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绪论、造血与血细胞分化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绪论、造血与血细胞分化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绪论、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B1型题 2. A1型题 3. A2型题 4. B1型题A.新生儿至5岁B.5~7岁以后C.13岁以后D.15岁以后E.18岁以后1.全身的骨髓腔内均为红骨髓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2.骨髓腔内开始出现黄骨髓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3.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正确答案:E解析:红骨髓是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5岁以下的儿童全身的骨髓腔都是红骨髓,5~7岁后骨髓中开始出现脂肪细胞。

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脂肪化。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A.LinB.HLA—DRC.Thy-1D.CD34E.CD384.造血干细胞最主要的表面标志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5.造血祖细胞最主要的表面标志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6.造血干细胞与造血祖细胞均可表达的是正确答案:B解析:造血干细胞最主要的表面标志是CD34,另外可表达Thy-1;造血祖细胞最主要的表面标志是CD38,还可表达少量的Lin。

HLA-DR属非特异性抗原,可表达于干细胞、祖细胞、各分化阶段的B细胞及激活的T细胞。

知识模块: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7.临床血液学的研究对象是A.血液和造血组织B.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疾病C.血液病患者D.造血器官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正确答案:B解析:临床血液学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科学,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知识模块:绪论8.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在1910年后才有报道,此类细胞不但能吞噬一般的细菌,而且能吞噬较难杀灭的特殊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也能吞噬较大的真菌和单细胞寄生虫,故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大纲379临床血液学部分17页word文档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大纲379临床血液学部分17页word文档
2,3
3
2,3
(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①原理
②结果判断
③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④临床意义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1,2
2,3
3
2,3
(6)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①原理
②结果判断
③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④Hale Waihona Puke 床意义掌握掌握掌握
熟练掌握
1,2
2,3
3
2,3
(7)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①原理
②结果判断
③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①原理,参考值
②临床意义
掌握
掌握
1
3
3.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熟练掌握
2,3
(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掌握
2,3
①原理
②结果判断
③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④临床意义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1,2
2,3
3
2,3
(3)碱性磷酸酶染色
①原理
②结果判断
③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④临床意义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1,2
3,4
2,3
3,4
(4)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①原理
②结果判断
③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④临床意义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1,2
细目
要点
要求
科目
一、绪论
1.概念
(1)血液学
掌握
1
(2)临床血液学
掌握

第二篇造血及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二篇造血及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

1.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继分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1)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周,至胚胎第7个月逐渐退化。

肝脏造血的发生是由卵黄囊血岛产生的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迁移到肝脏后种植到肝脏而引起造血的。

3个月~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3)骨髓造血期在胚胎第3个月长骨髓已开始造血,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育。

第8个月时,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可见到,缺乏脂肪,这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

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出生后造血器官(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

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有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黄骨髓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

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因此正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

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干细胞与造血增殖和分化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与造血增殖和分化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与造血增殖和分化的研究进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肌肉、神经、骨骼、心脏和造血系统等。

其中,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可以产生各种血细胞的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干细胞和造血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干细胞和造血的增殖和分化机制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还为改善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干细胞的增殖干细胞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和分化,从而产生出不同类型的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干细胞的增殖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机制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在增殖时受到一系列生物学信号的影响,包括生长因子、前体细胞因子和鸟嘌呤核苷等。

这些信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重构。

除此以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多个信号通路参与了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比如,外周血干细胞在增殖时会受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和血红蛋白等信号的调节,这些信号会影响干细胞的分化和活性,促进造血系统的发育和更新。

干细胞的分化干细胞的分化是指干细胞从一个细胞状态分化为另一种细胞状态的过程。

对于干细胞的分化机制,科学家们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机制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研究表明,在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特定的信号通路会被激活,从而促进造血干细胞向不同的细胞类型分化。

具体来说,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受到各种调控因素的影响,例如内分泌因子、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细胞外基质和各种细胞因子等。

此外,一些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因素也有助于干细胞的分化。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和染色质修饰可以对干细胞的分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定的修饰机制会促进或抑制干细胞向特定细胞类型的分化。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一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一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ABO血型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江南博哥)B.同种异体抗原C.独特型抗原D.隐蔽的自身抗原E.异嗜性抗原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同种异体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来源的抗原物质,人类ABO血型即属于此类抗原。

掌握“第五章血型和输血2”知识点。

[单选题]3.铁粒红细胞是指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成熟红细胞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中幼和晚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幼红细胞。

掌握“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1,3”知识点。

[单选题]5.免疫比浊属于A.沉淀反应B.中和反应C.补体结合反应D.凝集反应E.免疫标记技术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浊度,通过检测透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对抗原进行测定。

因此,免疫比浊法属于沉淀反应。

掌握“第六章体液内、凝胶内沉淀试验和免疫电泳技术4”知识点。

[单选题]6.对于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短链球菌B.肾球形细菌C.革兰阳性弧菌D.椭圆球菌E.弧形或逗点状,人工培养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霍乱弧菌为弧形或逗点状,人工培养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有菌毛,有鞭毛,运动活泼。

掌握“第十五章弧菌科及检验1”知识点。

[单选题]7.关于Rh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红细胞膜含有D抗原的是Rh阳性B.Rh阳性人血中含有抗D抗体C.Rh阴性者再次接受阳性输血时会发生凝集反应D.Rh阴性母亲再次孕育Rh阳性胎儿时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E.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获得性免疫抗体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Rh阳性人血中含有D抗原。

掌握“第五章血型和输血2”知识点。

[单选题]8.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特征不符合的是A.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B.骨髓巨核细胞增多C.急性型患者以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D.血小板寿命缩短E.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补体增高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型患者以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

二、造血干细胞,造血调控

二、造血干细胞,造血调控

3.就造血多能干细胞而言,下述概念错误的是: A、 存在于骨髓和血液中,其形态和淋巴细胞 相似 B、 在特定条件下,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结节 C、 它既能产生骨髓干细胞,又能产生淋巴细 胞干细胞 D、 其增殖形式为对性增殖(即“自杀性”增 殖)
4.下述不符合血细胞发育进程中形态演 变规律的是: A、胞体由大至小 B、核染色质由粗糙至细致 C、核仁从有至无 D、颗粒从无至有
5.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特征的是: A、胞体大,但核浆比例小 B、细胞核内见明显的核仁 C、胞浆中一般无颗粒 D、核染色质细致均匀
6.主要对造血多能干细胞发生调控作用 的血细胞激活素是: A、红细胞生成素(EP) B、集落刺激因子(CSF) C、白细胞介素-3(IL-3) D、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释放”是终末细胞通过骨髓屏障进入血循环的过程。各种血 细胞的释放方式不同。
二、血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
• 血细胞的命名:六大系统,三个阶段
• 红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原始-幼稚-成熟) • 细胞体积 • • • • • • • • 小(早幼粒大于原粒,巨 核细胞由小到大) 细胞核 大 小(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核形 圆 凹陷 分叶(有些不分叶) 核浆比 大 小 核染色质结构 细致、疏松 粗糙、紧密 核仁 有 无 胞浆 少 多(淋巴除外) 胞浆颜色 蓝 红或天蓝 淡蓝 胞浆颗粒 无 有 大
两者的主要区别:
⑴造血干细胞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持的能力, 使自己永不消亡;但不能增殖(扩增)。造血祖细 胞与之相反。 ⑵造血干细胞应兼有向髓和淋系两大系数分化的潜能, 而造血祖细胞只能单一地向髓系和淋系分化。 造血干细胞强CD34+ CD38-Lin-,造血祖细胞CD34- , 可能CD38+Lin+

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复习题

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A11、血液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对血液和造血组织的何种研究()。

A.细胞形态学B.细胞生物学C.血液流变学D.细胞和体液免疫E.生物免疫学2、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血液和造血组织B.血液疾病C.血液病患者D.造血器官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2、【正确答案】:A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一、A11、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造血干细胞B.定向祖细胞C.前体细胞D.网织红细胞E.淋巴细胞2、胚胎肝脏造血期开始时间为()。

A.第2周末B.第6周C.第10周D.7个月E.出生后3、造血微环境不包括()。

A.微血管系统B.基质C.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网状细胞E.成熟红细胞4、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从小到大B.核质比例由大到小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核仁从无到有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5、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

A.肝脏B.脾脏C.淋巴结D.骨髓E.肾脏6、中胚叶造血期首先形成血岛的是以下哪个组织()。

A.卵黄囊B.胸腺C.骨髓D.肝脏E.脾脏7、干细胞培养中常将40个或4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

A.集落B.微丛C.小丛D.大丛E.集团8、关于血细胞发育过程中血细胞形态演变的规律,错误的是()。

A.胞体由大到小(巨核细胞例外)B.核染色质由粗糙、致密到细致、疏松C.核仁从有到无D.胞浆颗粒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E.核浆比例由大到小9、下述不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是()。

A.胞体由大到小(巨核细胞例外)B.染色质由粗糙至细致C.核仁从有到无D.颗粒从无至有E.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10、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的造血器官()。

A.卵黄囊B.肝脏C.肾脏D.骨髓E.脾11、下列关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在特定条件下,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细胞结节B.存在于骨髓和血液中,形态和淋巴细胞相似C.既能产生骨髓干细胞,又能产生淋巴干细胞D.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向下进一步分化的能力E.造血干细胞来源于造血祖细胞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各种血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

各种血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

各种血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咱今儿个就来讲讲血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这可真是个奇妙的旅程呢!
你想想啊,这就好比是血细胞们在上演一场成长大戏。

造血干细胞就像是这场大戏的主角苗子,有着无限的潜力。

它们一开始懵懵懂懂的,但慢慢地就开始分化啦。

粒细胞系那可是血细胞中的活跃分子呀!它们从造血干细胞一点点分化出来,就好像是小孩子慢慢长大,学会了各种本事。

一开始只是个小不点儿,然后逐渐变得成熟,有了自己独特的功能,能帮我们抵抗外敌呢,厉害吧!
红细胞呢,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为我们的身体运输氧气。

它们从造血干细胞那里诞生,一点点地成长,最后变成了那个能让我们活力满满的红细胞。

你说神奇不神奇?
还有淋巴细胞,这可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角色呀!它们在分化发育的道路上,逐渐变得强大,能够识别和对抗各种病原体。

就好像是经过了艰苦训练的战士,随时准备为我们的健康而战斗。

血小板呢,就像是小小的修复工,哪里有伤口它们就赶紧跑去帮忙止血。

它们从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来后,也有着自己重要的使命呢。

你说这血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是不是特别有趣?就好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共同为我们的身体努力工作着。

我们的身体能健康地运转,可少不了它们呀!它们就像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小英雄,在我们身体里努力地工作着,让我们能尽情地享受生活。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感谢它们呢?所以呀,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这些小英雄们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血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真的是充满了奥秘和奇迹,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神奇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

1. 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继分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 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 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 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 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 周,至胚胎第7 个月逐渐退化。

肝脏造血的发生是由
卵黄囊血岛产生的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迁移到肝脏后种植到肝脏而引起造血的。

3个月〜6个
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3) 骨髓造血期在胚胎第3 个月长骨髓已开始造血,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
育。

第8 个月时,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
可见到,缺乏脂肪,这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

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
序分别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出生后造血器官
(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
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从出生至4 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

5
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有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至18 岁时,红骨髓仅存在
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
骨的近心端。

黄骨髓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
总量的50 %。

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因此正常
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 淋巴祖细胞。

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
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3)髓外造血生理情况下,出生2 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肠道等。

3.造血微环境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器官实质细胞四周的支架细胞、组织。

它包括微
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二、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
1.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进一步分
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具有以下一般特征:①多数细胞处于GO期或静止
期;②绝大多数表达CD34和Thy-1( CD34 +Thy-1 +);③低表达或不表达CD38和HLA-DR ;④缺乏系特异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2.造血祖细胞造血祖细胞则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过去称为定向干细胞。

3.造血调节因子及其作用造血干细胞的调控、增殖、分化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造血细
胞生长因子的参与。

(1)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①干细胞因子(SCF )②芙来3配体(Fit 3 ligand, FL) 即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 ( FLT )。

③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imulating factors,CSF) 是细胞因子中的一大类,有四种主要的类型: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SF-GM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SF-G )、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SF-M )、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CSF- Meg )。

还有多系集落刺激因子( CSF- Multi )即是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 ,IL-3 )。

④白细胞介素(in terleukin , IL )。

⑤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
EPO )⑥血小板生成
素( thrombopoietin ,TPO )。

⑦其它细胞因子: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和2 (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 IGF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 HG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等。

( 2)造血负向调控的细胞因子
抑制造血生长因子的称为负调节因子。

包括:①转化生长因子-B(TGF- B);②肿瘤坏
死因子-a、B TNF- a、B)③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④干扰素a、B、丫Vin terferro n -a、B、Y, IFN- a、B、Y;⑤趋化因子(chemokine , CK)。

三、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1.血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是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

在这种增殖中,母细胞有丝分
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同时都趋向分化成熟。

巨核细胞的增殖与其它系统的增殖不同, 其它系统细胞在DNA 合成后,随即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而巨核细胞则是以连续双倍增殖DNA 的方式,即细胞核成倍增殖,每增殖一次,核即增大一倍,而胞浆并不分裂,故巨核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属多倍体细胞。

2.血细胞的命名血细胞按所属系列分六大系统。

即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细胞
系、淋巴细胞系、浆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

每一系统又依细胞成熟水平分为原始、幼稚和成
熟三个阶段;红系和粒系的幼稚阶段又分为早幼、中幼和晚幼三个阶段;而粒细胞根据胞浆所含颗粒特点的不同,又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3 •血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的发育成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阶段的划
(造血多能干细胞)
组 组织
皱 细胞 分是人为的措施。

4 .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见表2-1
o 可修改编辑
原红 细胞 原粒 细胞 原单核 原巨核 细胞 细胞 早幼红 细胞 早幼竝 细胞 幼单檢 细胞 幼巨核 细胞 幼淋巴
细胞 原浆 细胞 厂
免疫母细胞
B T

原淋巴细胞
B T
中幼粒细胞 中幼红 细”胞(中性,晴議性「嗜碱性)
晚幼 晩幼粒细胞 红细胞(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网织 杆狀核粒细胞
红细胞 (中性,嗜酸
性* 1 嗜踊性) 1 + 红细胞 分叶複粧细胞 颗核型 巨核细胞 产扳型
/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
浆细胞
血力 "板淋巴
细胞 B, T 】 幼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內 T 2
淋 巴 组 织 血 液 (中性,嗜酸性’嗜碱
性)
单核 细胞 幼浆
细胞
表2-1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项目
幼稚
原始T 成熟
备注 细胞大小 大T 小
原粒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核质比例 大T 小
核大小 大T 小
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核形状 圆T 凹陷T 分叶
有的细胞不分叶
核染色质结构
细致T 粗糙 疏松f 紧密
核染色质受色 淡紫色f 深紫色
核膜 不明显f 明显
核仁 显著可见f 无
胞质量 少f 多
淋巴细胞例外 胞质颜色 蓝f 红
或深蓝 f 浅蓝 胞质颗粒
无f 有 粒细胞分化为3种颗粒,有的细胞无颗粒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基本概念 多细胞生物中,细胞死亡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细胞坏
死(n ecrosis ),它是细胞在生理过程中意外死亡,这常见于对细胞的侵袭使细胞受到损伤,
是一种被动死亡过程。

另一种死亡方式称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 是在基因 调控下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表2-2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2)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细胞凋亡是在基因调控制下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

现已证明,
与细胞增殖和癌变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影响细胞凋亡,按其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启动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如:C-myc、P53、Fos、c-rel、c-jun、Tcl-30、Fas、Rb等,另
一种是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如:Bcl-2、Werners、Ade novirus 等。

但一些细胞外因素也可
诱导细胞凋亡,如TNF、辐射及射线等。

细胞凋亡基因亦受多种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