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院系设置及师资介绍

合集下载

南京理工大学简介(PPT)

南京理工大学简介(PPT)

李鸿志 王泽山 潘德炉 刘怡昕 崔向群 卢柯 王兴治 邢球痕 陈志杰 田禾 李应红
祝榆生 陈肇雄 范晓光 阮文同 段孟交 沃尔夫 冈· 赫尔曼 温刚 刘烈宏 刘树海 沈善普 韩延林 张国清 龚艳德 蒋定之 何泽华
罗一民
吴冬华 彭宏松
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 78级学生,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 中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火箭弹专业毕业 越南留学生,65级,越南政府驻昆明领事馆总领事 越南留学生,越南政府办公厅主任,越中友好协会主席 Wolfgang A. Herrmann,慕尼黑工业大学校长。2003年获南京理工大学荣誉博士 学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86级系统工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教授,炮兵指挥自动化工程专家 198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加拿大籍华人科学家,科技部海外专家[ 2008年1月任总装备部副部长,200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2013年4月,张国清同志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曾在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对外经济贸易专业学习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获南京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在职攻读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硕士 学位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获南京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 士学位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毕业于南京炮兵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化学系 火药专业 江西省委副书记
卢展工 杨卫泽 阎立 刘国中 罗群 李光辉 张春福 徐郭平 郭广银 刘丽华 潘成胜 俞安平 姜建中 张元
戴跃伟
宋纪蓉 郑永刚 孙为民 邵占维 赖振学
河南省委书记。曾在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自动武器设计专业学习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获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常州市委书记。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炮弹系触发引信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 南京市副市长。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 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等职务 江苏省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大连大学校长。1987年获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任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经济管理学院 院长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引信专业毕业 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原华东工学院自动控制系兵器系统工程专业硕 士毕业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杉杉集团董事长 曾在南京理工大学执教,现任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南京理工大学工学硕士。 中国电视剧文学家,福州亿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工.南京理工大学工学硕士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简介-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简介-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

目录Contents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简介School of Design Arts and Media…........................................ 1-3 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 ................................................................................................4-10 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 ................................................................................... 11-17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 18-23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 25-30 工业设计(3+1)Industrial Design(3+1) ............................................................... 31-36 广播电视学Broadcsting and TV. ................................................................................... 37-43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成立于2010年。

现设有设计艺术、新闻传播 2个系,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研发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研究中心。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2011学校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2011学校简介

南京理⼯⼤学是⾪属于中华⼈民共和国⼯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

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科技学府——中国⼈民解放军军事⼯程学院(简称哈军⼯)分建⽽成,先后经历了炮兵⼯程学院、华东⼯程学院、华东⼯学院⼏个发展阶段,1993年更为现名,1998年9⽉,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秉承哈军⼯的优良传统,在五⼗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凝练出“以⼈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献⾝、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改⾰创新,锐意进取,提⾼质量,现已建成以⼯为主,理、⼯、⽂、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国家⾸批“211⼯程”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北依紫⾦⼭,西临明城墙,校园占地3118亩。

校园内曲塘潋滟,佳⽊葱茏,碧草如茵,景⾊宜⼈,与中⼭陵风景区浑然⼀体,是修⾝治学的理想园地。

校舍建筑总⾯积81.5万平⽅⽶,固定资产总值16.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

现有实验室59个,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5.54亿元;学校图书馆藏有中外⽂图书⽂献182万册;拥有2个标准运动场和室内体育场馆等完备的体育设施。

学校设有机械⼯程学院、化⼯学院、电⼦⼯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程学院、⾃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社会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程学院、环境与⽣物⼯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建有研究⽣院。

学校还建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学紫⾦学院和南京理⼯⼤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学院。

学校现有2个⼀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达9个⼆级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特⾊专业,28个省重点建设的品牌、特⾊专业,4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紧缺专业;13个⼀级学科博⼠后流动站、覆盖15个⼀级学科的39个博⼠点、覆盖36个⼀级学科的110个硕⼠点,以及分布于⼯、理、⽂、经、管、法6个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此外还具有MBA(⼯商管理硕⼠)、EMBA(⾼级管理⼈员⼯商管理硕⼠)、MPA(公共管理硕⼠)和⼯程硕⼠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外国留学⽣和港澳台学⽣的招⽣权。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2பைடு நூலகம்
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向专业建设的渗透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向本科教学的转化,构建了一套培育系统 设计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专业以运动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嵌入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为特色,强化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和实践能 力。毕业生适应面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2005 年被批准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7 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 专业建设点。
目前,自动化学院师生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再创辉煌而努力奋 斗。
1
School of Automation
The School of Autom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Dynamic-Transmission and Command-Instrument field in the Department of Artillery-Engineering at the Institute of Military Engineering of the PLA. In 1996, the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came out directly from the Department of Automatic control at the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1984. In 2005, the School of Automation was founded. There is a complete training program and well-known research system that consists of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the general discipline in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a post-doctoral program in this major. In these fields, these are five doctoral programs and four master programs such as “Control Theor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Navigation, guiding and controlling”, “Detecting technology and automatic devices”. At bachelor degree level, the school has “Automation”,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ies. These are six teaching-research groups and the affiliated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Center for Electric Power and Electricity and six special labs. The faculty-staff body consists of almost one hundred people, among them there are 21 professors and 23 associate professors. There are also 1400 undergraduates, 500 graduates, and 100 Ph.D students. The school has a cooperative tradition in academia and research, yielding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complishments such as natural-foundation program, the National “863” High-tech Program , some nation-sponsored researches in the fields of military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he school has also undergone around 200 research programs supported by related companies and institutes. The faculty members have gained more than 60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awards and have so far published more than 1000 articles and research papers, among which about several hundreds of papers have been cited by SCI, EI, and ISTP systems. The school has also established prominent reputation in the special fields of Stochastic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descriptor system, Information security, Command Automation.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are advanced, including labs of about 6000 sq.m., 400 computers, 1500 sets of equipments, etc. The faculty is notable for their devotion to the fields and for their pedagogical skills of high-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The students have won the competitions many times at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such as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and Physic Competi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National Math-Model Competition and the National Award for the Advanced Class as well as the Provincial Awards for the Advanced Classes. The student employment rate is very high, a large amount of students continue their pursuit in graduate schools. Currently, both faculty-staff and students are well prepared for the coming challenges in the new century and are determined to achiev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s.

南京理工大学导师

南京理工大学导师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导:廖振强,钱林方,沈惠平*,徐诚,张相炎,
硕导:狄长安,丁武学,杜忠华,樊黎霞,范元勋,顾克秋,管红根,何永,侯保林,黄玲,季春明,梁医,邱亚峰,宋梅利,谈乐斌,王华坤,王涛,王永娟,徐建成,杨国来,袁人枢,张龙,张庆,郑建国,周建平01,祖莉,
080204★车辆工程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博导:常思勤,陈荷娟,李东波,李小宁,李迎,刘荣忠,马大为,苏岩,孙宇,王炅,王晓锋,张合,周长省,周克栋,
硕导:曹兵,陈机林,程翔,仇国富,戴劲松,丁立波,杜忠华,范元勋,冯虎田,高强,何勇01,赫雷,侯远龙,黄学功,黄正祥,江剑,江小华,孔德仁,乐贵高,李春梅,李豪杰,李军01,李向东,李志刚,陆宝春,陆静,马少杰,聂伟荣,牛国柱,裘安萍,石晓晶,陶卫军,童仲志,汪惠芬,王华坤,王茂森,王益祥,王雨时,王政时,王志明,闻泉,吴志林,席占稳,夏静,邢宗义,徐骏善,徐万和,杨军荣,殷爱华,于存贵,袁红兵,张登峰,张庆,张祥金,张越,周严,
博导:常思勤,苏哲子#,袁军堂,
硕导:李守成,时岩,王良模,王显会,张铁山,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
博导:侯丽雅,李永新,裘安萍,苏岩,
硕导:冯虎田,韩军,施芹,殷爱华,周君,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博导:卜雄洙,樊春海*,李永新,王昌明,
硕导:包建东,仇国富,狄长安,何云峰,江剑,孔德仁,牛国柱,石晓晶,徐强,周建勋,周严,朱欣华,朱蕴璞,
0801☆力学
080104★工程力学
博导:王晓鸣,
硕导:沈培辉,杨冬梅,
0802☆机械工程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导:侯丽雅,李东波,李小宁,李迎,孙宇,袁军堂,

南京理工大学章程

南京理工大学章程

南京理工大学章程南京理工大学章程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名南京化工学院。

2004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该校以理、工、管为主要特色,涵盖了工程、科学、管理、文法等多个领域。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南京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江苏省重点支持高水平大学。

第二条南京理工大学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求实创新;以质量求效益,以特色求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条南京理工大学坚持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方针。

秉承“中西融合,卓越创新”的校训,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追求卓越。

第四条南京理工大学遵循“知行合一”的校训,在培养人才中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推崇“知识改变命运”的办学理念。

第二章学校管理组织第五条南京理工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校董会,其下设有校长、副校长等领导职务。

第六条南京理工大学设有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等职能部门,负责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七条南京理工大学设有多个二级单位,包括不同的学院和研究所。

每个二级单位均设有主管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第三章学生管理第八条南京理工大学实行“以德育人”的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该校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九条南京理工大学对所有入读该校的本科生实行“全员体检制度”,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该校还为每位本科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定期开展各类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第十条南京理工大学通过多种方式对违纪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措施。

第四章教育教学第十一条南京理工大学实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该校还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

第十二条南京理工大学实行“导师制度”,每位本科生都有一名专门的导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务学院-南京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务学院-南京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学科代码:030505)一、学科简介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并借鉴吸取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我校是较早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211工程”学校之一,于1998年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于2006年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目前学科发展日益完善。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把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学术新动态;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学术力量进行攻关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和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有健康体魄;能够胜任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研究方向1.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本质和规律,以期教化和影响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主要采用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以历史资料为基本素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儒家文化有关教化思想理论与实践、儒家道德建设与道德修养的理论与体验,以及对于今天思政教育的启发和意义。

3.公共伦理与思政教育:研究在公共权力运作、公共事务处理、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管理职能履行过程中,涉及到的政治核心价值观念、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价值、行为规范及其教育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学院分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2)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材料学院) (18)4、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Doctoral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5)Master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5)一、学科简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院系设置及师资介绍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力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外语系,建有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512人,高级职称教师1248人,博士生导师214人,工程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获"教学名师奖"2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创新团队1个,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3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6人。

2006年以来,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科技带头人二期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1人,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8人,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