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矿塌陷综合治理

合集下载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煤矿塌陷区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减少地质灾害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空洞会因为煤矿开采活动而发生塌陷,这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塌陷的区域,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评估,了解塌陷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情况以及塌陷形成的原因。

根据勘察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在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填充法、支护法、固化法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塌陷区域进行修复和加固,以恢复地表的稳定性。

其次,需要加强对煤矿开采活动的监管,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空洞过大,进而引发塌陷。

同时,对于已经停止开采的煤矿,需要进行闭坑处理,封闭井口,填平矿井,以防止地下空洞演变成塌陷区域。

在进行闭坑处理时,需要考虑地质环境、地下水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闭坑方案,确保闭坑后地表稳定。

另外,加强对周边地质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也是煤矿塌陷区治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地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空洞的变化情况,预警可能发生的塌陷风险,为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对周边居民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煤矿塌陷区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煤矿开采活动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风险。

专业机构要加强科研力量,不断完善煤矿塌陷区治理技术,为实践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煤矿塌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科学合理地制定治理方案,加强对煤矿开采活动的监管,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工作,共同致力于减少地质灾害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

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

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引言煤矿塌陷是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空洞或煤层失稳导致地表发生下沉或坍塌的现象。

煤矿塌陷区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煤矿塌陷区进行修复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

1. 沉降区域修复1.1 基础处理在煤矿塌陷区域进行修复前,首先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 - 地质勘测:了解地下地质情况,确定稳定性。

- 土体加固:采用注浆、灌浆等方法加固地基。

- 加固结构物:对于受损的房屋、道路等结构进行加固,确保基础稳定。

1.2 环境修复煤矿塌陷区域常常伴随着环境破坏,因此需要进行环境修复。

主要包括: - 土壤修复:采取植物修复、堆肥施用等方式恢复土壤质量。

- 水环境修复:对于受到煤矿塌陷影响的水体进行净化和恢复。

1.3 建设规划煤矿塌陷区经过修复后,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人口迁移:将塌陷区的居民合理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塌陷区域的规模和用途,合理规划并建设基础设施,如道路、管网等。

-绿化景观:在塌陷区域进行绿化工程,打造绿色景观,提升生态环境。

2. 防治措施2.1 矿山支柱矿山支柱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支撑煤层的重要措施,对于防止煤矿塌陷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 - 合理设计支柱:根据煤层厚度、倾角等参数,合理设计支柱的高度和密度。

- 及时回填支柱:煤层采完后,及时回填支柱,防止地表下沉。

2.2 加固地面建筑煤矿塌陷区域的地面建筑物常常受到破坏,因此需要进行加固措施。

主要包括:- 桩基加固:对于受损房屋的地基进行加固,采用桩基等方式增加承载能力。

- 补强结构:对于受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如加固梁柱、墙体等。

2.3 排水处理煤矿塌陷区域常常存在排水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主要包括: - 建设排水井:在塌陷区域建设排水井,加强地下水排泄。

- 设施完善:对于已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确保排水通畅。

浅析煤矿塌陷综合治理

浅析煤矿塌陷综合治理

浅析煤矿塌陷综合治理摘要:随着矿区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区采煤塌陷已成为影响很大的问题。

文章根据采煤塌陷地特征分析,采煤塌陷地现状的描述,分析了煤矿采煤塌陷地治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塌陷治理我国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井下开采量约占煤产总量的97%,由于煤炭开采引起土地塌陷面积已累计110万hm2,随着我国煤炭产业持续发展和煤产量的持续增长,煤矿塌陷区面积还会增加。

由于采矿区塌陷给当地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怎样去合理的治理塌陷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采矿塌陷地的主要危害采煤塌陷地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于回采率居高不下,按照现在的采法,如果不加以治理的话,这片中心区终究要坍塌,形成大片水面。

塌陷所到之处,原本平整的土地变的坑坑洼洼、沟壑纵横,河流水系、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遭到严重破坏。

以山东济宁为例:采煤塌陷地破坏了济宁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

济宁市地处鲁西南泗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是一个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也是山东省重要的棉花、水果生产基地。

截止1998年底,全市煤炭工业建设占用土地3146.26ha,加上土地塌陷7333.3ha,共减少耕地10480.56 ha。

这些耕地几乎都是肥田沃土,以每亩生产粮食800kg计算,一年少生产粮食1.26亿kg,按每公斤1.1元,一年经济损失近1.39亿元。

下个世纪中叶,采煤塌陷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将迫使济宁市的100多万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土地,加剧了本来就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

失去了农业发展的支撑,济宁的经济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此激发的当地农民和采矿企业之间的矛盾现在已十分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将会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二、采煤塌陷地特征分析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破坏形式和程度,是受多种地质采矿因素影响的,它随着采深、采厚、采矿方法、煤层产状、表土及岩层的厚度和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破坏特征。

针对煤矿塌陷区分析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

针对煤矿塌陷区分析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

针对煤矿塌陷区分析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煤矿开采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但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引发塌陷问题,给周边的土地和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和治理煤矿塌陷区的土地,需要进行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和治理工作。

本文将针对煤矿塌陷区进行分析,探讨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煤矿塌陷区的影响煤矿塌陷区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因为地下矿层的空隙塌陷导致地表发生坍塌的区域。

煤矿塌陷区的形成会给周边的土地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1. 土地资源浪费:煤矿塌陷区因为坍塌的缘故,会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不仅给煤矿开采造成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

2. 环境破坏:煤矿塌陷区的形成会导致大量的土地荒芜和生态环境破坏,对周边的水源、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严重影响。

3. 安全隐患:煤矿塌陷区的形成会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物造成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事故和灾害。

二、充填开采的原理和作用充填开采是指在煤矿开采完成后,采用充填物填充开采空间的方法。

充填开采的原理是通过填充物填充地下矿洞和空隙,减轻了地下矿层的压力,从而减少了地表发生塌陷的可能性。

充填开采的作用是:1. 保护地表稳定:充填开采可以有效减少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表塌陷,保护地表的稳定性,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3. 安全保障:充填开采可以减少地下空洞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物的安全隐患,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安全。

充填开采是煤矿塌陷区土地保护及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煤矿塌陷区土地保护的措施1. 充填开采:在煤矿开采完成后,采用充填开采的方法填充地下矿洞和空隙,保护地表的稳定性。

2. 防治措施:对于已经形成的煤矿塌陷区,可以采取防治措施,包括修复地表、加固地质、种植植被等方法,减少土地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

3. 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植被、恢复植被,促进煤矿塌陷区的生态修复,改善环境质量。

4. 土地再利用:对于煤矿塌陷区的土地,在保护和治理完成后,可以进行土地再利用,开展农业、工业、旅游等项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总结(2篇)

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总结(2篇)

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对我镇多年煤矿发展进程而言,煤炭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在煤炭资源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如何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现就我镇前期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做如下简要总结。

一、采煤沉陷区的基本情况经过不断的煤炭资源整合,我镇目前只有____家持证煤矿,产煤量任务为每年____万吨,一季度已完成____万吨。

采煤沉陷区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金龟村罗家组(水壕区域)。

有____栋房屋开裂,居住____人;二是金龟村斗笠坳组(斗笠坳区域)。

有____栋房屋开裂,居住____人;三是竹叶村圩坪、下铺组(欧山冲、木瓜冲区域)。

有____亩水田干枯,造成____人。

二、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我镇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从____年开始以来,先后进行了水壕、斗笠坳沉陷区开裂房户补偿、搬迁和开裂房修缮工作,同时对欧山冲、木瓜冲沉陷区____也进行了一定的补偿。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办矿主体灭失。

根据国家政策,通过不断的煤炭资源整合,我镇三个采煤沉陷区域的煤矿先后关闭,井口已填平,恢复了植被,给实施“谁破坏,谁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配套政策不完善。

虽然治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比较明确,但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实施办法还不完善,乡镇可操作性的依据少。

三、解决沉陷区问题的对策建议在治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到企业效益、农民生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诸多要数,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兼顾百姓和企业的利益,真正做到互惠互利、公正公平。

1、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居住在沉陷区的农民由于生活在危房内,生命安全随时受到威胁,尤其在汛期阶段,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群众撤离沉陷区,镇、村干部进村人户,做好疏导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加大巡查力度,筹措资金,搭建临时房屋,制订《地质灾害紧急救援预案》。

煤矿塌陷治理总结汇报

煤矿塌陷治理总结汇报

煤矿塌陷治理总结汇报煤矿塌陷治理总结汇报一、引言煤矿塌陷是矿井采空区域导致地表沉降或坍塌的现象,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矿井采空区域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塌陷治理的研究与实践也日益重要。

本次汇报将介绍煤矿塌陷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

二、煤矿塌陷的原因1. 煤矿采空区域导致地层空洞:煤炭的开采过程中,会形成采空区域,当这些空洞得不到及时填补时,地层可能会发生弯曲、扭曲或塌陷。

2. 煤柱冒落导致地表塌陷:在煤矿开采中,煤柱冒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大量煤柱下沉或崩塌时,会导致地表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

3. 煤矿开采导致地表下沉:随着煤炭的开采,地表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这种下沉也会引起地表塌陷的问题。

三、煤矿塌陷治理方法1. 填充采空区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域,可以通过填充材料来填补,减少地层的弯曲和塌陷的可能性。

常用的填充材料有煤矸石、工业废渣等。

2. 利用岩层压裂原理:通过钻孔注浆、注水等方法,在地层中形成压裂裂缝,从而减少地层的压力,防止塌陷的发生。

3. 调整矿柱布局:合理的矿柱布局可以减少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煤柱冒落,达到减少地表塌陷的目的。

通过对矿井结构和开采方法的优化设计,可以减少煤柱的塌陷现象。

4. 物理加固方法:如采用钢压条加固、加固煤柱等方式,可以增加地层的支撑力,并减少塌陷发生的可能性。

四、煤矿塌陷治理的效果与问题1. 治理效果方面:通过各种治理方法的应用,煤矿塌陷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填充采空区域、调整矿柱布局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地表塌陷的发生,有效保护了地表的安全。

2. 治理问题方面:部分治理方法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如填充材料的选择和填充效果的评估。

此外,煤矿塌陷治理的投入较大,需要充足的资金和人力支持。

五、煤矿塌陷治理的发展趋势1. 开展治理技术研究:针对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加强对填充材料、加固方法的研究,提高治理效果和经济性。

浅谈煤矿塌陷区及治理

浅谈煤矿塌陷区及治理

浅谈煤矿塌陷区危害及治理【摘要】中国因煤炭的大量开采,已造成了大面积的塌陷区。

这些塌陷区不仅毁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恶劣的环境污染。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所以不同于传统的治理方法,济宁华瀚光伏发电站的建立,提供了一个绿色环保低碳的治理方法,相信该项目的成功开展,可以为其他塌陷地的治理提供一个可行的绿色模式。

【关键字】煤矿塌陷地塌陷地危害塌陷地治理引言煤炭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全国已在各地建立了多处采矿区用来采煤。

虽然煤矿的开采为我国的GDP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煤炭开采同样破坏了地壳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从而引起地表塌陷, 使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据专家统计每年因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面积已达40万公顷, 且平均每年以1.5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为此,加快治理煤矿塌陷区迫在眉睫。

塌陷区的危害大面积采煤塌陷地的形成,占用和毁坏了大量土地资源,在如今土地资源稀缺的时代,这无疑是做大的浪费;而且所形成的塌陷地高低不平,周围更是枯草丛生,废物堆积如山,这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景观,污染了矿区生态环境;除此之外,原居住在塌陷区周围的居民要被迫搬迁,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这其中还有许多农田被破坏,农民就要被迫放弃种植多年的土地,他们未来的生计问题都难以保证。

就济宁地区来讲,济宁市的煤炭资源丰富,是中国八大煤炭基地,累计探明储量270亿吨,全市含煤面积392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7%。

到2007年全市已拥有兖州、济宁、滕南三大煤田,另有汶上、梁山、金乡等多个含煤预测区。

拥有兖州矿业集团、淄博矿务局、枣庄矿务局、临沂矿务局等10多个采煤企业的51对矿井,年产原煤近8000万吨。

虽然成绩斐然,但是土地大面积塌陷的问题也日渐严重。

土地的塌陷给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带了极大危害。

济宁的矿区地处平原,潜水位高、开采深度和强度都较大,加上多煤层的重复开采,不可避免地造成塌陷地的不规则和多次塌陷问题,这使得原本平整的农田突然沉陷下去,有的地方塌陷深度多大十几米。

针对煤矿塌陷区分析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

针对煤矿塌陷区分析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

针对煤矿塌陷区分析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煤矿塌陷区受采矿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表出现大规模的坍塌、塌陷现象,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塌陷区土地并实施有效的治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重点分析充填开采、土地保护以及治理这几个关键环节。

充填开采是在煤矿塌陷区进行回填和再开采的技术。

在进行回填前,需要对塌陷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勘测,了解地质构造,确定煤层剩余储量和塌陷程度。

在回填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通常使用煤矸石、煤渣等废弃物进行填充,使得塌陷区重新得到填实。

充填开采虽然可以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但是也会对土地造成破坏和污染。

在实施充填开采时,需要严格控制填充材料及填充过程中的排放物,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保护是指在充填开采完成后,对塌陷区的土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需要对塌陷区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划定用地界限和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和规模,合理布置工矿企业和城镇建设,确保土地利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保护过程中,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地利用违法行为,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实现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

治理是对煤矿塌陷区进行治理和修复的关键环节。

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塌陷区的地质和生态环境,提高开发利用效益,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治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地下水位调整、土体加固、河流治理、坡面防护等,以提高塌陷区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还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塌陷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安全保障。

通过治理,可以实现煤矿塌陷区的综合开发利用,减少塌陷区的危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煤矿塌陷综合治理
摘要:随着矿区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区采煤塌陷已成为影响很大的问题。

文章根据采煤塌陷地特征分析,采煤塌陷地现状的描述,分析了煤矿采煤塌陷地治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塌陷治理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0745(2011)01-0071-01
我国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井下开采量约占煤产总量的97%,由于煤炭开采引起土地塌陷面积已累计110万hm2,随着我国煤炭产业持续发展和煤产量的持续增长,煤矿塌陷区面积还会增加。

由于采矿区塌陷给当地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怎样去合理的治理塌陷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采矿塌陷地的主要危害
采煤塌陷地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于回采率居高不下,按照现在的采法,如果不加以治理的话,这片中心区终究要坍塌,形成大片水面。

塌陷所到之处,原本平整的土地变的坑坑洼洼、沟壑纵横,河流水系、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遭到严重破坏。

以山东济宁为例:采煤塌陷地破坏了济宁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

济宁市地处鲁西南泗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是一个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也是山东省重要的棉花、水果生产基
地。

截止1998年底,全市煤炭工业建设占用土地3146.26ha,加上土地塌陷7333.3ha,共减少耕地10480.56 ha。

这些耕地几乎都是肥田沃土,以每亩生产粮食800kg计算,一年少生产粮食1.26亿kg,按每公斤1.1元,一年经济损失近1.39亿元。

下个世纪中叶,采煤塌陷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将迫使济宁市的100多万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土地,加剧了本来就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

失去了农业发展的支撑,济宁的经济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此激发的当地农民和采矿企业之间的矛盾现在已十分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将会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二、采煤塌陷地特征分析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破坏形式和程度,是受多种地质采矿因素影响的,它随着采深、采厚、采矿方法、煤层产状、表土及岩层的厚度和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破坏特征。

煤炭开采对地表的影响形式十分多样,采动影响分布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煤层开采后,在采空区上方地表将形成凹地,俗称移动盆地或下沉盆地。

煤层倾角为0°时,地表正上方出现椭圆形盆地,煤层倾斜时,移动盆地向采空区下山方向一侧偏移。

实测资料表明,地表移动盆地内各个部位的移动和变形性质及大小均不一样,它主要取决于开采深度、开采厚度、采空区面积、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煤层赋存状态、地层结构、岩性等因素。

移动盆地中间区,地表下沉均匀,一般不会出现明显裂缝;内边缘区地表下沉较均匀,但地面向盆地中心倾斜,产生压缩变形,
一般不出现裂缝:外边缘区(煤柱上方),地表下沉不均匀,地面向盆地中心倾斜,产生拉伸变形。

当拉伸变形值超过一定数值时,地表产生裂缝。

矿区塌陷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1)塌陷初期:塌陷初期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矿区建设以及矿井挖掘所造成的。

地表用途由种植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变、由于巷道开采所造成的地下破坏、矸石山的堆积这些短期破坏。

真正的破坏只是随着开采活动的进程初步体现,这时积水塌陷地、荒地很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也是稍微显现,地表破坏也仅限于地面建筑用地及矸石山占用地。

(2)塌陷中期: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生态环境破坏进一步加剧,各种破坏逐步体现。

大气污染:由于煤炭企业发展能源工业、电力工业的同时并没有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环境遭到煤烟型污染和破坏的程度已相当严重。

水体污染:矿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了水资源,降低了水质,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价值。

另外由于矿区地塌陷造成的地裂缝等因素也会造成大量的水流失
和水污染。

土壤污染:由于地面塌陷,矸石山堆放等原因造成大量土地的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粉煤灰和重金属物质等进入土壤,并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形成污染,使土壤质量下降。

(3)塌陷末期:由于采矿活动的停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增长速度会逐渐降低。

虽然由于资源的缺乏,生产活动的停止,大气污染已降低,但是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会继续加剧直到最大程度。

三、矿区塌陷治理方式及对策
目前我国矿区的综合治理后的用途多以水产养殖、种植业、林地等为主。

因此可根据土地治理后的功能将治理方式划分为以下几种:
(1)湿地:一般在塌陷初期便开始治理,治理需时长,但能极大地改善地表基质、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小区域气候条件。

(2)水库:一般在塌陷深度过大,不宜进行水产养殖时进行相关改造,治理需时长,但治理好后能形成独立的小型循环系统。

(3)浅水养殖区:一般在塌陷深度为2~5m时开始改造,治理时间短(1年左右),见效快、收益好,但难以长时间维持。

(4)林地:一般对塌陷区塌陷坡度过大的区域进行此类改造,改造时间长,但成效好。

(5)耕地:一般对塌陷区接近稳定后且塌陷深度不大的区域进行此类改造,改造时间一般在2~5年左右,改造成果极为明显,一般可恢复至原有土地质量。

根据我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实践及方式,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
(1)疏排法:对于地下水位不太高的塌陷区,通过建立排水系统,降低潜水位和疏排积水,来达到土地重新利用的目的。

(2)挖深垫浅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面出现常年积水的塌陷区,可将塌陷深的区域继续挖深,取出的土方充填塌陷浅的区域,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应用目标。

(3)充填法:用某种材料充填塌陷区。

我国常用的充填材料有:露天矿剥离物、煤矸石、粉煤灰、城市垃圾和江河湖泥。

应用此方法时必须对充填材料进行充分的论证,以避免二次污染的出现。

(4)其他复垦技术:对于大面积的沉陷水面,可以采取网箱养鱼、养鸭等直接开发利用;对于浅水位沉陷区所形成的非积水的丘陵地貌可以直接采取不同形式的修整(如平整或梯田)措施,然后直接利用。

(5)动态预复星技术:是在地表破坏发生之前或已发生但未稳定之前,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未来将要形成的破坏土地进行治理。

该方法在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有成功实践,即利用煤矸石充填动态塌陷区治理成建设用地,用来进行村庄搬迁,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东滩煤矿也有实验性治理工程,但是,该项技术由于针对的是未稳定的土地,其后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之,煤矿塌陷治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只有科学规划坚持治理才能够使矿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