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分类及主要特征概述

中国古代音乐分类及主要特征概述

中国古代音乐分类及主要特征概述中国古代音乐是丰富多样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

根据音乐形式、音乐用途以及地区的不同,中国古代音乐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分类及主要特征进行概述。

一、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所享有的音乐形式。

它是以宫廷仪式和皇家娱乐为主要用途的音乐形式。

宫廷音乐通常由乐队演奏,乐队的乐器包括琴、瑟、筝等。

宫廷音乐的特点在于其庄重、典雅的曲调,以及注重礼仪和规范。

二、宗教音乐宗教音乐是用于宗教仪式的音乐形式。

在中国古代,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体系。

宗教音乐通常以诵经、祈祷为主要特征,音乐旋律优美,旨在使人得到宁静和心灵的净化。

三、农耕音乐农耕音乐是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创作和演奏的音乐形式。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的劳动与乐趣。

农耕音乐通常以歌唱和击打乐器为主要特征,旋律欢快、节奏明快,给人以活力和愉悦的感觉。

四、戏曲音乐戏曲音乐是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音乐伴奏。

它是与戏曲表演相结合的声乐和器乐的演奏形式。

戏曲音乐通常以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为特点,能够准确地表达戏剧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五、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的音乐形式。

它包括了各种地区的民歌、民间舞蹈和民间乐器演奏等。

民间音乐通常以朴实、质朴的特点为主,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风土人情。

六、雅乐音乐雅乐音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正式音乐形式,是以君主的享受为目的的音乐,它又分为宫廷雅乐和宴会雅乐两种。

雅乐音乐注重乐器的协奏与合奏,以及乐曲的规范和庄重。

它不仅演奏于宫廷,也经常在宴会等场合中演奏。

总结中国古代音乐根据不同的形式、用途和地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分类。

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农耕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和雅乐音乐是其中的主要分类。

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方面和人们的生活。

中国古代音乐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烟之蕰:古代十大名曲欣赏1.高山流水2.广陵散琴曲3.平沙落雁4.梅花三弄5.十面埋伏6.夕阳箫鼓7.渔樵问答8.胡笳十八拍9.汉宫秋月10.阳春白雪一、高山流水二、广陵散琴曲三、平沙落雁四、十面埋伏五、渔樵问答六、夕阳箫鼓七、汉宫秋月八、梅花三弄九、阳春白雪十、胡笳十八拍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音乐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音乐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 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 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 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 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 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 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 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 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意在表 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 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战前:号角声 战鼓声 战中:全曲中心高潮
战终: 悲壮 胜利
平沙落雁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问世以后, 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 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 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 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 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 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嵇康:一曲广陵散,弦断有谁弹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的故事
全曲共十八段,音乐的对比与 发展层次分明,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 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 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 怨。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 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 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
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 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 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 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 说:“《阳春》取万物知春, 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 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 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 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 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汉宫秋月
中 国 古 代 十 大 名 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古代出名的乐曲

古代出名的乐曲

古代出名的乐曲1.《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以山水为主题,表现了高山峻岭、流水奔腾的壮丽景象,以及人们面对自然时的豁达与胸襟。

同时,曲子中优美的旋律和深邃的意境,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高山流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珍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广陵散》这首曲子以聂政刺韩傀的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琴声表现了英勇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

曲调起伏跌宕,音域广阔,演奏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广陵散》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珍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沙落雁》这首曲子以大雁为题材,表现了雁群在空中的翱翔和落地的情景,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曲调悠扬优美,富有诗意,演奏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平沙落雁》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梅花三弄》这首曲子以梅花为题材,通过轻柔优美的旋律和清新淡雅的曲调,表现了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曲中运用循环再现的手法,表现了梅花的静态和动态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梅花三弄》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忽而快,忽而慢。

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6.《夕阳箫鼓》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琵琶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7.《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

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肖鸾编《杏庄太音续谱》。

谱本有多种。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
出土的原始乐器山出土的陶铃之类,都 预示青铜时代铜钟一类乐器的出现并非偶然。
商、周时期出现的乐器中,对后世影响较广的有笙、竽和琴瑟笙的开始出现是在商代。
古时音乐
古时音乐

约在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建立,中国社会逐渐进入奴隶制时代。由夏、商、西周到春秋末约1700年间, 中国奴隶社会经历了由产生、发展、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在这段时期中,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等 新的客观条件,音乐文化得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古代音乐的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zhǐ止〕”、“羽”。现代为七个, 分别是Do、re、mi、fa、sol、la、si。其实中国古代也有了,就是上面五音加上变徵、变宫
远古音乐
远古音乐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云南元谋等地发现的古猿人化石可知,大约从 100万年以前起,远古的人类就 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当最早的人类开始制造原始的工具和集体进行劳动的时候,原始的音乐 便在他们的劳动节奏和劳动呼声中萌发了幼芽。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 某氏为名的古乐,如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另一类是被尊为古代帝王的黄帝、 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时代的古乐。
隋唐音乐
清商乐 琴曲
燕乐 空前繁荣
清商乐
清商乐是这时期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音乐。它是晋室南迁之后,旧有的相和歌和由 南方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西曲”(或称“吴歌”、“荆楚西声”)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 和发展。其中的“吴声”与“西曲”,一方面从相和歌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仍发挥其原有的音乐特色, 形成了多样的富于特色的音乐结构。它与相和歌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它的作品绝大多数皆以爱情为题材,较 少有触及社会矛盾的现实内容。其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但也有许多确实具有清新自然之美。这种情况的产生, 固然和士族地主阶级的享乐需要有直接的,但作为一种最普通的感情表现,却也另有其时代的需要。

十首古风乐曲

十首古风乐曲

十首古风乐曲以下是10首著名的古风乐曲:1.《红昭愿》:《红昭愿》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元素的乐曲,它以笛子和古筝为主要乐器,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给人以美妙的听觉享受。

2.《牵丝戏》:《牵丝戏》是一首以京剧元素为基础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京胡为主要乐器,同时融合了其他中国传统乐器,充满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

3.《霜雪千年》:《霜雪千年》是一首以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为灵感创作的乐曲,它以笛子、古筝和二胡为主要乐器,旋律优美,情感深沉。

4.《棠梨煎雪》:《棠梨煎雪》是一首以中国古代宫廷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琵琶、二胡和编钟为主要乐器,充满了古代宫廷的华丽气息。

5.《是风动》:《是风动》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古风乐曲,它以琴、箫和磬为主要乐器,旋律悠扬,意境深远。

6.《霜降》:《霜降》是一首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为灵感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笛子、古筝和打击乐为主要乐器,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画卷。

7.《庐州月》:《庐州月》是一首以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为灵感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笛子、二胡和编钟为主要乐器,旋律优美,情感深沉。

8.《琴师》:《琴师》是一首以中国古代宫廷琴师为背景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古琴、琵琶和编钟为主要乐器,充满了古代宫廷的华丽气息。

9.《百鬼夜行》:《百鬼夜行》是一首以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百鬼夜行》为灵感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笛子、箫和打击乐为主要乐器,描绘出了一幅夜晚的神秘画卷。

10.《九歌·云中君》:《九歌·云中君》是一首以中国古代楚辞《九歌》中的云中君为背景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古筝、二胡和编钟为主要乐器,充满了古代楚国的浪漫气息。

这些古风乐曲各具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将古代的情感与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希望您喜欢这些推荐。

100首中国古典音乐,收藏!

100首中国古典音乐,收藏!

春江花⽉夜陈悦 - 中国民乐⼤师纯独奏鉴赏全集:筒箫平湖秋⽉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梅花三弄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妆台秋思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碧涧流泉戴树红 - 箫吟神品⼆胡,即⼆弦胡琴,始于唐朝,⼜称“奚琴”,是传统的拉弦乐器,⼆胡⾳⾊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

可⽤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泉映⽉阿炳 - 百年纪念专辑赛马周维 - ⼆胡关⼭⽉民族乐团 - 春到沂河柳琴演奏专辑悠悠故乡情民族乐团 - 春到沂河柳琴演奏专辑望春风葛杨/陈冬 - 梦之园·柳琴与萧笛枉凝眉葛杨/陈冬 - 梦之园·柳琴与萧笛扬琴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的乐器,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

离骚刘⾉ - 扬琴昭君怨刘⾉ - 扬琴将军令刘⾉ - 扬琴凤凰于飞张雪 - 扬琴⼤浪淘沙张雪 - 扬琴唢呐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种,也是中国各地⼴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唢呐发⾳⾼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乐班和地⽅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

百鸟朝凤鄢磊 - 唢呐抬花轿鄢磊 - 唢呐喜迎春鄢磊 - 唢呐喜开镰鄢磊 - 唢呐篱笆墙的影⼦周东朝 - ⾦唢呐流⾏调埙埙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朴拙抱素独为天籁,早在新⽯器时代的红⼭⽂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直延续⾄今。

秋江夜泊张维良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下)追梦华语群星 - 追梦埙寒江残雪王次恒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下)灵⾕群星 - 埙·天外之⾳平沙落雁张维良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下)苏武牧⽺王次恒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上)霓裳曲王次恒 - 中国乐器名曲⼤全-埙箫乐篇墨⾬吴苏芯 - 墨⾊埙迹⽟慧群星 - 埙·天外之⾳墨念吴苏芯 - 墨⾊埙迹念残群星 - 埙·天外之⾳三弦三弦,⼜称“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1.概述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它融合了音乐、诗歌、舞蹈和戏剧等元素,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历程2.1 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宫廷音乐、雅乐和民间音乐等多个分支。

其中,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代表,是皇家宴会和祭祀仪式上演奏的音乐形式。

2.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广泛流传于中国各个地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例如,北京的京剧音乐、四川的川剧音乐等。

3.分类3.1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雅乐、宫廷舞蹈音乐等。

雅乐以其庄重典雅的风格闻名,常用的乐器包括磬、筝、琵琶等。

3.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包括戏曲音乐、山歌、民歌等,以其朴实、生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有各自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4.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其中,琵琶、二胡、古琴、笛子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5.表演形式中国传统音乐有多种表演形式,包括独奏、合奏、合唱、舞蹈伴奏等。

在表演中,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相互配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6.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文化基金、举办音乐比赛等。

附件:- 中国传统音乐演奏视频- 中国传统音乐专辑推荐法律名词及注释:1.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国法律规定的一部分,旨在保护和传承重要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

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名录,用于保护和传承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已纳入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古代灿烂文明的一部分。

骨笛和骨哨的发现表明5000年前我国就有相当发达的
音乐文化。

从原始石器时代到青铜器发展顶峰的周期,我国音乐的主要形
式是融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古乐舞”。

《诗经》和《楚辞》是最早
的诗歌集,乐器的种类不断增加,周朝乐器分八类达数十种。

曾侯乙编钟
的发现表明在2400年前我国的音乐演奏,创作,理论和乐器制作已经达到
很高的水平。

从秦汉至隋唐时期,主要流行歌舞音乐。

国内外各民族和地
区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促成了音乐空前繁荣的局面。

宋元以后,戏曲和唱音乐得到发展,出现众多剧种和曲种。

为近代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我国最古老的乐器——距今大约有8000年,是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古曲——《春江花月夜》。

古琴——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1.《溪山琴况》——我国历史上全面系统论述古琴表演艺术的专著。

2.有名的古琴师:卫国的师涓,春秋时候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襄等。

3著名古琴曲——《高山》《流水》《阳春》《白雪》《雉朝飞》《阳关三叠》《梅花三弄》。

东汉末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

《酒狂》:阮籍,“竹林七贤”,魏晋时期。

《潇湘水云》:南宋,郭沔。

4.最早用文字谱记下来的古琴曲——《幽兰》(《石碣调幽兰》。

5《广陵散》(古琴曲)——描写的是战国时期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

全曲共45段。

是我国现存的古老琴曲。

6《流水》(古琴曲)——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

相传战国时期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就是此曲。

谱源自《神奇秘谱》,经清代琴家加工,刊于《天闻阁琴谱》
曲子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
然壮丽山河的赞颂,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

筝——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最早见于《史记》记载。

《渔舟唱晚》(筝曲)仿唐筝(十三弦)现代筝(二十一弦)
“相和歌”——形成于汉代。

“相合大曲”是大型的歌舞套曲,也是“相和歌”的最高形式。

1
李延年——汉代音乐家,河北人,是我国最早明确记载善于吸收外来音乐进行创作的歌曲。

李龟年——唐代。

《阳关三叠》——唐代。

合唱曲。

古曲。

是由古琴弹奏吟唱的琴歌。

这是一首唐代的著名歌曲,歌词源自唐代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

因诗中有“阳关”和“渭城”,所以得名《阳关曲》或《渭城曲》。

又因其曲式有“三叠”的结构,所以又称为《阳关三叠》。

1954年,王震亚将此曲改编为合唱曲。

姜夔——南宋,《白石道人歌曲》,《扬州幔》(古代歌曲,宫调式)。

《月子弯弯照九州》(民歌)——南宋。

曾侯乙编钟——距今有2400多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目前已知音域最宽的乐器,有5个八度加一个小三度,被国际上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我国最早的音乐家——夔。

六代乐舞(雅乐最高典范)——《云门》《大咸》《箫韶》《大夏》《大?》《大武》。

礼乐制度开始建立,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建立——周(最高官职:大司乐)。

八音——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向成熟阶段迈进)。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宫,商,角,徽,羽——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名称。

《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乐歌”总集,分为3个部分(风,雅,颂)。

楚声——指古代的楚地民歌,最为著名的作品是《楚辞》。

战国时期著名的楚国民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孔子——春秋时期,听《韶》后“三月不知肉味”。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

《列子.汤问》记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指——韩蛾,战国时期。

《乐记》——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较为完整系统,影响深远儒家音乐美学论著,成书于西汉。

2
《乐府传声》——戏曲声乐论著。

乐府——我国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后指有关音乐文学的体裁。

“清商乐”——魏晋南北朝时期“俗乐”的总称。

1.“吴歌”:江苏南京一带的民间音乐。

2.“西曲”:湖北的民间歌曲。

南北朝时期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

嵇康——魏晋时期,《声无哀乐论》,“竹林七贤”。

“歌舞戏”——雏形戏曲。

是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与化妆、兼有歌舞
伴唱与器乐伴奏的综合形式。

万宝常——隋代。

唐玄宗李隆基——我国古代音乐历史中的帝王音乐家。

梨园——由唐玄宗在内延设立的以教习“法曲”为主的音乐机构。

“燕乐”——在宴会中使用的享乐音乐。

教坊——我国唐代以来设置的训练和管理宫廷音乐表演人员的机构。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形式——唱赚,诸宫调,鼓子词。

杂剧《窦蛾冤》——元代,关汉卿。

杂剧是我国最早的戏曲种类。

《海青拿天鹅》——元代,琵琶曲。

《唱论》——元代。

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理论著作。

朱载育—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十二平均律计算方法和创造出按照十二平均律原理发音的乐器。

十二律——指一个八度内的十二个半音。

十二平均律——把纯八度的音分成十二个均等的半音的律制。

3
朱熹——南宋。

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注重学习目的教育。

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读书,“指引者师之功也”。

陆九渊——南宋。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抓住根本,立乎大者。

强调读书要熟读精思,反对为贪多而不求甚解。

陈亮——南宋。

主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反对脱离实际的闭门读书,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

王守仁——明代。

主张“致良知:把人的私欲灭掉,教育要陶冶人格。

重视躬行实践,重视独立思考,重视循序渐进,主张因材施教。

王延相——明清。

一.提出人掌握知识必须从“贝闻之知”开始
二.认为求知是思与闻的内外结合
三.主张思习结合以求会通
四.认为要使学习真正掌握知识,不能单靠说教。

戴震——清代。

自学自得。

张之洞——清末。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办好学校,培育人才看作国家根本意义的大事。

严复——清末。

“教育救国论”,科学方法问题。

张骞——近代。

明确把培养师资,兴办学校和救国图强结合起来。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