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材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这本《语言文字应用》是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课的教材,实际上也是40多年来第一本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材课程跟其他教材和课程相比,以下几点可以认为是这本教材和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注意了“前后呼应”。
语言文字知识在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必修课中也有涉及,但那都是分散在各章节中的;虽然也有部分串讲,但总的看还不够系统,甚至不得要领。
大家都知道,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和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是中学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础目标,因此专门开设一门语言文字应用的选修课,主要就是为了帮助中学生梳理一下学过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也正因为如此,一方面这样的课就并非“重起炉灶”,而要充分注意与初中语文课程和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出现过的相关知识的衔接,这正是这门课程的切入点;另一方面这样的课也就不是“炒冷饭”,而要补充新的内容,特别注意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落脚点。
二是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动脑动手”。
语言文字知识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中可能主要是“老师照书讲、学生拿本记”,这也就往往使语言文字课变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其实语言文字知识决不是一些只需要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鲜活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这本教材尝试着把过去“告诉式”的讲课转变为“参与式”的活动。
一方面每篇“课文”本身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现象的“实例”,这些内容本来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另一方面这些“课文”也不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甚至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也正是这门课在教学形式上与过去语言文字类课程的不同之处。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主题展示引子感悟“秀才买柴”―→汉语的演变⎩⎨⎧ 古:口语今:书面语活动探究要点归纳在1.下面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
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
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
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的字。
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
解析:选D D项,入声调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但在粤语等方言里还存在。
2.下面对汉语语法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明显的不同,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而状语常常要放到动词后,有时定语为了强调也放到中心词的后面。
B.许多句式古今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如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是“……者,……也”,现代汉语必须用动词“是”;被动句,现代汉语一般用“被”,而古汉语却常用“为”和“见”等。
C.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是很普遍的,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而现代汉语基本没有这种词类活用现象。
D.在汉语的演变中,语音、词汇比较稳定,发展变化慢,而语法则发展快,古今变化大。
解析:选D D项,词汇相对不稳定,发展变化快。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中“其”的一个重要用法就是作表示领有的第三人称代词,现代汉语里“各得其所、自得其乐、自圆其说、望其项背”等成语中的“其”就是这一用法。
B.“窥”在古代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的意思,如成语“管中窥豹”。
从这个意思还引申出了“暗中查看”的意思,保留在“窥测、窥察、窥度、窥视”等词语中。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句子格式,“吾与徐公孰美”与现代汉语句子的格式也不相同。
D.“忌不自信”是古代的说法,现代的说法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人教版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分析

教 学
有 能 力 的 教师 可 以发 挥 自身 特 长 , 进 行专 题模 块 重 组 , 甚 至 可 以在 自己拿 手 , 对 学 生 又 很 有 价 值 的地 方 大 显 身手 , 编 写 新 的 内容 。 比如 , 本 课 题 组 就 在语 _ } _ } j 模块另辟一块 , 着 力 耕耘 : 试 着 让 语 言 文 字应 用 教 学 往 纵深 发 展
语 言 文 字 应用 能力 的高 低 是 语 文素 养 高低 的体 现 ,也 是 文 明修 养 程 度 高低 的体 现 。 正确 、 得体 、 高 稚 地 应 本 民族 的 语 言 文 字 应 该 成 为 每个 公 民 的追 求 。语 文字 应川 也是 高 弩 长期 考 查 的 一 个 内 容 , 既体现为基础知识考畲 . 又体 现 为 基 本 技能考查 。 二、 教 学本 册 教 材 的 理 念 抓 住 语 言 文字 训 练 不 放 松 。海 德 格 尔 说 : “ 语破雌处 , 兀 物可 存 在 。” 叶 圣 陶 先 生说 : “ 语 言是 作 者 可 以使 川 的 唯 一 T 具, 成 败利 钝 全 在 乎 此 。 ” 抓 住语 言进 行 有 效 的 语 文 训 练 是 我 们应 该 追 求 的 。语 言有 丰 富 的表 达彤 式 和 内涵 , 反复揣摩 , 反 复训 练 则 是 我 们熟 悉 其 规 律 的 有 效手 段 。 ・ 此外 . 我还 提 倡 学 生 通 过 本 模 块 的 学 习 . 养 成 生 活 处 处 学 语文 的习 惯 。 语 文 新 课 标 指 . 在 语 文 教 学 巾“ 要 密 切 联 系社 会生 活 , 注 意开 发 现 实 生 活 巾 的语 文 教 学 资 源 。 要 加 强 课 内 外 的 沟通 … …” 我 们 从 生 活 场 景 发 创 设 教 学 情 境 , 从 生 活 实 践 发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 比如 让 学 生 对 各 种报 纸 、 各类杂志 、 精 彩 纷 呈 的 电视 节 目 、 众 多 的 书 籍 进 行 剪 辑 摘抄; 鱼 找街头 、 电 视、 报 刊 错 别字 . 推 荐 自己喜 欢 的 一 句 『 h 告语 。 例 如, 有 学 生 收 集 了报 纸 上 的一 个 语 言 发 生 变 化 的例 子— — 给 力 .一 向 以严 肃 著称 的《 人 民 日报 ) ) 2 0 1 0 年l 】 月l 0 1 3, 头版头条标题“ 江 苏 给 力‘ 文化强省 ” ’ . 立刻引发如潮热 ’ 义。 2 0 1 0 年作 为 网络 流 行 词 语的“ 给力 ” , 本来只属于 网民的“ 自娱 F 1 乐” , 这 次 却 登上 《 人 民 日报 》 , 进 入 社 会 共 同 语 词 汇 这些 活 动 引导 学 生 关注 生 活 巾 的 语 言 现象 . 把语 文学 习 和生 活 体 验 更 加 直 接 地 结 合 起 来 。 这 是 符合 语 文 学 科 特 点 的做 法 ,因 为 文 学 作 品 阅 读 和写 作 都 离 不 开学 生 的生 活 体 验 参 考 文献 : [ 1 ]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部 . 全 日制 语 文课 程 标 准( 实验 稿)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1 .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教学设想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一节,除了要落实本节内容外,还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书其他章节内容,形成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的学习欲望。
为此,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安排有趣的练习,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难重点1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时间2课时一、导入1出示幻灯,问下图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
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2材料一: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二课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学习重点 1.了解几种比较重要的汉字注音方法。
2.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引用周有光的两首小诗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汉语是以音节为基本单位的。
(2)汉语普通话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和38个韵母。
(3)声母和韵母是汉语音节的基本要素,体现了现代汉语注音方法的主要特征。
阅读课堂活动部分,完成下表。
答案1.比较“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这四种注音方法,完成下表。
答案2.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给单个汉字标注拼音“知、蚩、诗、日”和“资、雌、思”等字的韵母都写成“i”。
韵母“儿”单用时写成“er”,做韵尾时写成“r”。
韵母“ㄝ”单用时写成“ê”。
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ɡui(归)、lun(论)”。
“ɑ、o、e”开头的音节在给词拼音而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例如“pi’ɑo(皮袄)”。
“i、u、ü”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构成音节时要分别换成或加上隔音字母(“y”或“w”)。
例如“yi(衣)、yɑn(烟)、yin(因)、yɑnɡ(央)、wu(乌)、wɑi(歪)、wei(威)、wɑn(弯)”。
“ü”行韵母跟声母“j、q、x”拼时两点省略,写成“ju(居)、qu(区)、xu(虚)”;跟声母“l、n”相拼时仍保留两点,写成“lü(吕)、nü(女)”。
(2)给各种词语标注拼音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基本以词为书写单位,例如“fúrónɡ(芙蓉)、pénɡyǒu(朋友)、qiǎokèlì(巧克力)”。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1. 语言与文字的定义及关系2. 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3. 文字的种类及其特点第二章:汉语拼音1. 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2. 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3. 汉语拼音的应用实例第三章:词汇与短语1. 词汇的分类及特点2. 短语的类型及结构3. 词汇与短语的运用技巧第四章:句子与句型1. 句子的基本成分及分类2. 句型的变化与运用3. 句子的修辞手法第五章:文章的构成与表达1. 文章的构成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2. 各类文体的特点及表达方法3.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阐述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语言文字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等。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教科书2. 辅助教材:相关论文、案例、练习册等3. 网络资源:语言文字相关的网站、论坛、文章等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七、课后作业1. 每章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扩大知识面。
人教版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分析

人教版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分析作者:李英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0期摘要:如何运用人教版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教科书是目前高中选修课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疑问,本文对这本教材的特色进行解读,对教材的理念进行阐述。
强调语文教学要抓住语言文字,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关键词:《语言文字应用》教材说明课程特色教学理念《语言文字应用》是人教版选修教材,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
这是一本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语文教科书。
这套书的编写体现了对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视,是对泛语文倾向的反拨,是语文教学正本清源的举措之一。
新课程在推广中,精神和理念的合理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标准的拟定是一种认识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些理念难能可贵,但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建设上,同样需要进一步科学化、明确化,避免广大一线教师在不知教什么的泥沌中摸索。
总之,这本教材体现了学科教学内容建设的成就。
这本教材共有六课23节。
六课相当于六个大专题。
每个大专题有三到四小节,即三四个小专题。
每个小专题(课本中的“节”)涉及的知识都是汉语言文字规律性知识,揭示了汉语言文学带普遍性的规律。
每个小专题有四个栏目:“引子”、“课堂活动”、“工具箱”、“小试身手”。
编者的意图是用“引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则是每小节学习活动的主体内容。
“工具箱”是就这一节设计的主要内容做知识梳理和补充延伸,可供学生解决问题时检索查阅。
“小试身手”相当于过去的“练习”或“训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本小节的知识,力图让学生迁移规律性知识,从而促进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对课程特色的解读(一)学习内容“前后呼应”学生从小学入学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语言文字的学习一直未中断,但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在变,相应的,语言应用的能力在变,所以,在高中阶段,有必要做全面梳理,以期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有更大提高。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

1.五十年像一部电影,有喜剧也有悲剧……电影正在 放映。 2.五十年像一部长戏,有高潮也有低潮……情节逐渐 发展。 3.五十年像一首交响曲,有时激昂有时低沉……乐曲 趋向高潮。 试卷参考答案: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 音……乐曲渐趋高潮。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 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 同)(6分)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时间好比一座时钟,它能陪伴我们走过生命的一分一
秒。
四.句式不“相同”。
时间好比列车,从我们身旁飞驰而过。时间如同冰块, 放在手里一会儿就会化掉。
时间好比印钞机,它能帮助我们创造财富。时间如同金
钱,它能引导我们敲开幸福之门。
时间如同天使,它能把我们引入天堂。时间好比魔鬼,
它能把我们赶下地狱。
时间好比一列火车,它载着我们去开拓人生的道路。时
文、处处留心皆语文的理念,传承“学”与“用”相统
一的语文教学传统,明确“学”的目的在于“应用”。
2.具体目标:
⑴阅读方面:“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
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阅读应用文,能把握 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⑵书面表达方面:“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 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
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
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⑹探究学习方面:“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 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
程中有所创新”。
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领略语言文字中的无穷 奥妙,品味语言文字的无尽魅力,从而激发对语言文字 的兴趣,热爱生动、丰富和优美的祖国语言,养成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 的色彩
第六 课 语言 的艺 术
“引子”用不同行业的人用语常带有行业色 彩的例子导入。“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 “色彩词”在语境中表达的不同色彩、意 义和效果。“工具箱”介绍了词的语体色 彩、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这节内容是延 伸性的。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依托课本,紧扣语言,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突出实践。
其中“联系生活”是指联系学生 的语言学习,语言交际的生活, 因为该选修课核心目标是提高 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突出实践”是指突出学生的 自主性学习实践活动,因为语 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在言 语活动中实现的。
诊断反思课------教师参考课本第五课 第3节“有话‘好好说’”中的各类 病句,编制病句测评量表。量表选 各类病句每类4个,打乱顺序,和等 量的正确句子相混。要求学生判断 正误、判断病因、做修改,在限定 的时间完成。教师发答案,学生互 判,学生看课本第五课第3节后结合 自己做的病句测评量表自评反思。 如学生程度差,可分两次做。先只 判断正误,学了第五课第3节后,自 己订正。然后再做一次带判断病因、 修改的测评与反思活动。反思结果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也可全班交流。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误
读”是应用性的,通过学习这节内容,要让学生 了解误读的原因,努介绍
诗歌的韵律和对仗。这节内容基本上是延伸性的。
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引子”和“学习活动”介绍了文字的起源和汉字的造 字法。这部分内容用“图画文字”符号告诉学生文字是 从图画演变而来的。用文献中的古汉字让学生体会汉字 形体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工具箱”主要介绍了汉字四 种造字法和自古到今汉字形体的五种样式。本节内容是 延伸性的。
《语言文字应用》 的内容解说及教学建议
[选修课]
内容翔实有用,编排活泼有趣 突出课堂学习活动
教 材 特 点
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 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剖析 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既指导 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又培养其逻 辑思维能力 。
让教师“自由选取”专题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 句“引子”用“一字之师”的故事激趣。“课堂
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一段文字的修饰语的作用, 体悟《绿》的几个句子中动词用得精妙。“工具 箱”讲了遣词造句的4个标准。“小试身手”对学 生分析语言,表达简明会有实在的帮助。本节内 容是应用性的。
第六 课 语言 的艺 术
第二节 语言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 法
“引子”举钱钟书的妙喻导入。“课堂活 动”让学生分析18个广告语各自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并分析哪个用得好,哪个不好 。 “工具箱”梳理了五种主要的修辞方法, 辨析了比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借喻、 借代和象征的区别。“小试身手”对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本节内容 是应用性的。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引
子”和“课堂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错 别字的危害。“工具箱”重点介绍了怎样消灭错 别字。“小试身手”提供的练习针对性强,涉及 的错别字大多是常用易错的。本节内容是应用性的。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引子”和“课堂
活动”让学生了解词的多义现象。“工具箱”较系统地介绍了 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和词义 的演变类型。了解多义词词义间的关系,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词 语有直接的帮助。本节内容是应用性的。
教 材 特 点
内 容 解 说
为了便于说明各小节知识的作用,我们从 高中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的需要,即提 高高中生语言文学应用能力的需要,把课 本涉及的知识,以小节为单位,分为应用 性和延伸性两类。应用性知识是每个高中 生在会考和高考中都要运用的,是高中生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可缺少的,掌握了这 些知识可以直接提高其语言文字理解和表 达能力。延伸性知识则是高中生最好能了 解的知识,了解了可以提高其语言素养, 不了解也不影响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 达。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当然分类 只是为了说清问题,分类总是相对的,对 不同地区的学生而言,有些内容则处在不 同的位置。如“普通话和方言”这一节, 对方言区的学生可能是基础级的(对应的 目标是要说好普通话),对北京地区的学 生则就是提高级的了。下边就每课的各小 节做具体分析:
设 计 课 型
梳理指导课------用第一课第2节 “古今言殊”和第四课第2节 “看我‘七十二变’”做学习 资源,让学生整理某一时段学 的文言文的常用的虚词、实词 和句式。小组交流梳理知识的 过程和方法。教师了解学情, 选取好的范例,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再修改整理,全班总结、展 示。
教学 设计 的 原 则
教 材 特 点
六课---六个大专题,相当于六个单元。每 个大专题有三到四小节,即三四个小专题。 一个小专题相当于一课(不是一课时)。 每个小专题(课本中的“节”)涉及的知 识都是汉语言文字规律性的知识,即揭示 了汉语言文学带普遍性的规律。每个小专 题有四个栏目:“引子”、“课堂活动”、 “工具箱”、“小试身手”。编者的意图 是用“引子”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 入“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则是每小 节学习活动的主体内容。“工具箱”是就 这一节设计的主要内容做知识梳理和补充 延伸,可供学生解决问题时检索查阅。 “小试身手”相当于过去的“练习”或 “训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本 小节的知识,力图让学生迁移规律性知识, 从而促进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引子”和“课
堂活动”用丰富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体会一些词语随社会的变化 或消失或产生。“工具箱”介绍了新词语的两种类型——新造 的和用词义引申而产生的。三个内容:1、 2、新词语产生 的类型。3、新词语的规范。本节内容是延伸性的。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引子”举
“引子”用“狗”在汉语和英语语汇 中的作用导入。“课堂活动”让学 生分析语料‘体会汉饮食文化对汉 语语汇和描写人物用语的影响。 “工具箱”介绍了语言和民族的关 系。这节内容是延伸性的。
使 用 建 议
课本是教学材料的主要载体,不是教学材 料的全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取舍课 本内容,补充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①(《教学论》 裴娣娜 教育科学出版社) 基于此,教师要对课本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教学不能囿于教课本,学课本,实行“本 本主义”。②(《备课的变革》 郑金洲 教育科学出版社)。这本选修课本既可做 选修的教材,还可以从中选一些内容做学 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资源。教师学习课本后, 可以在教学中做迁移,随机引导学生品析 语言文字。③ (<<语文教学中语言知识的 分布与教学管见>>陆俭明 李镗<<语言文 字应用>>2003年第一期)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第五 课 言之 有 “理
“引子”用“脱口误”的三个病句 导入。“课堂活动”结合8个有 毛病的广告语介绍了判断病句的 两个方法并分析了每个句子的 “病因”。 “工具箱”先补充 了另外三种“病因”(本节共分 析了6种病句),后介绍了修改 病句的4种方法。辨别语病,正 确表达,是高中生语言文字应用 能力的基本要求。本节内容是应 用性的
用“熟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动”围绕 与“马”有关的成语,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成语的 故事和成语的意思。“工具箱”介绍了三个内容:1、 成语的特点、来源和与汉语的关系。2、熟语的各种类 型。3、熟语在结构和意思上的特点。本节内容大多是应
用性的。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 词“引子”和“课堂活动”介绍现代汉
第三 课 神奇 的汉 字
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引子”和“课堂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体会 汉字简化和规范化的必要性。“工具箱”则主要 介绍汉字简化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延伸性的。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引
子”用字谜导入,“课堂活动”主要介绍“金、木、水、 火、土”五个部件在汉字构字中的作用和位置。“工具 箱”介绍了汉字的笔画、部件、偏旁和汉字的拆分(汉 字结构的层次性)。本节内容是延伸性的。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内容基本上是延伸性的知识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
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四种拼音方法和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 内容大多是延伸性的。
第二 课 千言 万语 总关 “音”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汉语音节是有限的,汉字的数量是音节的好几倍, 汉语的词就更是个开放的系统,所以了解同音字, 同音词现象即可帮助学生不写、少写别字,还能 利用同音现象,诙谐幽默地运用语言,本节是应 用性的。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引子”和“课堂
第四 课 词语 万花 筒
活动”让学生了解同义词现象,学会辨析和正确运用同义词。“工具箱” 讲了同义词的类型和词义上主要差别。这些内容对学生准确使用词语有
“引子”举用“熟语”的例子来激 发学生兴趣。“课堂活动”围绕与“马”有关的成语,
指导作用。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故事和成语的意思。“工具箱” 介绍了三个内容:1、成语的特点、来源和与汉语的关系。2、 熟语的各种类型。3、熟语在结构和意思上的特点。。
问题探究课------教师从课本中搜集可 深入探究的问题,如:方言区可探 究本区不方言声母、韵母、声调和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对应关 系。声旁在形声字中表音的作用。 不同类的韵脚为何可表达不同的感 情(见课本第3页,涉及韵腹的舌 位)。借代为何不是造字法。笔画、 部件、偏旁三者的关系等等。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上网搜资 料(或教师提供寻求答案的有关资 料),学生比较分析资料找出答案。
第 一 课 走 进 汉 语 世 界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