天然砂、石灰骨料加水拌合,经过浇筑成型、凝结硬化形成的固体材料。

为改善其性能,还可加入各种外加剂和掺合料。

碱集料反应:——(简称AAR)是指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碱性物质与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膨胀物质(或吸水膨胀物质)而引起混凝十产生内部自膨胀应力而开裂的现象。

碱活性——砂、石中含有活性氧化硅或含有粘土的白云石质石灰石,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与水泥中的碱发生碱- 骨料反应产生膨胀并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当用于重要工程或对砂、石有怀疑时,须按标准规定,采用化学法或长度法对砂、石进行碱活性检验。

级配——砂、石的级配是指砂、石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连续级配——指用一套规定筛孔尺寸的标准筛对某一矿质混合料进行筛分析时,所得到的级配曲线是一顺滑的曲线,具有连续线,相邻粒级的粒料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由大到小,各粒级颗粒均有,并按质量比例搭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混合料。

连续级配粗集料配置的砼拌和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不易产生离析,经适当振捣,可获得密实的砼体,适合任何流动性的砼,尤其大流动性砼。

间断级配——是在连续级配中剔除一个(或几个)粒级,形成形成一种级配不连续的矿质混合料,这中矿质混合料所具有的级配称为间断级配,即筛分曲线出现水平段。

混凝土用水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不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无损于混凝土强度发展及耐久性;不加快钢筋锈蚀,不引起预应力钢筋脆断,不污染混凝土表面。

凡能饮用的水和清洁的天然水,都可用于混凝土拌制和养护,海水不得拌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有饰面要求的混凝土。

外加剂:普通减水剂——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

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促凝剂——能缩短拌合物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引气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且能保留在硬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

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防水剂——能提高水泥砂浆、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外加剂。

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使硬化混凝土中有大量均匀分布气孔的外加剂。

常用外加剂的组成与特性:减水剂:减水剂可降低达到一定坍落度所需的水量,即减少了混凝土需水量。

减水剂可用以增加坍落度而不需增加水泥和水的用量,使困难的浇注变得方便。

减水剂的种类:木质素系减水剂、多环芳香族磺酸盐系减水剂、水溶性树脂系减水剂、聚羧酸类减水剂。

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效益:1)工作性、水泥用量不变,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2)用水量、水泥用量不变,可以增大混凝土的流变性;3)工作性、强度不变,可以节约水泥用量。

混凝土的性能:一、新拌混凝土的性能:1、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注、振捣)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

通常是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辅以其他方法或直观观察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然后综合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测定流动性最常用的方法是坍落度和维勃稠度试验方法。

根据坍落度的不同,可以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为:干硬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

对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通常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维勃稠度。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1)混凝土拌合物单位用水量;2)水泥浆的数量;3)水灰比;4)砂率——是指细骨料含量(重量)占骨料总量的百分数,一方面起着润滑作用,可增大流动性,另一方面砂率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由于表面积增大,需润湿表面的水分增多,流动性反而降低。

5)组成材料特性——水泥、骨料;6)外加剂;7)温度和时间——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 龄期,在一定条件下加压至破坏,以试件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作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试件尺寸越小,测得的抗压强度值越大。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常用来作为评定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原因在于:抗压强度比其他强度大得多,结构物常以抗压强度为主要参数进行设计;抗压强度与其他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只要获得了抗压强度值,就可推测其他强度特性;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比其他强度试验方法简单。

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最主要的因素);2)骨料;3)龄期——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增长;4)养护。

混凝土中的碱骨料反应:包括碱- 硅酸反应和碱-碳酸盐反应。

前者指混凝土中含有活性氧化硅的骨料与所用水泥或其他材料中的碱发生反应,形成复杂的碱- 硅酸凝胶,此凝胶可以吸水肿胀,并可能导致混凝土胀裂。

碱- 碳酸盐反应指混凝土中含有碳酸盐岩石——主要是含有粘土的白云石质石灰石与所用水泥或其他材料中的碱发生反白云石化反应,引起膨胀,也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胀裂。

高强度混凝土:措施:高强度水泥、优质集料、较低水灰比、高效外加剂。

问题:砼强度越高,脆性越大,增加了砼的不安全性,水泥用量随之增大,说所徐变也相应增大,使高强砼在桥梁和建筑中的应用产生一定的难度和限制。

优点:使用寿命长、较高的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施工性质、一定的强度和密实性第五章:建筑砂浆砂浆是由胶凝材料、细骨料、功能性添加组分以及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砂浆按其所用胶凝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