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硅)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硅教案

初中化学硅教案

初中化学硅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备方法;3. 了解硅的主要用途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备方法;3. 硅的主要用途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硅的化学性质;2. 硅的制备方法;3. 硅的主要用途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2.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酒精灯等;3.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金属元素,如氧、碳、氮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2. 提问:同学们知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殊性质和用途?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硅的发现历程和命名;2. 讲解硅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熔点、导电性等;3. 讲解硅的化学性质:与氧气、酸、碱、盐等物质的反应。

三、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备方法(10分钟)1. 讲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硅石、石英、云母等矿物;2. 介绍硅的制备方法:焦炭还原法、SiO2电解法等。

四、硅的主要用途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硅在电子、光电子、能源等领域的应用;2. 介绍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息技术、新能源、环保等。

五、实验环节(15分钟)1. 硅的导电性实验:用硅片和导线制作简单的电路,观察硅的导电性;2. 硅与碱的反应实验:将硅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提问:同学们掌握了硅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吗?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硅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硅与二氧化硅教学设计实验

硅与二氧化硅教学设计实验

硅与二氧化硅教学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硅及其氧化物二氧化硅的研究,深入了解硅的性质、结构与应用。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硅与二氧化硅的基本性质,了解其在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二、实验原理1. 硅的性质硅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Si。

硅具有类似于碳的属性,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

硅的原子结构稳定,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 二氧化硅的产生与性质二氧化硅是硅的氧化物,化学式为SiO2。

二氧化硅可以通过将硅与氧气反应而生成,也可以从硅矿石中提取。

二氧化硅具有高熔点、低热导率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保护用具,包括试管、试剂瓶、燃烧器、安全眼镜、手套等。

2. 将一定量的硅片加入试管中,用燃烧器对硅片进行加热。

3. 观察硅片的变化,记录其颜色、形状、质地等性质变化。

4. 将加热后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中,观察气泡并收集生成的气体。

5. 将得到的气体与酸性溶液反应,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并记录。

6.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观察气泡并记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硅片经过加热后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颜色由淡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形状由片状变成颗粒状。

2. 管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硅(SiO2),通过通入酸性溶液的反应可进一步证明其为二氧化硅。

五、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硅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硅。

这一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硅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二氧化硅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玻璃制造过程中,二氧化硅是不可或缺的原料。

此外,二氧化硅还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硅材料、光学材料和电子器件等。

因此,通过对硅与二氧化硅的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性质及应用。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硅与二氧化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硅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类似于碳的属性。

2014学年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韦丽仪)

2014学年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韦丽仪)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韦丽仪一、本节教材分析《硅》既是第三章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又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也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了基础。

“硅”放在本章开篇如此重要的位置,关键就在“主角”这个词上。

在教学参考书上指明了“主角”的含义:硅及其化合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硅及其化合物在非金属材料、信息技术、建筑、光电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广阔,地位非常重要。

由于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故教材承认了它在非金属家族中的“老大”地位。

通过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将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既开阔眼界,又更加密切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硅是地壳中基本骨干元素,自然界岩石、土壤、沙子都主要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形式存在,玻璃、水泥、水晶等硅的化合物又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

硅及其化合物放在第一节,也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本节内容编排也颇具特点,在顺序上打破常规,先由大家熟悉的SiO2学起,认识了对应的硅酸,再学习对应的硅酸盐,最后才介绍单质硅。

先学习比较熟悉的硅的化合物,再学习单质硅的顺序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

本节课通过对物质的“存在和用途”的详细介绍,从而让学生理解了物质的性质。

编排上新颖、实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与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明显不同,第三章都是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来分类,横向地介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而这里则是按照“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这样一条主线,以元素为线索,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硅是一种亲氧元素,知道硅在自然界总是以与氧结合的形式存在。

2.知道二氧化硅晶体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硅晶体的结构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布置作业]
教材P691、2、3
●板书设计
二、硅酸盐
1.定义:
2.用途(记住用途)
3.性质:
4.代表:Na2SiO3
三、硅单质
1.结构:
2.周期表中位置:
3.用途:
4.性质:①O2②F2③NaOH④HF(Si的特殊性)
六、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教学时要多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及教科书中的彩图和插图,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的实物或照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等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例如,可用生活事例来说明SiO2质硬、不溶于水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观察陶瓷和玻璃制品等实物来了解硅酸盐的广泛用途等.
3.世界奇迹——三峡大坝
/v/b/5298076-1465553790.html
4.世界大都市上海——东方明珠、发展日新月异的浦东新区、深圳特区……
5.笔记本电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推进新课]
师:刚才我们所观看的幻灯片,从远古的陶瓷、秦砖汉瓦,到现代的摩天大楼,迅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无一不与硅酸盐、硅及其化合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也都充分展示了硅及硅酸盐经久不衰的魅力!体现了它们重要的用途!
老师演示[实验4-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取两片滤纸,分别用蒸馏水和饱和Na2SiO3润湿,之后,同时分别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干滤纸
用蒸馏水润湿
用Na2SiO3润湿
现象
结论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及上述实验,对Na2SiO3的性质及用途加以总结。
对学生回答点评后总结:(1)Na2SiO3是一种钠盐,易溶于水。

硅教学设计(共5篇)

硅教学设计(共5篇)

硅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硅》教学设计和反思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硅》教学设计和反思汉寿县第五中学熊坤华1、设计思想: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倡导“生活化教学”、“探究性教学”、“互动对话教学”理念;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时二氧化硅的学习既能体现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又能体现应用的广泛性和时代性,既有亲近感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师辅以引导、归纳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自学的,兴趣实验、课题探究等形式,更多地参与教学,使本节教学从准备到实施直至课后延续,都尽最大程度的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材分析:本课时位于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重点介绍二氧化硅和硅酸。

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

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贯彻STS教育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总体来看,本课时在初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能温故初中已学过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必修2》的元素周期律、《选修化学与技术》中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以及《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学习创造条件。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又都乐于展示自我。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与乏味感。

另外,从教材内容与初中的衔接上看,初中《科学》中已学过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生能知道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并能熟练书写特征化学反应方程式,所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温故而知新。

《硅》第一课时说课课件(共23张)(共23张PPT)

《硅》第一课时说课课件(共23张)(共23张PPT)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 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 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 ,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 、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 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 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 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3、教学目的的确 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 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 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 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 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 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硅(教学设计)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硅(教学设计)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题〗第一课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复习目标〗(1〕掌握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转化关系以及应用。

(2〕了解硅酸盐工业、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3〕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背景考查C、 Si 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4〕了解 C、Si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转化关系以及应用、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背景考查C、 Si 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过程〗【知识精讲】1、碳、硅元素及单质〔1〕存在形态自然界中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元素仅有化合态。

碳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60 等同素异形体,硅单质主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大类。

〔2〕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比拟碳硅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晶体硅:与金刚石类似的空间结构石墨:层状结构网状结构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晶体硅为灰黑色固体,有金属物理性质金刚石用作切割刀具,石墨用作电极、晶体硅用作半导体材料、硅芯用途铅笔芯片和硅太阳能电池( 3〕碳、硅单质的化学性质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响时,一般表现复原性。

① C② Si点燃与 O 2反响O 2〔足量〕: C + O 2=====CO 2 点燃O 2〔缺乏〕: 2C + O 2=====2CO 高温Fe 2O 3: 3C + Fe 2O 3=====3CO ↑+ 2Fe与氧化 高温SiO 2: 2C + SiO 2=====Si + 2CO ↑ 物反响高温CO 2: C + CO 2=====2CO高温H 2O :C + H 2O 〔 g 〕 =====CO +H 2△浓H 2SO 4: C +2H 2SO 4〔浓〕 =====CO 2↑+ 2SO 2↑+ 与强氧 2H 2O化性酸△浓 HNO 3 :C + 4HNO 3〔浓〕 =====CO 2↑+ 4NO 2↑+ 2H 2O△O 2: Si + O 2=====SiO 2与非金属单质224F : Si + 2F ===SiF△Cl 2:Si +2Cl 2=====SiCl 4与氢氟酸反响: Si + 4HF===SiF 4↑+ 2H 2↑〔特性〕与 NaOH 溶液反响: Si + 2NaOH +H 2O===Na 2SiO 3+2H 2↑〔特性〕( 4〕硅的工业制法①制取粗硅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复原二氧化硅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含量,从硅元素
的位置与结构推知其亲氧性存在的两种化合物——二
课例研究综 氧化硅和硅酸。

2.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
3.硅酸制取原理、性质和硅胶的用途。
4.实验验证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的实验事实。
由此,我们可总结出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为: 讲解并板书 1.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特性)。 2.能与碱反应。
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能与氢氟酸反应(特性)。 问题探究 1.为什么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用 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 生因为玻璃中含有 SiO2,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 和碱起反应,容易使玻璃瓶塞和瓶颈粘在一起而不能打 开。 问题探究 2.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 酸? 问题探究 3.某同学根据 SiO2 既可与碱反应,也能 与氢氟酸反应,推断 SiO2 为两性氧化物。是否正确? 过渡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其他矿物共 同构成了岩石,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沙子的主要成 分就是二氧化硅,石英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水晶 是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硅。请大家看课本有关内容,了解 它们的用途,并总结出来。 板书(3)SiO2 的用途。 联想质疑你能在沙子与计算机之间、沙子与计算机 光通信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吗?(提示:沙子的主要成 分是 SiO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沙子——硅——芯片——计算 机
有哪些?请你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构成它们的材料有:塑料、各种金属、木材、棉花、
沙子、石头、水泥、玻璃、陶瓷、泥土等等……
教学过程
请大家先看 PPT 中的彩图,关于硅单质的照片。
师别看它看起来灰溜溜,它自己及它的化合物的作
用却是大得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的新理念: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 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4、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 5、学生乐于学习、增长发展潜能; 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

(精细设计新知识的引入方式;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组织和参与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运用自学、观察、推理、演绎等方法来理解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整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一、学习内容分析
(要点: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
作为构成地壳的骨干元素,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含硅材料大都以二氧化硅为原料。

介绍以二氧化硅为核心的硅及其化合物,突出了它们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科学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掌握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要点:围绕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个体差异、学习的障碍点三方面论述)
学生通过必修1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无机反应规律,能通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对于含硅材料,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缺乏从化学的角度系统、理性地了解和认识它们。

通过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认识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兴趣,加强对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的认识,加深对硅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要点:正确使用行为动词,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达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了解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3)了解以二氧化硅为主的含硅材料在多领域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等。

相关行为动词有经历、尝试、体验、感受、讨论、表达、归纳、概括、分析、推出、认同、表达和解释等)
(1)尝试对玻璃制造原理的分析,初步建立从化学角度认识材料,从材料角度学习化学的研究主线。

(2)经历对硅胶、水玻璃、太阳能电池板等材料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形成从材料的角度学习物质的性质
的一般思路。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分类、实验、比较、归纳等方法和手段对学习化学物质性质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从材料的角度学习物质的性质,丰富认识物质性质的途径;
(2)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意识,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以材料为载体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教学难点:从材料的角度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五、教学方法
(要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恰当,其表述要正确。

常用教学方法:综合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边讲边实验、对比迁移法、讲练结合法、指导阅读法、组织参观法、实验-讨论法等)
综合讲授法、实验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两种形式供参考)
第一环节:引入新课(硅的明天)
通过讲述传说中的玻璃的形成,提出问题:玻璃的制造原理是什么?(从故事中提取原料、反应条件等信息加以分析:制造玻璃的反应、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的性质)
明确课题:走进以硅为核心元素的材料世界
第二环节:展开新课(硅的今天)
创设情景:当代生活中的含硅材料有哪些?(学生:1、寻找生活中的含硅材料,体会它们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明确化学组成)
提出问题:如何由二氧化硅制备硅酸凝胶?(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实验验证)
引发问题:
1、敞口存放的水玻璃为什么会变浑浊?
2、保存水玻璃为什么用橡皮塞?
3、为什么碱性溶液保存也要用橡皮塞?
方法渗透:硅酸钠溶液的粘性带给我们的启示。

拓展应用:硅酸钠溶液还可能有哪些用途呢?(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耐火性对比实验,体会硅酸钠溶液的阻燃性。


追根溯源:硅酸钠用途如此广泛,它是如何制备的?(学生通过回顾前面涉及的制备硅酸钠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硅在地壳中的存在形式和含量。


第三环节:归纳小结
知识落实:完成硅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和相关方程式。

(学生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落实以硅为核心元素的含硅物质的转化。


思路整理:从材料的角度学化学,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材料的学习方法。

研究拓展:如果我想研究电脑芯片这种材料,我想研究什么?想怎么开展研究?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硅的明天)
展望以二氧化硅为核心的含硅材料在未来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