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类
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安全水平有4个安全级别3篇

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安全水平有4个安全级别一、生物安全等级概述生物安全等级(Biosafety Level,简称BSL)是指根据生物材料病原性、传染性及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将实验室中的生物材料分级,以指导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BSL级别越高,实验室所使用的生物材料就越危险,并需要更严格的措施进行防护。
生物安全等级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实验室,尤其是生物技术和医学实验室,建立和提高安全性保障体系,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有害生物的利用和研究,同时为全球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隐患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二、生物安全等级分类根据生物材料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程度,生物安全等级分为4级(BSL-1至BSL-4),随等级升高,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及所需的安全设备也相应增加,同时危险性也大大提升。
1.BSL-1级:针对被认为具有极低危险和对健康无害的微生物,违反个人卫生习惯可能引起当地流行病或感染,实验室采取通常的预防措施即可,不需额外的设计。
2.BSL-2级:包括一些具有轻度致病性的微生物,比如细菌等,违反个人卫生习惯可能会引起中等程度的感染,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流程,包含戴手套、使用实验室外的防护设备等。
3.BSL-3级:需要特定防护措施的微生物,比如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可能引起严重的疾病,实验过程中需实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在实验场所需要设立有限的进入控制和空气过滤等设施。
4.BSL-4级:针对高度致病性、高度传染性、无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和难以把握风险的微生物,比如天花、埃博拉等,需要最严格的实验室管理防护,主要有封闭式实验室、去污净化、防护隔离等生物安全设施。
三、生物安全等级制定与应用生物安全等级制定应根据以下要素: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感染的天然历史、感染人数、感染后果、病原体持续时间、治疗的有效性等。
根据相关规范,生物实验室按照病原体的分级进行建成和管理,建立完整的安全防护管理体系,确保工作人员、环境以及社会公众的安全。
生物安全防护等级

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是针对生物实验室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的一种标准。
它主要用于指导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以保护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免受潜在的生物危害的影响。
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共分为 4 级:
1. 一级防护:适用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的生物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人员不需要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2. 二级防护:适用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危害的生物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3. 三级防护:适用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生物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人员需要穿戴全面型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适当的生物安全操作。
4. 四级防护:适用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高度危害的生物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人员需要穿戴更加全面的防护装备,并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室所进行的生物操作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实验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同时,实验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水平分级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学相关实验的场所,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和实验操作的危险程度,可以将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水平分为四个级别。
一级水平:基础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主要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生物实验,如细胞培养、酶活性测定等。
实验室内常用的实验设备和试剂较为简单,实验操作相对较安全。
因此,一级水平的实验室主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实验室内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实验安全;2. 实验人员应佩戴实验室常规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3. 实验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定期检查排风设备的工作情况;4. 实验室内的废液和废弃物应按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级水平:生物安全柜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的生物材料的处理和研究,如病毒培养、基因工程等。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二级水平的实验室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1. 实验室内设置生物安全柜,对实验操作进行隔离,防止生物材料泄露;2. 实验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 实验室内设立洗眼器、应急淋浴器等紧急救援设备;4. 实验室内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禁止个人行为不慎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级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具有较高致病性的生物材料的处理和研究,如病毒研究、传染病诊断等。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三级水平的实验室需要采取高等级的防护措施:1. 实验室内设置生物安全柜和负压通风系统,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2. 实验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 实验室内设有严格的出入口管理,限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4. 实验室内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四级水平:高度致病性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度致病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高度致病性的生物材料的处理和研究,如病毒研究、病原菌研究等。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关键信息项1、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的定义与划分标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护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设施与设备要求建筑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风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毒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护装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操作规范与流程样本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废弃物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培训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核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质认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监督与管理机制日常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期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的定义与划分标准111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通过规范的设计建造、合理的设备配置、严格的个人防护以及科学的操作流程,确保实验人员、周围环境以及实验样本安全的工作场所。
根据所处理的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和传播方式,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级(BSL-1)、二级(BSL-2)、三级(BSL-3)和四级(BSL-4)。
112 BSL-1 实验室适用于处理对人体、动植物和环境危害较低,不会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生物安全实验室划分标准

生物安全实验室划分标准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是指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结构和设施、安全设备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在处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时,不受实验对象侵染,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生物安全防护一级实验室一般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二级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三级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四级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汽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ZL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分为四级,一级Z低,四级Z高。
是根据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分类的。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若在此级实验室内同时进行非基因重组的实验时,需明确划分实验区域,小心进行操作.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具备跟一般微生物学实验室相同等级的设备.实验所产生之所有生物材料废弃物,需尽快灭菌后再依院方「感染性废弃物管理」相关办法丢弃.被污染的器具需先经灭菌后,再清洗使用或丢弃. 不得用口做吸量操作.每日实验结束时需灭菌实验台,如实验中发生污染,需立即加以灭菌.操作重组体之后,或离开实验室之前要洗手.在所有操作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气雾.进行实验时,宜关闭实验室的门窗.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保存食物.要从实验室搬离被污染物品时,必需将其放入坚固且不漏的容器,在实验室内密封后才可运出.防除实验室的非实验用生物,如昆虫及鼠类等.需遵守计划主持人所订之其他事项.若有其他方法可用,应避免使用针头.实验用衣物的使用,需遵从计画主持人的指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1、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2、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3、符合BSL-2实验室建设要求。
4、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
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
5、实验室门口带锁并可自动关闭。
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
6、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处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7、在实验室所有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实验室分类标准

实验室分类标准实验室划分为四个等级。
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4、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待有充分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还是在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
根据实验室存放或实验时所使用试剂耗材、仪器设备、操作过程(检测过程)、废弃物等方面产生潜在风险的高低,将实验室安全风险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安全风险实验室:剧毒化学品(含剧毒气体);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爆炸品(含民用爆炸品);人间传染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放射性物品。
二级安全风险实验室: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除剧毒品、易制毒品、爆炸品(含民用爆炸品)、易制爆品外的危险化学品;有毒、易燃、易爆气体;人间传染的第三类、第四类病原微生物;麻醉和精神类药品;有毒有害生物制剂;农药;实验动物;特种设备;马弗炉、电阻炉等大功率加热设备;不带防护罩的机械加工类高速设备;带外置电池的不间断电源(UPS)。
三级安全风险实验室:普通化学试剂;普通生物制剂;非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烘箱、油浴锅、电热套、电热板、电炉、电热枪、电烙铁、电吹风等加热设备(工具);带防护罩的机械加工类高速设备、超高速离心机;植物培养室、培养箱、冰箱、服务器等24小时不断电设备;高压灭菌锅、小型反应釜等简单压力容器;大型仪器设备;激光设备。
生物安全等级四级

生物安全等级四级生物安全等级(biosafety level (bsl))是指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隔离危险的病原体所需的一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一般学校里都会有生物实验室,医院的验血实验室也是生物安全实验室。
通常进到生物实验室里都是为了学习和研究,而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分级,一共分为四级。
1级.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基础的教学、研究优良微生物操作技术(good microbiological techniques,gmt)不需要;开放实验台。
2级.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初级卫生服务;诊断、研究 gmt加防护服、生物危害标志开放实验台,此外需生物安全柜用于预防可能生成的气溶胶。
3级.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特殊的诊断、研究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加特殊防护服、进入制度、定向气流。
bsc和/或其他所有实验室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设备。
4级.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研究水平危险病原体研究,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加气锁入口、出口淋浴、污染物品的特殊处理。
ⅲ级bsc或ⅱ级bsc并穿着正压服、双开门高压灭菌器(穿过墙体)、空气过滤设备。
注:bsc:生物安全柜;gmt: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
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这种类的实验室适用于已经确定不会使成年人立即感染任何疾病或是对于实验人员及实验室的人员造成最小的危险的病原体(美国疾病管制局,1997)。
这类的实验室可以处理较多种类的普通病原体,例如犬传染性肝炎、非感染性的埃西里氏大肠杆菌,以及对于非传染性的病菌与组织进行培养。
在这个水平中需要的用于防范生物危害的措施是微乎其微的,只需要手套和一些面部防护。
不像其他种类的特殊实验室,这类的实验室并不一定需和大众交通分隔,而且在这类实验室中仅需要再开放实验台上依循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gmt)即可。
在一般情况下,被污染的材料都留在开放(但分别注明)废弃物容器中。
除此之外,这类型的实验后洗净程序与我们在现代日常生活对于微生物的大部分预防措施皆相同(例如:用抗菌肥皂洗涤一个人的手,以消毒剂清洗实验室的所有暴露表面等),但实验室环境中使用的所有细胞和/或细菌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须经过高压釜的灭菌消毒处理。
实验室分级分类原则

实验室分级分类原则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营,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分级分类,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分级分类的原则和标准。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 BSL-1BSL-1级实验室用于处理无法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工作区域需要具备基本的实验室设备和通风系统。
常见的实验内容包括细菌培养和无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2. BSL-2BSL-2级实验室用于处理可引起轻微感染的微生物,例如常见的细菌和病毒。
工作区域的设备和通风系统需要更加完善,对实验人员和环境安全要求更高。
实验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和传播途径的研究。
3. BSL-3BSL-3级实验室用于处理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例如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等。
工作区域需要具备高级的实验室设备和通风系统,实验人员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
实验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培养、感染动物模型以及疫苗研发等。
4. BSL-4BSL-4级实验室用于处理高度危险的病原微生物,例如埃博拉病毒和SARS病毒等。
工作区域需要具备最高级别的实验室设备和通风系统,实验人员需要穿戴特制的防护服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培养、传播途径的研究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
二、化学实验室分级1. C1级C1级实验室主要进行一般性化学实验,例如常见的酸碱中和实验和重金属离子检测等。
实验室内需要配备基本的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并保持通风畅通。
2. C2级C2级实验室用于进行较为复杂的化学实验,包括有机合成和物质分析等。
实验室内需要配备高级的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并设置完备的安全设施,如化学柜和通风系统。
3. C3级C3级实验室用于进行高危化学实验,例如有毒物质的合成和储存。
实验室内需要采取全面的安全措施,包括密闭操作空间、安全工作台和防爆装置。
4. C4级C4级实验室用于处理极端危险的化学物质,如爆炸物和剧毒物质。
实验室内需要配备特殊的实验设备,如防爆设备和自动监测系统,并严格遵守特殊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球关注,至今已感染超过1700万人,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合力战“疫”。
国内疫情虽趋于平稳,人民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但北京疫情出现反弹,确诊例数不断增加;此外,今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复燃后于6月底才宣告结束;巴西发现了“新型寨卡病毒”;我国也发现了“新型猪流感病毒(G4)”;7月初新加坡因“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才刚开始流行。
“病毒”这个名词一次又次绷紧了人们的心弦。
随着各地新建符合安全级别的PCR实验室与核酸检测技术的普及,加之各地检验医学队进京驰援,北京大规模的核酸筛查拉开帷幕,截至7月3日,北京市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已达到175所。
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也从应急转为常态化,给全国临床实验室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迫在眉睫!为了能更全面的理解新型冠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相对危险性,本文带您进一步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级与基本知识。
病原微生物等级分类对比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早在1983年就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当前版为2004年修订的第三版),对各个国家作为参考和指南,有助于各国制订并建立微生物学操作规范,确保微生物资源的安全,进而确保其可用于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等各项工作。
我国也于2004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新修订于2008)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新修订于2018年)。
此外,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威胁,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今年已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也已通过二审,有望今年年底出台。
WHO根据感染性微生物的相对危害程度制订了危险度等级,分为四级,危险度四级最危险;我国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一类最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和WHO等国际标准有所出入,但内容对应是基本一致的。
此外,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已通过二审,并修正了此分类,修正后的分类与WHO国际标准基本统一。
在该草案的“二次审议稿”提到了“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人和动物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引发本次全球疫情的新冠病毒暂时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中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属于生物安全三级的高致病性微生物。
此外。
我国新发现的新型猪流感病毒(H1N1-G4)、巴西新发现的新型寨卡病毒、与正在新加坡流行的登革病毒都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二级);今年在非洲刚果流行的埃博拉则属于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四级)。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与实验室根据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隔离危险的病原体所需采取的一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BSL-1、BSL-2、BSL-3、BSL-4共四个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水平分为P1(Protection level 1)、P2、P3和P4四个等级。
实验室等级越高,其研究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也是逐级递增,意味着防护级别越高。
生物安全I级防护水平最低,生物安全IV级防护水平最高,BSL-4实验室即P4实验室,是生物安全最高等级的实验室,可有效阻止最危险的传染性病原体释放到环境中,同时也为研究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注:BSC:生物安全柜;GMT: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不同生物安全水平对设施的要求a 在环境与功能上与普通流动环境隔离;b 取决于排风位置;c 取决于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生物因子;d 例如:观察窗、闭路电视、双向通讯设备。
基础实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生物安全一级是最低的安全等级,这类疾病本身危险性并不大,治疗起来也不困难,但麻烦的一点就在于其传染性较强,到了特定的季节就会出现集中性增加,因此做好疾病的宣传与防护、知识普及与疫苗接种就很重要。
典型的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源自WHO)“P1实验室”因主要从事通常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的操作,因而,生物风险十分有限。
但是,对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过敏体质或有特定疾病的人员,仍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此外,还应从环境安全、实验结果的质量等角度考虑对微生物污染进行控制。
P1实验室的很多活动是培训和教学,当涉及学生教学时,由于学生安全意识差、人员多,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
生物安全二级(P2)实验室操作的是一些已知的中等程度危险性的对人类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并且与人类某些常见疾病相关的物质,有生物风险。
而且,这类实验室众多、工作量大、工作种类多、样本复杂、从业人员多、未知因素多、安全意识相对弱,是生物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类实验室。
风险等级为2级的病原,可对个体产生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由于样本复杂,可能包含未知病原或高风险等级的病原,有导致严重后果的潜在危险,包括在个体之间的传播。
操作者必须经过相关研究的操作培训并且由专业科研人员指导。
一些可能涉及或者产生有害生物物质的操作过程都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对于易于污染的物质或者可能产生污染的情况进行预先的处理准备。
典型的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源自WHO)注: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可能发生气溶胶的操作程序,门保持关闭并贴上适当的危险标志;潜在被污染的废弃物同普通废弃物隔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强调病毒培养、动物感染试验应在P3实验室进行,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操作应当在P2实验室进行,采用P3实验室规范管理模式进行操作及防护,对于灭活材料的操作可在P2实验室中进行。
因此,各大医院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要在P2或以上级别实验室开展。
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是为处理高致病性微生物(危险度3级微生物和大容量或高浓度的、具有高度气溶胶扩散危险的危险度2级微生物)的工作而设计的。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需要比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更严格的操作和安全程序。
一旦发生感染事件,可能严重危害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引起社会恐慌,造成巨大损失。
所以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在国家或其他有关的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或列入名单。
典型的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源自WHO)注:实验室与公共通道分开并通过缓冲间(双门入口或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或气锁室进入;处理废弃物前,在实验室内先进行高压灭菌以清除污染;应有非手控的水槽;形成向内气流而且涉及感染性材料的全部工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从实验室活动看,P3实验室和P2实验室并无本质的区别,但人员的心理压力会较高、操作灵活性降低(安全防护要求和心理压力均是影响因素)。
从操作对象看,P3实验室风险级别更高,但样品来源和目标微生物通常比较确切,从设施设备、个体防护、人员、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要求看,都显著高于P2实验室。
风险等级为3级的病原微生物,绝大多数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造成人员感染,因而,防护难度相对较大。
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P4实验室被誉为病毒学研究领域的“航空母舰”,是目前生物安全水平的最高防护实验室,是为进行与危险度4级微生物相关的人类已认识或尚未认识的最危险的病原微生物工作而设计的。
这类微生物传播性强、感染后死亡率高。
比如天花病毒,在自然界中存活力强、易于通过气溶胶传播、毒力高,曾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由于生物风险极高,因而要求必须保证人员与操作对象在完全隔离的状态下从事相关工作。
进入P4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必须换上隔离正压防护服,即在人与微生物之间设置可靠的隔离操作系统。
为保证环境安全,须采用两层HEPA过滤器处理排出的气体,所有废弃物须经可靠消毒后才能移出实验室。
这种实验室在建设和投入使用前,应充分咨询有运作类似设施经验的机构。
四级生物安全水平的最高防护实验室的运作应在国家或其他有关的卫生主管机构的管理下进行。
P4实验室一般为一栋独立的建筑物,如与其他级别生物实验室共用建筑物,也需要在建筑物中占据独立的隔离区域,并与附近的其他建筑物完全隔离。
在常见的四层结构中,一层为污水处理与保障设备,二层为核心实验区,三层为排风管道过滤层,四层为空调设备与送排风管道。
神秘的P4实验室(源自NIH)P4实验室是生物安全顶级实验室,这不仅仅是指它在生物安全方面是顶级的,其造价、运营和维护也是最贵的。
因此,P4实验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数量较少。
我国也仅有4家生物安全四级(BSL-4)实验室(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哈尔滨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台湾国防医学院预防医学研究所、台湾检验及疫苗研制中心昆阳实验室)。
目前,“生物安全”已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国各地也在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自身的实验室建设,加速筹建能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逐渐常态化,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开展的检测工作和疫苗等科研攻关,也正在的中紧锣密鼓地开展着,让我们向实验室里直面病毒的每一位战士,致敬!【参考文献】1.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WHO,2004年第三版)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4.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