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的循环》读书笔记
《沉睡的方程式》笔记

《沉睡的方程式》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要 (1)1.1 为何阅读《沉睡的方程式》 (2)1.2 方程式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二、方程式的起源与发展 (5)2.1 方程式的历史背景 (6)2.2 方程式在科学、工程与商业中的应用 (7)三、数学之美与方程式的关系 (8)3.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美学价值 (10)3.2 方程式在展现数学之美中的作用 (10)四、《沉睡的方程式》的主题与核心思想 (12)4.1 主题的提出与探讨 (13)4.2 核心思想解析 (14)五、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启示 (15)5.1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6)5.2 对科学观念的转变 (17)六、结论 (18)6.1 对《沉睡的方程式》的总结 (19)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0)一、内容概要我沉浸在《沉睡的方程式》这本作品中,每一个章节都深深吸引着我,引发了我对于生活的深度思考。
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美学和人性哲理。
在我开始写这篇阅读随笔之前,我必须首先概述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以方程式作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情节展示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书中的故事涵盖了从简单的日常问题到复杂的科学难题,展示了数学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思维乃至人生轨迹。
作者巧妙地融合了数学与人性,使得这本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书中的故事既有独立的情节,也有相互交织的主题。
每一个故事都在向我们展示一个或几个方程式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这些方程式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学公式,而是生活中的指南,是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工具。
通过这些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本书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善良与邪恶,理智与情感,坚韧与脆弱。
这些人物不仅在解决数学问题,也在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包括家庭问题、友情、爱情和职业挑战等。
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数学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籍。
一个永不断歇的循环等待戈多读书笔记

一个永不断歇的循环《等待戈多》读书笔记一个永不断歇的循环《等待戈多》读书笔记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过《等待戈多》这部戏剧,其作者萨缪尔·贝克特凭着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一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看完了这部剧。
这部戏剧分为两幕。
第一幕中,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来到了一条空荡荡的村中小路上,周围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在树的周围等待戈多的到来。
可是戈多是谁、何时来、为何要等待戈多,两个人都无法说明缘由,可是他们又执意要等下去。
在等待的进程中,两个流浪汉各自做着无聊的动作,而且进行着杂乱无序、逻辑不通的对话,一会聊到《福音书》里救世主和贼的故事,一会说自己做了个梦。
这时来了一对主仆---波卓和幸运儿,主人波卓用绳索牵着幸运儿,幸运儿拿着繁重的行李、唯唯诺诺。
两个流浪汉一开始把波卓错以为戈多,随后与波卓发生了一系列无聊的对话,最后他们等来了戈多的使者---一个男孩,男孩告知他们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
第二幕中,场景几乎相同,只是树上多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依旧在等待戈多,为了打发孤单的光阴,他们一路说些无聊的话、做些荒唐好笑的动作,这时,波卓和幸运儿再次显现了。
仅仅过了一晚,波卓的眼睛瞎了,幸运儿变成了聋子。
最后,昨天显现的那个小男孩又来了,他告知两个流浪汉戈多今晚不能来了,明晚准来。
至此,两个流浪汉十分的失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最后却都站着不动。
整部剧没有明确的主旨和情节,不论从戏剧的结构、人物的语言仍是情节的进展来看,都十分地怪诞好笑。
戏剧只有两幕,而事实上第二幕几乎是重复第一幕的情节,二者只在细微处有些许转变,因此,咱们能够想象假设是该剧有第三幕、第四幕的话,那也应该是对第一、第二幕的重复。
在剧中,戈多是一个永久的主题,可是他却并未显现,作为读者,咱们永久不明白戈多究竟是什么,而该剧作者贝克特也没有给出答案。
咱们在这部剧中能看到的是两个流浪汉,他们彷徨在生与死的边缘,麻木地生活着,他们不断地絮絮叨叨,想以此来感受自己的存在,支撑着他们的是戈多,他们希望戈多的到来能拯救自己。
卡森《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范文三份

卡森《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范文三份卡森《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1今天读了瑞秋.卡森女士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心中不免产生许多感觉,搀杂在一起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样描绘此刻的心情了。
瑞秋.卡森女士在四十余年前写下这本寂靜的春天,控诉了人类的无知,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物,杀死昆虫、杂草,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杀害了所有的生物,包括自认为聪明的人们,因为人也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造成今天每四个人里就会有一人得癌症,或死于药物中毒。
瑞秋.卡森女士是__国际知名的自然文学作家,更是环保的先驱。
她明明知道,这本书出來后,会遭到化工界的攻击,但为了人类的未來,不惜花了四年時间,來完成这本书。
由于她了解农业防治计划中广为使用的DDT,及其他持久性的毒药有危险性,而且杀虫剂和除草剂对野生动物及生太已造成重大破坏,且明显对人类有害時,而決心写出自己的心声,让人们发挥良知。
果然,這本书出版后,化工界花了数千万美元,企图打击她结結果适得其反。
使瑞秋.卡森受到重视,甘迺迪总统还成立了__小組,研究杀虫剂问题,__小組完全证实了她的理论。
以后,市面上再也看不見DDT了。
她把我们从使用化学物质毒害地球的`危机中唤醒,让大地有喘息的机会。
如果真有一天,沒有鸟语花香,叽叽喳喳的虫鸟时,这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喜欢作者給朋友信中所说:拯救生物的美,一直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事;而且人们对这世界无知而残暴的破坏行为,也让我深恶痛绝。
現在我相信,我至少提供了一点帮助。
的确,没有她的正义感,打击危害人类的化学物质毒害,说不定到现在我們还在使用DDT呢!血淋淋的事实,呈现在她的著作中,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來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
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位是。
否則將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__。
但四十余年后,其书中所提,滥用农药的情形,不仅沒有改善,更变本加厉。
除原有杀虫剂、除草剂外,更多的农药、清洁剂、化学药剂__紛紛被发明利用。
环境伦理与社会发展

王妍
环境危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
北极熊正从一块浮冰 向另一块浮冰跳越的 照片。全球气候变暖 使得北极的生态环境 更加脆弱。
太湖蓝藻事件
环境危机
人与自然危机
重要原因 工具理性滋扬 价值理性弱化
• 从众多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来看, 事故引发的深层原因乃是缺乏生态意识,或者 说,是片面注重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和经济效 益,忽视了以生命价值为核心基础的人本关怀, 从而造成人本价值理念的缺失。 • 过分膨胀和滋扬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及其成果 的经济效益,人的价值理性和道德理性必然走 向弱化,进而导致人为性事故的频繁发生,从 而对人及其存在的环境带来威胁和危险.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
经在毫无节制的掠夺性开
发中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
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一是拒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以生命个体或 整体性的存在物(如物种、生态系统)为中心来看 待非人类世界,确定人类对它们的义务。
“生物中心论‛学派的阿尔贝特· 施韦泽认为,生命之间存
在普遍联系,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 世界的和谐。
洛克进一步明确指出:‚对自然的否 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
洛克
长久以来,人类渴望成为世界的主宰,但到
了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却突然发现,人类
并没有主宰世界,反陷入自身生存的恐慌之中。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众
矢之的,人类中心主义也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一 个热点问题。
人类中心论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人的利益是道德原则的唯一相关 因素。因而,在设计和选择一项道德原则 时,我们只需看它能否使人的需要和利益 得到满足和实现。 第二,人是唯一的道德代理人和道德顾 客,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 第三,人是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 其他存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大自然的价值 只是人的情感投射的产物。
四年级读书笔记(精选50篇)

四年级读书笔记四年级读书笔记(精选5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读书笔记 1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鲁滨逊的幻影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上个星期日上午,我妈妈帮我买了本《鲁滨逊漂流记》,我就被这本书给深深地吸引了。
鲁滨逊那传奇般的经历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鲁滨逊的冒险是从一次航海开始的,那一次,鲁滨逊和那些水手们遇上了大风,所有人都死了。
然而只有鲁滨逊一人被海水冲到了一个不知名的.荒岛上。
可以想象,他会遇到多么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啊!他的生活又将是多么孤单与寂寞啊!但他却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和危险打倒,他用勇敢与智慧战胜了困难。
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起了家园。
我对鲁滨逊的崇敬之情与日俱增,因为我感到自己的身上正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所以,我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勇气,还要从小积累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成为不被社会淘汰的人。
我想,今后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挫折等着我们,只有像鲁滨逊那样的人,才能有美好的明天四年级读书笔记 2学习了《快乐王子》一课后,老师和同学们,无不赞美快乐王子的舍己为人精神,然而,我觉得,在歌颂快乐王子的时候,也别忘了把赞歌唱给那只默默无闻的小燕子。
快乐王子,是把帮助别人获得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而小燕子,是把帮助快乐王子实现心愿,当作了自己的快乐。
小燕子虽然只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配角”,但是,它的品质却和快乐王子的品质一样伟大。
快乐王子变成雕像后,有三个愿望需要实现。
是朴实的小燕子,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帮助快乐王子的义务。
小燕子啄下快乐王子剑柄上的红宝石,送给了女裁缝,帮她救治重病的孩子;小燕子轻轻地啄下快乐王子的两个眼睛,分别送给要饭的人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让他们不再挨饿受冻。
如果没有小燕子,快乐王子的愿望是难以实现的。
封闭的循环读后感

封闭的循环读后感《封闭的循环》读后感师明宇5090379069 F0903702 《封闭的循环》一书从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解决效果对读者进行了一次理性,量化的环境阅读教育。
阅读此书之后,我觉得书的题目封闭的循环一题和全书的内容十分贴切,因为全书几乎完全是围绕着物质的循环,能量的循环在解释和描述当今世界所存在环境问题根源。
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作者环保思维的一个抽象,他告诉了读者整个环境和生态圈的运作方式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在这个地球上生态圈可以数以千万年的维持运行下去。
而就作者总结来说,目前所有的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工业产物无法及时得到消化。
这也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工科学生的思考,从前我们人类所推崇的完美的发明竟然对人类自身的存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工业设计才是环境友好的,才是最为完美的?我认为大自然早就给予了我们答案,只是人类毫无察觉罢了。
作为整个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师,大自然告诉我们,每一个涉及具体物质产物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固体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和回收,而并不是仅仅将其生产出来就可以了。
可以说在近现代技术文明发展起来的这一两百年,人类的工程师是极不负责任的。
曾经我们引以为傲的本世纪最为杰出的发明—塑料袋,却成为了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吞噬了无数土地。
汽车曾几何时也是我们人类最自豪发明,可是在使用汽车的同时先不谈其极低的能量利用率,就说汽车尾气的排放,我们只是简单的将他排放到大气当中,这就好像随地扔垃圾一样的不道德。
前两章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平衡”。
这里的“平衡”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平衡,而是一种动态的,震荡的平衡。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关系:也许某一年因为某种原因也许兔子的数量上升了,狼的食物变得充足,导致狼的种群数量也开始上升,但是由于狼的数量上升又导致兔子种群数量下降,次年由于兔子少了狼的食物也减少,导致狼的种群数量减少,就如此往复循环,也不会导致草地被兔子餐食殆尽,整个生态系统就这样在一个范围内不断来回的震荡,同时保持一个平衡,这个平衡足够让这个系统一直运行下去。
读书报告——《封闭的循环》

读书报告——《封闭的循环》初读这本书,觉得名字很奇怪,循环当然是封闭的了,为什么作者要在前面加上“封闭”两个字呢?看完本书的序言,我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能源的浪费必然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是短期内对利润的追求使得人们却不断地追逐这些浪费能源的新技术,于是就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接着又使得能源的价格上涨,在能源价格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之下,人们又不得不放弃这些浪费能源的新技术。
这样,当另外一种能够利用(或者说浪费)其他能源的技术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又转向这种浪费能源的方式,然后又是不断破坏、停止、转变等不断循环。
这种循环的结果,当然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而地球是一个封闭系统,在有限的环境内不断破坏,这就是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二十五年前美国的状况。
而现在,中国又准备走入这种循环。
为什么在彼此密切配合生存了几百万年之后,各种生物和它们在地球上的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开始破裂了?生物圈的网结在哪里开始被拆散了?这个过程还会进行多久?我们怎样才能终止这个过程并恢复已中断了的联系?一、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并不是人类社会直到19、20世纪才出现的问题,早在数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其实就已经出现了环境问题。
当时的人们在耕种的时候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但是过了几年以后,往往会将原本优良的耕地变得不适合于耕种,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人们不得不迁移到其他的肥沃而未经开垦的土地上去。
而在这个搬迁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带来无数的关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说,这也就是一种环境问题。
当然,那时的这些问题并没有带来环境危机这么大的问题,因为当时人类的数量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尽管如此,这仍然给环境带来极大的伤害。
从一份关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PressF.andSieverR..Earth,SanFrancisco,1974)中,我们了解到,人类活动是造成物种多样性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之一,从一份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一万年以前,有人类居住的几个洲,包括北美,非洲,亚洲,随着人类的发展,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出现了急剧的减少。
封闭的循环读后感

《封闭的循环》读后感师明宇5090379069 F0903702 《封闭的循环》一书从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解决效果对读者进行了一次理性,量化的环境阅读教育。
阅读此书之后,我觉得书的题目封闭的循环一题和全书的内容十分贴切,因为全书几乎完全是围绕着物质的循环,能量的循环在解释和描述当今世界所存在环境问题根源。
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作者环保思维的一个抽象,他告诉了读者整个环境和生态圈的运作方式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在这个地球上生态圈可以数以千万年的维持运行下去。
而就作者总结来说,目前所有的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工业产物无法及时得到消化。
这也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工科学生的思考,从前我们人类所推崇的完美的发明竟然对人类自身的存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工业设计才是环境友好的,才是最为完美的?我认为大自然早就给予了我们答案,只是人类毫无察觉罢了。
作为整个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师,大自然告诉我们,每一个涉及具体物质产物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固体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和回收,而并不是仅仅将其生产出来就可以了。
可以说在近现代技术文明发展起来的这一两百年,人类的工程师是极不负责任的。
曾经我们引以为傲的本世纪最为杰出的发明—塑料袋,却成为了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吞噬了无数土地。
汽车曾几何时也是我们人类最自豪发明,可是在使用汽车的同时先不谈其极低的能量利用率,就说汽车尾气的排放,我们只是简单的将他排放到大气当中,这就好像随地扔垃圾一样的不道德。
前两章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平衡”。
这里的“平衡”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平衡,而是一种动态的,震荡的平衡。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关系:也许某一年因为某种原因也许兔子的数量上升了,狼的食物变得充足,导致狼的种群数量也开始上升,但是由于狼的数量上升又导致兔子种群数量下降,次年由于兔子少了狼的食物也减少,导致狼的种群数量减少,就如此往复循环,也不会导致草地被兔子餐食殆尽,整个生态系统就这样在一个范围内不断来回的震荡,同时保持一个平衡,这个平衡足够让这个系统一直运行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的循环》读书笔记
传统科学思想上的细分和专业化,促使人们习惯于仅仅从一个学科/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习惯于把现实中非常复杂的关联的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独立的问题。
这样思考的结果,在科学上是日益严重的与现实脱离,变成了为了科学而科学;在现实中,则是问题非但没有被科学解决,反而在科学的干扰下产生了更糟糕的结果。
同样,科学上的简单化,促使我们在对自然的利用时,仅仅想到了某些个领域,甚至我们根本上就把自然给简化了,认识不到自然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远远不是认识不到,或者人性自私的结果,除了这些外,还与我们根本上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现在,我们必须接受一种复杂性/系统性的思考,要认识到自然的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而且相互关联的,当我们对自然的每一次改变时都必须从众多的角度/从连续的环节,去思考它们的结果。
01. 我们习惯于考虑单一的事件,而生物圈却是循环的。
要了解生物圈是很难的,因为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这是一个外国的奇怪现象。
我们已经变得习惯于考虑那些独特的单一的事件,每个事件都出于唯一的单个的原因。
但是在生物圈里,每个结果都有一个原因:一种动物的粪便成为土壤细菌的食粮;细菌所分泌出来的东西滋养了植物;植物则养育了动物。
这种生态循环是很难与技术时代的人类经验相适应的。
02. 太阳进入到了地球的生命循环系统中
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系统在它最初出现的形式中都有一个固有的致命的错误:它所需要的能量从消耗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即有机物质的地质化学贮藏物中得来的。
这个错误已经不能矫正了,生命自我孕育的增长一直在消耗着地球原有的“有机浓雾”。
生命一直在毁灭着它自己得以幸存的条件。
03. 我们是那样久的忽略了对复杂过程的思考。
在科学界里,我们中间很少有人准备好去处理这种程度的复杂性。
我们在现代科学的熏陶下,所思考的是极其简单的。
面对着复杂到像环境及其广大的活的居民群体一样复杂的形势,我们就有可能程度不一地,企图在思想上把它简化成一组个别存在的单一的事物,希望它们的总和并多少都能说明整体的形象。
环境危机的存在警告我们,这种希望是渺茫的。
04. 生态学法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
有很多法则对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生态圈已经是很明显的了,它们可以组成一种通俗的“生态学法则”。
生态学的第一条法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
这一切都是由于生态系统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所引起的---每个事物都是与别的事物相联系的,这个体系是因其活动的自我补偿的特性而赖以稳定的。
05. 生态学法则: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
生态学的第二个法则: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
当然,这仅仅是对一个物理学的基本法则---物质不灭定律的有点通俗的重述。
这个法则所强调的是,在自然界中是无所谓“废物”这种东西的。
在自然系统中,由一种有机物所排泻出来的被当做废物的那种东西都会被另一种有机物当做食物而吸收。
06. 生态学法则: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
生态学的第三条法则: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
根据我的经验,这条原则会遇到激烈的反对,因为它与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相矛盾。
这个思想认为人类是无以伦比的。
现代技术的最普遍的特点之一,被认为是它可以按照预想去“改造自然”这些都是优越于那些人在自然中可利用的东西的。
坦白地说,任何在自然系统中主要是因人为而引起的变化,对那个系统都有可能是有害的。
这个原因归结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生物体中实际发现的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要比可能有的多样性受到更为广泛的限制。
07. 生态学法则:没有免费的午餐。
生态学的第四个法则:没有免费的午餐。
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思想证明在阐述各种环境上是那样有用,以致于我把它从其渊源---经济学中借过来了。
在生态学上,和在经济学上一样,这条法则都主要警告人们,每一次获得都要付出某些代价。
一方面,这个生态学法则包含着前三条法则。
因为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是没有东西可以取得或失掉的,它不受一切改进的措施的支配,任何一种由于人类的力量而从中抽取的东西,都一定要被放回原处。
08. 那些技术上的成就,从环境来看都是失败者。
现代技术对普通人---显然不是宇航员和将军们---的巨大恩惠的典型是汽车。
它的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是工厂大门。
只要汽车被制造出来,技术就有权利说是获得了成功。
然而,一旦汽车被允许开出工厂,并且进入环境,它就揭示了它自己作为一个城市空气病原体的角色的面目,它把有毒的一氧化碳和铅加在人体之上,在人的肺上孕育着石棉的致癌成为,每年都要杀死和伤害成千上万的人。
09. 我们摄取财富的方式,造成了环境危机。
危机既不是一个自然的骤然而来的结果,也不是人类的生物学活动的力量用错了方向。
地球之所以被污染,既不是因为人是某种特别肮脏的动物,也不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太多了。
错误在于人类社会---在于社会用来赢得/分配和使用那种由人类劳动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资源中所摄取来的财富的方式。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社会与它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间的最重要的联系是技术。
10. 仅注意了自然界复杂整体的一小部分。
技术专家们的胜利被破坏了。
这个失败的原因是很清楚的:技术人员把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范围确定得过于狭窄,在他理解的视野中所看到的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而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是一个无穷尽的圈子,如果在任何一点上有压力,它都将崩溃。
11. 技术在生态上的失败,源于它在科学基础上的失败。
生态的生存并不意味着抛弃技术。
它只是要求技术产自科学的分析之中,这种分析对技术要闯入的自然界是适当的。
这说明,在现代技术的生态上的失败之后,还存在着一个它的科学基础上的相应失败……所以,在技术上的谬误,是源于它的科学基础的支离破碎的性质。
12. 技术需要按照生态学的需求,进行重新设计。
当前的生产技术需要重新设计,以使其尽可能密切地与生态上的要求取得一致,现今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大部分,都需要按照这种新的设计重新进行安排。
事实上,建立在战后有着生态错误的技术基础上的新生产企业,其主要部分都必须完全遵循着生态上的正确路线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