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生、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学和人生的800字作文

文学和人生的800字作文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没有多彩的人生,就不会产生美丽的文学,所以说:“文学是人生的表现。
”但是文学又不完全是人生体验。
吴密先生在他的《文学与人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文学是人生的精髓”—哲学是汽化的人生,诗歌是液化的人生。
小说是固体化的人生—均从各种含水的不纯物质中得来的,戏剧是爆炸的人生。
“初读这段文学,并不知其意,但得出一点结论:文学泊于人生,但又作用于人生。
一、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文学样式有多种,谓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但无论作何种文学,为文者均有其水平之高低,文采之优劣;人生亦有多种,但不论是何种人,均有其人品,所以为文者其人品之高低,谓之曰高尚,低俗,伟大渺小,卑微等等。
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内涵及思想,通过鉴赏一个人文章的内涵及思想,可以看出为文者的为人。
所以说文学是人生的表现。
在C•汉密乐顿的作品《小说之素材与方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美国某君,搜集一人之手迹、支票、帐单、照片等,以作小说,试验卒失败。
”意思就是说,一人想用真实的人生为写作对象,来写一部小说,但最终失败了。
可见文学不是真实的人生经验。
(至少小说表现的不是真实的人生)即吴密先生所说的:人生≠真实的与直接的经验。
所以,准克地再现人生的做法在文学的做法在文学创作中是不可取的,也是很难做到的。
每一部文学著作都是生活细节为对象,再加之以想象,赋之以深邃的思想才完成。
四大名著无一不是在历史事件(或家庭琐事)的基础上改编,提炼其精华,投之以作者的感情才形成的:《红楼梦》中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附加在贾宝玉身上,但又加了一些虚幻境、空空道长等),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与广度;《西游记》作者以历史事件玄奘西游为小说线索,加之以孙悟空、猪悟能等传奇人物,使小说主题立刻升华;不是单纯表现唐僧师徒四人如何与妖魔斗智斗勇,而是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细细品味吴密先生对几种文学作品巧妙的比喻,终于体会了“文学是人生的精髓”。
2014高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2014高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化生活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①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与经济政治

我国的动漫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大圣归来》、 《哪吒》、《大鱼海棠》等深受大众好评,动漫产 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中国儿童玩具每年的 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左右,儿童音像制品和各 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等 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 有赖于动漫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此类推,中国动漫 产业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 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电影《长津湖》
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 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 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 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 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 打出了军威国威。
③从文化生产力角度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启示: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 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 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言偏见,而没有政治。 (列宁)
文化产业:指为消费者提供精神的文化产品和
服务的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和 文化消费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从科技作用角度看: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从劳动者角度看: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 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1.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美国好莱坞生产电影产品, 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 到了80%。你有看过好莱坞大片 吗?有羡慕美国式的生活,做过 美国梦没有?
浅谈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浅谈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浅谈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首先,我要声明,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件不与政治发生关系,而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就更是如此.好了,现在开始进行我们的话题。
综观新中国六十多年来的当代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这个经历了长时间封建制度统治的国度里,当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时代被炮火所轰碎,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时,文学作为始终不屈不挠地反映社会的变化的特殊意识形态,在新社会里却被一条无形枷锁所桎梏,这就是政治。
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建国之后著名作家创作普遍大面积滑坡,为什么作品中缺少了鲜活的艺术性,为什么没有再出现像鲁迅这样伟大的文学家,为什么中国作家始终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难道反映不出文学对政治的干预吗?这些年每当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揭晓,总会在中国引起一阵不大不小的躁动。
有种声音颇具代表性,即国内的政治环境迟滞了一个文学盛世的诞生。
是不是这样呢?曾为中国作家现为法籍公民的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在他的作品中曾经有如下的感慨,似乎可以窥见谜底:“出手的文学,要三思而后行,别随便投稿,你还不懂得文学的风险”“这是一个没有战场却处处是敌人,处处设法却没法防卫的时代”。
这反映出中国政治对文学的伤害在作家心中的深深的烙印。
那么,中国文学能否摆脱政治的束缚呢?可以说,直到今天,中国政治对文学的干预仍然没有停止;《蓝宇》、《天浴》等电影的被禁播,中国足球队世界杯铩羽归来却禁止媒体讨论,难道不能说明些什么吗?所以我赞同“淡泊文学”的观点,所谓作家无非是一个自己在说话、在写作,他人可听可不听、可读可不读,既不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也不值得作为偶像来崇拜,更不是罪人或民主势力的敌人。
所谓“淡泊文学”是指恢复了本性的文学,区别与那种文以载道、抨击时政、干预社会的文学。
“淡泊文学”是一种逃亡而求其生存的文学,是一种不被社会扼杀而求得精神自救的文学,是一种非功利的文学。
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与经济政治1.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反作用表现在:a.b.判断: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2.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②③(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②3.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3)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课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08海南) 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回答2—3题2.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文学与人生、政治、经济的关系共55页文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分析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一、引言文学和政治作为两种不同的领域,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氛围,而政治又常常以文学的形式进行宣传和塑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旨在深入了解二者交融的现象。
二、文学的政治倾向1.政治主题很多文学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政治主题,例如《红楼梦》中的权力斗争和家族政治,以及《1984》中对极权主义的批判。
这些作品通过刻画政治事件和人物,揭示了政治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社会批判一些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对社会不公、腐败和不平等现象的批判。
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通过描述一个充斥着政治腐败和灾难的国家,揭示了政治对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破坏性影响。
3.艺术与政治文学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家,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言论来影响公众的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泰戈尔的诗歌与政治抗争息息相关,他通过文学作品来鼓舞印度的独立运动。
三、政治的文学化1.政治演讲与文学性政治演讲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中的叙述技巧有着密切的关联。
演讲者常常使用象征、比喻和修辞等手法,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这种技巧比如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2.政治宣传与文学化政治宣传时常借用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达到影响民众的目的。
政治宣传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信息,更是通过情感和意象的营造来塑造民众的价值观和观念。
例如,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门就大量使用文学作品来弘扬纳粹意识形态。
四、文学与政治的互动关系1.文学影响政治文学作品具有感染力和激励力,可以改变社会观念和推动政治改革。
一部揭示社会不公的小说或诗歌,可能会引起公众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关注,从而促使政府采取行动。
2.政治影响文学政治氛围和政府政策对文学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政府的审查制度和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影响。
一些作家可能会被迫通过隐喻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逃避政治审查。
五、结论文学和政治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文学对政治的影响
•揭示社会问题: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描绘社会问题和现实状况,引起读者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批判社会制度:文学作品可以用批判的角度展现政治制度及其弊端,激发人们对政治改革的渴望。
•塑造公众观念: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创造人物和情节来塑造公众对政治议题的观念,影响公众的政治立场和行动。
政治对文学的影响
•制约言论自由:政治压力可能限制文学创作的自由度,使作家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题。
•影响创作主题:政治氛围的变化可能导致作家转向创作与政治相关的作品,或者避免涉及政治议题,以适应时代风气。
•操控文化宣传:政治力量可利用文学作品与创作者合作,塑造并传播特定的政治宣传内容。
文学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双向影响:文学与政治相互作用,政治对文学产生影响,而文学也可以通过作品对政治施加影响。
•反抗与合作:文学作品有时候以反抗的方式与政权对抗,而有时候也可以与政治权力合作,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反映与塑造:文学作品可以反映政治现象和思潮,同时也有能力通过创作来塑造公众对政治议题的认知和态度。
综上所述,文学与政治是密切相关的。
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影响,既有文学对政治的影响,也有政治对文学的影响。
这种互动关系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政治思考和社会关怀,也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文学与社会心理
•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尤为突出地表现在 文学和社会心理的关系上。
• 社会心理是一种普遍流行、低水平的、 以感性形式表现的社会意识。
• 它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具有不系 统、不定型和自发的特点。
• 从中外文学史上看,道德是人们判断 文学价值最早使用的标准之一。
• 道德教诲也是人们对文学社会功能的 要求。
11
道德是判断文学价值最早的标准
• 子曰:《诗三百》,一 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子曰:《关雎》乐而不 淫,哀而不伤。
• 子谓《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12
交流情感,体认、感受、同情他人。 • 怨:怨恨。文学可以宣泄情感、情绪。
6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 2.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 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
• 3.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 们……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 记……
• 4.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 带来发现的书。
• 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可 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还在于文 学能够拓展人生经验和提升精神境 界。
5
1.文学与人生
• 孔子论诗可以“兴观群怨” • 兴:兴起、奋起。文学能振奋、激励、
鼓舞人的情感、精神。 • 观:观察、审视。文学能帮助认识生
活、认识世界,了解人心。 • 群:动词,“合”的意思。文学让人
• 社会心理是影响文学发展的巨大动力。 它要求文学不能只表现个人的感受和 趣味,文学还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
• 社会心理对文学的需求包含着多种动 机,其中有许多与文学审美性不一致 的因素。
• 认识文学,不能忽视社会心理对文学 的需求,它体现了文学在生活中的真 实地位和实际作用。
10
2.文学与道德
• 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文学与道德 的联系最为直接,道德对文学的影响 也最为明显。
• 表现为广泛流行的情绪、感情、心态、 习惯、爱好、情趣、成见等。
8
普列汉诺夫论 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 要了解某一国家的科学 思想史或艺术史,只知 道它的经济是不够的。 必须知道如何从经济进 而研究社会心理……在 文学、艺术、哲学等学 科的历史中,如果没有 它,就一步也动不得。
9
社会心理与畅销书、流行音乐
亚里士多德论 悲剧的(catharsis)功能
•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 感得到陶冶”。
• “陶冶”:悲剧让观众过强或过 弱的感情得到锻炼。
• “净化”:悲剧以怜悯和恐惧为 媒介,使人洗净罪恶的欲望。
• “宣泄”:悲剧是“以毒攻毒”, 使观众把病态的怜悯和恐惧在观 赏悲剧的过程中排除出去。
13
和“意境” • 有无哲学意味成了文学走向成熟的一
种标志 • 文学的审美性体现为在更高的层次上
实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感悟和把握。
22
4.文学与宗教
• 作为神学,宗教对文学的影 响是消极的;
• 作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文 学与宗教有相通之处;
• 作为思维和感觉方式,宗教 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
20
亚里士多德论诗的哲学性
• 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于哲学 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 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 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 件。所谓“带普遍性的事”, 指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 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 的事──诗要表现的就是这 种普遍性……
21
文学追求哲学性的体现
• 超越现象揭示人生的意义 • 文学追求“典型性”、“象征意味”
3
本章主要讲两个问题
1.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考察文学活动与人生、道德、宗
教、哲学的关系 2.文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 考察文学活动与政治、经济、传
媒技术的关系
4
第一节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文学活动与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都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个人或群体,介入文学活动的直接 原因往往与某种现实需要相关。
相似性。
15
道德与文学关系的变化
文学与道德的相似之处: • 善与美的同一; • 关注人性和诉诸人性; • 对生活现实的审视和批判; 文学与道德的冲突之处: • 道德标准是惟一的; • 文学从人性与道德的冲突中表现人与社会的
矛盾。
16
恩格斯论文学与道德的冲突
恩格斯: • “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
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 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 旧的、日渐衰亡的,但 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 叛逆。”
道德与文学关系的变化
• 早期的文学以扬善惩恶为题旨, 自觉不自觉地把文学当作道德的 工具;
• 文学的发展与道德意识的变化几 乎同;
• 不同时代的善恶观念制约着文学 的价值取向。
14
道德与文学关系的变化
• 文学发展与道德变化几乎同步 表层原因: • 人性的显示往往体现在道德选择上,
人生的价值也常常要用道德来衡量。 深层原因: • 作为社会意识,文学与道德有内在的
第六章 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的广泛性
• 考察文学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 运动中的状况;人们发现,现实 生活中的文学活动并不总是与审 美相关;
•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现实中 的文学其实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2
伊格尔顿论文学的价值
•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 总是从自己的利害 关系角度来解释文 学作品……这一事 实可能是为什么某 些文学作品似乎世 世代代保持自己价 值的原因之一。
• 屈原、苏轼、曹雪芹,但丁、T·艾略特、 卡夫卡,是诗人里的哲学家。
• 哲学对文学的影响以持久、深刻和内在见长。
19
哲学对文学的影响
• ①哲学思潮的演变深刻地影响了 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面貌。
• ②伟大的作家都会自觉地从哲学 中汲取思想营养。
• ③文学对具体事物的表现必须要 有超越描述对象的哲学意识。
17
3.文学与哲学
从本性上讲,文学拒斥哲学: • 哲学很少以充当审美对象的形式
介入文学活动; 从内在精神上讲,文学认同哲学: • 哲学为文学理解人性和感悟人生
提供了思路、思想和方法。
18
诗人与哲学家
• 哲学的深处往往蕴含着诗的意味,诗的极致 也必然弥漫着哲学的精神。
• 老子、庄周、慧能,帕斯卡尔、尼采、海德 格尔,是哲学家里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